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课程中方法论教学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环境工程原理是研究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环境工程原理主要包括环境科学、水污染控制与处理、大气污染控制与处理、土壤污染与修复、噪声与振动控制、固体废物处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知识点。

以下是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系统:包括生物系统、物理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

-环境元素:空气、水、土壤等。

-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光照、风等。

-环境质量指标:COD、BOD、PH、悬浮物浓度等。

2.水污染控制与处理:-水污染的类型: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微生物等。

-水污染的处理方法: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深度处理等。

-水污染的监测与评价:水质监测、水环境风险评估等。

3.大气污染控制与处理:-大气污染的源: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生物排放等。

-大气污染的类型: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大气污染的传输与扩散:大气层结、稳定层等。

-大气污染的控制技术:燃烧优化、脱硫、脱氮等。

4.土壤污染与修复:-土壤污染的种类: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等。

-土壤污染的评价与监测:土壤抽样、土壤测试分析等。

-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等。

5.噪声与振动控制:-噪声的特性:频率、声压级、声功率等。

-噪声的控制措施:隔声、减振、降噪等。

-振动的特性与控制:振幅、频率、衰减等。

6.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的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废物、垃圾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焚烧、填埋、回收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环境影响:渗滤液、气体排放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管理与政策: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等。

7.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的目的和重要性:掌握环境质量状况、评估环境风险等。

-环境监测的技术与方法:样品采集、分析测试等。

-环境监测的指标与标准:空气质量指数、水质量标准等。

-环境监测的运行与管理:监测站点布局、数据管理等。

以上是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原理与应用,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研究方法论”之教学探讨

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研究方法论”之教学探讨

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研究方法论”之教学探讨[摘要]现今学校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性研究活动,但学生们常对研究方法、论文撰写和学术规范等仍然缺乏系统了解。

修读《学科研究方法论》课程等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环境工程专业方向学术研究的方法与规范,这对学生完成本科乃至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性学习,撰写毕业及学术论文和深化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构建具有学科针对性的《学科研究方法论》课程,使《学科研究方法论》能够成为一门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的环境工程专业选修课程,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环境工程课程;学科;研究;方法论[中图分类号]G642.01前言培养学生富有探索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高水平教育教学极为重要的一环[1-3]。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激起了对我国教育制度和方法的反思[4]。

大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主要前沿阵地,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仍相对薄弱。

究其原因,与我国高等教育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重视对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一定程度上忽视对其从事研究的一般程序、方法和规范的培养不无关系[5]。

不少高校仍没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研究方法论”的课程,未能系统指导学生科学规范地从事研究。

然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研究方法论”则几乎是所有大学的学生都必须完成的一门必修课程[5]。

广州大学注重人才培养,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结合社会需求、学校办学定位和历史文化,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大力打造拔尖创新实验班、卓越人才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校企协同育人、国际联合培养等五大类型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总方针和最新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亦开设了“学科研究方法论”专业基础选修课,为学生学习研究方法论知识提供了途径。

关于《环境工程原理》理论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环境工程原理》理论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介 绍 。
Hale Waihona Puke 、突出理论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 、 用 现代 化 教学 手 段 , 高 学 习 采 提 效率 和效果
《 环境 工程 原 理 》 程 主要 讲 述 环 境 工 程 的 课 基 本原理 , 比较抽象 。为 了提 高教 学效 果和 质量 ,
《 环境工程原理》 课程是 环境工程专业 的核 心课程和专业基础理论平台课程 。目前胡洪营主
第2 8卷
第1 2期
吉 林 化 工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O I I N T T T F C MI A E H O O Y O R A F JL N I S I U E O HE C L T C N L G
V 1 2 .1 0 . 8 No 2

