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播的特点

媒体传播的特点
媒体传播的特点

网络传播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代表着一种崭新的信息交流方式。它使信息的传播有可能突破传统的政治、经济、地理和文化的壁垒阻隔;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传播活动,因此而发生深刻的变革。

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进行的网络传播,是一种完全新型的信息传播活动,它有许多不同于传统媒介传播的特点,其中主要有:

1.各种传播形态并存。互联网络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各种传播形态集于一身。借助它不仅可以向全社会进行开放性的大众传播,而且可以作“点对点”的人际传播(如电子邮件、网上通话、网上短信)、小范围的群体传播(如讨论组、聊天室等)、组织机构或单位的组织传播(如群发电子邮件、各单位内部的局域网运作)。

2.多种传播方式并举。互联网络是电脑、电视、录音机、电话机、游戏机、传真机、打印机等的性能的总汇,或者是说是各种传统媒介的大熔炉,它将以往各自独立的单一性的传播方式综合在一起。它又将文字、口语、音响、图表、图片、图像等各种传播形式汇于一体,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自如地从一种形式转换到另一种形式,或者让几种形式并举,做到图、文、声、像并茂,真正实现多媒体的传播。

3.高度的交互性。这是网络传播与传统的印刷传播、电讯传播的最大不同之处,在这种传播中,传受双方存在很大的交互性。它们的角色位置可以方便地、频繁地交替互换。网上的传播者往往也充当受传者,受传者也往往充当传播者,此时此地是传播者,彼时彼地又是受传者。在网上设立网站或数据库的机构、媒体或个人,固然是传播者;但他们为了传播,往往通过网络进行采访、询问、调查、检索,这时的他们便是受传者。在网上浏览、检索的一般用户,固然是受传者,但他们不仅有很大的寻觅信息的主动权,而且他们随时都能充当传播者。他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别人传送信息和观点,他们可以向新闻讨论组、向公告板传送信息或观点,他们还可以设立个人网页,发布信息或观点,吸引他人来访问。正如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蒂所言:“在网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

4.高度的灵活性。网上传播和接收,都极具灵活性。一方面,凭借一台联网的电脑,传播者可以随时随地传送信息,受传者也可以随时随地选择收看或调阅任何已进入网络的信息。这就是网络传播的五个W:

Whoever,Whenever,Wherever,Whomever,Whatever。即: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同其他任何人交流任何信息。另一方面,网络传播允许实时同步和非实时异步的自由选择和转换。广播电视是以共时性、同步性为特点的。人们在接受广播电视信息时必须与它的播送同步,要按照它们的节目播送时间来安排自己的时间。而在网络传播中,参与者既可以处于同步接收状态,如MSN、QQ类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也可以不同时处在传播的情境中,如过时信息的检索、电子邮件的使用等。于是人们有了在使用媒介时自主安排时间的能力,人们的传播活动有了更大的自由度

:有将网络媒体特点归结为:1)超越时空限制;2)海量信息;3)多媒体;4)交互性;5)小众化(实质上强调的是个性化服务);有将网络传播特点归结为:1)传播主体多元化;2)传播方式多媒体;3)传播关系的交互性;4)信息接收的个人化和主动化;5)信息传播的快捷性;6)传播内容的广泛性;7)传播环境的全球化;还有将网络传播特点归结为:1)交互性;2)海量性;3)即时性;4)超文本信息检索方式;5)媒体个人化。

尽管各方表述在选取词汇与着重要素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在网络传播的基本特点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共识。简言之,就是普遍承认网络传播在如下方面拥有与传统媒体完全不同的特点:交互性、海量性、多媒体、即时性、个人化、超文本等。

1)交互性:

传统媒体将信息单向传递给受众,网络传播则提供一种双向传输的信息渠道。用“逻辑拓朴结构”(它是描述不同网络系统中信息传输逻辑过程的方法)分析,传统媒体的逻辑拓朴结构是星型结构,即中心制作,四面传输。其特点是(1)中心节点:报社、电台、电视台是传播中的唯一信息来源;(2)单向流动:信息由信息源向终端点“受者”流动;(3)终端点彼此孤立,没有联系;(4)中心节点批量复制同样信息,单向传诸终端点。这种结构使得传统媒体基本上只根据自己的判定决定什么样的信息,受众只能照单全收,形成了“我传你受”的传播定势。网络媒体基于完全不同的一个平等交流的信息平台。网络传播的逻辑拓朴结构是环形分布式的,其特点为:(1)拓朴结构中无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都可向其他节点发送信息成为信息源;(2)双向流动:任何节点都可以向发送信息的节点传回反馈信息;(3)网络各节点之间不是孤立的,任意两点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信息交流;(4)任意两点间的交流路径不只一条。采用这种逻辑拓朴结构的网络传播本身就具有双向交流的特点,这使得传受双方较之传统媒体而言,双向交流的发生更为经常也更为深入。

2)海量性:

因特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世界上任一时间任一地点发生的任一事件都有可能成为网络的信息被广泛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由于它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它可以逃脱报纸版面、广播电视固定时段、节目容量等诸多限制。技术创造的电脑网络时空,几乎可以将全世界的新闻信息全部包揽;此外,由于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人人皆可成为信息源”——使得网络信息得以最大限度的源源不断;其次,由于数据库的存在,得以纵向保存历史新闻信息,正是信息集纳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网络传播的海量特点。

3)多媒体:

报纸通过纸质媒介利用文字和图片传递新闻,广播以声音发送信息,电视借助声画播放节目。网络媒体则兼容了文字、图表(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现信息、发送信息。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各种传播形式的“兼容并包”,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手段。受众也有了众多的自由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有字无声、有声有像、图文并茂等多种形式,各种感官得以充分调动。

4)即时性:

报纸使用纸质媒介传递信息,传递速度受制于交通手段和零售环节;广播电视采用无线电磁信号的形式,由于受到信号传输覆盖面的限制,传输范围之外的地方还需其他手段帮助来获得信号,增加环节会大大影响传播速度;网络新闻传播的载体是光纤通讯线路,光纤传递数字信号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瞬间可达世界上任何地方,从而在技术环节上保证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即时特点。此外,传统媒介需要制作周期,有截稿时间的限制。而网络新闻传播则不受此限,新闻稿件可以随到随发,24小时不间断发稿,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所发生的一切。

