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心理学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学校管理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体系 第三节 学校管理心理学研究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工业心理学开先河 二、学校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工业心理学(industrial psychology)
背景:
开篇:关于管理
一个公司要发展迅速得力于聘用好的人才,尤 其是需要聪明的人才。 比尔.盖茨
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 松下幸之助
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能够经营好人才的企 业才是最终的大赢家。 联想总裁柳传志
知识补充
心理学 管理学
管理:围绕目标,组织、协调他人的劳动,比个体 劳动更大的效率。
例:刘邦的“三不如”理论: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 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 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 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 天下也。
假设一:物质条件的改善可提高生产率。 假设二:工间休息,缩短工作日可减少疲劳,提高
生产率。 假设三:计件工资制可提高生产率。 假设四:管理方法的改变可提高生产率。
预测一下哪些假设能被证实……
霍桑实验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照明试验。 第二阶段:福利试验。 第三阶段:谈话试验。 第四阶段:群体试验。
第三阶段:访谈研究 在这一阶段,研究者组织了与工人之间的广泛 深入的交谈,
目的:了解工人对工作环境的态度。在访谈中 发现,大多数工人不满来源于个人复杂的感情 和情绪。
第四阶段:群体实验
梅奥等人在这个试验中是选择14名男工人在单 独的房间里从事绕线、焊接和检验工作。对这
个班组实行特殊的工人计件工资制度。 结果发现:产量只保持在中等水平上,每个工
第一阶段:照明实验 目的:弄清照明强度对生产效率所产生的影响。
被试:实验是在被挑选的两组绕线工人中间进 行的,一组是实验组,一组是参照组。
过程:
实验组不断增加照明强度,而参照组的照明度 始终保持不变。
第二阶段:福利实验 目的:为了能够找到更有效的控制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因素, 梅奥选出了6名女工,在单独的房间中从事装配继电器的 工作,
假设: (1)在试验中改进了物质条件和工作方法导致产量的增 加; (2)休息间隙和缩短的工作日使得疲劳减轻; (3)工间休息减轻了工作的单调性; (4)个人计件制促使产量增加; (5)监督方式的改变改善了人际关系,从而能改进工人 的工作态度,促进产量的提高。
过程:不断地增加福利措施,例如缩短工作日,延长休息 时间,免费提供茶点等等。
泰勒与闵斯特伯格
闵斯特伯格
泰勒
最最合适的人 (心理品质)
最最合适的工作 (心理条件)
最最理想的效果 (对人的需要施加 符合实业利益的影
响)
科学地挑选工人
标准化原理 动作-时间研究 高劳动生产率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员工选拔 员工培训 工作任务设计 工作场布局 企业综合实力、 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群体动力学促发展 勒温创立 B=f(P.E)
(二)霍桑实验与人际关系理论(Theory of Human Relation)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奥(George Elton Mayo)
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 实验1924年开始,1927年由梅奥接管,1932年结束。 霍桑实验的结论:人际关系理论。
霍桑实验中的几个假设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
2、理论:1879年心理学成为科学;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创始人:
闵斯特伯格《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他指出心理学家在工业中的作用应该是:帮助发现最适合从
事某项工作的工人;决定在最最合适的人” 。
2、“最最合适的工作”
霍桑实验的结论(人际关系理论)是:
1.生产条件的改善并非是提高生产率的第一要素,生 产率的提高要受心理的、社会的因素的影响。
2.工人的生产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工作情 绪,也就是他们的“士气”。
3.改善工人的工作态度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其愉 快工作是提高工效的决定因素。
4.论证了团体中,非正式组织对完成工作任务的影响。
知识补充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组织管理中
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和组织心理
主要任务:探索改进管理工作的心理依据,寻求激励人
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 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学校管理心理学
人的日产量平均都差不多,而且工人并不如实 地报告产量。
深入的调查发现,这个班组为了维护他们群体 的利益,自发地形成了一些规范。他们约定, 谁也不能干的太多,突出自己;谁也不能干的 太少,影响全组的产量,并且约法三章,不准 向管理当局告密,如有人违反这些规定,轻则 挖苦谩骂,重则拳打脚踢。
进一步调查发现,工人们之所以维持中等水平 的产量,是担心产量提高,管理当局会改变现 行奖励制度,或裁减人员,使部分工人失业, 或者会使干得慢的伙伴受到惩罚。

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其人 科学管理理论的目标与原则
1、建立真正科学的劳动过程。 动作时间研究 标准化原理 计件工资制
2、科学挑选、培训工人。 3、以上两个过程相结合。 4、管理者与工人亲密协作。
“精神革命”
想一想:
闵斯特伯格比泰勒更关心管理 中“人”的因素吗?为什么?
美国发明家、工程师,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的泰勒(T aylor.F.w,1856一1915),出身于费 城一个律师家庭。
中学时因夜读过度,视力受损,虽考上哈佛大 学亦未能就读。
1875年进一家小厂当徒工。三年后转人费城米 德瓦尔钢铁公司,先后当过勤杂工、机工、工 长、设计室主任等。
1881年25岁时开始进行劳动时间研究,这就是 他后来创立的管理科学的基础。
45岁退休后,用大部分时间从事写作、演讲, 宣传他的一套工厂管理的科学方法,即通常所 说的“泰勒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