编的《 环境 工程原理》 为普通高等教 育 “ 一 成 十 五” 国家 级规 划教 材 。 主要 内容 包 括 环境 工 程 原 理 基础 , 重点 阐述 了工 程 学 的基 本 概 念 和 基本 理 论 。分 离过程 原理 , 主要 阐述 沉淀 、 过滤 、 收 、 吸 吸 附、 离子 交换 、 膜处 理 等基本 分离过 程 的机理 和基 本 设计 计算 理 论 。反 应 工程 原 理 , 主要 阐述化 学 与 生物 反应 量论 及 动 力学 、 类 化 学 与 生 物反 应 各 器 的解 析与 设计理 论 等¨ 。 J 在 授课 过程 中 , 向学 生交 代 清 楚 教学 目的 与 要 求 , 到教 学 目的 明确 、 点 突 出 , 于 学 生 听 做 重 便 课、 自学和 复 习。 对 于环 境工程 专 业 的课 程 设 置在 《 境工 程 环 原理》 课程前 , 已在《 物理化学》 或其他课 程里学 习过部 分 内容 简 单 概述 。例 如 流 体 力 学 、 传热 三 种 基本 方式 及相 平 衡 的 一些 基 本 关 系 等 , 它 们 把 作 为 自学 和 预 习 的 内容 , 在课 堂 上 简 单 总结 。在 《 环境工程原理》 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 应注意 知识 的 系 统 性 和 实 用 性 。教 学 中应 注 重 循 序 渐 进 、 点突出、 重 层次 分 明 , 这样 有 利 于 学生 对 知 识 的理解 和掌 握 。对应 用较广 的 内容讲 细 、 透 , 讲 埘 生产 中不 常遇 到的专 业性很 强 的难点 可进 行简 单

第一讲:环境科学与工程方法论

第一讲:环境科学与工程方法论
• 当人类使用火,开始农业耕种,人类对自然施加 的影响便开始了,所以“环境问题”是起源于史前时 期的。
•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干预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超越 了以往任何时期,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急剧增加和开 采资源对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导致地球环境状况不 断恶化。
环境问题
• 由自然力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称为“第一环境问 题”。 •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称为“第二环境 问题”。 • 第二类环境问题又可分为:
李政道教授1987年曾对物理学科的概括了两条定 律:
第一定律:没有实验家,理论家趋于浮泛; 第二定律:没有理论家,实验家趋于摇摆。 这两条也适用于解释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关系。
主要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 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而产 生的,特别是与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有着十 分密切的关系。
课程内容及考核方式
课程内容
(1)环境科学与工程方法论
(2)北方缺水型城市景观水 体生态修复
(3)河流氨氮污染机理与控 制策略
(4)加油站渗漏污染地下水 的监测技术
(5)VOCs排放清单
(6)扬尘污染控制原理与技 术
(7)油汽储、运、销过程中 VOCs污染控制
(8)固体废弃物处置技术与 管理政策
(9)污染场地风险管理技术 (10)生态学理论与实践 (11)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 (12)课程论文讨论
环境保护大事记
• 1914年 英国 阿登和洛基特发表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 水的论文《不用生物滤池的污水氧化实验》。 • 1920年 美国建成用碱液 从烟气脱硫装置。 • 1923年 上海 建成污水处理厂。 • 1958年 美国 在夏威夷开始精确测量二氧化碳浓度, 为研究温室气体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 1962年 中国 马大猷教授等创建卦限消声室。 • 1962年 美国 卡尔逊出版《寂静的春天》,警示化学 污染带来的灾害。 • 1966年 美国 加州 建成南塔霍湖 废水三级处理厂。 • 1972年 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提出2100年地球 环境将面临“崩溃”,对工业化发展模式发出警告。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教案范本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教案范本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从事环境工程技术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监测技术1.1 环境监测的概念与分类1.2 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3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1.4 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2. 环境治理技术2.1 环境治理的概念与原则2.2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2.3 水污染治理技术2.4 噪声污染治理技术2.5 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技术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介绍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实验法:通过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环境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环境问题的应对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价方法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价方法:1. 考试:组织笔试和实践考核,测试学生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实验要求,完成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写作能力。

4. 学生参与度: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讨论质量和小组合作等为评价指标,评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情况。

五、教学资源与参考书目1. 教学资源:本课程将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室设备、环境监测仪器、相关文献资料等,以支持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通常涵盖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的基本框架: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原理
一、课程简介
1. 课程背景和目的:介绍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背景、重要性和目标。

2. 课程范围:概述课程涵盖的内容和重点领域。

二、课程内容
1. 环境工程基础概念
- 环境工程概述
- 环境系统与环境参数
- 环境工程原理与方法论
2. 水污染控制原理
- 水污染及分类
- 水质参数与标准
- 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方法
3. 大气污染控制原理
- 大气污染物特性与影响
- 大气净化技术与控制方法
4. 土壤污染控制原理
- 土壤污染来源及类型
-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策略
5. 固体废物处理与管理
- 固体废物生成与分类
-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授课内容的介绍和讲解,理论基础的讲解与阐述。

2. 案例分析: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更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3. 实验与实践:开展实验或实践课程,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实践操作技能。

