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第六十一章骨折概论
合集下载
《骨折概论》PPT课件
![《骨折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0e0fbe561252d381eb6ebe.png)
精选ppt
13
完全骨折
• 横行骨折
精选ppt
14
完全骨折
• 斜形骨折
精选ppt
15
完全骨折
• 螺旋形骨折
精选ppt
16
完全骨折
• 粉碎性骨折
精选ppt
17
完全骨折
• 嵌插骨折
精选ppt
18
完全骨折
• 压缩性骨折
精选ppt
19
完全骨折
• 凹陷性骨折
精选ppt
20
完全骨折
• 骨骺分离
精选ppt
手法复位
切开复位 软组织嵌入 关节内骨折 手法失败 血管神经损伤 多处骨折
精选ppt
85
骨折的固定
(一).外固定 1.小夹板固定
(1) 指征 (2)优缺点
2.石膏绷带固定 (1) 指征 (2)优缺点 (3)注意事项
精选ppt
86
精选ppt
87
精选ppt
88
3.外展架固定 4.持续牵引 5.外固定器
65
损 伤 性பைடு நூலகம்骨 化
精选ppt
66
四.骨折愈合过程
精选ppt
67
1.血肿炎症机化期 (血肿机化演进期)
骨折断端血肿 肉芽组织 纤
维组织
纤维连接 -2周
骨外膜深层成骨细胞 干的骨样组织
骨内膜与外膜类似
平行骨 -1周
精选ppt
68
2.原始骨痂形成期
• 骨内外膜成骨细胞 钙化 新生骨 (膜内化骨) 内外骨痂
46
局 部 表 现
精选ppt
47
X-ray 检查
• 正位 • 侧位 • 其他特殊位置
骨折概论ppt课件
![骨折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02142ef12d2af90342e618.png)
临床表现
(二)局部表现
1.骨折的一般表现
2.骨折的专有体征
①疼痛和压痛 ②局部肿胀 ③功能障碍 (1)畸形 (2)异常• (二)晚期并发症
(一)早期并发症
1.休克 2.脂肪栓塞综合征 3.重要内脏器官损伤 (1)肝、脾破裂 (2)肺损伤 (3)膀胱和尿道损伤 (4)直肠损伤 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1)重要血管损伤 (图62-13)。(2)周围神经损伤 (3)脊髓损伤 (图62-14): 5.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2.完全骨折 :
(1)横形骨折: (2)斜形骨折: (3)螺旋形骨折: (4)粉碎性骨折: (5)嵌插骨折: (6)压缩性骨折: (7)凹陷性骨折: (8)骨骺分离:
(三)根据骨折端稳定程度分类
1.稳定性骨折: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 横形骨折、压缩性骨折、 嵌插骨折等。 2.不稳定性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 折、粉碎性骨折等
(二)晚期并发症
• • • • • • • • • •
1. 坠积性肺炎 2.褥疮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感染 5.损伤性骨化 又称骨化性肌炎。 6.创伤性关节炎 7.关节僵硬 8.急性骨萎缩 9.缺血性骨坏死 (图62-16) 10.缺血性肌挛缩 (图62-17)
骨折的急救
• 骨折,特别是严重的骨折,如骨盆骨折、
骨筋膜室综合征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 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征候群 . 常发生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①濒临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早期,及时处理恢复血液 供应后,可不发生或仅发生极小量肌肉坏死,可不影 响肢体功能。 ②缺血性肌挛缩——较短时间或程度较重的不完全缺血, 恢复血液供应后大部分肌肉坏死,形成挛缩畸形,严 重影响患肢功能。 ③坏疽——广泛、长时间完全缺血,大量肌肉坏疽,常 需截肢。如有大量毒素进入血循环,还可致休克、心 律不齐和急性肾衰竭。
骨折概论详解课件
![骨折概论详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6afe9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65.png)
功能障碍的程度取决于骨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可能包括关节僵硬、肌肉无力或 活动范围受限等表现。
X光检查与CT扫描
CATALOGUE
骨折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石膏固定、牵引等
石膏固定
牵引治疗
手术治疗:钢板植入、髓内针等
钢板植入
髓内针
功能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
。
后期康复
物理治疗 业治疗
CATALOGUE
骨折的预防与康复
安全教育
01
安全意识培养
02 安全环境建设
03 安全行为引导
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
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
定期骨密度检测
康复锻炼与物理治疗
康复锻炼
物理治疗 康复护理
CATALOGUE
骨折的并发症与后遗症
感染
骨不 连
骨坏死
畸形愈合
畸形愈合是指骨折愈合后形态异常,不符合正常的解剖结构。这可能是由于骨折端移位、固定方式不当或过早负重等原因引 起的。
骨折概论详解课件
目录
• 骨折的定义与分类 • 骨折的原因与机制 • 骨折的症状与诊断 • 骨折的治疗方法 • 骨折的预防与康复 • 骨折的并发症与后遗症
CATALOGUE
骨折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01 02
分类: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
骨折的严重程度评估
严重程度可能影响治疗方法和康复时 间,因此准确评估非常重要。
CATALOGUE
骨折的症状与诊断
疼痛
疼痛是骨折最常见的症状,通常在受 伤部位出现,表现为剧烈的疼痛和压 痛。
疼痛可能伴随肿胀、畸形或功能障碍 等症状加重。
疼痛的程度因骨折的类型和位置而异, 从轻度疼痛到难以忍受的剧痛不等。
X光检查与CT扫描
CATALOGUE
骨折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石膏固定、牵引等
石膏固定
牵引治疗
手术治疗:钢板植入、髓内针等
钢板植入
髓内针
功能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
。
后期康复
物理治疗 业治疗
CATALOGUE
骨折的预防与康复
安全教育
01
安全意识培养
02 安全环境建设
03 安全行为引导
