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集体备课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创】《集体备课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1、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备课组:是指以年级为单位的学科备课组。
优化校本作业设计:在原有校本作业设计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共同商讨对原有的校本作业进行修改,补充、重组,使校本作业更加贴合教材,更加适合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我们开始对课改历程进行回顾,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教学质量进行关注。作业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是最能反映学生真实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内容。我们从关注教师教案编写时的作业设计,到校本作业的推出。在调研中看到可喜变化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校本作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校本作业开发时是以分块个人完成再拼凑而成,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在作业设计中知识、技能、能力三个层次训练中,第一层次耗时过多,二、三层次相对薄弱,学生思维得不到训练。作业没有分层,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受不了”局面。在校本作业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和适量性等方面还有待改进。这是现阶段校本作业设计不得不正视的现状。
本实验群体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可行性和可信性,这一切都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面对不同家庭文化背景和教育环境之下的学生,如何科学的设计校本作业?如何在课中课后合理使用?成为课题组全体成员关注的焦点。
基于以上思考与实践,整合原有教科研成果,确定《基于集体备课下的小学校本作业优化设计探索与创编》这一研究课题,以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校本作业设计的方法与实践,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推进有效教学和决策提供参考,为广大一线教师在作业设计上提供指导、研究和实践的范本。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依据最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上,应体现层次性、探索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2)最优化理论。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作业设计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优化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优化”不等于“理想”,它是特指一定条件下的最优。
(3)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它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原则、教学模式上要找准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使教学发挥其最大功能。由于学生存在着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学习动机,心理、个性等差异,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所以作业的设计要尽量从各层次的学生实际出发,依据最近发展区,建立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
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
4、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提升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更新教师作业设计理念,提高教师设计作业的能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协作意识,促使教师从“经验型”向“教研型”、“科研型”转化。
(2)通过实践研究,探索校本作业优化设计的多种有效形式,提高作业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实践研究,构建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校本作业设计体系,形成合理有效评价的方案。
(4)通过作业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
研究内容:本课题通过对校本作业内容的优化、结构的改善、时间的分配、评价的创新等方面的探索进一步优化校本作业设计,让学生会做,乐做,善做。
(1)校本作业内容的优化。改变单一机械、重复低效训练,保留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巩固(比重减轻),增加解决问题的题目,着重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倡导与其它学科的整合,突出其趣味性、层次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使学生对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
(2)校本作业结构的改善。校本作业优化设计时要着重从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设计,设计应体现层次性、实践性、开放性、探究性。
(3)校本作业时间的分配。在校本作业优化设计中要统筹考虑各个学科作业,适当把握各个层次性作业的量,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4)校本作业评价的创新。改变传统作业评价方式,做到师生都是作业评判的主体;做到过程性评价和作业结果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5、研究对象与范围
根据学校研究实际情况,以全校1-6年级数学学科为研究对象,学校所有数学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
6、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研究思路:在南安市相关小学数学专家团队指导和引领下,课题组带领全校小学数学学科教师从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入手,研究校本作业的最新成果,研究国家课程,研究学校实际和学生学情,研究培养核心素养跟学情、校情的结合点,为构建校本课程取得基础性资料;通过文献学习、专家培训等形式,提高全校小学数学学科教师理论建构的水平和能力;在此基础上,由学校小学数学学科骨干教师、课题组核心成员编制与课题相关要求相配套的校本作业练习集;最后,在南安市小学数学学科专家团队的检测评价和学校实验检测的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校本作业设计课题,最终达成研究目标。
研究过程:
1、启动阶段(2018.11—2018.12)
(1)选择确定教改实践项目、成立教改实践核心团队;(2)调查目前学校校本作业设计的现状以及师生们对作业的态度、看法;(3)撰写教改项目实施方案与开题计划等;(4)分学科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内容,方法、分工等。
2、实施阶段(2019.1—2020.9)
(1)专题讲座,以理论引领实践;(2)各年段分阶段编写校本作业;(3)召开校本作业探索与实践阶段性总结会议;(4)启用“校本作业”,每月检查一次,收集一线教师建议;(5)对“校本作业”进行修订,逐步完善;(6)召开阶段总结会议,撰写教改实践阶段研究报告;(7)在校内全面推广“校本作业”。
3、教改实践汇总阶段(2020.10—2020.12)
(1)全面总结研究工作,整理材料;(2)整理汇编实验成果,撰写教改实践报告;(3)内部论证、同行评议、专家鉴定。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初期比照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内容,明确新课程目标,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当前校本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找准研究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2)文献资料法:以校本作业优化设计为核心,查阅,钻研相关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理论依据。
(3)实践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探索出优化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积累丰富的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经验。
(4)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或滚动实施,或加以推广。
7、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实践成果:
(1)通过图片,展示集体备课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专题研讨的场景;通过ppt、文本,呈现专题研讨的内容;丰富了教师的教育理论,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2)通过光盘、视频,呈现探究集体备课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的作业设计情况,改变了教师的作业设计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