5)个人化: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曾指出:大众传媒应该重新定义为“发送和接收个人化信息和娱乐的系统”。网络传播的个人化特征非常明显,技术带来的优势可以使得受众从容地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在各类数据库中“各取所需”;受众还可以自由的选择信息接收的时间、地点以及媒介的表现形式;与此同时,作为网络传播另一端的传者也可用一种“信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的需求为他推送信息的专门化服务。信息的传播在网络中显得个性张扬、特色鲜明。

6)超文本:

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传播是建构在超文本、超链接之上的全新传播模式。超文本,与用字符串来表达,以线性形式进行组织的传统文本信息的处理方式有很大不同。它不是以字符,而是以结点(Node)为单位组织各种信息,一个结点是一个“信息块”,结点内的信息可以是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或其组合;它的信息在组织上采用网状结构,结点间通过关系链加以链接,从而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它对信息的存储可以按照交叉联想的方式,从一处迅速跳到另一处,打破了原文本系统只能按顺序、线性存取的限制,可以方便灵活的检索。超文本赋予网络传播许多优势,比如说,形成网状的复杂信息结构,系统能按不同查询条件链接,从而使网络传播拥有强大的检索功能;此外,它有良好的编辑功能,可以进行多窗口编辑,使得网络编辑可以方便地容纳更多元素。

解读媒体公关应遵循的个规则

解读媒体公关应遵循的15个操作规则 无论是企业品牌,还是产品品牌,或者服务品牌,都要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认可。在影响品牌形成的社会力量(包括政府、行业协会、专家、媒体、客户、竞争者等)中,媒体是极其关键、活跃的因素。“成也媒体,败也媒体”,媒体既可载“舟”(指企业),亦能覆“舟”。民营企业家史玉柱在总结民营企业的十三种“死法”时,其中有两点原因与媒体有关:“媒体的围剿”和“媒体对产品的不客观报道”。 尽管那些被媒体棒喝或围剿“致死”或“导残”的企业大都本身已危机重重,如南京冠生园,但媒体确实是做了企业间接的“刽子手”,或者“病企”死亡的加速器。基于此,很多企业对媒体又爱又怕,结果导致媒体公关工作是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状态下展开的,缺乏前瞻性、计划性、系统性与开放性,这为树立企业形象、营造品牌、传播产品信息等造成“梗阻”,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桎梏。 现代社会是以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为特征,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公共关系能力,包括媒体公关、政府公关、活动公关、危机公关等方面。通过公关活动,积极宣传企业、化解企业的各类矛盾、争取社会舆论、建立企业的良好信誉和形象等等。而在这方面,媒体公关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此,企业如何与新闻媒体“打交道”,如何争取新闻媒体的理解和支持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关键性问题,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国内IT、汽车、家电、手机等行业在媒体公关方面相对处于强势,也涌现出了微

软、英特尔、海尔、联想等优秀媒体公关企业,而其他行业也正在快速跟进,相信在未来3—5年内中国媒体公关事业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若从企业类型来看,跨国公司、国内公众型企业(上市公司)、各行业领域内的领导企业等是媒体公关的强势企业,这些公司一般都设有专门面向媒体开展公关工作的部门(如新闻中心、公关传播部等)。尽管不同企业媒体公关的职能部门称谓不尽相同,但企业的媒体公关职能都基本具备。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以更为高远的眼光,当然主要是跨国公司,把媒体公关业务外包,聘请专业的公关咨询公司,具体负责企业媒体公关。可见,典型行业、优秀企业媒体公关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我国企业媒体公关事业的普遍发展。 媒体公关的至高境界 企业与媒体“打交道”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媒体公关作为一项柔性科学,缺乏稳定性,这给企业长期打赢公关战带来了挑战。同时,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媒体公关不仅仅是企业和媒体之间的双赢合作,还有难免牵扯其中的个人利益关系,这大大增加了媒体公关工作的不可确定性。 面对媒体,企业有很多难言之隐,以及难于为媒体理解或接受之处,诸如身兼记者、广告业务员等数职于一身的记者以采访的名义拉广告、赞助;要求采访企业的核心人物,而企业的核心人物又往往日理万机、琐事缠身,无暇接待;媒体记者喜欢闻风而动,急于了解企业经营战略、策略,而这些正在酝酿中或刚刚“出炉”的信息可能又牵扯到企业商业秘密;企业发布广告时,绕过媒体广告部门而与媒介代理公司合作,导致媒体广告部门业务人员的不满??这些都可能导致

自媒体的概念与新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94059410.html, 自媒体的概念与新特点 作者:耿凯丽 来源:《新媒体研究》2017年第14期 摘要自媒体自2002年由美国学者丹·吉尔默提出以来,迄今已有15年,随着社会经济与技术的进步发展,自媒体也经历着一系列的发展与蝶变,传播主体、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等,多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与形态。虽然国内传播学界对自媒体的讨论一直颇多,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对自媒体进行明确的定义,笔者对自媒体的概念尝试界定,并对自媒体发展的新特点进行整理。 关键词自媒体;新媒体;网络红人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4-0005-02 自媒体译自英文“we media”,最初由美国学者丹·吉尔默于2002年首次提出,后来他在2003年撰写的《New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Here Comes “We Media”》一文中指出由于网络讨论区、博客等互联网新生事物的出现与推广,许多熟悉互联网操作的受众,已经自然地参与到了新闻的生产与传播中,成为整个新闻传播流程中重要且有影响力的一环,并提出自媒体将是未来的主流媒体。2005年左右,我国学者在分析博客发展时引入了自媒体概念,意为进入 门槛低,可以自由选择。学术界对自媒体的讨论颇多,对概念也进行诸多探讨,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形成正式权威的概念。 1 自媒体概念应随着自媒体发展而演变 自媒体的概念在西方学术界有确切的定义,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对“We Media(自媒体)”下了一个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之后西方学界也一直在沿用这一 定义。 中国传播学界至今还没有对自媒体下一个正式严谨的定义,但学者们对自媒体概念的讨论一直在进行。比如2008年张彬在《对“自媒体”的概念界定及思考》给自媒体下了一个定义:自媒体是利用以博客为代表的网络新技术进行自主信息发布的那些个体传播主体。但是这一定义在今天看来已经有些过时,一方面,张彬下的定义中,枚举的几个传播载体如博客、可摄像手机、Wike、SMS等在今天的自媒体浪潮中身影渐消,另外的载体如微信公众号、企鹅号、今日头条个人号、个人直播平台等载体相继兴起并流行,新的现象、新的流程造就了自媒体新趋势、新特点,相应的,自媒体的概念和特点也将发生巨大的改变。

