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学的有效途径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识教学的有效途径与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目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但我们仍看到有些教师、家长对孩子求全责备,往往用自己也达不到的标准要求儿童,盯住儿童的缺点不放,恶言相向,穷追猛打。这使得儿童自卑的心态不断被强化,他们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贬抑自己生活的意义,以致于厌学、厌世,甚至弃世等一系列严重的心理问题出现。每个人都有被赏识的欲望,每个人都有值得赏识的地方。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赏识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方式已被广大师生所重视,充分运用赏识激励评价导向,坚持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我们的学生需要赏识,教师和家长需要赏识,学校需要赏识,教育也需要赏识。新课改尽管已进行了多年,但语文教学的收效却并不明显。不管教师如何换花样,但教学的中心依然是划分段落、概括中心、揣摩作者意图等内容。原本还有一点点生动的语文课文常常被教师那枯燥的教学模式“嚼”得索然无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总发现有些孩子愁眉苦脸,不喜欢上语文课,甚至厌恶语文课。对许多学生来说,语文课的学习,不再是生活中的一种渴望,而只是一种无奈,他们为了取得一个好的分数,常常背叛自己的心灵。语文学习本身并不枯燥,为什么我们在教给孩子的时候,却使它变得那么让人生厌呢?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连培养学生对母语最起码的亲近与爱都办不到,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们试图以“赏识教育”这样一个概念建构赏识教育课堂,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实施赏识教育,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以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每一点微小的进步,以愉悦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宽容的情绪对待学生的差错,以兴奋的情绪激励学生投入学习,让更多的孩子学习着,快乐着,收获着。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近年来,国际教育越来越趋向现代化、信息化、终身化、公平化、个性化和全球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勒内·马厄说:“教育应扩展到一个人的整个一生,教育不仅仅是大家都可以得到的,而且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教育应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实现作为它的目的。”社会的发展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促使世界教育的发展有了共同的趋向,即追求教育民主的趋势;追求终身教育的趋势;追求改造教育结构的趋势。这些趋势都离不开一个基本点,即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但大量事实表明,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困难学生在世界各国中小学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严重地困扰着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教育的效益,甚至制约着社会的发展。虽然国内的赏识教育正如火如荼的向前迈进着,甚至走向东南亚等国,赏识教育中的家庭教育研究成果已经向社会推广,但是,我们却发现,赏识课堂的研究却较薄弱,实践成果较少。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改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强调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和谐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学习活动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研究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但是,当前在我们农村中小学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竞争仍十分激烈,促使人们十分关注分数,导致课堂教学程式化、机械化,导致学生被动学习,产生厌学情绪,丧失学习情趣,缺乏个性,参与意识能力不强,动手实践能力差。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种种不如人意的地方,严重影响着新课程的高质量的实施,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转变其教育教学观念,以现代先进的赏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建构符合我们农村小学实际的赏识教育课堂,解决学生学习自信不足、厌学、弃学等诸类问题,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理的培养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充分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课题试图通过加强对“快乐学习”、“赏识教育”等理论的学习和讨论,使教师能够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从而优化教师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沐浴快乐学习的阳光。

成功的快乐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创造机会使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和学习上的鼓励,享受到进步的快乐,从内心深处产生自我学习的追求。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合理运用氛围激励、暗示激励、活动激励、欣赏激励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动机、意志等内驱力,将教学要求内化

为学生的需要,使他们增强信心,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使学生积极情感得到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课题界定:

“小学生赏识教育方法运用的研究”是指在教育教学中,针对当前小学生的现状特点,注重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运用表扬、鼓励等赏识教育方法,让他们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从而使每个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全面健康的成长。

研究依据:

1.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的关键是在每一个小学生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长处,帮助他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产生自尊感。学生因某一领域取得成绩而产生自尊、自信、自豪,这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他能推动人在其他方面也能达到理想的成就,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2.周弘的赏识教育理论。

赏识教育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过程,蕴含了世界上最快乐、最有效的教育奥秘,那就是所有父母百分之百地相信自己的孩子行,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只问播种、不问收获,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无私的爱!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正是这种爱让每个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都处在一种快乐、幸福的天才状态。赏识教育就是要将这种爱延续到孩子成长的一生,普及到成人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3.心理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孩子正处于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最大变化、最不稳定的时期,此时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因此,由外到内的正向激励能满足孩子内心的积极因素,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这种肯定自我的多次沉淀,就会积累孩子的成功感,就会种下自信的基础,这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