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历史一、尝试导入引疋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二、尝试预检引导发现
(一)北魏统一北方和民族融合:
1、建立: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 族建立。
2、统一:年,北魏统一—
3、北魏统一北方,对民族关系有怎样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最能体现孝文帝改革的决心):
1、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
2、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黄河流域)的统治(根本目的)
3、意义:①有利于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②有利于北魏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③有利于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趋势得到加强。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原因: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2、根本目的:加强对中原地区(黄河流域)的统治。
3、内容:A迁都前①--- 政治上、②--- 经济上。
B 迁都洛阳---政治上
C迁都后(汉化政策)
①语言: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
语。
(对民族融合影响最大)
②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③姓氏: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
(会使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消失)
④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思想文化⑥礼法: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4、意义:促进了民族融合。
5、评价孝文帝: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四)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社
会
生
活
普
西
A
」
宋
三、尝试探究引导解惑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3 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正一步步向世界强国迈进。
请你结合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探究以下问题。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有关思想文化方面的重要措施是什么?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
(2)商鞅变法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3)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四、尝试练习引导提升
(一)、选择题
1.5世纪30 年代,统一我国的北方的少数民族是()
A 鲜卑
B 匈奴
C 羌
D 氐
2.从前秦统治瓦解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方地区的割据混战状态持续了多少年()
A 46 年
B 56 年
C 86 年
D 100 多年3.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内迁,其中对我国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A 羯
B 鲜卑
C 氐
D 匈奴
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
A 受到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侵扰
B 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 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
D 为了接受和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 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 巩固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社会背景是()
A 北方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B 黄河流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C 接受了汉族的先进文化
D 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7.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 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B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C 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D 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8.西晋以来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是()
A “五胡”内迁B北魏孝文帝改革C前秦统一北方D北魏建立9.北朝共包括()
A两个王朝B 三个王朝C 四个王朝D 五个王朝10.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A 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B 北方民族渐趋融合
C 完成了封建化进程
D 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11.公元500 年,一个在北魏都城做官的人说的应该是()
A鲜卑语B蒙古语C汉语D氐族语12.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其原因可以从经下孝文帝改革内
容中哪一条找到()
A迁都洛阳B学说汉话C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D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13.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曾定都为洛阳的朝代有()
①曹魏②西晋③前秦④北魏⑤东晋
A①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④⑤
14•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哪个少数民族的改革家()
A鲜卑族B匈奴族C羯族D 氐族
15•中国古代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张居正改革
16. 中国古代史上曾经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为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的迁都是()
A盘庚迁殷B周平王迁都到洛C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D明成祖迁都到北京
17. 曹魏、西晋、前秦和北魏四个政权一个重要的相似点是()
A都曾定都洛阳 B 都曾统一过黄河流域
C都处于全国分裂之中 D 都因少数民族的入侵而结束
18•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不顾保守派贵族的反对, 毅然迁都。
迁都后,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是()
A长安B 平城C洛阳D建康
(二)、组合列举题
19•写出下列历史事件的时间。
(1 )北魏建立的时间: ___________ 。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______ 。
(3)北魏迁都洛阳的时间:______ 。
20•写出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对措施的详细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
21•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
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
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 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皇帝指的是谁?
(2)你能说出他为什么要迁都吗?
(3)迁都有何意义?
(4)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改革会遇到旧势力的阻挠和反对,必须坚持不懈,不惜代价,克服重重阻力,才会成功; 为了达到改革的目的,必要时可采取一些措施,减少阻力,达到改革目的。
)
22. 阅读下列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 表中反映的历史现象发生在哪一时期?
(2) 图一和图二各反映了什么史实?
(3) 你怎么评价这一历史现象?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开之地,非 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 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 两则材料都可能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2) 两则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3) 材料一中的“平城”指的是哪个城市?后迁都到哪里?
(4) 根据材料一说出迁都的原因有哪些?