新媒体传播规律及其运用_高武

2013年5月第15卷第3期宁夏党校学报 Journal of Ningxia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 May.2013Vol.15No.3 【探索与争鸣】 新媒体传播规律及其运用 高 武 (宁夏广电总台经济频道,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具有突出特点与规律。科学把握这些特点与规律,对于切实解决不适应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工作要求的现实问题, 进一步做好媒体传播工作,进而实现集聚人心,团结奋进,建设富强国家、和谐社会的作用和职能,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新媒体传播特点;新媒体传播规律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21(2013)03-0087-03 收稿日期:2013-03-08 作者简介:高武(1966-),男,江苏铜山人,宁夏广电总台经济频道副总监,主要从事新闻采编和媒体管理研究。 在新的历史时期,认识新媒体的特点,把握新 媒体的传播规律,是面对网络时代新挑战,开创舆论引导新途径、新方法,提高执政能力与水平,促 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一、新媒体传播的特点 从广义上来说,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手机、博客、播客、车载移动电视、户外楼宇电视、分众媒 体、 电子杂志、IPTV 等等。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的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而言的,在互 联网条件下,通过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而产生并不断发展着的诸如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等现代化新型传播媒体,有人亦将此称之为“第四媒体”和“第五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信息来源的开放性,舆情载体的多样性,传播主体的互动性,民意表达的真实性,舆情危机形成的突发性,意见观点的偏颇性。 二、新媒体传播的规律 新媒体同所有社会现象一样,在其纷繁多样的表象之后是有规律可循的。目前,人们对于网络舆情规律的认识,大体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 其一,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规律。网络等新媒体正日益成为传播新闻信息、 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工具和渠道。作为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的平台,互联网无疑为社情民意的传达和反馈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渠道,但同时不良的网络舆情极易激 发网民的非理性情绪,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和走向现实推波助澜。现实社会上的许多热点事件会最先在网络上进行炒作,而且会对事件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其二,舆情来源的“自媒体”规律。近年来,互 联网不仅日益成为我国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着社会舆论的基本走向。例如微博的井喷式发展却又一次显示了自媒体的力量,不仅刷新了网络传播的格局,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今中国媒体的整体生态。这种局面的出现,原因多种多样,主要还是在于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激荡。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今中国,网络媒体已成为社会各界的重要信息交流平台、民意表达渠道、社会互动场所。其三,传播主体的平等性规律。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可以通过无线、有线,计算机、手机等一切可以连入互联网的设备传播信息、表达意愿。不论通过何种网络设备,用户都可以平等的享有网络使用权限。 其四,传播方式的“六度分隔”规律。六度分隔理论指的是:假如每个人跟自己认识的人之间是一步的距离,跟自己不认识而身边有人认识的人之间是两步的距离,那么地球上任何两个陌生人之间的距离最多也就六步之遥。原本根本不可 7 8

四种传播媒介的优缺点

四中传播媒介的优点和不足 一、印刷媒介: 1、定义:印刷媒介,就是指将文字和图画等做成版、涂上油墨、印在薄页上形成的报纸、杂志、书籍等物质实体。 2、优点: (1)读者拥有主动权。读者在接触印刷媒介时,可以自由选择阅读的时间和地点,这一点上它优于电子媒介。电子媒介的受众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受众必须在一定的时间或地点才能接触到其内容。由于电子媒介的传播方式是线性的,所以受众如果想回头再看,必须付出额外的代价,比如将电视节目录下来。可以说,印刷媒介较为充分地照顾到了受众的选择性。 (2)媒介可以有效的保存,信息不易丢失,印刷媒介具有便携性和易存性。电子媒介如广播电视的传播内容是稍纵即逝的,若不经过专门录制,就会很快消失。而印刷媒介如报纸、书籍等却能将信息有效地保存下来。正因为这样,印刷媒介更能达到使受众获得反复接触的积累效果。 (3)印刷媒介更能适应分众化的趋势,不同的印刷媒介往往具有针对性而拥有特定的读者群,适应专业化和专门化受众的特殊需要,印刷媒介更能适应分众化的趋势。除了一些综合性的报纸以外,印刷媒介不像其他媒介那样强调以标准化的内容来适应大部分受众的共同兴趣。电子媒介为了这争取最大数量受众,都力求能适应大众的口味,强调老幼皆宜,雅俗共赏,这就导致了内容上的同一化趋势。而专业化、专门化的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介往往以其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而拥有特定的读者群并对他们在某一方面施加特殊影响,这就适应了专业化、专门化受众的特殊需要。在知识界与教育界,印刷媒介更是拥有广泛的类型化受众。 3、不足: (1)时效性不强,制作周期长。 (2)使用印刷媒介需要识字能力,因而受文化程度的制约,文盲和文化程度低的人无法或不能充分使用。

