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建筑文化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建筑文化比较2011—“中西建筑文化概论”课程试题
工硕预备班15期
郭晓伟
学号:2011291037
2011-5-28
1.请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对古代中国人的“卑宫室”思想加以解释,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10分)
答:哲学本体论,“本体论”即是“终极目标”,中国古代极早出现的“卑宫室”的思想,是建立在以孔子儒学的稳定思想地位上的,,儒家追求“天、地、人”合一的目标,“天”
“道”是古代中国人的本体,顿悟之心。心即理,“心”“性”“诚”作为最高诉求,通过自我完善达到人伦至善的终极目标。建筑也应该合于中道,所以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原则是“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所以也造就了古代中国人的“卑宫室”的思想。
我觉得“卑宫室”是与“奢侈”对立的节俭观,更深层次的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人价值体系中的“仁与义”,中正仁和,中庸与正名的思想,如夏桀的“倾宫”“瑶台”苏秦的“明得意”“做宫室以章得意”充分说明了卑宫室的思想。而且古代中国人的审美重在规章有度,社会等级层面的限定,西汉刘向《说苑》中也提到了“完坚”的思想。所以古代中国提倡节俭的“卑宫室”的建筑思想。
2.请围绕传统中西方的美学观,谈谈古代中国人与传统西方人在建筑审美理念上的同与异。
(10分)
答:西方传统建筑重在形式创造——艺术层面上的追求,视觉上的愉悦创造;而中国传统建筑则重在规章有度——社会等级层面的限定,居住者身份上的等级体现。“维特鲁威人”就是以建筑的形式美作为前提的,“美”成为了一种道德,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谈到建筑的三原则“坚固、实用、美观”分别对应古代西方人价值体系的“真、善、美”,古代西方文化中把“建筑、绘画、雕刻、音乐、诗歌”作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五大艺术。西方人追求的是一种“高尚”“优雅”之美。
古代中国的“美与秩序”这里的美更强调的是“工巧”,“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古代文献对于美的描述曾用“奇技淫巧”,可见古代中国之美区别于西方的视觉愉悦之美,是一种工巧之美。而且很早就有“上美不美”的观念,追求的是一种恬淡、清淡之美。
3.请中国风水观念的本质意义及其性质加以分析,并对当前社会流行的“风水热”现象提
出自己的见解。(10分)
答:所谓的中国风水观念是古代中国特有的一种巫术形式,但是人们通过它把建筑和自然环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促成了中国所特有的选址、建造的建筑技术和艺术。
一方面风水师们将风水术聚焦在人的现世与来世的命运,及家族的兴衰、家宅的凶吉上,使风水术具有典型的巫术与迷信色彩;另一方面,风水师吸取了历代风水师的建筑环境选址与建筑造景设计经验,在住宅与葬地的选择上,充分体现了人不能离开自然的原则。
风水师所选择的宅址与墓址,多是藏风纳气,林木滋茂,山环水护,景色宜人的地方。
一处好的风水环境,就是一个极佳的自然山水环境,在这里建造房屋,造墓起坟,都使当世之人与谢世之人有一个被自然所环抱的人工环境,是一个人与自然十分谐和地相处的环境。
“风水热”现象不是建立在人们对风水概念的正确理解基础上的,它发展到一种对风水理念盲目崇拜的程度,甚至发展到迷信的程度,是对风水概念的曲解和缺乏了解。在这里并不是要全盘否定它,而是应该积极的去认识它、吸纳它,不是盲从。我们既应该学习它积极的一面应用于建筑选址以及设计之中,也应该去除它迷信、盲从、伪科学的消极内容,应该采取“拿来主义”的方法。
4.请从日常的建筑现象中举例对建筑的“文化姿态”加以阐发和解释。(10分)
答:建筑的“文化姿态”是指建筑的故事或者是是建筑所隐含的意义。建筑或者城市作为一个占据人们很大生活空间的载体,它包含着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承载着历史,同时也反映了一段时期的社会文化。比如山西平遥古城的民宅大院是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从这个建筑可以折射出百年以前平遥人民的生活状况、家庭构成、文化习俗、价值理念,从建筑的细部——雕刻、雕塑、窗户、及其材料也可以反应当时社会的文化姿态、经济状况。而且我们现在身边很多建筑采用各种形形色色的材料,然后把他们通过一定的逻辑及其技术构造方法堆砌在一起,这也是一种文化姿态的表现,而且我们学的建筑学,房屋学它本身也是一种建筑文化的表现。西方古典建筑更加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构成,柱式深刻解释了西方社会所推崇的以人体比例的和谐唯美的追求夙愿。
5.请从类型学的角度对中西传统建筑的基本功能差异加以分析,并对产生这些差异的文化
与历史背景加以评述。(10分)
答:中西方在居住建筑上的差异不大,主要差异表现在宗教和公共建筑上。
宗教及公共建筑差异:中国文化主导是儒家思想,遵从的儒家礼制,形成了祭天(如明清时代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祭祖(太庙、宗祠等)的祭祀建筑以及佛教(佛殿、佛塔)、道教(道观)、儒教(国子监、孔庙等)等宗教礼制建筑。中国文化十分看重家族血缘关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整个社会置于家族和氏族血缘关系的体系之中,形成这些对应的建筑类型。而西方不具有家族血缘共同体,而是宗教共同体、邻里共同体及市民共同体,信仰的是基督教及天主教,所以在建筑类型上表现出了相应区别,如神庙、教堂、修道院、市民广场、市政厅、剧场、公共浴场等市民集会、生活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公共建筑及活动空间。
从中西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差异不难看出:古代中国是从氏族组织体系的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封建国家,并且在几千年的封建王朝里将这种血缘综合体的体系不断加强和深化,儒家礼制的绝对统治,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血统思想;古代欧洲由于航海文明的发展,。
逐渐形成了私产概念,并且得到了法律的保护,而个人私产的独立性使氏族血缘关系逐渐分解,人与人形成了契约关系。
6.请对19世纪欧洲建筑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建筑空间与造型的影响加以描述,并结合当
代建筑对高技术对建筑发展所起的作用提出自己的看法。(10分)
答:19世纪欧洲建筑技术的发展,无论就深度和广度来说,在建筑历史上都是空前的。这是一场由
产业革命引起的建筑革命。这个时期出现了新材料的运用,钢材、水泥的大量运用,出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钢和水泥的应用使房屋建筑出现飞跃的变化。出现了大跨度建筑。这样建筑空间比过去变得更加宽阔,
高大,造型上由于采用了框架结构,立面处理可以变得更加通透,更加自由。建筑形式多样化,出现了各
种形式的建筑。当代科学技术取得了更加飞速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建筑的发展,生态、绿色、节能、环
保的设计理念使建筑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比如,结构的准晶体,多维尺度空间的结构采用,可以形成更加
稳定和坚固的建筑形体,满足更大跨度的建筑建造,数字设计技术使设计师能够更加理性的通过逻辑判断
来保证建筑更加适合人的居住、使用。我认为建筑应该创新,应该兼收并蓄,综合借鉴和利用其他学科的
高新技术来实现建筑学科的发展。
7.请对神秘数字及其空间象征意义进行叙述,并对中西方在神秘数字取向及其空间文化取
向上的异同进行描述与分析。(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