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
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
定期骨密度检测
康复锻炼与物理治疗
康复锻炼
物理治疗 康复护理
CATALOGUE
骨折的并发症与后遗症
感染
骨不 连
骨坏死
畸形愈合
畸形愈合是指骨折愈合后形态异常,不符合正常的解剖结构。这可能是由于骨折端移位、固定方式不当或过早负重等原因引 起的。
骨折概论详解课件
目录
• 骨折的定义与分类 • 骨折的原因与机制 • 骨折的症状与诊断 • 骨折的治疗方法 • 骨折的预防与康复 • 骨折的并发症与后遗症
CATALOGUE
骨折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01 02
分类: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
骨折的严重程度评估
严重程度可能影响治疗方法和康复时 间,因此准确评估非常重要。
CATALOGUE
骨折的症状与诊断
疼痛
疼痛是骨折最常见的症状,通常在受 伤部位出现,表现为剧烈的疼痛和压 痛。
疼痛可能伴随肿胀、畸形或功能障碍 等症状加重。
疼痛的程度因骨折的类型和位置而异, 从轻度疼痛到难以忍受的剧痛不等。
《骨折概论》PPT课件
![《骨折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37c99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d.png)
功能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训练
中后期康复训练
在骨折愈合的早期阶段,进行关节活动度 、肌肉力量和平衡协调的训练,以预防关 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随着骨折愈合的进展,逐渐增加训练强度 和难度,包括负重训练、耐力训练和特定 的功能性训练,以促进全面恢复。
物理治疗
心理支持
通过物理因子如电刺激、超声波等,促进 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骨折愈合和功 能恢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骨折通常会导致疼痛、肿胀、畸 形和功能障碍,需要及时就医诊 治。
分类: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
骨折处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端 与外界相通。易感染,需及时清 创和固定。
闭合性骨折
骨折处皮肤和粘膜完整,骨折端 不与外界相通。不易感染,但可 引起内部组织损伤。
骨折的严重程度分类
01
02
03
轻度骨折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 持和辅导,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抑郁等情 绪障碍,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05
骨折的预防与护理
安全教育:避免摔倒、注意交通安全等
安全教育
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教育他们注意交通安全,避免在马路上奔跑、玩耍 ,以及在有安全隐患的环境中逗留。同时,家长也应该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地走路、跑步和 跳跃,以减少摔倒的风险。
家庭环境安全
家长应确保家庭环境的安全,例如将家具、电器等物品固定在墙上或地板上,避免孩子攀 爬时发生意外。同时,家庭中的楼梯、阳台等区域也应该安装安全护栏或围栏,以防止孩 子跌落。
运动安全
在孩子参与体育活动时,家长和教练应该强调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技巧,以减少骨折和其他 运动伤害的风险。此外,应该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例如合适的运动鞋和防护装备 ,以增加安全性。
外科学课件:骨折概论
![外科学课件:骨折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c7e5c0a52cc58bd63186bde8.png)
晚期并发症
• 1.坠积性肺炎 • 2.褥疮 • 3.DVT • 4.感染:骨髓炎 • 5.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肘、髋 • 6.创伤性关节炎 • 7.关节僵硬:最常见,早期功能锻炼
• 8.急性骨萎缩:反射性交感神经性骨营养不良): Sudeck ’s atrophy血管舒缩紊乱——骨质疏松
• 9.缺血性骨坏死: • 10.缺血性肌挛缩:最严重
及开放性骨折的处理方法。 • 4. 了解手法复位的基本要求,开放复位的适应证
及常用外固定(皮牵引、骨牵引、石膏绷带及小夹 板)的操作方法。
一、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 段的移位
骨折的定义
• 定义: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骨折的定义
• 完整性破坏
• 连续性中断
•完 •整 •性 •破 •坏
成因
• 创伤性骨折 • 直接暴力:骨折发生于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 • 间接暴力: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或旋转作用使远处
发生骨折 • 肌肉拉力(牵引暴力):撕脱骨折肌肉突然猛烈收
缩,致肌肉附着处骨质折断
• 积累性劳损(疲劳性骨折)、:长期、反复、轻微 的直、间接力集中作用于某一点上发生骨折
• 病理性骨折 • 骨骼疾病:病理性骨折有病骨骼(骨髓炎、肿瘤),
不 稳 定 性 骨 折
不 稳 定 性 骨 折
不 稳 定 性 骨 折
骨折移位
移位种类及相关因素:
移位种类
• 成角移位:两骨折段之轴线交叉成角,方 向确定——顶角方向
• 侧方移位:远侧骨折段移向侧方。方向— —远段的移位方向
• 缩短移位(重叠移位) • 分离移位:骨折段在同一纵轴上互相分离
(强调:最严重的移位、后果:骨不连, 原因:医源性、牵引过度) • 旋转移位:骨折段围绕骨的纵轴而旋转
骨折概论课件
![骨折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ca057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b.png)
上骨折伤及腘动静脉。
5.缺血性肌挛缩:筋膜间隔区综合征产生旳严重后果。 6. 脊髓损伤:多发生在颈段、胸腰段脊柱骨折时脱位时。 7.周围神经损伤:肱骨髁上骨折伤及桡神经、正中神经。 8.脂肪栓塞:成人骨干骨折易发生,肺脑心脏栓塞。
骨化性肌炎
骨折旳愈合过程
原
骨
血
始
痂
肿
骨
改
机
痂
造
化
形
塑
期
成
形
期
二、根据骨折旳损伤程度