(5) 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6) 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 的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
五、随
堂 检 测
站< 无
1 i 1 <
*
一、选择题
1、①迁都洛阳②改鲜卑族姓氏为汉族姓氏③采用汉族官制④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学⑤…… 这是中国古代一位帝王改革的内容。
他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请你说出这位帝王是谁:
()
A.秦始皇B •汉武帝 C •北魏孝文帝 D •唐太宗
2、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
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
A.周平王迁都B •盘庚迁都C •北魏孝文帝迁都D •明成祖迁都
3、下列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
A.在朝廷中禁用鲜卑语 B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C.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D .禁止学习汉族的礼法
4、你认为下列哪一项是北魏孝文帝最突出的历史功绩()
A建立了统一的国家B创立了科举制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D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5、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 .为统一全国作好了准备
C.促进了民族融合 D .抑制了佛教发展
6、下列改革中,直接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作用的是(
A.管仲改革
B.吴起变法
C.商鞅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7、下列各项不属于北魏孝文帝加快民族融合步伐,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措施的是
A.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B .要求鲜卑人穿汉服.用汉姓.学汉语
C.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D .推行茶文化,提倡以茶会友
8如右图,公元五世纪末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于()
9、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人口增多
B.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10、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教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A.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B .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C•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 .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11、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杜会发展,主要表现在()
A.打击了隋朝的残暴统治 B .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C .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D .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12、《爱我中华》歌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北魏时,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其主要措施是()
A.实行“三长制”
B.严惩贪污受贿
C.实行“均田制”
D.迁都洛阳、学汉语、通汉婚、改汉姓
13、尊老爱幼、崇尚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列把“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作
为重要改革措施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呼韩邪单于
B. 北魏孝文帝
C. 辽太祖阿保机
D. 金太祖阿骨打
14、小明在查资料时发现有一个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皇帝把自己的姓名改为元宏,你认为这一
历史现象出现于()
A.三国时期B •两晋时期C •南北朝时期D .元朝时期
15、北魏孝文帝在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采取措施革除落后的“胡风国俗”,接受先进的汉文
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其措施有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②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③学习
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④迁都长安()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6、南宋时“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的现象,是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
下列事件对民族融
合的加强有促进作用的是()
A.商鞅变法
B. 靖康之变
C. 王安石变法
D. 孝文帝改革
17、“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
极命运”。
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
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A.说汉语B •穿汉服 C •改汉姓 D •以法治国
18、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寸擺文官俑浜人胡食园
A.民族融合中
B.中外交往C •国家统一 D •经济发展
19、实行向汉族学习的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是()
A.商鞅 B .北魏孝文帝C .齐桓公D .成吉思汗
20、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以下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A.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 B .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
C.统一度量衡 D .禁止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21、(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对于诏令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A.在朝廷必须说汉语,违反者免其官职 B .采用汉族的法律,惩治违法的官员
C.朝廷令所有的鲜卑人都说汉语 D .朝廷有权惩处违法官员
22、下列改革,以促进民族融合为目的的是()
A.商鞅变法B .伯里克利改革C .北魏孝文帝改革D .日本明治维新
2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
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B .学习汉族文化风俗
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 D .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24、“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
三
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昕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北魏
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A.迁都洛阳B .实行官吏俸禄制 C .颁布均田令D .讲汉语
25、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古代有一位少数民族皇帝,要求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禁用鲜卑语。
这位皇帝是()
A.北魏孝文帝B .辽太祖阿保机C .西夏元昊 D .金太祖阿骨打
26、“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颁布这一诏令的帝王是()
A.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北魏孝文帝 D •隋文帝
27、生活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的某位鲜卑贵族不可能经历的是()
A.在都城长安严惩贪官污吏
B.与汉族贵族通婚
C.负责推行均田令
D.努力学习汉话
28、“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是某次改革中的一项措施,是断绝“北语”即鲜卑语的流传,
而把“正音”即汉语作为官场通用的语言。
此次改革是()
商鞅变法B. 孝文帝改革C. 戊戌变法D. 明治维新
29、“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联姻、学汉礼法。
”这些关键词与哪一事件有关()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北魏孝文帝改革D .商鞅变法
30、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下列人物中,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从而加速
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是()
A.北魏孝文帝B .汉光武帝 C.汉武帝D.秦孝公
3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
A.澄清吏治B .提倡汉化C .发展经济D .中央集权
32、“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
永生。
”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 王安石变法
D. 孝文帝改革
33、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B. 南方人民大量北迁
C.北方地区经济发达
D. 北方少数民族发展迅速
34、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
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B .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D .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5、自孝文帝后,北魏皇帝死后的溢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与下列内容有关的是()
A.北魏迁都洛阳B .北魏改用汉姓C .北魏改穿汉服D .北魏学习汉族礼法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
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
――引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引自元末诗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
(3)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融合的哪几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