论自媒体时代下网络传播呈现出的新特点

论自媒体时代下网络传播呈现出的新特点摘要: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兴起,网络传播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传播效率更高,传播信息量更大,网络环境复杂化。传播趋于大众化平民化,网络运营商 也视其为新的商机。同时自媒体也增加了政府对舆论的控制难度,扩大了公民 的言论自由。 关键词:自媒体传播速度信息容量网络运营商舆论控制 自上世纪90年代电脑开始在广泛普及以来,网络传播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凭借其强大的信息容量和更新速度,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以及优越的交互性,网络传播已经成了时代的宠儿,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 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也逐渐走入了自媒体时代。何为自媒体?自媒体是普通大 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 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 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博客就是是其一种方式。尤其而当手机网络出现以后,个人信息发布终端从电脑转移到手机上,信息发 布更为迅速便捷,事件发生与信息公布之间的时间间隔非常小。一些专家学者 认为,网络传播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其具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是信息更新速度更为频繁,时效性更强,信息获取渠道大为拓展,信 息量更为巨大。在自媒体时代,由于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发布者,他们本身就 成为了一名“记者”,观察记录和发布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大大拓宽了网络上 新闻信息的来源渠道和增大了信息量。同时在时效性方面,由于没有了空间和 时间的限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他们都可以经营自己的“媒体”,信息能 够迅速地传播,时效性大大的增强。作品从制作到发表,其迅速、高效,是传 统的电视、报纸媒介所无法企及的。自媒体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播到受众中, 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自媒体与受众的距离是为零的。李亚鹏于2006年8月12日10:08在其博客上发表承认李嫣兔唇的博文《感谢》,发表仅六小时后,就有近1600条回复,浏览量达到近112000。其交 互性的强大是任何传统媒介望尘莫及的。 二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复杂了网络环境。由于相关法律的不完善和 不规范,缺乏相关管理和制裁措施。使得网络成为谣言和不良信息的培养基。 人们可以自主成立“媒体”,当媒介的主人,发布的信息也完全是按照自己的 意愿随心所欲地编辑。这些信息有的是对生活琐事的流水帐式的记录,有的是 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的集锦,有的是对时事政治的观察评论,有的是对专业

新媒体传播规律及其运用

新媒体传播规律及其运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认识新媒体的特点,把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是面对网络时代新挑战,开创舆论引导新途径、新方法,提高执政能力与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 一、新媒体传播的特点 从广义上来说,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手机、博客、播客、车载移动电视、户外楼宇电视、分众媒体、电子杂志、IPTV等等。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的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而言的,在互联网条件下,通过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而产生并不断发展着的诸如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等现代化新型传播媒体,有人亦将此称之为“第四媒体”和“第五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信息来源的开放性,舆情载体的多样性,传播主体的互动性,民意表达的真实性,舆情危机形成的突发性,意见观点的偏颇性。 二、新媒体传播的规律 新媒体同所有社会现象一样,在其纷繁多样的表象之后是有规律可循的。目前,人们对于网络舆情规律的认识,大体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 其一,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规律。网络等新媒体正日益成为传播新闻信息、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工具和渠道。作为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的平台,互联网无疑为社情民意的传达和反馈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渠道,但同时不良的网络舆情极易激 发网民的非理性情绪,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和走向现实推波助澜。现实社会上的许多热点事件会最先在网络上进行炒作,而且会对事件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其二,舆情来源的“自媒体”规律。近年来,互联网不仅日益成为我国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着社会舆论的基本走向。例如微博的井喷式发展却又一次显示了自媒体的力量,不仅刷新了网络传播的格局,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今中国媒体的整体生态。这种局面的出现,原因多种多样,主要还是在于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激荡。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今中国,网络媒体已成为社会各界的重要信息交流平台、民意表达渠道、社会互动场所。 其三,传播主体的平等性规律。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可以通过无线、有线,计算机、手机等一切可以连入互联网的设备传播信息、表达意愿。不论通过何种网络设备,用户都可以平等的享有网络使用权限。 其四,传播方式的“六度分隔”规律。六度分隔理论指的是:假如每个人跟自己认识的人之间是一步的距离,跟自己不认识而身边有人认识的人之间是两步的距离,那么地球上任何两个陌生人之间的距离最多也就六步之遥。原本根本不可 收稿日期:2013-03-08 作者简介:高武(1966-),男,江苏铜山人,宁夏广电总台经济频道副总监,主要从事新闻采编和媒体管理研究。 88

自媒体的传播学解读(有批注)

自媒体的传播学解读 《新闻与传播研究》(京)2011年5期第4~11页 【作者简介】代玉梅,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讲师,博士生 “自媒体”(We Media)的定义由美国的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学者提出, 认为“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化程度的提高,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布告栏系统),Podcasting(播客),Blog(博客)和micro blog/weibo(微博),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groupmessage(手机群发)等普通大众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的“自媒体”平台大量涌现,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们通过这些平台随时随地用文字、声音或图像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信息被自由的传播者随意的传播,影响力迅速攀升。 一、自媒体的本质:信息共享的即时交互平台 (一)自媒体的定位:区别于他媒体与平台媒体 从自媒体的概念可以发现,除了“普通大众提供与分享本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之外,按照参与、使用主体的不同以及所代表的观点立场的不同,还存在着或为政府与他人言论的他媒体、或中立的论坛性质的平台媒体。这三类当前主要的媒体类型中,自媒体有着与其它媒体相区别的显著特征。 自媒体言论自由、审查阙如。以博客传播为例,以个人为主体,以相对清晰的身份定义面向他人、依托独立的个人主页空间展开交往互动并借助和引用通告(Trackback)等技术特质建立文本关联和社区人际关系,或自主采集新闻、自拍DV等可以成为“草根记者”,或记录心情、叙写游记等实现某一圈交流,或转帖、被转帖等实现群体互动。这种传播方式同时具备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性质,通过参与公共信息的生产和流通过程,重构媒介空间的信息格局和消解权威机构的信息控制势力。 二、他媒体(官媒体)或为政府代言,有义务接受审查。他媒体是相对于自媒体而提出的,在这里将他划分为不是“We Media”,也不发挥平台媒体作用的官方媒体。如大量的政府官方媒体、企业官方媒体、行业协会官方媒体等,是站在官方立场对所报道的信息进行选择过滤、把关引导的大众传播。此外,平台媒体则言论中立,其维护者发挥监管作用。平台媒体只是提供信息交流、事务处理的环境场所,大家可进行工作、生活等各种话题的提问与解答、学习与交流、分享与信