四、教学评估
1. 考核方式:期中考、期末考、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等。

2. 评价标准:各种考核方式的评分标准和权重。

五、参考教材
列举适合该课程教学的相关教材、参考书籍或资料。

六、教学团队
教授该课程的教师团队成员及其专业背景简介。

这个教学大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环境工程原理、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为他们未来在环境保护和工程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环境工程教案

环境工程教案

环境工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工程的定义、内容和发展历程;2. 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工程技术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环境工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环境工程的内容和主要领域;3. 环境工程的发展历程;4. 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5. 环境工程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1. 授课方法:(1)讲授:教师通过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介绍环境工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理论和方法;(2)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工程的应用实例,深入理解环境工程的重要性和作用;(3)讨论与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进行思想碰撞和观点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堂活动:(1)听课笔记:学生需要做好听课笔记,包括重点内容和思考问题,以便之后的复习和讨论;(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深入探讨环境工程的热点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3)案例分析: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案例,了解环境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4)课外阅读:学生需要根据教师要求,进行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总结,以加深对环境工程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四、学习评估:1. 作业评估: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包括听课笔记、小组讨论和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2. 课堂表现评估:根据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观点的独特性和表达能力,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估;3. 综合能力评估:通过学生的考试和课程项目,评估学生对环境工程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情况。

五、教材参考:1. 主教材:《环境工程学原理与实践》;2. 辅助教材:《环境工程案例分析》、《环境工程实践指南》。

六、教学反思:环境工程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领域,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工程技术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对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基础训练》教学大纲

《科研基础训练》教学大纲

《科研基础训练》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号:二、教学目标及任务《科研基础训练》是环境工程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中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后,应达到以下要求: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研究课题立项和研究方案的制定、相关文献的收集和分析、常用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数据处理与科学统计、研究报告及研究论文撰写;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激发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3、4、5、6、9、10和12。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时间安排教学内容一科学研究方法论主要内容:科学研究及一般程序;科研选题与信息收集;科研方法与思维方式;科研设计与技能培养;科研方法的实践应用;科研论文的撰写方略;发明创造与专利申请;参加学术会议及报告等。

教学要求: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科研课题的类型、来源及选题原则及方式;了解专利申请的程序等;理解:典型的科研方法及思维方式;科研技能的培养方法等;掌握:信息收集和分析的方法;研究课题立项和研究方案的制定、科研论文的撰写方法等。

时间安排:6学时教学内容二科学研究论文撰写训练主要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科研选题、信息收集与分析、撰写研究课题立项申请书、制定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研究数据分析与统计、并撰写科研论文等。

教学要求:通过训练,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科研课题的选题、信息收集、课题立项、研究方案制定、数据分析与统计以及科研论文的撰写等。

时间安排:12学时四、教学实践地点校内。

五、教学组织教学内容一位课堂讲授,教学内容二安排在课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内容。

六、考核方式及要求根据平时成绩+科研基础训练报告的形式考核学生。

其中平时成绩占30%,科研基础训练报告成绩占70%。

七、说明大纲修订人:孔火良、陆隽鹤、占新华大纲审定人:李荣修订日期:2015年5月13日。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作者:刘惠芳孙孝龙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22期摘要:在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大、就业形势日益困难的外部大环境下,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宽广扎实专业基础的应用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是需要高校专业教师思考并不断付诸实践的问题[1]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综合性专业课,它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系统论与价值论的观点,评价人类经济活动和开发活动及其政府的有关规划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是对人类社会行为进行判断、调整和选择的科学依据。

它对合理的环境规划与利用资源,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现状“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综合性专业课,涵盖了环境工程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与其他课程联系紧密,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随着学科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需要,其教学必须结合本课程特点,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好、务实精神突出、自我表现欲强烈等特点进行改革。

2.存在的问题2.1全面、系统的建设较少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在环境类专业开设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但结合实践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环境影响评价实践能力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如何结合学科特色,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建设却鲜有人涉猎。

2.2内容与社会需求接轨不足自从2002年10月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来,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已作为一种法律制度确定下来,从而使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种新兴的环保技术产业在国内外发展起来,并且该项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

基于此,我们作为培养环境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学校,在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也应与社会需求接轨,实施该门课程教学内容上的优化重组迫在眉睫。

