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的显色及水解

淀粉的显色及水解
淀粉的显色及水解

淀粉的显色和水解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淀粉的性质及淀粉水解的原理

(2)掌握如何验证淀粉是否水解及其水解的条件和产物

二、实验原理

1、淀粉与碘的反应

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糊精遇碘呈蓝紫、紫、橙等颜色。这些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很高,可以用作鉴别淀粉的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也可以用它来分析碘的含量。

直链淀粉是由α-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的螺旋体,每个葡萄糖单元都仍有羟基暴露在螺旋外。碘分子跟这些羟基作用,使碘分子嵌入淀粉螺旋体的轴心部位,当受热或者淀粉被降解,可以使淀粉螺旋圈伸展或者解体,失去淀粉对碘的束缚,因而蓝色消失。

2、淀粉的水解

淀粉是一种相对分子量很大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虽属糖类,但本身没有甜味,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在热水里淀粉颗粒会膨胀,有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里,另一部分悬浮在水里,形成胶状淀粉糊。淀粉进入人体后,一部分淀粉受唾液所含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麦芽糖;余下的淀粉在小肠里胰脏分泌出的淀粉酶的作用下,继续进行水解,生成麦芽糖。麦芽糖在肠液中麦芽糖酶的催化下,水解为人体可吸收的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三、试剂和器材

1、器材:试管夹、量筒、烧杯各一只、白瓷板一块、试管一支

2、试剂:淀粉溶液、10%NaOH溶液、20%硫酸溶液,10%碳酸钠溶液,稀碘液、乙醇、班氏试剂。

四、操作步骤

1、淀粉与碘的反应

①取少量淀粉于白瓷板空内,加碘液两滴,观察颜色。

②取试管一支,加入淀粉溶液6ml,碘两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另取试管两支,将此淀粉溶液均分为三等份并编号做如下实验:

1号管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颜色变化,然后冷却,又观察颜色变化。2号管加入10%NaOH溶液3-5滴,观察颜色变化

3号管加入乙醇3-5滴,观察颜色变化。

记载上述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解释现象。

2、淀粉水解实验

(1) 取100ml小烧杯,加入0.1%淀粉10ml及20%硫酸溶液10ml,置于电炉加热至溶液呈透明状。

(2) 每隔两分钟取透明液1滴于白瓷板上做碘实验,直至不产生颜色反应为止。

(4) 取一支试管,加入上述反应液5ml,滴加10%碳酸钠溶液把溶液调呈弱碱性,使溶液的PH值约为9~10,进行中和。再加入班氏试剂2ml后水浴加热数分钟,蓝色溶液变砖红色为止。

五实验结果

1 淀粉的显色

(1) 淀粉遇碘变蓝色。

(2) 1号试管先变蓝色后褪色,冷却之后又变为蓝色。是因为碘受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造成褪色,冷却后碘分子与淀粉重新结合变蓝色。

(3)2号试管溶液由蓝色变无色。原因碘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碘化钠,次碘酸钠及水,没有单体碘,所以溶液由蓝色变无色。

(4)3号试管加入乙醇,由蓝色变无色。是因为乙醇增加了单体碘在水中的溶解度。

2、淀粉的水解

(1)原因是淀粉在酸性条件并加热的条件下发生了水解反应。所以溶液由蓝色变无色。

(2)有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完全水解生成葡萄糖。

淀粉指示剂在碘量法中指示滴定终点的原理

1、淀粉指示剂在直接碘法和碘量法中指示滴定终点的原理 前面那个是滴下去,滴定终点后,溶液变蓝色、后面那个是本来蓝色, 终点时,I2被反应完,淀粉的蓝色效应消失。 碘量法是利用I2的氧化性和I -的还原性测定物质含量的氧化还原滴定法,所用指示剂为淀粉指示剂。该法又分为两种:一种叫直接碘量法,也称为碘滴定法,终点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另一种叫间接碘量法也称为硫代硫酸钠滴定,终点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 变蓝后震摇不会再变为无色,用回滴液一至两滴滴入,溶液变为无色,是为终点。 2、为什么直接碘量法滴定时要先加淀粉指示剂,而间接碘 量法要在滴定接近终点时再加入淀粉指示剂? 间接碘量法在接近终点时加入指示剂使少量未反应碘和淀粉结合显色有利于终点的观察和滴定精度的提高。 3、用碘量法滴定硫代硫酸钠时,淀粉指示剂为何在接近终 点时加入? 过早加入有何影响? 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与其他大部分指示剂不同,它不能过早加入试样中,这与淀粉特殊的结构以及淀粉变色反应的机理有关系。

