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备课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下备课之我见
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作为老师我们在备课时通常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去准备。

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我感觉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

因此教师备课是教师在教学常规中要注意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想,如果能在备课这一环节中狠下功夫,那上好一节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就我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感觉在新课程理念下备课的这几个内容中,备学生常容易被忽视,下面我谈谈自己对如何备学生的几点看法:
一、把自己当学生
以往老师上课前关心的是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很少关注学生的想法和情感,经常以成人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想法和情感,以致上课时常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导致学生机械、被动、接受式地学习。

我在刚走上讲台时也是用这样的方法,但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人的因素,富有想象力和情感。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应该去为学生考虑,为学生服务。

因此后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注意把自己当作学生,用“童心”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怀着“童心”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依据学生的喜好和个性设计课堂教学,从“童心”的角度去帮助他们解决疑问。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作小孩子的先生”。

孩子们看问题的视角往往与教师预设的学习思路有很大的出入。

在我们大人的眼里,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么的幼稚,但是在孩子们看来却可能是合情合理的,所以很多课前所设计的教案,我感觉很好,但往往难以全面体现课堂的鲜活和生动。

所以在课堂上要尊重和理解学生,老师如果能够欣赏孩子们的这些想法,不但能启发他们的智慧,更能保护好他们后续学习的动力。

二、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要
新课程倡导打好教学基础,做好教学的前提工作,了解教学对象的差异──学生差异。

备课时,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
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学习的鼓动点;认真分析学生
的学习需要差异,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架好学习的桥梁。

我教八个班的学生,一个班级中学生学历史的兴趣,水平有差异,班级间也有差异,如果用一样的教案可能会在成效上有差异,所以要根据不同学生和班级采用不一样的方法,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是搞好教学的重要保证,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所谓学生实际,其一是学生的思想实际,即学生的思想情况,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等;其二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即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消得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只有这样,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使每个人都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发展。

当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究竟如何才是最适合学生的方法,如何才能做好分层施教,这也就要求我在备课过程中要多准备,多设计,多揣摩学生心理。

三、对课堂学生的言行要有所预见
课堂上学生所有的言行教师是无法预见的,但有经验的教师凭着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主要的言行是可以预见的。

从我听一些有经验的教师讲课就能感觉到这一点。

所以教师要针对预见的学生言行进行准备,以做到心中有数临场不乱。

因为我现在刚走上工作岗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一些事件的应变能力还不强,因此多准备也是为了预防一些突发事件。

备好学生也是教师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体现,教学中教案仅仅是上课的一部分,不能死守不变,应视教情、学情而变化。

学生应该成为备课中的主要,课堂上修改教案是常有之事,如授课中对无法预见而又很有价值的言行,教师不可绕过避开,而应抓住机遇,调整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交流,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命的活力,让课上得精彩生动,而不是教案死板的外化、物化。

当然这种相机巧妙处理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有深厚的教学技能功底和敏捷的反应能力,但更重要的还是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

这些需要教师终身不断地探究学习。

如果把备教材,备教法等看做是静态备课的话,那么备学生可以看做是动态备课,因为学生是鲜活的人,是会变化的对象,也是备课内容中的重中之重,当然,只有做到动静结合,才能真正备好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