1.单纯骨折 2、复杂骨折 3、不完全骨折
裂缝骨折 青枝骨折 4、完全骨折
三、按骨折线旳形态
横形骨折 斜形骨折 螺旋形骨折 粉碎性骨折 青枝骨折 嵌插骨折 裂缝骨折 骨骺分离 压缩性骨折
四、根据骨折整复后旳稳定程度
五、根据骨折后就诊旳时间
1、新鲜性骨折:伤后2-3周以内就诊者。 2、陈旧性骨折:伤后2-3周后来就诊者。
1、成角移位 2、侧方移位 3、缩短移位 4、分离移位 5、旋转移位
骨折断端旳移位原因
外界暴力旳性质,大小和作用方向 肌肉旳牵拉力 骨折远侧段肢体旳重量 不恰当旳搬运和治疗
一、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
1.闭合性骨折:皮肤或黏膜完整,骨折断端 不与外界相通。
2.开放性骨折:皮肤或黏膜破裂,如耻骨 骨折伴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致直肠 破裂。
骨折旳骨性愈合原则
1、具有临床愈合原则旳条件。
2、X线片显示骨小梁经过骨折线。
影响骨折愈合旳原因
1、全身原因 2、局部原因 3、治疗措施不当
1、全身原因 年龄 健康情况 2、局部原因 断面旳接触 断端旳血供 损伤旳程度 感染旳影响 固定和运动
3、治疗措施不当 反复屡次旳手法复位 不合适旳切开复位 固定不牢固 清创不当 不合适旳功能锻炼
5.缺血性肌挛缩:筋膜间隔区综合征产生旳严重后果。 6. 脊髓损伤:多发生在颈段、胸腰段脊柱骨折时脱位时。 7.周围神经损伤:肱骨髁上骨折伤及桡神经、正中神经。 8.脂肪栓塞:成人骨干骨折易发生,肺脑心脏栓塞。
骨化性肌炎
骨折旳愈合过程
原
骨
血
始
痂
肿
骨
改
机
痂
造
化
形
塑
期
成
形
期
二、根据骨折旳损伤程度
1.单纯骨折 2、复杂骨折 3、不完全骨折
裂缝骨折 青枝骨折 4、完全骨折
三、按骨折线旳形态
横形骨折 斜形骨折 螺旋形骨折 粉碎性骨折 青枝骨折 嵌插骨折 裂缝骨折 骨骺分离 压缩性骨折
四、根据骨折整复后旳稳定程度
五、根据骨折后就诊旳时间
1、新鲜性骨折:伤后2-3周以内就诊者。 2、陈旧性骨折:伤后2-3周后来就诊者。
1、成角移位 2、侧方移位 3、缩短移位 4、分离移位 5、旋转移位
骨折断端旳移位原因
外界暴力旳性质,大小和作用方向 肌肉旳牵拉力 骨折远侧段肢体旳重量 不恰当旳搬运和治疗
一、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
1.闭合性骨折:皮肤或黏膜完整,骨折断端 不与外界相通。
2.开放性骨折:皮肤或黏膜破裂,如耻骨 骨折伴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致直肠 破裂。
骨折旳骨性愈合原则
1、具有临床愈合原则旳条件。
2、X线片显示骨小梁经过骨折线。
影响骨折愈合旳原因
1、全身原因 2、局部原因 3、治疗措施不当
1、全身原因 年龄 健康情况 2、局部原因 断面旳接触 断端旳血供 损伤旳程度 感染旳影响 固定和运动
3、治疗措施不当 反复屡次旳手法复位 不合适旳切开复位 固定不牢固 清创不当 不合适旳功能锻炼
骨折概论PPT
![骨折概论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9d3e0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2.png)
骨折识别与评估
VIEW MORE
急救措施与止血方法
急救措施与止血方法
Read More
Thanks
外力作用
1. 骨折产生的外力类型:外力的种类多样,常见的有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和多方向暴力等。直接暴力是指外力直接作用于骨骼,如摔倒、撞击等;间接暴力是指外力通过肌肉、关节或韧带等传导到骨骼上,如跌落时用手支撑地面;多方向暴力是指外力来自不同方向的作用,常见于高速车祸或跌落。
2. 外力作用的受力部位:骨折的发生位置与外力作用的受力部位密切相关。根据外力作用的方向和角度,骨折可发生于被压迫部位、被拉伸部位、被扭曲部位或被弯曲部位。如腕部扭转骨折常见于跌倒时手部着地受力过度扭转;股骨粗隆上骨折多发生于车祸等强直接暴力。
运动过量
骨折概论:
运动过量是导致骨折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度的运动可以给骨骼系统带来过大的负担,导致骨骼组织受损。
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会加大骨骼受力,容易造成骨折。
运动过量常见于长跑、篮球、重量训练等高冲击力运动或长时间恶劣环境下的运动。
对于初学者而言,过度的热衷于某项运动可能会超过身体的承受能力,增加骨折风险。
3. 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介绍常见的骨折诊断方法,如临床症状、X射线检查、CT扫描以及其他辅助检查。针对不同类型的骨折,讲解不同的治疗方法,如保守治疗、手术治疗、骨折复位和固定等。同时,强调在康复期间的理疗、功能锻炼和饮食营养的重要性。
骨折分级
骨折分级
1. 基础:骨折是骨骼断裂的损伤,通常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和类型进行分级。分类骨折是医生评估损伤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以及预测康临床表现与诊断
"骨折类型与分类系统"
分类1
Complications of fractures
VIEW MORE
急救措施与止血方法
急救措施与止血方法
Read More
Thanks
外力作用
1. 骨折产生的外力类型:外力的种类多样,常见的有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和多方向暴力等。直接暴力是指外力直接作用于骨骼,如摔倒、撞击等;间接暴力是指外力通过肌肉、关节或韧带等传导到骨骼上,如跌落时用手支撑地面;多方向暴力是指外力来自不同方向的作用,常见于高速车祸或跌落。
2. 外力作用的受力部位:骨折的发生位置与外力作用的受力部位密切相关。根据外力作用的方向和角度,骨折可发生于被压迫部位、被拉伸部位、被扭曲部位或被弯曲部位。如腕部扭转骨折常见于跌倒时手部着地受力过度扭转;股骨粗隆上骨折多发生于车祸等强直接暴力。
运动过量
骨折概论:
运动过量是导致骨折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度的运动可以给骨骼系统带来过大的负担,导致骨骼组织受损。
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会加大骨骼受力,容易造成骨折。
运动过量常见于长跑、篮球、重量训练等高冲击力运动或长时间恶劣环境下的运动。
对于初学者而言,过度的热衷于某项运动可能会超过身体的承受能力,增加骨折风险。
3. 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介绍常见的骨折诊断方法,如临床症状、X射线检查、CT扫描以及其他辅助检查。针对不同类型的骨折,讲解不同的治疗方法,如保守治疗、手术治疗、骨折复位和固定等。同时,强调在康复期间的理疗、功能锻炼和饮食营养的重要性。
骨折分级
骨折分级