论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

论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 “魔弹论”:又称“皮下注射理论”,这是一种有关媒介具有强大效果的观点。它的核心内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这种理论盛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30 年代。众所周知:那一年代是战争罪恶弥漫的年代。人们都沉溺在深深的恐惧中,期盼着胜利消息、畏惧着战败噩耗的到来。当一个人处于极度恐慌之中,我们是没有办法期待他们能正确认识、分析所得消息的真实性的。所以,人们对大众传播始终存在着既渴望又恐惧的心理。而一些社会科学家们的研究往往又会强化人们对媒介的这种恐惧。在战火弥漫的年代,大多数无助的人们都会无奈地选择相信政府。所以,当交战国值其所言所行具有比以往更大的权威性与说服性的战争年代,宣布相信大众传播能产生强大效果时, “魔弹论”也就得到推广,影响力也日益增加。同时,一些大众传播中的特殊事件验证了魔弹效应。如:许多人仍然相信是赫斯特报系一手挑起了1898年的美西战争、哥伦比亚《火星入侵地球》广播剧等类似事件。 这种理论盛行多年,直至40年代才逐渐被打破。所以,它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变动也是不容小觑的。我们甚至可以说:它直接或间接德推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发展!当然,客观上,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传媒的发展。但是,战乱消息满天飞也不可避免地加

剧了当时那个年代人们的心理压力。毕竟,没消息才是好消息。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影响颇大的“魔弹论”呢?在我看来,受众是复杂的,能动的,有自主性的行为主体。正常情况下,他们会出于自己的需要,对信息进行选择和评价之后,才决定是否接纳。而现代政治传播研究也表明,受众对于宣传信息必须先入“心”入脑,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魔弹论”这种理论的产生并没有科学的根据,它过分夸大了传播效果,将其单纯化,忽略了影响大众传播的各种社会因素。另外,它完全否定了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能动性,片面地认为受众是消极的、被动的,可以被传播任意影响和改变的。所以说,这种理论只能是特定社会时期(如:世界大战期间)的产物,而不能算是一种科学的理论。

简析“抖音”火爆背后的传播规律

2018.7 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 【作者简介】高宏飞,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部编导。 “ 抖音”有毒,刷“抖音”的人就好像吸食大烟的人,姿势像、状态像、沉迷程度也像。然而作为一个传媒 人,我更想知道“抖音”火爆现象的原因,看似偶然的现象背后是不是也有着传媒的特质和规律呢? 一、我们先从内容角度来看抖音的内容到底好在哪里? (一)抓住了内容的本质,同时也是抓住了用户的本质。 内容的本质其实是人心。一个好的内容其实跟它本身精不精美没有必然联系,关键看它能不能唤起你内心深处的七情六欲和你浮于表面的五感六觉。[1]在这一点上抖音做的算是非常合格了。 PPT 式的劣质视频——它传递了有用的信息和价值。 微信聊天记录——似曾相识,或前后套路反差冲突带来的 戏剧性。抖音内容有魔性在于他抓住了内容的本质,满足了用户的好奇心、共鸣感、新鲜感和用户的七情六欲,五感六觉。 (二)巧妙的议程设置,抖音内容具有极高的继承性、发展性和连贯性。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和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即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2]上面这个可能太专业了,说的通俗易懂点,就是抖音的挑战和话题。抖音的挑战和话题就是典型的议程设置引导。抖音的运营一直在尝试强力引导暗示和诱发抖音用户的内容生产行为。 例如,抖友们经常会发现,上面刚刷到一个摘奔驰车标的恶搞视频,在不远的地方又刷到一个同一个车主发现车标被摘的视频。这个比较绝了,有没有觉得很神奇?很不可思议,很意外很惊喜?你要破案了——于是评论区大帮抖友帮助奔驰车主逮到了偷车标的人。这两个视频之间 就是高度对应的关系。 除此之外,围绕同一议程,抖音的视频内容不仅高度对应,还是可继承的,在发展的。最开始流行的“小哥哥,小哥哥,我能送你一个东西么”的梗,“小哥哥小哥哥,送你一个东西你要么。我,你要么?”到后面小哥哥系列的各种反转,“前面这个人是我老婆,我们都结婚了,她让我去撩她,孩子都有了,她让我去撩她”。到最后小哥哥系列被彻底玩坏,“小鸽鸽,小鸽鸽”前面的小鸽鸽已经是鸽子了。这个议程前后是发展变化的,且有继承性和连贯性,你可能一不小心就看了一部连续剧。 (三)抖音的内容强运营策略 抖音目前依然是中心化运营的思路,运营对内容的控制占据主导地位。运营就是背后一双无形的手,在控制着一个推荐池。推荐池不是看到点赞高的就往里面丢,也不是看到好看的就往里面塞,根据以往的经验,抖音运营的推荐池应该是有比例控制,策略调配的。从你进入抖音开始,你就进入了抖音的套,当然这个套路未必对所有人有效。 你会发现,刷一晚上的抖音,你可能经历了生活的起起落落开心不开心,平淡真实和高潮迭起。当然,肯定不是运营完全限定好的分发节奏,算法推荐也不太可能做到这么精细的分发。原理其实很简单,运营应该是通过控制运营池配合基于点赞和关注的弱个性化算法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至于运营池怎么控制,可以有个内容主题类型的配比策略,就好像你要准备一道满汉全席,主菜多少,配菜多少,都是经过精密安排的。 (四)抖音的音乐很神奇 现在我们仅从内容角度来看,抖音的内容为什么这么好看。可以说,音乐起到的作用至少占50%! 1.脑干反射:音乐当中一种或多种声学上的基本特性被脑干捕获,脑干将此识别成一些值得注意的重要或紧急信息。[3] 2.生理节律与音乐节奏的“共鸣”:人体的一些生理 新媒新论 简析“抖音”火爆背后的传播规律 高宏飞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哈尔滨150090) 【摘要】抖音是现在非常火爆的短视频网站,其火爆程度让人叹为观止,它可以轻松的捧红一首歌、可以拉动一个城市的旅游……在抖音上,几十万上百万点赞量的短视频随处可见。作为传统媒体人,我们需要探索抖音火爆是不是偶然现象,它背后有着怎样的传播规律呢? 【关键词】抖音;内容;社区;互动;圈文化 49