环境工程原理 第一章

环境工程原理 第一章
6 废物资源化技术 废物的资源化途径可分为物质的再生利用和能源转化。根据废弃物
的特性以及资源化对象的性质、存在形式和含量,需采取不同的资源化 技术。
环境工程原理
“十二五”环境科学与工程规划教材
第四节、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展,强度的增加和形式的多样化,生产和使用的化学物 质的种类日益增加,登录在《化学文摘》上的化学物质,总数已达6000多万种, 目前仍在高速增加。据统计,仅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质就 有6~8万种之多,这使得环境污染物的种类越来越多,由于污染物的物理和化 学性质千差万别,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也异常复杂,造成由化学物质引起的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复杂。此外,不同的地区以及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期的环境 条件、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也各不相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也随时间、空间的 变化而变化,因此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强烈的综合性和时间及地域特征。所以环 境污染控制应根据不同的对象以及社会经济条件,选择最优的方案。
环境工程原理
“十二五”环境科学与工程规划教材
2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2.1 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危害
空气中污染物的种类繁多,根据其存在的状态,可分为颗粒物/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粉尘

颗粒
/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飞烟灰

黑烟
空气中的污染物气态污染物有 无机 机物 物(卤碳氮 硫挥素的化 化发化氧雾物 物性合化( (有NS物物OO机((2,,物HCNVCHOOHl,2,CSC3))OHS )F2 ))
处理技术 客土法 隔离法 清洗法(萃取法) 吹脱法(通气法) 热处理法 电化学法 焚烧法 微生物净化法 植物净化法
主要原理 稀释
物理隔离(防止扩散) 溶解 挥发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学习指南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学习指南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学习指南
一、课程简介
该课程的目的和主要任务是面向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实践,系统、深入地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的基本技术原理、工程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以及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的思路、手段和方法,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高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工程的效率提供理论支持。

二、课程内容与重点介绍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包括环境工程原理基础、分离过程原理和反应工程原理三部分内容,三者相互联系,形成“环境工程原理”课程完整的内容体系。

环境工程原理基础部分主要阐述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物料与能量守恒原理以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的基本理论等;分离过程原理部分主要阐述应用于污染物分离的沉淀、过滤、吸收、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等基本过程及其基本原理和设计计算理论;反应工程原理部分主要阐述污染物转化过程,即化学与生物反应的计量学、动力学以及各类化学与生物反应器的基本解析与设计理论等。

三、课程学习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有效的预习,在课堂上紧跟老师的授课思路,课后认真复习完成作业及思考题。

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环境,通过网络课堂提供的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学习指导、试题解答、讨论等功能及时与老师、同学进行答疑、讨论和交流。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团队
2013年9月。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作者:曾广能,王铭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7年第4期曾广能王铭(贵州民族大学化学与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逐步完善对高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课时量不足、实践环节匮乏、教师缺乏环评专业背景和社会导向不明确等问题尤为突出。

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思路,包括选取有代表性知识进行讲授,着重方法论的学习,强化案例教学,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培养双师型人才,加快校外基地的建设等,为今后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提供了探索的方向。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实践;方法论;案例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7.04.027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作为一种方法,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学生的主干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意在使学生在对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关注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知识、工作程序和技术方法,基本具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的能力;作为一种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已经覆盖到所有新建、扩建的项目和规划,随着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尤其是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2016年9月1日),社会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关注度显著提高,对环境影响评价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因此,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环境影响评价人才成了各高校探讨的核心问题。

目前已有学者对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例如以就业、职业资格为导向的教学,以教师科研促进教学等,从引导机制、学习动机方面进行了探讨,但仍不足以解决应用型环境影响评价人才培养不利的问题。

大学专业导论课程协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大学专业导论课程协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大学专业导论课程协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作者:邢维芹,李立平,张良波,柳冰,刘捷来源:《大学教育》 2019年第3期[摘要]协同教学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和教学模式具有诸多优点,是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途径。

结合教学实际,以大学低年级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为切入点,从协同教学体系的构建实施及易出现的问题等方面对该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经过探索与实践,这种协同教学模式日趋完善,学生的主体定位、专业兴趣和合作精神得到了有效培养,知识灵活运用与整合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的团队意识、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教师合作文化;研究生的组织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和提高。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导论;协同教学;导论课;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3-0065-03对于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他们了解自己的专业,甚至纠正部分学生的专业偏见,培养他们的专业自豪感是很重要的;另外,如何使他们了解本专业不同研究方向教师的工作,尽快熟悉并合理定位自己的专业,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2]。

因此,高校为大学低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导论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3]。

教学模式是直接决定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它的合理及完善程度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灌输式教学,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4]。

大学专业导论类课程内容多、课时少,授课对象是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的大学低年级学生,如果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协同教学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教学组织理论的新思想,是集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之所长,积极调动教学中的各种因素而构建的一种合作、动态、弹性的教学组织形式[5]。