可溶性淀粉呈螺旋状结构,可以弱键结合游离碘,开始出现变色反应,随结合量的增加,颜色由红紫色变为蓝色,这就是淀粉遇碘变色的机理。 间接碘量法在接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指示剂使少量未反应碘和淀粉结合显色有利于终点的观察和滴定精度的提高。提前加淀粉指示剂的话,部分碘已经提前参与反应,淀粉变色将会提前,影响到滴定终点颜色的变化,对滴定终点的判断会产生误差。 4、在用间接碘量法时,为什么在加入碘化钾后,再用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会是消耗了0毫升的标液啊? 消耗0毫升标液??我实在不愿相信这是真的。首先, 请加入淀粉指示剂;其次,请确认滴加了过量的碘化钾;最后,用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至蓝色消失,读取消耗的标液体积即可。 5、碘量法滴定: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时加淀粉指示剂多少毫升? 如果是用1%的淀粉溶液只用1mL就可以了!如果是其他浓度,也基本在这个量上,因为它做指示剂,用量不用太多的!

高考化学复习 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及水解产物的检验

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及水解产物的检验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某学生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方案,探究用化学方法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方案甲: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溶液不变蓝 结论:淀粉完全水解 方案乙:淀粉液水解液无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丙: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有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已经水解 试从实验操作、结论两个方面对上述三种方案进行评价,其中正确的是,理由是,有错误的是,理由是。 【参考答案】方案丙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了银镜反应,说明生成了葡萄糖,证明淀粉已经水解方案甲和方案乙方案甲中要验证水解液中是否还含有淀粉,应直接取水解液加碘水,而不能在加入NaOH溶液后再加碘水,因为碘水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方案乙中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的葡萄糖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试题解析】本题疑难点是对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方案甲中要验证水解液中是否还含有淀粉,应直接取水解液加碘水,而不能在加入NaOH溶液后再加碘水,因为碘水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故方案甲的结论不正确;方案乙想要通过检验有无葡萄糖来证明淀粉是否水解,但忽略了反应条件,水解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而银镜反应需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实验设计中缺少关键环节——加碱中和水解液,故其实验现象不能作为评判依据,方案乙的结论也不正确;方案丙通过NaOH溶液中和水解液,然后利用银氨溶液检验葡萄糖,说明淀粉已经水解,该方案严谨、完整,方案丙的结论正确。. 【点拨】验证淀粉的水解产物时,首先要加入NaOH溶液至碱性,再进行实验。要验证水解液中是否还含有淀粉,应直接取水解后的混合液加碘水。 解题必备 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 淀粉在催化剂(如稀H2SO4)的作用下能够发生一系列水解反应,最终产物为葡萄糖。淀粉遇碘变蓝,但不能被新制的Cu(OH)2(或银氨溶液)氧化;葡萄糖能被新制的Cu(OH)2(或银氨溶液)氧化,但遇碘不变蓝。

碘与淀粉显色反应探究

碘与淀粉显色现象探究 摘要碘与淀粉的显色反应是检验碘或淀粉的验证性实验。本文分别通过测定不同浓度、不同溶剂、不同酸碱性、不同温度条件对碘与淀粉显色反应的影响,得出了碘与淀粉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从而能够增进碘与淀粉显色反应的演示效果。 关键词碘淀粉颜色 引言 实验和实际应用中常利用碘溶液的特征颜色来进行化学分离和鉴定,有着广泛的实用意义。碘是无机化学教学中一种重要元素,在无机化学实验中,学生必须完成碘的各类实验。在实用中,我们常用碘与淀粉的反应来证实碘的存在。1实验部分 1.1仪器和药品 0.5%淀粉溶液,饱和碘水,0.1 mol/L KI溶液,1×10-4mol/L KI溶液, 0.1mol/LAgNO 3, 0.1mol/L NaCl,乙醇,CCl 4 ,苯,试管(比色管),胶头滴管, 过滤装置,酒精灯,手表。 1.2实验步骤 1.2.1浓度的影响 (1)I-、浓度的影响: a、碘水的预处理:向4mL饱和碘水中加过量0.1mol/LAgNO 3 溶液,除去溶液中的I-,再加过量0.1mol/L NaCl溶液,除去Ag+,过滤,将滤液分别转移到4个比色皿中,每个比色皿各盛滤液1mL。 b、对比操作:

