浅析广州市番禺区城市区域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广州市番禺区城市区域发展

一、自然与历史发展过程

地理位置

番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网地带,在北纬22°26′至23°05′、东经113°14′至113°42′之间。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隔洋相望;西及西南以陈村水道和洪奇沥为界,与南海市、顺德市、中山市相邻;北隔沥(教)水道,与广州市区相接;南滨珠江出海口。区人民政府设在市桥街,距广州市区17公里。

历史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南海郡,番禺为南海郡属下首县,并为南海郡治所在地。2000多年前,番禺就是重要的港市,《史记·货殖列传》曾称“番禺亦其一都会也”,列为全国九大都会之一。番禺建县之初,境域广阔。北隔洌江与中宿(今清远)相邻,东与博罗(今博罗、惠阳一带)相接,西与四会(今四会、鹤山一带)相连,南止于滨海之地,相当于现县境的十多倍。自汉朝建安六年(201年)至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的近1500年间,先后析出增城、东官(东莞)、怀化、熙安、南海、从化、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 等,并由这些县再析出龙门、香山(中山)、新安(宝安)、顺德、三水等县以及香港、澳门地区。在历史上番禺两度并入南海计有110年,三度成为南越、南汉、南明的小国之都,共148年。

历史上番禺大都为地方一、二、三级政权所在地,境处广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代至民国前期,

番禺和南海分东西两半管治广州。1921年广州正式建市,番禺县署于 1933年迁至新造,1945年复迁至市桥。1958年1月,划禺东、禺北为广州市郊区。同年12月,番禺与顺德合并为番顺县,半年后,恢复两县建置,并将中山县属的大岗、万顷沙、南沙、黄阁等地划属番禺。199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市政府仍设市桥镇。2000年5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番禺市设立广州市番禺区,区政府仍设市桥镇。2006年1月25日撤销灵山镇,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并入榄核镇、大岗镇、东涌镇。

地理气候

番禺四周江环水绕,境内河网纵横,过去水路交通虽然发达,陆路交通却十分落后。改革开放以来,投资近30亿元建设公路、桥梁、港口。现在,番禺的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已成为沟通珠江三角洲东西两岸和连接广州、深圳、香港、珠海、澳门等大中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莲花山港和南沙港每日来往香港的客轮九进九出,航程一个多小时。南沙港是天然良港,已兴建1个万吨级码头和两个2.5万吨级综合货运码头。十多年来交通建设,使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的番禺,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逐步显现出来。

水文

市境珠江干支流21条,总长351.41公里,多自西北流向东南。其中境内干支流17条,共长221.21公里;边境干支流5条(内一条一段属境内),共长113.2公里。支流宽约100~250米,河深在-2米~-6米之间;干流宽多在 300~500米,河深在-4米至-9米左右。河流属平原河流,水流平缓,潮汐明显,潮差平均为2.4米。主要的河道为虎门水道、沙湾水道、蕉门水道和洪奇沥。

主要自然资源

水产资源: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水产品养殖品种主要有鳗鱼、鳜鱼、加洲鲈、甲鱼、对虾、麻虾等。渔业捕捞品种主要有黄皮、马鲚、鳗鲡、蟹等。

矿产资源:矿物以花岗岩、红砂岩、玻璃砂等建筑原材料为主,储量达2.5亿立方米。

二、社会与人口发展状况

人口状况

全区96.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0万人。全区人口出生率9.94‰,比上年下降0.67个千分点,净增人数462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86‰,比上年下降0.76千分点。

在总人口中,占61.1%;非农业人口、自理口粮人口和未落常住户人口占38.9%。据调查统计,在农村的从业人员人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占42.7%;离开农业转到第二、三产业的占57.3%。另有已登记暂住的外来人口266354人,比上年减少80709人。他们在工企业、建筑、商饮服务业工作,也有少数受雇从事季节性的农业劳动。此外,仍有数以万计的未办理登记暂住的外来人员。

社会发展状况

一、交通:

番禺区水陆交通便利,客货运输发达。通过京珠高速、南沙港快速、105国道、华南快速、新光快速可便捷通往广州其他区、市以及周边地区;通过陆路、水路可快速到达港澳地区;广州地铁3号、4号线可方便到达广州市其他地区

二、生活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年末参加基本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3.20万人,增长1.1%,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348人,下降20.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5%,与上年持平,维持在较低水平;全年安置失业人员4293人,失业人员就业率80%,提高2个百分点;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5.49万人,下降0.9%;年末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9.18万人,增长4.5%。年末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

52.20万人,覆盖率达100%

三、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各种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广场文化丰富多彩。现有区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间,藏书21.3万册,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覆盖人口率100.0%,电视覆盖人口率100.0%。

医疗卫生事业有新的发展,大力整治医药市场,卫生行风有新的改进,有效地减轻了群众医疗费负担,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109个,其中医院24间;医疗病床3590张,增长21.9%;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283人,其中医生2005人。

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取得可喜的成绩,为番禺争了光。2002年,番禺籍运动员参加国际赛获金牌12 块,银牌2块;全国赛获金牌39块、银牌20块、铜牌7块;省赛获金牌77块、银牌44块、铜牌30块;市赛获金牌50块,银牌31块、铜牌31块

四、旅游业:

番禺有不少旅游景点,分别有:莲花山,宝墨园,大夫山,长隆欢乐世界,长隆水上世界,香江野生动物园,鳄鱼公园,余荫山房,祈福新村。2008年全区接待游客1208.5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6.76亿元。近两年来,获得:“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区”、“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及“2008中国最佳旅游品牌目的地”、“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区”、“国际旅游名区”称号。

五、教育: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年投入教育经费16.33亿元,增长14.4%。2009年,全区共有幼儿园325所,普通小学174所,普通中学64所,省市一级中小学校77所,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24个班,在校残疾学生325人。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达100%。普通高校上线率达83.8%,录取率达83.1%。

广州大学城云集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十所名牌高校,为广东的高等教育作了重大贡献。

三、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状况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据初步统计,2009年番禺区生产总值863.83亿元,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81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353.84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470.17亿元,增长15.6%。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301.85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比重由上年5.33:46.60:48.07调整为4.61:40.96:54.43。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86887元,合12721美元(人民币兑美元按1美元折6.8302人民币元计算),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56833元,合8321美元。

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至2009年底,全区工商注册登记个体、私营企业10.21万户,从业人员33.39万人,注册资金198.36亿元,分别增长18.0%、10.0%和17.2%。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年末参加基本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3.20万人,增长1.1%,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348人,下降20.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5%,与上年持平,维持在较低水平;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