1. 基础:骨折是骨骼断裂的损伤,通常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和类型进行分级。分类骨折是医生评估损伤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以及预测康临床表现与诊断
"骨折类型与分类系统"
分类1
Complications of fractures
骨折概论课件
![骨折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a3b12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f.png)
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可 显示大多数骨折类型和移 位情况。
CT检查
对复杂骨折和细微骨折有 较高诊断价值,可提供三 维图像。
MRI检查
对软组织损伤和周围神经 损伤有较高诊断价值,可 显示骨髓水肿等。
特殊类型的骨折诊断
隐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
X光检查不易发现的骨折,需要CT或 MRI确诊。
由于骨骼疾病如骨肿瘤引起的骨折, 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骨不连
骨折愈合延迟或无法愈合,可能导致骨不连,需要进一步 手术治疗。
要点二
畸形愈合
骨折愈合过程中出现错位或成角畸形,影响肢体功能和外 观。
后遗症
关节僵硬
长期制动导致关节僵硬,影响关节活动范围 。
肌肉萎缩
骨折后长期卧床或缺乏锻炼,导致肌肉萎缩 ,影响肢体力量和稳定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康复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物理治疗
通过物理因子如电刺激、超声波等,促 进骨折愈合和减轻疼痛。
VS
康复训练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的功能锻炼,以恢复 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05
骨折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提高骨密度、加强锻炼等措施
01
总结词
预防骨折的关键在于提高骨密度和加强锻炼,以增加骨骼的韧性和强度。
康复后的生活指导
均衡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摄入足 够的钙质、蛋白质、维生素D 等营养素,以维护骨骼健康。
注意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 摔倒、碰撞等意外伤害,以免 造成再次骨折。
总结词
骨折康复后,患者需要遵循一 定的生活指导,以维护骨骼健 康和预防再次骨折。
适量运动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 方式,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增 强肌肉力量和骨骼韧性。
CT检查
对复杂骨折和细微骨折有 较高诊断价值,可提供三 维图像。
MRI检查
对软组织损伤和周围神经 损伤有较高诊断价值,可 显示骨髓水肿等。
特殊类型的骨折诊断
隐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
X光检查不易发现的骨折,需要CT或 MRI确诊。
由于骨骼疾病如骨肿瘤引起的骨折, 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骨不连
骨折愈合延迟或无法愈合,可能导致骨不连,需要进一步 手术治疗。
要点二
畸形愈合
骨折愈合过程中出现错位或成角畸形,影响肢体功能和外 观。
后遗症
关节僵硬
长期制动导致关节僵硬,影响关节活动范围 。
肌肉萎缩
骨折后长期卧床或缺乏锻炼,导致肌肉萎缩 ,影响肢体力量和稳定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康复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物理治疗
通过物理因子如电刺激、超声波等,促 进骨折愈合和减轻疼痛。
VS
康复训练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的功能锻炼,以恢复 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05
骨折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提高骨密度、加强锻炼等措施
01
总结词
预防骨折的关键在于提高骨密度和加强锻炼,以增加骨骼的韧性和强度。
康复后的生活指导
均衡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摄入足 够的钙质、蛋白质、维生素D 等营养素,以维护骨骼健康。
注意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 摔倒、碰撞等意外伤害,以免 造成再次骨折。
总结词
骨折康复后,患者需要遵循一 定的生活指导,以维护骨骼健 康和预防再次骨折。
适量运动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 方式,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增 强肌肉力量和骨骼韧性。
骨折概论课件
![骨折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be10b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c.png)
骨折概论
58
• 切开复位 – 手术指征 • 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肌肉、骨膜等)、 手法复位失败者 • 骨折线累及关节面 • 手法复位未达到功能复位标准者 • 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 • 多处骨折为了便于护理及治疗
骨折概论
59
– 切开复位优缺点 • 优点: – 复位效果好, – 固定可靠, – 早期活动 • 缺点: – 破坏血运, – 可能感染, –内固定器材如选择不当术中困难或固 定不当, – 需要二次手术
➢5)嵌插骨折: 骨折片相互嵌插,多 见于干骺端骨折。即 坚质骨嵌插于松质骨 内。(见右图)
骨折概论
12
三、骨折分类
(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
➢6)压缩性骨折: 骨质因压缩而变形。 多见于松质骨。如 脊椎骨,跟骨。 (见右图)
骨折概论
13
三、骨折类型
(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
➢7)凹陷性骨折: 骨折片局部下陷,多见于颅骨。
肉附着处骨折(髌骨
在未直接着地发生的
骨折) 。
骨折概论
4
• 积累性劳损:
长期、反复、轻微外力,应力积累发生骨折, 如远距离行军易致第二、三跖骨骨折及腓骨下1/3 骨折称为疲劳性骨折。