(2) 淀粉浓度影响 a、实验操作:将0.5%的新制淀粉溶液分别稀释10倍,100倍,1000倍。取4种浓度的淀粉溶液各1毫升倒入比色管,依次编号。再在比色管中各滴加饱和碘水5滴,比色。 b、实验现象:四支比色管内溶液依次呈深蓝色、天蓝色、浅蓝色、淡蓝紫色 c、实验结论:当淀粉溶液的浓度在十万分之五左右时,仍能用肉眼观察到其与碘作用显色。碘浓度越高,显色越深。 1.2.2溶剂的影响: (1) CCl 4 或苯 a、实验操作:向3支比色管中加水1毫升,滴5%淀粉溶液5滴,饱和碘水5 滴。编号。1号比色管不加有机试剂,用作对比,2号比色管中加CCl 4 1mL,3号比色管中加苯1mL。振荡三支比色管。 b、实验现象:2号,3号比色管中水层蓝色褪去,有机层显浅紫红色。 c、现象解释:因为I 2被CCl 4 或苯萃取,从包容物中逃逸出来,混合液蓝色消失。 (2)乙醇

淀粉酶及其应用

淀粉酶及其应用 0 引言 淀粉酶分布非常广泛,是人们经常研究的一种酶。从纺织工业到废水处理,这些酶都有不同规模的应用。 淀粉酶是淀粉降解酶。它们广泛存在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体中。它们将淀粉及相关的聚合物分解为带有具体淀粉分解酶特征的产品。最初,淀粉酶一词用来指可以水解直链淀粉、支链淀粉、肝糖及其降解产品中α-1,4-糖苷键的酶(本菲尔德(Bernfeld),1955年;费希尔(Fisher)和斯坦(Stein),1960年;迈拜克(Myrback)和纽慕勒(Neumuller),1950年)。它们水解相邻葡萄糖单体之间的键,产生带有具体用酶特征的产品。 近年来,人们发现了很多与淀粉及相关多糖结构降解有关的新型酶,并对其进行了研究(鲍伊(Boyer)和英格尔(Ingle),1972年;博诺考尔(Buonocore)等人,1976年;格里芬(Griffin)和福格蒂(Fogarty),1973年;福格蒂(Fogarty)和格里芬(Griffin),1975年)。 (1)有一些微生物源可以劈开这些结构中的α-1,4或α-1,4和/或α-1,6键,人们将现在已经或将来可能对这些微生物源工业化生产有重大影响的酶分为六种(福格蒂(Fogarty)和凯利(Kelly),1979年)。 (2)水解α-1,4键和绕过α-1,6键的酶,比如α-淀粉酶(内作用淀粉酶)。 (3)水解α-1,4键,但不能绕过α-1,6键的酶,比如β-淀粉酶(把麦芽糖当作一个重要的终端产品来生产的外作用淀粉酶)。 (4)水解α-1,4和α-1,6键的酶,比如淀粉葡糖苷酶(葡萄糖淀粉酶)和外作用淀粉酶。 (5)仅水解α-1,6键的酶,比如支链淀粉酶和其它一些脱支酶。 (6)优先水解其它酶对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所起的作用产生的短链低聚糖中α-1,4键的酶,比如α-葡萄糖苷酶。 (7)将淀粉水解为一连串非还原环状口葡糖基聚合物,称为环糊精或塞查丁格(Sachardinger)糊精的酶,比如浸麻芽孢杆菌(Bacillus macerans)淀粉酶(环糊精生成酶)。 1 淀粉 在描述淀粉分解酶的作用方式和性质前,有必要来讨论一下这种天然基一一淀粉的特性。淀粉是所有高等植物中主要储备碳水化合物的。在有些植物中,淀粉占整个未干植物的70%。淀粉是不溶于水的细小颗粒。这些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常常由植物母体决定,具有植物品种的特征。当把淀粉颗粒置于水中加热时,颗粒中的连接氢键变弱,颗粒开始膨胀、凝胶化。最终,它们根据多糖的浓度或形成糊状物或形成弥散现象。淀粉来自于植物,比如玉米、小麦、高梁、稻米的种子,或木薯、马铃薯、竹芋的茎根,或来自于西谷椰子的木髓。玉 米是淀粉的主要商业原料,通过湿磨生产工艺便可获得商品淀粉(博考特(Berkhout),1976年)。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特性见表1。 表1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较 性质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基本结构 基本直线 分岔 在水溶液中稳定性 回生 稳定 聚合度 C.103 C.104~105 平均链长 C.103 C.20~25 β淀粉酶水解 87% 54%

