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当代建筑思潮与中国现代建筑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当代建筑思潮与中国现代建筑现象》

我们的世界在飞速发展,城市在不断扩大,摩天大厦拔地而起,我们的城市面貌也愈发相似。这一切正如王受之先生在他的《世界现代建筑史》一书中对当代建筑的发展特点预言的一样——“(1)国际性的趋同化成为当代建筑的一个突出特点;(2)建筑风格上倾向相似化的趋向。”我不知道其他国家的具体情况,反正在我们中国,随便走进哪个城市,你总会不期而遇一些所谓“粘贴复制”的痕迹。当然,这种现象也可以将其“美化”为国际性趋同化的噱头。说实话,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汇来描述我国当代建筑的现象,唯一比较恰当的描述我认为当属王澍先生的“愤青”言论了——“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我们中国至少在城市里完全重建了一个国家,但这个国家不叫中国,是另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和中国是没有关系的,是一种global国家。”我们知道在当前国际化的趋同下要不同是很难的,大家都相同。但是,我们是不是就应该忘掉老祖宗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来迎合这所谓的当下潮流呢?我认为,这是浅薄和不负责任的!虽然我们现在也在讲求“文脉”和“天人合一”,但是,若丧失了传统,讲求“文脉”与“天人合一”和塑造一个没有过去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一直在学习西方的建筑思潮,关注西方的建筑动态,然后不加思考的模仿、生搬硬套,从未抓住其思想的精髓,只是在依葫芦画瓢,更有甚者画虎不成反类犬——给我国广袤的土地上竖起一座座暴发户式粗俗的碑体(CBD)。

我从不认为学习有错,但是如何化西为中用,如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理应是我们更应该去思考的。我们知道当代建筑界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种主义横冲直撞的存在体。如: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理性主义、新都市主义,环境主义等等,他们都具有非常特殊的贡献,对建筑的未来具有很大的促进和启示作用,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他们也都仅仅是支流,具有很大的探索性成分。下面我就将以上各个思潮进行逐一解读。

(1)新现代主义风格。

新现代主义作为最有实力的流派,坚定不移地固守着实用主义哲学,充分肯定了现代主义的理性和逻辑。同时,在完善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又执著于在作品中表现出自己的哲学,即新实用主义哲学。新现代主义美学是一种在肯定现代主义美学本质精神的基础上,更贴近当代设计、更加实用的美学。以迈耶、贝聿铭为首的新现代主义建筑师们正凭借他们的理论和作品,实践着新现代主义美学,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新现代主义有可能在21世纪中形成潮流,成为当代建筑中一个比较稳健的流派存在和发展。

(2)后现代主义风格

谈后现代主义风格就离不开建筑符号学,建筑符号学借助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表述,来研究建筑的符号信息的传递过程,产生了不少后现代主义佳作。后现代主义的审美观念主要是指后现代主义建筑师文丘里提出的既复杂又矛盾的美学思想。但是,后现代主义却存在着本身的局限性,它他之所以不能像现代主义一样达到垄断的主流地位,很大层面上与它过于强调装饰性、对古典主义风格的折衷性处理等有关。可以说,后现代主义的最大问题就在于过分依赖装饰符号和细节,也即,其最大的特点也是其局限性的所在。

(3)解构主义

对解构主义影响最大的还是德里达的解构哲学,他们向先前所皈依的结构主义乃至整个形而上学的传统发起了猛烈攻击,反二元对抗、反绝对权威,强调多元的、非中心的、模糊的凌乱的方法,达到建立新的可能性的目的,为反现代主义运动增加了富有叛逆性和颠覆力的哲学内涵。解构主义建筑师盖里、库尔哈斯等则用非理性的思考方式,唤醒了一种陌生的审美意识,即对长期以来一直在正统美学概念之外的冲突、破裂、不平衡、错乱、不稳定等形式特征的审美,表现出对现代主义的反叛。解构主义可以说是目前声势比较浩

大,在设计探索上具有很大影响的一个建筑流派,但是其本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它很难大量性,普及性的建造。首先,结构过于复杂,在工程技术上造成一系列的困难,不经济,而且破碎的建筑形式与城市的文脉缺乏联系因此注定了其难以成为主流,仅仅是实验性,艺术表现性的支流而已。

(4)新理性主义

新理性主义也是当代西方有影响的流派之一,这里的理性”实际上是现象学的概念。以西为代表的新理性主义建筑师深受哲学家胡塞尔的启发和影响,即主张“面向事物本身”、“本质的还原”,强调对事物的原型的探索,来表达建筑的本质。

(5)新都市主义

新都市主义的主要内容是恢复旧的城市面貌和功能,使城市重新成为人们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中心。所谓“新都市主义”的核心是以现代需求改造旧城市的市中心的精华部分,使之具有符合当代人需求的新功能,但是要保持旧的面貌,特别是旧城市的尺度,建筑面貌和建筑之间的关系。建筑的方式是基本不进行新建,而采用在旧建筑基础上的重建、改造和修饰的方法,保留旧建筑的完整面貌,也保留旧城市的完整旧面貌,而赋予它新的功能内容为当代人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这绝不是简单的文物保护行动,他明显具有发展、改造、提供新的内涵的动机,而非简单的修复保护。

(6)地方主义

所谓地方主义是指在建筑上吸收本地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使现代建筑中体现出地方的特定风格

(7)环境主义(环境派)

环境派是提倡建筑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的一个建筑派别,因为与当代环境意识密切结合,因此颇受关注。但在建筑设计上却没能摸索出一条既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够发展具有商业潜力的模式来,因此,具有很大的实验性特征。

综上所述,各个风格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当然也有其很难避免的缺陷,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和民族性、文化性、地域性特征恰当应运,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建筑之路,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风格,是值得我们思考和为之付出努力的。

建国以来,我们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可谓如火如荼,但不难发现的是——城市千篇一律,文化缺失严重,建筑精品不多,距离满足人们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虽然,近几年我国也有一些做的比较好的建筑师在努力的改变着这种现状,但是总是力微功寡。所以,作为当下或未来建筑师的我们,必须对建筑的本质和从事创作的目的性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为此何镜堂教授提出了“两观三性”建筑观念,即:建筑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和时代性的和谐统一。我们必须在深刻理解我国传统文化、基本国情的前提下,再创新与探求,而不是白痴似得一味的抄袭或模仿西方时髦的建筑风格。要知道一个没有回忆,失去过往的城市即使再光鲜亮丽,也仅仅是一副没有思想的躯壳。它的存在将不会有任何意义,你可以叫它任何东西。童雋先生曾说“今天的建筑师不堪任园林这一诗意的建造.因为与情趣相比,建造技术要次要的多。”的确,今天的建筑是无法与我国传统园林相提并论的,现代的建筑缺乏文人诗意的情怀,缺乏那种情趣与韵味是我们没有那种诗意化的想法吗?不是,只是我们失去了最初的那份纯真与田园画般的美好。王澍先生曾说“我形容一个好建筑的诞生是什么?就是,你一开始有一个很纯粹的,带有理想一样的想法,完了你要像长征要能够做到百折不挠,而且要说服大家,最后走到终点你还保持了你最初理想的那个纯度,没有半分减损,甚至更加硬,这就是一个好的建筑师”也就是说好的建筑诞生于保持自己理想纯度的建筑师手中,而且这种纯度是不以权势,风潮等等为转移的。它是一种对固有文化、地理特性的执着。

王澍先生在评价他自己时总是说,我首先是一个文人,只是碰巧会做建筑。这句话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