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与民族音乐的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与民族音乐
之秦腔与陕西民俗
名族音乐与民俗在学术上虽然是两门独立的学科,但在研究方法和范围上有很多相互交叉的地方。它们是相铺相成、互相借鉴的。就好比是陕甘的民俗塑造了秦腔,而秦腔反映陕甘地区的民俗特点。
秦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是在古时陕、甘、宁一带民间歌舞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由于它产生于民间,所以能够生动的反映出人民的意愿、爱憎、痛苦和欢乐,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斗争,因而有着深厚的根基。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源于甘肃。甘肃古称西秦,故名之。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依剧中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板式有慢板、二六、代板、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拖腔尤富特色。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清脆。
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角色分为: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老生、须生、小生、大净、毛净,丑角等十几种。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经秦,汉,隋,唐,宋,元,明历代发展日趋成熟,明末清初盛行于南北各地,对许多剧种都有很大的影响.其特点是:慷慨激昂,宽音大桑.主要流行于西北各地,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其唱腔、道白、板路、脸谱、身段、角色门类自成体系。秦腔所保留的剧目达700多个,为各剧种之首。
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还有其各地区的不同民俗逐渐衍变成不同的流派,陕西秦腔就是其各大流派的重要一支。并且,陕西秦腔又因为其本身地区和民俗的不同而产生了多个不同特点的陕西秦腔: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即同州绑子,也叫老秦腔、东路梆子);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又叫西府秦腔、西路梆子);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汉中、沔县一带有汉调恍恍(实为南路秦腔,又叫汉调秦腔、桄桄戏);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就是西安乱弹)。而秦腔的其它支流:西路入川后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为晋剧,在河南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所以说秦腔可以算是京剧、豫剧、晋剧、河北梆子这些剧目的鼻祖。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稍有差别。近五十年来,东、西、南三路秦腔的发展趋于停滞,有被中路秦腔取而代之的趋势。
陕西具有丰富多彩、古朴独特的民俗文化。作为一名陕西人我深深的爱着这方故土,被她独特的民俗魅力吸引着。陕西的十大风俗习惯是陕西民俗的一大特点。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益、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等。
陕西人因为地势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几乎都是以吼叫为主的,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大嗓门。陕西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黄土造就的,是秦岭造就的,
黄土的性格就是他们的性格。陕西人吃的是粗茶淡饭,喝的是粗娘的稠酒,陕西老农民穿的是粗布衣裳。陕西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声吆喝。陕西人爱玩安塞腰鼓,在黄土高坡上,敲个鼓声震天,尘土飞扬。陕西人说话豪爽,说起话来铿锵有力,快人快语,从不拐弯抹角又不失细腻。就是这样人文特点才使陕西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