淀粉遇碘变蓝 实验报告

淀粉遇碘变蓝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地点时间 实验目的:证明淀粉遇碘变蓝。 实验器材:淀粉液、碘酒、试管、温水、滴管。 实验步骤: 1.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只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2.过一会儿,分别往两只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淀粉遇碘变蓝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地点时间 实验目的:证明淀粉遇碘变蓝。 实验器材:淀粉液、碘酒、试管、温水、滴管。 实验步骤: 1.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只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2.过一会儿,分别往两只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地点时间 实验目的: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实验器材:烧杯、集气瓶、橡胶管、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向集气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澄清石灰水,将橡胶管一段放入集气瓶底部,通过橡胶管向集气瓶底部吹气,观察澄清石灰水的颜色变化。 2.另换一集气瓶,换另一小组成员在吹起再观察。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水变咸了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地点时间 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现象。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白糖、奶粉、食用油、高锰酸钾、石子、粉笔末、黏土。 实验步骤: 1.取一烧杯接稍多的水,放入半药匙食盐,观察食盐的变化。用玻璃棒搅拌一会儿,再观察现象。 2.取另一烧杯接水,放入少量高锰酸钾,重复上面的操作,再观察现象。 3.再取一烧杯接水,放入少量粉笔末,观察粉笔末的变化。用玻璃棒搅拌一会儿,再观察现象。 4.再取一烧杯接水,放入少量粘土,重复上面的操作,再观察现象。(可放入其他物质观察)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六 淀粉含量测定

实验六(红薯/马玲薯/黄地瓜等淀粉块茎类植物)中淀粉含量测定 (酸水解法) 综合设计(4学时) 一、实验原理 1、淀粉提取,也称为浆渣分离或分离,是淀粉加工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淀粉提取率和淀粉质量。粉碎后的物料是细小的纤维,体积大于淀粉颗粒,膨胀系数也大于淀粉颗粒,比重又轻于淀粉颗粒, 将粉碎后的物料,以水为介质,使淀粉和纤维分离开来。 2、淀粉是食品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植物种子中重要的贮藏性多糖。淀粉跟稀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完全水解成葡萄糖、麦芽糖等还原糖。还原糖的测定是糖定量测定的基本方法。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成糖酸及其他产物,3,5-二硝基水杨酸则被还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物质的深浅成正比关系,利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 波长下测定光密度值,查对标准曲线。由于淀粉完全水解成还原糖的量是成正比的,所以,也与棕红色物质的深浅成正比关系。 二、材料、仪器与试剂 (一)材料:五指山红薯。 (二)仪器:分光光度计722、小台秤、分析天平、烧杯(100mL)、研钵、容量瓶(100mL)、洗瓶、漏斗、滤纸、具塞刻度试管(15mL)、恒温水浴、移液管(1mL, 2mL)。 (三)试剂 1 2mol/L NaOH 溶液 准确称取4g NaOH固体,溶于15 mL蒸馏水中,并倒入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分几次清洗烧杯并将清洗的溶液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 2 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 准确称取3,5-二硝基水杨酸1g,溶于2mol/L NaOH 溶液20mL,加入50mL蒸馏水,再加入30g酒石酸钾钠,待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盖紧瓶塞,勿让CO2进入。若溶液浑浊,可过滤后使用。 3 0.1mol/L柠檬酸缓冲液(pH5.6) A液(0.1mol/L柠檬酸):称取C6H8O7?H2O 21.01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B液(0.1mol/L柠檬酸钠):称取Na3C6H5O7?2H2O 29.41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 至1000mL A液110 mL与B液290 mL 混匀,即为0.1mol/L柠檬酸缓冲液(pH5.6)。 4 1mg/mL 淀粉溶液 称取0.1g淀粉溶于0.1mol/L柠檬酸缓冲液(pH5.6)100 mL中。 5 20%硫酸 用50mL的量筒量取50mL的水,倒入100mL烧杯中;再用20mL的量筒量取12.6mL98%的浓硫酸,沿内壁缓缓倒入烧杯内的水中,边倒边用玻璃棒搅拌。等冷至室温后,倒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分几次清洗烧杯并将清洗的溶液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酸水解法讲解学习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酸 水解法