论自媒体的传播特征与公众影响力

论自媒体的传播特征与公众影响力 【摘要】微博时代,是自媒体的时代。自媒体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特征,使传媒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公众因话语平台的构建而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从而在参与社会事务,间接监督政府等方面,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本文讨论了自媒体的传播特征,以及自媒体时代公众影响力对我国社会将产生的改变。 【关键词】微博;自媒体;传播;公众 1.自媒体定义 “We Media(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传播途径,是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 第一代自媒体平台是博客(Blog)。而真正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是在微博兴起之后。 2009年,中国新浪受Twitter启发,开发了“新浪微博”。新浪微博可以嵌入多媒体,增加回复、转发等多个功能,140字的限制,使微博表现出特有碎片化、即时性特征。微博兴起之初,还只是作为一个新兴事物,被少数“潮人”介入。到2011年,微博已经成为大众交流的一个新工具,并表现出强大的影响力。无论是“7·23”温州动车特大事故,还是“让领导先走”的新疆失火事件;无论是微博炫富的“郭美美”,还是直播开房的“蠢局长”,都是由微博最早播报,从而迅速引起全国性的关注。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表达平台。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可以说,2011年,中国真正进入了微博时代,也即进入了自媒体时代。 2.自媒体的传播特征 与传统媒体比较,微博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对象、传播速度、传播效果和传播范围等方面都表现出自己的不同特点。平民化与平等性、交互强与快速性、多元化与时实性,是它的主要特征。 2.1 平民化与平等性 自媒体之所以爆发出如此大的能量,对传统媒体产生如此大的威慑力,从根本上是取决于其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和平民化。传统媒体有严格的等级类别,如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商业媒体与公益媒体,时政类媒体与娱乐媒体等,这种等级在微博自媒体中不复存在。微博每条限数140字,用手机、电脑随时可以传播或

关于新闻媒体传播效果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新闻媒体传播效果的调查研究报告 2009.7-2009.9 暑期实践报告 未开扩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化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锻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独立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者于2009年暑假期间做了一次简要的调查,并分析研究报告以作分析探讨。此报告就所见所闻并结合本专业(新闻学)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与探讨了新闻学的相关问题,特别是针对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为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详尽细致地研究新闻学领域的传播规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数据中分析出结论,并以此提升了研究报告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并且强调,调查报告中所得出的结论均为个人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提出的,乃一家之言,仅宜教学和参考之用。 一、总述。 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是指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态度和行为所产实际影响。由于各种新闻媒介的不同特点及受众需求的信息量的程度等,使得传播效果的测定是一项复杂艰难的工作。人们很难用量化的数据去测定某条新闻报道的信息量的大小。但是对于单一的媒介个体而言,我们是可以从横向或纵向比较对其有个层次化的认识。而且,人们的思想行为和态度受大众媒介的影响是有一定的强弱区分的,但这一切还要取决于受众。由于手中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每一个受众个体所接受的信息是受其需要决定

的,所以大众新闻媒介无法左右手中个体的行为、态度和思想。也就是说,提升新闻媒介的影响力必须要符合受众的需求。很显然,大众媒介的影响力的提升,必须坚持“受众中心论”的思想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由于经济、社会等一系列因素,各种传播媒介对受众的影响程度不同,这使得任何两种不同的传播媒介之间书去了可比性。所以此报告所涉及的新闻媒介传播效果的比较均为同一种传播媒介不同传播阶段的纵向比较。例如,在调查中得知,在农村地区电视的普及程度远远高于报纸、广播、网络等其他传播媒介。可以说,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娱乐休息,电视对农村地区人口的影响相对于报纸、广播、网络都是起主要作用。这两者之间就失去了传播效果的可比性,失去比较的现实意义。 二、受众的需求决定媒体信息传播效果。 在调查过程中,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在收看电视节目中,什么样的节目最能激发你看电视的意愿?虽然受调查者的回答千差万别,但是他们的回答概括起来主要就是:能够满足他们的当前需求的电视节目最能激发他们看电视的意愿。节目越接近受众需求越受受众欢迎,越能得到受众的关注。受调查者的回答千差万别,但无论是为了工作生活还是为了娱乐消遣,他们所看的这些节目都能满足满足他们这些需要。例如,当去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时,全国有众多观众都想第一时间了解比赛的战况。有的想知道当前的奖牌榜排名,有的想知道某一运动员表现如何,等等。观众之所以这样热衷于

自媒体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

自媒体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媒体”依托个人终端即时通信的蓬勃兴起,成为普通大众使用最广泛的传播平台,自媒体带来了“人人皆记者”、“人人皆媒体”的惊人态势。截至2014年6月,中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75亿,这标志着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一、自媒体的形成及作用分析 自媒体这一概念源于一位硅谷最著名的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他在2002年提出了一个非常具有震撼力的新概念:we media。他说,1.0是指传统媒体或旧媒体(old media),2.0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新媒体(new media)或者叫跨媒体,而3.0就是以博客为趋势的we media。在博客最初进驻中国的时候,国内对we media尚无明确的中文译名,有人翻译成个人媒体或自媒体。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及中国的Qzone、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和人人网、微信公众平台等。我们常用的新浪、腾讯微博,就是自媒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微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迅速普及,成为个人发布信息、获取信息、共享信息、平等对话的一种重要途径,正逐步替代广播报纸、

