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文化》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中国历史文化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与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中国历史文化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中国历史文化教学,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能力培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与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资料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中国历史文化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建设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引导
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
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质。
二、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49学时,每周3学时。教学时间45学时,考核2学时,机动2学时。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中国历史文化的概念。
2、中国历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3、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的意义和母的。第二章中国的思想与民俗文化
1、中国的思想文化概况
2、主要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
3、中国的民族发展概况及民俗文化第三章中国的经济与社会文化
1、中国古代的贸易
2、中国古代的货币与度量衡
3、中国古代的经济及特征
4、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常识
第四章中国的教育与科技文化
1、中国文学的发展
2、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五章中国古代的文学与艺术
1、中国文学的发展
2、主要的文学家及其历史遗迹
3、灿烂的中国古代艺术
第六章中国的宗教文化
1、中国宗教文化的概述
2、中国主要的宗教及其文化特质
第七章中国的地域与交通
1、中国古代的疆域
2、中国古代的交通
第八章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2、中国历史文化的演变与发展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 教学原则。
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
(3)课堂教学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相结合。多让学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发扬光大。
2. 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着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创造条件。
(3)教学方法评价要以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各国的文化,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差异性。
3. 活动建议和教学资源学习。
了解各个地方的地方历史文化和四川的旅游文化。
历史课程更多的历史知识,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学生网上学习的能力。学生可参阅网站主要有中国旅游网、中国历史文化学术网等。
五、评价和考核
1. 评价目的。
学习评价是为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认识提高、能力提升、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掌握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知识。
2. 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必须遵循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要调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3. 评价方式。
评价应以各规划环节产出质量,以及历史课程整体质量和相应调查报告、总结等成果,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在评价过程中,要通过学生自主评价、小组或班级的集体评价、教师的导向性评价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在评价中的作用。
4. 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运用评价主要主要思想的观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