❖ 以上三种骨折是健康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 的,称为外伤性骨折
• 病理性骨折:
骨骼疾病,轻微外力即可发生。(肿瘤、感染)
骨折概论
52
第七节 治疗骨折的原则
骨折概论
53
❖ 治疗骨折的三大原则
复位 固定 功能锻炼
骨折概论
54
一、复位
• 手法复位
– 基本准备 :局麻镇痛、松弛肢位、远端对近端
– 基本手法
• 拔伸牵引:贯穿于复位过程中的基本手法(缩短、成 角、旋转)
骨折概论医学PPT
![骨折概论医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117051d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e.png)
诊断
X光检查
是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 法,可以显示大多数骨折。
CT检查
可以更清楚地显示骨折的 细节,尤其是对于细微骨 折和关节内骨折。
MRI检查
可以显示软组织损伤和神 经压迫,对于关节周围骨 折和脊柱骨折的诊断有重 要价值。
04
骨折的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石膏固定
通过石膏固定骨折部位,促进骨折愈 合,常用于闭合性骨折。
详细描述
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通常为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线与外力作用方向一致,周围 软组织损伤较轻。
肌肉拉力
总结词
肌肉拉力是指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作用于骨骼,导致骨折发 生。
详细描述
肌肉拉力引起的骨折通常发生在肌肉附着点附近,骨折线呈 纵形或斜形,常伴随软组织撕裂和出血。
积累性劳损
总结词
积累性劳损是指长期反复的微小损伤作用于骨骼,导致疲劳性骨折。
中度骨折:多发、稳定性较好、无其他 损伤。
02
骨折的原因与机制
直接暴力
总结词
直接暴力是指骨折部位直接受到外力 冲击,如车祸、跌落、打击等。
详细描述
直接暴力通常导致骨折部位出现明显 的创伤和裂痕,骨折线呈横行或星状 ,周围软组织也常受到损伤。
间接暴力
总结词
间接暴力是指骨折部位通过传导、扭转等方式受到外力作用,如扭伤、跌倒等。
骨折概论医学
目录
• 骨折的定义与分类 • 骨折的原因与机制 • 骨折的症状与诊断 • 骨折的治疗方法 • 骨折的预防与康复 • 骨折的并发症与后遗症
01
骨折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骨折是指骨骼完整性 的破坏,通常由外伤 或疾病引起。
骨折的愈合是一个复 杂的过程,需要时间、 适当的固定和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④ 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1 / 3 ,干髓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 / 4 。
(二)复位方法
• 骨折复位方法有两类,即手法复位(又称闭合复 位)和切开复位。
• 1 .手法复位应用手法使骨折复位,称为手法复 位。
1)解除疼痛 2)肌松弛位 3)对准方向 4)拔伸牵引
• 2 .切开复位即手术切开骨折部位的软组织, 暴露骨折段,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称为 切开复位。
四、按骨折后的时间分类
1、新鲜骨折 骨折后3周以内 2、陈旧骨折 骨折后3周以上
骨折段移位
影响骨折不同移位的因素: ① 外界暴力的性质、大小和作用方向; ② 肌肉的牵拉; ③ 骨折远侧段肢体重量的牵拉,可致骨折分离移位; ④ 不恰当的搬运和治疗。
移位方式
• ① 成角移位 • ② 侧方移位 • ③ 缩短移位 • ④ 分离移位
功能复位的标准
• ① 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 全矫正。
• ② 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1 cm ; 儿童若无骨髓损伤,下肢缩短在2 cm 以内,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
• ③ 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的向前或向后 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 痴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 必须完全复位。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致, 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 双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均好,杏则影响 前臂旋转功能。
(二) 骨折中期 伤后2周以后,可逐步主动 活动骨折上、下关节。
(三)骨折后期 骨折临床愈合后应加强患 肢关节的主动活动锻炼,全面锻炼各个关 节,使其迅速恢复正常活动范围。
第八节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开放性骨折按软组织损伤程度可分为三度: 第一度:皮肤被自内向外的骨折端穿破 第二度:皮肤被割裂或压碎,皮下组织与肌有中 等度损伤 第三度: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肌严重损伤, 常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第二节骨折的临床表现及X 线检查
(一) 全身表现:1、休克 2、发热 (二) 局部表现 1、骨折的特有体征: 1)畸形。 2)异常活动。
3)骨擦音和骨擦感。 具有以上三种特有体征之一,即可确诊骨折
2、骨折的其他表现: 1)肿胀及瘀斑。 2)疼痛及 压痛。 3)功能障碍。 4)骨传导音减弱
二、X线检查
4、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
骨筋膜室综合征
缺血性肌挛缩的五个临床表现(5P)如下: 1)由疼痛转为无痛。2)苍白或紫绀,大 理石花绞。3)感觉异常。4)肌瘫痪。5) 无脉。
治疗:一经确诊,立即切开筋膜减压。
晚期并发症
1、坠积性肺炎。
6、创伤性关节炎。
2、褥疮。
7、关节僵硬
3、下肢深静脉血检形成 8、急性骨萎缩
第六十一章 骨折概论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外科教研室
第一节 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 骨折段的移位
• 一、定义: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称为 骨折。