电视等传统平面媒体,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互联网是自媒体产生的基础,大量网民利用、网络社区等方式,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通过网络的放大作用,达到制造社会舆论,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效果。自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是自主交叉互播,当编发、转发、评论等行为成为人类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时,这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正式来临。 对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而言,其运作无疑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维系。同时,一个媒介的成立,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层层核实和检验,其测评严格,门槛极高,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然而“自媒体”却可以简单的跨越这些门槛。新浪博客、优酷播客等所有提供自媒体的网站上,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注册申请,根据服务商提供的网络空间和可选的模板,就可以利用版面管理工具,在网络上发布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拥有自媒体,不需要投入任何成本,也不要求有任何的专业技术知识。其进入门槛低,操作运作简单,自媒体受到平民大众的普遍欢迎,发展迅速令世人震惊。据统计,全国5亿网民中有3亿人使用微博,每天帖子更新数量达2亿多条。自媒体发挥出“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的作用,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传播特征,使得新闻自由度大幅度提高,传媒生态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二、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年代、代表理论、观点、意义、局限) 强大效果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重回强大效果论 强大效果论(魔弹论): 1、产生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也被称为子弹论、靶子论、传送带论、皮下注射论、刺激—反应论等。 2、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能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eg.希特勒政权对媒介的运用罗斯福炉边谈话“火星人入侵地球”事件“马拉松”鼓动事件 3、魔弹论的缺陷 唯意志论观点,过分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 忽视了客观社会因素 否定了受众的差异性和主观能动性 有限效果论: 1、效果研究的第二阶段以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研究者的一系列研究为代表的,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 媒介效果研究开始采用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 2、代表理论是有限效果论 该理论认为媒介的效果只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中产生和运行。 (2、有限效果论的研究领域 “传播流”研究说服性研究使用与满足研究(也有将之归为适度效果论的) 3、传播流 所谓传播流,指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代表成果有: 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卡兹《个人影响》罗杰斯《创新与普及》克拉帕《大众传播效果》 4、《人民的选择》政治既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假说舆论领袖和两级传播 大众传播效果类型:无变化、小变化、强化、结晶、改变 5、两级传播与舆论领袖 拉扎斯费尔德、贝雷尔森等人在美国俄亥俄州伊里县开展一项有关总统选举的“投票行为研究”时发现受众中有两种人,一种人频繁接触媒介、关心政治、已决定把选票投给谁,还有一种人则相反,于是,前一种人影响后一种人。前者叫舆论领袖,后者叫追随者。 由于个人影响、舆论领袖的存在,使媒介的影响不能直接到达一般受者,从而造成“媒介→意见领袖→受者”(而非媒介→受者)的局面,这就是两级传播。 6、舆论领袖的特征 人数不多与被影响者是平等关系不集中在特定群体或阶层,分布均匀有单一型和综合型 同大众媒体关系密切,信息渠道多,社交范围广) 3、对该理论的批评和修正 大部分新闻报道仍然是由大众媒介直接传播开来 舆论领袖和非舆论领袖界限模糊 最初的两级传播论将传播划为两级,但实际的传播过程可能更多或更少。 两级传播论隐含着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是舆论领袖的唯一信息渠道,实际上信息来源可能多样化。 大众媒介的功能主要是告知,而人际传播在劝服方面更为有效。 8、创新扩散理论 9、克拉帕《大众传播效果》定理 大众传播一般不能成为对受众产生效果的必要的和充分的原因,而更可能处于各种中介因素和影响中,并通过这些因素和影响而起作用。 传播效果一般是强化现状,而非改变它。 传播对人们态度改变产生效果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他中介不起作用;或其他中介也在促进人们效果改变传播效果的产生,受到某些心理生理因素的制约 传播效果的产生,受到媒介自身条件及舆论的影响 4、霍夫兰的说服性效果研究 霍夫兰和耶鲁学派:态度劝服研究 1942—1945,霍夫兰研究军事纪录片对士兵的劝服效果

浅谈自媒体传播的优缺点

浅谈自媒体传播的优缺点 作者XXX 【摘要】“自媒体”是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当下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新媒体,在网络传播地位日益凸显的今天,研究自媒体传播的优缺点对加强企业文化传播工作的认知具有多层面意义。通过对自媒体的定义、发展现状展开研究,分析自媒体传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最后给出促进企业自媒体传播健康发展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自媒体传播微博、微信优缺点 在社会主义新闻体系中,新闻宣传工作被比喻为党和人民的口舌,这个比喻不但是新闻宣传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是传统媒体时代的一个真实写照。在过去,新闻传播仅由媒体人来担任,不管是国家政务信息,还是黎民百姓的生活情况、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等,都是由电视、报刊、电台等权威媒体进行采制和传播,新闻宣传工作就好比是党和人民的口舌,代表党和人民发表心声言论。进入21世纪之后,在网络技术的推进下,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彻底颠覆了这个局面,在自媒体上,人人都可以是新闻传播者,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传播信息,如此巨大的改变对新闻传播带来了的是利还是弊,值得每一位企业文化传播者应深入探讨的。 一、自媒体定义及发展现状 (一)自媒体定义 自媒体又称为公民的媒体,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事物,属于网络新媒体的一种类型,其具体含义指的是任何一个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访问网络的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自身的新闻或者分享个人的真实看法、生活片段的即时传播方式。“自媒体”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2003年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了《自媒体研究报告》,该报告的作者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将“自媒体”定义为“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简单来说,自媒体就是公民通过网络终端,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所见所闻,我们最常见的自媒体有论坛、博客、QQ空间、微博、微信等。 (二)我国自媒体发展现状

宣传媒体效果分析

宣传媒体效果分析 一、报纸媒体 报纸因其发行量大,信息量大,频度高而成为营销载体的首选。不同城市不同报纸其刊例价及折扣也有较大区别。但是不同的报纸也有自己的客群,如某些报纸属于政府机关报,内容枯燥,广告少,百货类广告更少,但如有针对性的做团购批发及礼品促销,可考虑此类报纸;市民报在经营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分化,有主要报道民生问题,探讨国际经济、流行时尚的,档次稍高,可应用于中高档百货;有主要报道花边新闻、小道消息,或转载网站内容、小故事等的,档次略低,可应用于中低档百货。为抓住周末主要销售时间,各大百货的见报时间一般为每周五,在大型节假日会做适当调整,同时根据推广费用预算的不同,在淡旺季的不同时期,在刊登频率上也可能有所调整。 报纸的媒体运用有时不仅以硬广为主,还可辅以软文的形式,尤其在换季和文化活动期间进行炒作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电视广告 电视广告一般收费较高,一般应用与开业宣传或店庆等促销最旺季节投放。但是,目前客户在观看电视时的选择太多,频道更换频繁,故广告的实际到达率不高。在投放时,往往选择一些优质电视剧(如大长今)的插播或切播时断,同时最靠近正片播放的时间及正片刚结尾的时间费用较高。现在,各大城市电视台的一些民生新闻栏目较为火爆,同时播出的时间也正好在6:00左右晚餐的黄金时间,效果比较明显。
分众传媒的电视广告主要以免费、甚至向百货交费的方式在百货商场里设立若干个液晶显示屏用于播放百货自身的广告或其它非同行广告,但效果并不明显。 三、户外广告 主要以路牌、车站灯箱、地下通道灯箱为主。高档百货的路牌以机场或机场路上的大型户外牌为佳,但往往费用也最高,一年一块50平米左右的户外路牌费用在20-50万左右。 车站的灯箱如管理到位,在视觉效果上也比较不错,只是在路线上注意选择能到达商场的主要线路几大站。一般情况下,很多企业只会在灯箱上做形象宣传,但如利用得好,此广告位是可以当作报纸的延伸产品,将商场当期的主要活动登上去,会弥补报纸缺失的部分客群。 现在有一些户外广告开始以带灭蝇灯的形式做到小区里面,价格较低,但覆盖面广,有时可作为DM夹页的替代品。 四、杂志媒体分析 杂志的优点: 1、杂志的保存期较长,传阅率较高,价格比较的便宜; 2 、杂志的读者群能够很清晰的界定,有明确的指向;

