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众教育思潮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民众教育思潮研究

【摘要】:民众教育思潮是中国近代众多教育思潮中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之一。它勃兴于民国中后期,统一在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之下,提倡和鼓吹民众教育,在全国蔚成了声势浩大的民众教育运动,影响极大。在众多教育流派及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民众教育思潮准确地把握住了教育的发展脉搏,预示出了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从教育理论、教育制度及教育实践层面,推动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当前,民众教育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种种原因,民众教育思潮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这与它在近代蓬勃发展的史实足很不相称的。本文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则,对中国近代民众教育思潮进行整体考察,探索其产生的背景及历史动因,把握其发展脉络,并从群体分析入手,对有代表性的各教育流派的民众教育思想进行剖析,探寻民众教育思潮的基本思想特点,揭示民众教育思潮的实质,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藉此拓展对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并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全文共包括七个部分:绪言部分,简介民众教育思潮,界定民众教育的概念,介绍学术界对民众教育思潮的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及方法。上篇“民众教育思潮寻踪”,包括两章:第一章阐述了民众教育思潮产生的历史条件。民众教育思潮的产生既是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改革传统教育的趋势使然;中国传统的“教化”思想和清末出现的民众教育思想,以及西方的民主思想和近代

新教育思想,为民众教育思潮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第二章考察了民众教育思潮的演进过程。从1912到1949年间,民众教育思潮经历了一个由酝酿萌芽,形成发展,到转型衰落的发展历程,这一过程与当时社会的变迁相始终,贯穿着人们改造社会、复兴民族的理想。中篇“民众教育思潮各流派”,包括两章:第三章分析了主流——民众教育派的民众教育思想体系。以俞庆棠、高阳、李蒸、陈礼江等为代表的民众教育派是民众教育思潮的主要倡导者,他们从民众教育的内涵、特征、目的、意义、内容、实施、制度,及民众教育人员的培养、民众教育实验的开展等方面,对民众教育进行了全面研究和实践,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民众教育理论体系。第四章对支流——其他教育流派的民众教育主张进行了论述。民众教育思潮的支流既有以蒋介石、钮永建、吴稚晖等政府要人为代表的政府派,以晏阳初为代表的平民教育派;也有以梁漱溪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以陶行知、张宗盼为代表的生活教育派,以黄炎培、江问渔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派等,他们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对民众教育的有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构成了另一股推动民众教育思朝的重要力量。在众多教育流派中,以民众教育派对民众教育的理论探讨最为深入,也最有建树,他们的理论体系是构成民众教育思想的主要部分,也是促进民众教育思潮发展的最有力的动力。下篇“民众教育思潮评价”,包括两章:第五章剖析了民众教育思潮的特点及实质.民众教育思潮的特点表现在它是全民教育思想,是终身教育思想,是以人生全部活动为内客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具有开放形式的教育思想,是以科学精神为指导的教育思想。就

其实质来说,民众教育思潮是一种以爱国知识分子为主体,要求通过提高民众素质来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进步教育思潮。民众教育思潮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突出地表现为它属于教育救国的范畴,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人文性与实用性的矛盾。第六章揭示了民众教育思潮的影响及启示。民众教育思潮对中国的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带来了教育观念的更新,丰富了教育理论;推动了教育制度的改革,促进了非正规教育的发展;创立专I刁学校,培养了民众教育专业人才;而且促进了民众素质的提高和民众生活的改善。民众教育思潮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人的改造与社会结构的变革应同步进行;立足国情,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坚待以人文教育为主导,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教育必须紧密联系社会实际,适应人民需要。【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G779.29

【目录】:绪言10-15上篇民众教育思潮寻踪15-50第一章民众教育思潮产生的历史条件15-29一、民众教育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15-17(一)政治变革的推动15-16(二)经济发展的要求16(三)传统教

育积弊深重16-17二、民众教育思潮的思想渊源17-29(一)中国传统的“教化”思想17-18(二)中国清末民众教育思想18-21(三)西方民主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21-24(四)西方近代新教育思想24-29第二章民众教育思潮的演进29-50一、酝酿萌芽期(1912——1925年)29-34(一)社会教育制度的确立29-30(二)通俗教育的提倡30-32(三)平民教育思想的盛行32-33(四)孙中山“唤起民众”的思想33-34二、形成发展期(1926——1937年)34-45(一)“民众教育”的提出34-37(二)建立民众教育的思想园地:江苏省立教育学院37-38(三)民众教育理论体系的建立38-39(四)民众教育运动的扩张39-44(五)民众教育思潮的乡村教育思想44-45三、转型衰落期(1938——1949年)45-50(一)抗战教育思潮的兴起45-47(二)民众教育基地的衰落47-48(三)民众教育的转型48-50中篇民众教育思潮各流派50-113第三章主流——民众教育派的民众教育思想体系50-89一、民众教育的内涵50-59(一)民众教育的定义、对象、特质50-53(二)民众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异同53-57(三)民众教育的理论基础57-59二、民众教育的目的、目标59-62(一)民众教育的目的、意义59-61(二)民众教育的目标61-62三、民众教育的内容62-70(一)语文教育63-64(二)生计教育64(三)政治教育64-65(四)健康教育65-66(五)家事教育66(六)社交教育66-67(七)休闲教育67-68(八)艺术教育68(九)科学教育68(十)精神教育68-70四、民众教育的实施70-80(一)民众教育的实施原则70-72(二)民众教育的实施手段、工具72-75(三)民众教育的实施方式、机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