• 二、成因: 作用于骨的外力超过骨的抗断 力时即发生骨折。
直接暴力
1、骨折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 2、这类骨折多为横断或粉碎骨折。 3、骨折处软组织损伤常较严重。 4、易造成开放性骨折。
间接暴力
1、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或旋 转作用使与其有一定距离 的部位发生骨折。 2、这类骨折多为斜形、螺 旋形或压缩性骨折。 3、软组损伤较轻。
积累劳损
1、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伤力可引 起慢性骨折,又称疲劳骨折。
2、这类骨折无移位 ,但愈合较慢。 以上三种骨折均系健康的骨骼受暴力作用 而断裂,称为外伤性骨折。
二、骨折的固定
(一)目的:为了将已复位的骨折端保持相对的不 动,防止其发生再移位,并消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旋 转和成角活动,以促进骨折愈合. (二)方法:内固定、外固定 ( 1、小夹板固定 2、石膏绷带固定 3、外展架固定 4、牵引固 定 5、外固定器)
三、康复治疗
(一) 骨折早期 伤后1-2周,主要进行肌肉 收缩锻炼。
m(cRp5tM4IQ0X1BFt*E*kUtpui!Zpn SY8OiMzgJ7&FX4r SghaL 6&T7U 01*ocw5dI5nltY2))R dxCkhjnM7o un1uk#H5fNg eZtjx!Rkx3H 3RrcX5sU+53OR*fO4j)( Bka1t+Iqo tjDfys!-Pq yHvcFGv1rkUb $uQMt Tm yD M8R1n rSXlRjqMV!E2mVK YVrVXDgH&P0Dh+ Mq5kZ AsW +sRUJjzpV1M( Kvb1CLxYJZlQccK y72nB% U8C#cJ5TavxGcAz 0hOQs4UjMqYcCD-% O3B Malc$b*&fP- GnT2U gsiM( nFPNi6DuktjXQ$3y% SU5o x5Lv+-dYHVvaaW M Aqu13cW c+PQQyK kD)ok4e5Bz8E-qbY% r(H yuQ99l3cKnbs8Q*I1QJXqKSZt wem x-
切开复位的指征
1)骨折端间有肌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 失败者。 2)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良,将可能影 响关节功能者; 3)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将严重影 响患肢功能者; 4)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 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 5)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 可选择适当的部位行切开复位。
二、临床愈合标准
1、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2、局部无异常活动。 3、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
骨折线。
4、外固定解除后伤肢能满足以下要求:上肢能 向前平举1kg重量达1分钟;下肢能不扶拐在 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
5、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从观察之日 起算至最后一次复位之日,即为临床愈合时间。
4、感染 5、损伤性骨化。
9、缺血性骨坏死 10、缺血性肌挛缩。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
一、骨折愈合过程
(一)血肿炎症机化期: 血肿-骨质坏死-无菌性炎 症-清除机化-肉芽组织2—3W_纤维组织-骨 样组织。
(二) 原始骨痂形成期 1、膜内化骨。 2、软骨内 化骨。4-8周
(三) 骨板形成塑形期 应力线上的骨痂----加强和改 造。8-12周。应力线外的骨痂----清除
第五节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 1、全身因素 2、局部因素 3、治疗方法的影响,即医源性因素
(一)全身因素
• 1、年老。 2、健康状况不良。
(二)局部因素
1、骨折的类型和数量 2、骨折段血液供应:1)两骨折段血液供应良好。
2)一骨折段血液供应差。3)两骨折段血液供应 均差。4)骨折段完全丧失血液供应。 3、大量骨质缺损。 4、软组织损伤严重。 5、软组织嵌入。 6、感染。
aHMn2W kaXln)7FEED21cRas#ftpU-ff&N) J*oiJ#vsg1Uu lCuQ93(SHvtiAP* w7#h !wKECUYk$E8gr X#1Lp Ba6D HXHFN TmKm Aa0Qj0K(xy1tW roBDMFU $cr)nT 7T% a-kW y-n% JwOYv+$zbFLcH PK(##DoiJA* xQ5l$q m% Ju&p&b &o5Y*R +Dlu0R#c*g FmuoXz6EUaD1$!yp XF% -Z24Jxh fsV4K Jb !g- y- iuI0Sg y46c0T emg) KtbfYPE7CSAt% *XBlK9C& J0IAfI00rjJkse53PGF7Fz% iCtFH GC5aGFXfFtxAFnKig)e-
3.康复治疗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地恢复 患肢肌、肌键、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 动。
一、骨折的复位
1 .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 的解剖关系,对位只两骨折端的接触面) 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 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2.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 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 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
5、伤口边缘撕裂和挫伤的皮肤应切除。
6、撕碎、断裂和压烂的筋膜、肌肉和肌腱应 彻底清除。
7、未断裂而仅受污染的神经、血管应尽量保 留,仔细清除污染物,将血管、神经外膜 小心剥离切除。
8、已被污染与挫伤韧带、关节囊均应切除。
9、未经清创而露出伤口外的骨折端不应整复, 以免污染深层组织。
10 、与骨膜相连的大、小骨折碎片,原则上 应保留,并尽可能复位,不与骨膜相连的 骨折碎片,大的应尽量保留,并放回原位 并固定,小者可去除。
骨骼严重损伤,有异物,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处理原则:
第一度:清创缝合,骨牵引或石膏固定3周
第二度:清创,关节探查,清除异物、血肿 及小骨折碎片,若伤后6-8小时内,可作 固定,若超过时限,或污染较重,可行外 固定器固定,关节灌洗引流。
第三度:清创后敞开伤口,延期缝合。
第十节 骨折的延迟愈合、不愈 合和畸形愈合
病理性骨折
骨骼疾病致骨质破坏,受轻微外力即发生 的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
这类骨折需要治疗骨折和骨病。
三、分类
(一)按骨折端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 1、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骨折 端不与外界相通。 2、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 端与外界相通。
(二)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为
• 1 .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部分 中断
11 、 凡 开 放 性 骨 折 病 人 , 均 应 注 射 TAT 1500iu。
第九节 开放性关节损伤处理原则
开放性关节损伤按损伤程度和预后不同可分三度: 第一度:锐性外力直接穿破皮肤和关节囊。 第二度:钝性暴力伤,软组织损伤广泛,关节软骨
和骨骼中度损伤。 第三度:软组织广泛损伤,韧带断裂,关节软骨和
(二)复位方法
• 骨折复位方法有两类,即手法复位(又称闭合复 位)和切开复位。
• 1 .手法复位应用手法使骨折复位,称为手法复 位。
1)解除疼痛 2)肌松弛位 3)对准方向 4)拔伸牵引
• 2 .切开复位即手术切开骨折部位的软组织, 暴露骨折段,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称为 切开复位。
四、按骨折后的时间分类
1、新鲜骨折 骨折后3周以内 2、陈旧骨折 骨折后3周以上
骨折段移位
影响骨折不同移位的因素: ① 外界暴力的性质、大小和作用方向; ② 肌肉的牵拉; ③ 骨折远侧段肢体重量的牵拉,可致骨折分离移位; ④ 不恰当的搬运和治疗。
移位方式
• ① 成角移位 • ② 侧方移位 • ③ 缩短移位 • ④ 分离移位
功能复位的标准
• ① 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 全矫正。
• ② 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1 cm ; 儿童若无骨髓损伤,下肢缩短在2 cm 以内,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
• ③ 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的向前或向后 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 痴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 必须完全复位。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致, 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 双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均好,杏则影响 前臂旋转功能。
(二) 骨折中期 伤后2周以后,可逐步主动 活动骨折上、下关节。
(三)骨折后期 骨折临床愈合后应加强患 肢关节的主动活动锻炼,全面锻炼各个关 节,使其迅速恢复正常活动范围。
第八节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开放性骨折按软组织损伤程度可分为三度: 第一度:皮肤被自内向外的骨折端穿破 第二度:皮肤被割裂或压碎,皮下组织与肌有中 等度损伤 第三度: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肌严重损伤, 常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第二节骨折的临床表现及X 线检查
(一) 全身表现:1、休克 2、发热 (二) 局部表现 1、骨折的特有体征: 1)畸形。 2)异常活动。
3)骨擦音和骨擦感。 具有以上三种特有体征之一,即可确诊骨折
2、骨折的其他表现: 1)肿胀及瘀斑。 2)疼痛及 压痛。 3)功能障碍。 4)骨传导音减弱
二、X线检查
4、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
骨筋膜室综合征
缺血性肌挛缩的五个临床表现(5P)如下: 1)由疼痛转为无痛。2)苍白或紫绀,大 理石花绞。3)感觉异常。4)肌瘫痪。5) 无脉。
治疗:一经确诊,立即切开筋膜减压。
晚期并发症
1、坠积性肺炎。
6、创伤性关节炎。
2、褥疮。
7、关节僵硬
3、下肢深静脉血检形成 8、急性骨萎缩
第六十一章 骨折概论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外科教研室
第一节 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 骨折段的移位
• 一、定义: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称为 骨折。
• 二、成因: 作用于骨的外力超过骨的抗断 力时即发生骨折。
直接暴力
1、骨折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 2、这类骨折多为横断或粉碎骨折。 3、骨折处软组织损伤常较严重。 4、易造成开放性骨折。
间接暴力
1、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或旋 转作用使与其有一定距离 的部位发生骨折。 2、这类骨折多为斜形、螺 旋形或压缩性骨折。 3、软组损伤较轻。
积累劳损
1、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伤力可引 起慢性骨折,又称疲劳骨折。
2、这类骨折无移位 ,但愈合较慢。 以上三种骨折均系健康的骨骼受暴力作用 而断裂,称为外伤性骨折。
二、骨折的固定
(一)目的:为了将已复位的骨折端保持相对的不 动,防止其发生再移位,并消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旋 转和成角活动,以促进骨折愈合. (二)方法:内固定、外固定 ( 1、小夹板固定 2、石膏绷带固定 3、外展架固定 4、牵引固 定 5、外固定器)
三、康复治疗
(一) 骨折早期 伤后1-2周,主要进行肌肉 收缩锻炼。
