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传染病学总论 第八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学总论 第八版
传染病学总论
消化内科 程 琪
2
学习意义及重要性
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 基本方法 掌握传染性疾病发生与发展规律 认识突发或新发传染病
4
目的要求
❖1.了解:学习的传染病目的、发病机制,影 响流行过程因素及治疗
❖2.熟悉: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传染过程中的免疫应答作用;传染病的重 要的病理生理变化;传染病的诊断
28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
患者 隐性感染者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
29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 如麻疹、白喉、结核病等 消化道传播 如伤寒、菌痢、霍乱等 接触传播 如血吸虫、麻疹、乙肝 虫媒传播 如疟疾、斑疹伤寒、黑热病 血液、体液传播 如疟疾、乙肝、丙肝 其他:母婴传播(垂直传播)
30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带者、或慢性携带者。 按携带病原体的持续时间:急性携带者(小于3 个月),慢性携带者(大于3个月)。慢性乙肝大 于6个月。
14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5. 潜伏性感染
潜伏病性原感体染感与染病人原体携后带,状机态体的免区疫别功?能足 以将病原体局限化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 除—,—病在原潜体伏长性期感潜染伏期起间来,,病待原机体体一免般疫不功排 能下出降体时外引。起显性感染。如:单穿疱疹病
社区获得性感染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1.清除病原体 2.隐性感染 3.显性感染 4.病原携带状态 5.潜伏性感染
10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1.清除病原体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非特异性免疫防 御能力非清特除异,性亦防御可能由力特异性体液免疫与特异性 细胞免疫皮物肤质黏将膜相胃应酸的正病常原体体液清组除织。内细胞
另一些传染病病后免疫力并不牢固。
的 转
如:细菌性痢疾
归 小部分显性感染者亦可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
13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4.病原携带状态
的为疾传分按按病 发病病染类原 生原状病:体 和体态流:持侵,行带续入但 的病时人能 传毒间体携 染:者、潜后带 源带伏,并。菌期人排者携体出或带不病带者出原虫 、现体者 恢等 复任,期。何成携

的 (少数)病原体持续存在,转变为病原
转 携带状态,成为无症状携带者。 归
12
百度文库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3.显性感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发免疫应答, 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 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感染者获得较为稳固的免疫力。
显 性 感 染
死亡! 病原体
被清除
如:甲型肝炎、麻疹
屏障 杀菌 溶菌 吞噬 特异性免疫功能 主动免疫—接种疫苗或自然感染 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或注射免疫球蛋白
11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2.隐性感染
病原体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 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在 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 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隐 性 感
(大多数)病原体被清除,获得不同程 度的特异性免疫。
24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入侵部位 机体内定位 排出途径
25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直接损伤 毒素作用 免疫机制
26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发热
急性期改变
蛋白代谢 糖代谢 水电解质代谢 内分泌改变
27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科学。
6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7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的概念
感染:病原体和人体的相互作用、相互
斗争的过程。
构成感染或传染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因 素:病原体、人体、它们所处的环境。
共生状态 机会性感染 条件致病菌
8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感染情况
首发感染,重复感染,混合感染,重叠感 染,继发感染。
医院获得性感染(医院感染) 交叉感染 自身感染或内源性感染 医院性感染
毒、结核杆菌感染等。
15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感染谱频度
潜伏感染 显性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 隐性感染 清除病原体
16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侵袭力


毒力


数量

能 力
变异性
17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1.侵袭力
直接指侵入病人原体体如侵血入吸虫人尾体蚴并在机体内生 长经、消繁化殖道或的呼能吸力道。进入人体,先黏附于肠或支
细菌外层细胞壁的部分成份, 细菌死亡时释放出来。 磷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是脂多糖
无亲组织性
对热相对稳定
毒性相对弱可以被抗体中和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3.数量
同一种传染病,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与致病 能力成正比
不同的传染病,能引起疾病的最低病原体 数量可有较大差异
21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4.变异性
变异因素
— 环境、药物、遗传
❖3.掌握: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流行 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临 床特点;传染病的预防
概念
感染性疾病
指由病原体感染 所致的疾病,包
传染病 传染病学
是物是括染指感一传性由染门染感病人研病染原体究和性微后各非疾生 产种传病。 生传的染有病传在染人性体,内 在外一发定生条、件发下展可、 造传成播流、行诊的断疾、病治。 疗和预防规律的
侵袭能力(志贺菌) 穿透能力(钩虫丝状蚴) 溶组织能力 (溶组织阿米巴)
19
课外内容: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区别
外毒素 G+(主要) 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
蛋白质或特殊的酶 亲组织性能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些组 织器官引起特殊病变
对热不稳定 产生的药理与病理生理反应是专一 的,不同外毒素产生不同反应
内毒素 G- (主要)
变异类型
— 致病力变异 — 抗原性变异 — 耐药性变异
22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四、感染过程中的免疫应答
保护性免疫应答:有利于机体抵抗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天然屏障 皮肤、黏膜、胎盘屏障、血脑屏障 吞噬作用 体液因子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变态反应:促进病理改变
特异性
23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气管黏膜表面,再侵入组织细胞组织,产生毒 素,引起病变。如志贺菌、结核分枝杆菌。 病毒性病原体常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再 进入细胞内 有些病原体的侵袭力较弱,需经伤口进入人体 ,如破伤风杆菌。
18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2.毒力
毒素
外毒素 如白喉、破伤风杆菌、霍乱 弧菌 内毒素 如伤寒杆菌、菌痢杆菌
其他毒力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