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

邵培仁:《论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新闻界》2001年第5期;《新闻与传播》(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第1期。 论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 邵培仁 内容提要用生态学原理与方法来研究当代传播现象和传播问题,被西方传播学者认为是所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甚至超过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本文认为,用生态学的观点看,任何一种媒体都必然有其特殊的时间与空间上的生态位,和在大众传播和媒介经营中存在着食物链、生物钟规律,有其在生存与发展中的特殊限制因素和最佳平衡条件。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极大提高大众媒介的社会效能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生态规律,传播研究,媒介生存,战略与策略 通常,当代大众传播学关注的是微观的传播过程及其各传播要素之间的工作关系,而不太注重大众传播中微观、中观、宏观系统之间和它们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生态关系,更没有积极探索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规律,从而导致了一系列传播生态问题:信息爆炸、信息侵略、知识匮乏、精神污染、思想危机、信息疾病等。 本文试图运用传播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传播过程中个人、群体、媒介和其它社会系统之间的矛盾、冲突、协同的诸种生态关系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梳理和总结出了五种具有较强解释功能的生态规律,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媒介生存策略。 一、传播生态位规律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用生态学中生态位规律的观点看,任何一种媒体都必然有其特殊的时间与空间上的生态位(Niche),亦即有其特殊的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和条件,以及它在这一状态下的特有行为和作用,很少有两种媒介能长期占有同一生态位。同属时间生态位的广播和电视,广播占据的是时间中的以传播声音为主的频率空间生态位;电视占据的是时间中的以传播声画为主的频道空间生态位。同属空间生态位的报纸、杂志与书籍,报纸占据的是空间中的生产周期短(通常只有一天)的媒介资源生态位,其单篇文本的字数一般较短;书籍占据的是空间中的生产周期长(通常要一年)的媒介资源生态位,其单篇文本的字数一

媒体传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媒体传播计划制定与实施 公共关系是一项具前瞻性的、谋略性的长期传播沟通活动,它通过具体的传播沟通计划和活动来体现。在媒体宣传方面,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媒体传播计划来实现,这些计划包括战略传播计划(长期)、年度媒体传播计划(中期)和月度媒体传播计划(短期),以及项目媒体传播计划(见图例)等。不管是长期、中期还是短期或者项目媒体传播计划,都必须充分理解客户整体公共关系战略及其目标。就具体媒体传播计划来说,应该包括如下工作内容:·明确具体传播目标、目标受众人群; ·拟采用的传播策略; ·选择合适的媒体或版面; ·确定具体表现形式(新闻、技术文章、深度报道、人物专访等); ·提炼传播主题、新闻标题; ·安排适当人选(客户负责人、业内资深人士、政府官员或知名人士等)接受采访。 图例:柯达EasyShare新产品推广媒体传播计划 确定媒体传播策略 紧紧围绕客户的具体传播目标,分析其目标受众人群的组成以及这些人群的生活习惯,发掘他们接触信息的主要渠道。 如根据上述案例,我们知道,其主要受众人群应该是那些接受信息比较快、追求生活品质的都市人群,具有阅读都市类生活媒体习惯和良好的知识水平,他们受主要都市生活类媒体、技术消费类媒体以及财经商业类媒体的影响,因此,媒体传播的主要策略是对这些主要媒体的记者施加影响,引发这些媒体记者的关注,让他们充分感受柯达EasyShare系统对未来影像生活的影响。 传播策略:为媒体提供各种大量的亲身体验和报道EasyShare系统的机会;让有影响力的媒体了解柯达在数码相机方面的全球战略及

产品。 关键信息:柯达EasyShare系统是获得高质量照片最方便的途径;数码便捷,图片美丽(Digital Made Simple. Prints Made Beautiful)。 进行媒体研究与选择 在这个媒体过剩的时代,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广告宣传,对于媒体的选择和组合使用都变得十分重要。正确的媒体选择、组合来源于深入地分析研究。除了我们上面谈到的之外,公关顾问还要深入到媒体权威性、影响力、内部结构、记者分配、报道特色、近期宣传重点、对媒体的评价、如何选择媒体、如何划分重点和次重点媒体、如何组合媒体等领域进行研究方面。这些都是有效进行媒体传播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在确定主要目标受众特别是媒体受众以后,我们要对媒体进行研究,具体分析: ·哪些媒体或媒体版面覆盖目标受众人群?圈出主要媒体或版 面名单。 ·这些版面的具体定位:新闻报道、深度报道、技术文章、产品信息、人物报道等。 ·这些媒体的发行量、覆盖范围、刊发时间?具体数据。 ·这些媒体或栏目记者或编辑的联系方式?是否能够约请?等 等 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有关媒体选择的一般原则: ·根据传播对象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媒体。 ·根据所要传播的信息内容选择媒体。 ·根据费用情况选择媒体。 在完成上述调研分析后,应该根据列出一个媒体名单(包括所在地区、媒体名称、媒体定位、覆盖范围、发行量以及记者名单和联系方式等)。同时还应该了解一下这些媒体记者一般喜欢什么样的新闻发布形式,一般新闻投放、新闻发布会还是媒介关系现场活动形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