m(cRp5tM4IQ0X1BFt*E*kUtpui!Zpn SY8OiMzgJ7&FX4r SghaL 6&T7U 01*ocw5dI5nltY2))R dxCkhjnM7o un1uk#H5fNg eZtjx!Rkx3H 3RrcX5sU+53OR*fO4j)( Bka1t+Iqo tjDfys!-Pq yHvcFGv1rkUb $uQMt Tm yD M8R1n rSXlRjqMV!E2mVK YVrVXDgH&P0Dh+ Mq5kZ AsW +sRUJjzpV1M( Kvb1CLxYJZlQccK y72nB% U8C#cJ5TavxGcAz 0hOQs4UjMqYcCD-% O3B Malc$b*&fP- GnT2U gsiM( nFPNi6DuktjXQ$3y% SU5o x5Lv+-dYHVvaaW M Aqu13cW c+PQQyK kD)ok4e5Bz8E-qbY% r(H yuQ99l3cKnbs8Q*I1QJXqKSZt wem x-
切开复位的指征
1)骨折端间有肌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 失败者。 2)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良,将可能影 响关节功能者; 3)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将严重影 响患肢功能者; 4)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 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 5)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 可选择适当的部位行切开复位。
二、临床愈合标准
1、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2、局部无异常活动。 3、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
骨折线。
4、外固定解除后伤肢能满足以下要求:上肢能 向前平举1kg重量达1分钟;下肢能不扶拐在 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
5、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从观察之日 起算至最后一次复位之日,即为临床愈合时间。
4、感染 5、损伤性骨化。
9、缺血性骨坏死 10、缺血性肌挛缩。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
一、骨折愈合过程
(一)血肿炎症机化期: 血肿-骨质坏死-无菌性炎 症-清除机化-肉芽组织2—3W_纤维组织-骨 样组织。
(二) 原始骨痂形成期 1、膜内化骨。 2、软骨内 化骨。4-8周
(三) 骨板形成塑形期 应力线上的骨痂----加强和改 造。8-12周。应力线外的骨痂----清除
第五节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 1、全身因素 2、局部因素 3、治疗方法的影响,即医源性因素
(一)全身因素
• 1、年老。 2、健康状况不良。
(二)局部因素
1、骨折的类型和数量 2、骨折段血液供应:1)两骨折段血液供应良好。
2)一骨折段血液供应差。3)两骨折段血液供应 均差。4)骨折段完全丧失血液供应。 3、大量骨质缺损。 4、软组织损伤严重。 5、软组织嵌入。 6、感染。
aHMn2W kaXln)7FEED21cRas#ftpU-ff&N) J*oiJ#vsg1Uu lCuQ93(SHvtiAP* w7#h !wKECUYk$E8gr X#1Lp Ba6D HXHFN TmKm Aa0Qj0K(xy1tW roBDMFU $cr)nT 7T% a-kW y-n% JwOYv+$zbFLcH PK(##DoiJA* xQ5l$q m% Ju&p&b &o5Y*R +Dlu0R#c*g FmuoXz6EUaD1$!yp XF% -Z24Jxh fsV4K Jb !g- y- iuI0Sg y46c0T emg) KtbfYPE7CSAt% *XBlK9C& J0IAfI00rjJkse53PGF7Fz% iCtFH GC5aGFXfFtxAFnKig)e-
3.康复治疗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地恢复 患肢肌、肌键、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 动。
一、骨折的复位
1 .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 的解剖关系,对位只两骨折端的接触面) 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 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2.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 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 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
5、伤口边缘撕裂和挫伤的皮肤应切除。
6、撕碎、断裂和压烂的筋膜、肌肉和肌腱应 彻底清除。
7、未断裂而仅受污染的神经、血管应尽量保 留,仔细清除污染物,将血管、神经外膜 小心剥离切除。
8、已被污染与挫伤韧带、关节囊均应切除。
9、未经清创而露出伤口外的骨折端不应整复, 以免污染深层组织。
10 、与骨膜相连的大、小骨折碎片,原则上 应保留,并尽可能复位,不与骨膜相连的 骨折碎片,大的应尽量保留,并放回原位 并固定,小者可去除。
骨骼严重损伤,有异物,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处理原则:
第一度:清创缝合,骨牵引或石膏固定3周
第二度:清创,关节探查,清除异物、血肿 及小骨折碎片,若伤后6-8小时内,可作 固定,若超过时限,或污染较重,可行外 固定器固定,关节灌洗引流。
第三度:清创后敞开伤口,延期缝合。
第十节 骨折的延迟愈合、不愈 合和畸形愈合
病理性骨折
骨骼疾病致骨质破坏,受轻微外力即发生 的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
这类骨折需要治疗骨折和骨病。
三、分类
(一)按骨折端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 1、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骨折 端不与外界相通。 2、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 端与外界相通。
(二)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为
• 1 .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部分 中断
11 、 凡 开 放 性 骨 折 病 人 , 均 应 注 射 TAT 1500iu。
第九节 开放性关节损伤处理原则
开放性关节损伤按损伤程度和预后不同可分三度: 第一度:锐性外力直接穿破皮肤和关节囊。 第二度:钝性暴力伤,软组织损伤广泛,关节软骨
和骨骼中度损伤。 第三度:软组织广泛损伤,韧带断裂,关节软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