笔者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于本校环境工程专业导论的教学中,发现其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欠缺的优势和效果。

0绪论(高级氧化技术与环境工程方法论控制论)

0绪论(高级氧化技术与环境工程方法论控制论)
吉林师范大学 杨春维
课程内容
• 绪论(环境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与高级氧化技术) • 第一章 H2O2为基础的高级氧化技术 • 第二章 光化学及光催化技术 • 第三章 臭氧及催化臭氧技术 • 第四章 湿式氧化及高温等离子体技术 • 第五章 过硫酸盐活化技术 • 第六章 电及其耦合技术
考核方法
• 课堂讨论/陈述(30%) • 课后综述论文(40%) • 课堂出勤与表现(30%)
绪论(环境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与高级氧化技术)
方法论的概念和内涵 广义方法论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即: 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和各门学科中的具体方法论。 哲学方法属于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它包括辩证法、认识论
和辩证逻辑。 科学方法论是指科学的认识活动中的一般研究方法, 如系
统方法、多种相似类比与模拟方法等。
绪论(环境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与高级氧化技术)
➢科学的纵向分类
• 基础科学:探索性强,要长远规划; 一级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
地质学,生物学; 二级学科: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磁学,
原子与分子物理,核物,粒子物理; • 技术科学:介于两者之间; • 工程科学:实用性强,目标要具体.
绪论(环境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与高级氧化技术)
➢科学的横向分类
• 边缘科学:几门学科之间的交叉
• 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量子生物;
• 横断科学:不同学科中的共同性问题
• 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协同学,突变论,耗散结构理论;
• 综合科学:多学科的理论、方法组合起来对某一领域进行研究
• 环境科学,空间科学,海洋科学,能源科学,大气科学.
自然科学方法论 方法体系:三维有机整体
方法维
知识维
程序维

环境工程学绪论01章ppt课件

环境工程学绪论01章ppt课件

分离(沉降、过滤,吸附、吸收、膜分离)
宏观机理 转化(化学转化、生物转化) 微观过程:宏观现象(机理)的产生机制与微观步骤 设计计算基本理论:污染物净化装置的设计计算理论
2、基本研究方法 (1)“量”与“变化速率”的数学计算
• 物料与能量衡算(质量与能量守恒原理) • 微观过程解析(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过程、转化过程) • 变化速率的数学表达(为工程设计计算提供依据)

水污染防治技术

3
第一章 绪论
4
主要内容
一、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 二、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三、环境工程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和方法
5
一、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
“环境工程学”的任务
利用环境学科与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 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 康、舒适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 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及原理 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 环境工 程学 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 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物理性污染防治工程 土壤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 废物资源化技术
过程的定量计算(工程设计计算的基础)
• 简单化的目的:
科学、合理的简化可大大简化计算过程,
提高设计计算效率
15
3. 课程学习的目的 系统、深入学习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工
程的基本技术及原理、工程设计计算的基
本理论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16
二、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环境工艺方法论研究——利用自然法

环境工艺方法论研究——利用自然法

的环境工程工艺的重要途径。
2 利用 自然法在环境 工程工艺 中的应 用成果枚举
对抗 、征服不 应 成为 人 与 自然关 系 的主旋 律 ,
1期

攀等 :环境工艺方法论研究——利用 自然法
15 4
取 而代 之 的必 须 是和谐 、协调共 处 。现代 科学 技术
的发 展 显著 地表 明 了这一 点 ,人 们 开始重 视利 用 自
Ke wo d :Uiz gtel so tr;ehooyo v om na poet da cclhnig y r s tin w f au t nl e i n e t r c; i eta t kn li h a n e c g f nrdy o u n Envr n e t lTe hnoo ia eho o og io m n a c l g c lM t d l y
— —
UtI i h wso t r i zng t e La fNa u e i
C a AO P n, L NG ig qn , GO O B n — ig NG e・a , F NG -u P ib o A Xu k n,JANG P n — i I e gf e
第2 9卷第 1期
21 0 0年 2月




Vo. 9, . 1 2 No I
S CHUAN E I NVl RONMEN T
F b a y20 0 e r r 1 u

环 境哲学 ・
环 境 工 艺 方 法 论 研 究
— —
利 用 自然 法
60 6 ) 10 6
曹 攀 ,龙炳 清,公培宝,方绪坤,姜鹏飞
(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成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 t h o do lpl e o f Env i r o nm e n t a l Eng i n e e r i ng Co ur s e
Cho n g Yun x i a o, Yu Gu a ng we i , Hua ng Ro n g
2 0 1 4年 第 1 5期 第4 1 卷 总第 2 8 I 期
广 东
化 工
27 7
www. g d c h e m. c o m
环境工程 原理课程 中方法 论教学
种 云 霄 ,余 光 伟 ,黄 荣
( 农、 人 资源 境 院 ,广 东 广 州 5 I 1 0 6 4 2 )
( Co l l e g e o f Na t u r a l Re s o u r c e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 S o u t h Ch i n a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n i v e r s i t y , Gu a n g z h o u 5 1 0 6 4 2 , Ch i n a )
t e c h n i c a l me t h o d i n r c l e v a n t p r of e s s i o n a l i f e l d . T o p a y mo r e a t t e n t i o n t o me t h o d o l o g y i n t h e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t r a i n i n g c o n t r i b u t e s t o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i n n o v a t i v e
t c c l mi c a l p e r s o n n e l
Ke y wo r ds : p r i n c i p l e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u r s e  ̄ me t h o d o l o g y ma s s b a l a n c e
《 环境 f I } I 原 》课 在我 闺 多所 高校 的环 境 工科 、环境 科 小科 人才 培 芹方 案 【 I j 被列 为 必修课 程 , i 婴仃 务 足 系统 深 入地 介 种环 境 净化 污 染控 制 J 程 同的技 术原 ,足 门王 4 境 0、 l 儿 仃 婴意 义 的 挂 础 课。其 重要 性 小仪 在 r课程 所涉 及 的技 术 汉足理 解和 掌 握 各类污 染控 制技 l 术 的 础 ,还在 于 原埘 【 州述 】 } I 所体 现 的 分析和解 决环境 工程 题 的 疗法 体 系 ,时 于 学 乍 分析 能力 的培 养 仃不 可或 缺的 作用 。 I { 前 ,在环 境污 染控 制 领域 ,尽 管 已经 仃 多种 的环境 净 化 与 污 染控 制技 术 ,似 随着环 境 问题 认识 的深 化和 环 境质 量改善 需求 的捉 f t ,新 的污 1 染 控 制 技术 仍需 要 不断被 开 发 ,因此 环境 【 : 程 专 、 技 术人 才的培 养 H标 , 仪 足掌握 已有知 识的常 技术 性 人才 , 需 婴对 已 仃污 染控 制 技术 进行 改进 或探 索 新技 术 的创新 忡 人 才 。埘环 境 州题 有较 强 的 分析和 解 决能 力是 创新 性 人才 首要 粜苒 , 这 _ 厶 力 的建 立 专业 方法 地 熟练地 运 用密 不可 分 , 此,, J 法 论教学 也足创新 性环 境 专业 技术 人爿 ‘ 培 养的 需求 。 我f 『 J 存 环境 l 程原 理 课程教 学 实践 中 ,结 合环境 T程 原理 的 知 识体 系 对其 I 1 1 涉及 的 方法 论进 行 了初步 的教 学探 索 。
Abs t r a c t :h mo v a t i v e t e c h n i c a l p e r s o n n e l s h o u l d h a v e s t r o n g a b i l i t y t o a n a l y s i s a n d r e s o l v e t h e t e c h n i c a l p r o b l e m Th e a b i l i t y me a n s t 0 c o mma n d s k i l l f u l l y t h e
[ 摘 要 】《 环境 ] : 程 原理 》课程 较系 统地 展现 了环境 问题 分析 和解 决的 方法 ,对 于 学 生创新 能力 的培 养 具有 最要 的作 用 ,因此 《 环 境工程 原 理 》课 程 是非常 适 用于进 行环 境 专业 方法 论教 学 的课程 。课程 内容 中 ,“ 物料 与能 鼙衡 算” 、“ 微观 过程 解析 ” 和“ 变 化速 率 的数学 表达” 是 方法论 教 学 的 体 , j 衡 算方法 在环 境领 域 应用 的广 泛性 ,“ 物 料 与能最 衡 算” 思 维模 式 建立 应是 教学 重点 。 【 关键 i i , 1 ] 环境 : ¨ - i t 1 原理 课 程: 方法 论 ;物 料 衡尊 【 中 分类 号】 G4 2 【 文献标 识码 】 B 【 文 章编 号] 1 0 0 7 一 l 8 6 5 ( 2 0l 4 ) 1 5 - 0 2 7 7 — 0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