淀粉的测定----酸水解法 【内容摘要】样品经乙醚除去脂肪,乙醇除去可溶性糖类后,用酸水解淀粉为葡萄糖,按还原糖测定方法测定还原糖含量,再折算为淀粉含量。 淀粉的测定 淀粉是由多个葡萄糖缩合而成的多糖,测定淀粉的方法有酸水解法、酶水解法和旋光法等。 酸水解法 此法操作简单,但选择性和准确性不够高。适用于淀粉含量较高,而半纤维素和多缩戊糖等其他多糖含量较少的样品。对富含半纤维素、多缩戊糖及果胶质的样品,因水解时它们也被水解为木糖、阿拉伯糖等还原糖,测定结果会偏高。 1.原理 样品经乙醚除去脂肪,乙醇除去可溶性糖类后,用酸水解淀粉为葡萄糖,按还原糖测定方法测定还原糖含量,再折算为淀粉含量。 2.仪器 ①回流冷凝管。 ②水浴锅。 ③高速组织捣碎机。 ④回流装置。 3.试剂

①乙醚。 ②85%乙醇。 ③6 tool·L叫盐酸溶液。 ④10 tool·L叫氢氧化钠。 ⑤2.5 tool·L-i氢氧化钠。 ⑥甲基红指示剂:称取2 g甲基红,用乙醇溶解稀释至100 mL。 ⑦精密pH试纸。 ⑧20%中性醋酸铅溶液。 ⑨lO%硫酸钠溶液。其余试剂同“还原糖的测定”中高锰酸钾法或直接滴定法中的试剂。 4.测定步骤 ①样品提取 a·粮食、豆类、糕点、饼干、代乳粉等较干燥、易研细的样品:称取2.O~5.0 g(含淀粉0.5 g左右)磨碎过40目筛的样品,置于铺有慢速滤纸的漏斗中,用30 mL乙醚分三次洗去样品中的脂肪,再用150 mL 85%乙醇分数次洗涤残渣以除去可溶性糖类。以100 mL水把漏斗中残渣全部转移至250 mL锥形瓶中。 b-蔬菜、水果、粉皮、凉粉等水分较多,不易研细、分散的样品:先按1:1加水在组织捣碎机中捣成匀浆(蔬菜、水果需先洗净、晾干,取可食部分)。称取5~10 g(含淀粉0.5 g左右)匀浆于250 mL锥形瓶中,加30 mL乙

实验一 淀粉酸水解制糖与还原糖的测定

实验一淀粉酸水解制糖与还原糖的测定 一、试验目的 ①掌握酸法制糖的工艺与方法; ②掌握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二、酸水解制糖原理 在淀粉酸水解过程中,有如下三种反应: 在水解过程中,淀粉的颗粒结构被破坏,α-(1, 4)-糖苷键及α-(1, 6)-糖苷键在酸的催化下被切断,示踪同位素原子O18研究证明,H+先与H2O结合生成H3O+,H3O+能与糖苷键的氧原子结合生成不稳定化合物Ⅰ,随后C1-O键断裂生成C1正碳离子Ⅱ,H2O与具有正电荷的C1结合,再使C1失去H+,完成糖苷键的水解过程。 三、实验仪器 7230型分光光度计、水浴锅或电炉、100mL量筒、100mL或50mL容量瓶9个、10mL与2mL移液管各1支、250mL烧杯、250mL锥形瓶2个、布氏漏斗、真空泵、牛皮纸。 四、实验试剂 淀粉(化学纯)、3, 5-二硝基水杨酸(化学纯)、1%硫酸、氢氧化钠(分析纯)、酒石酸钾钠、苯酚(化学纯)、亚硫酸钠(Na2SO3)、葡萄糖(分析纯)、无水酒精、粉末CaCO3。 ①配制DNS(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取7.5克3,5-二硝基水杨酸,14.0 g氢氧化钠,充分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再加入酒石酸钾钠216.0克,苯酚(在50℃水浴中融化)5mL,亚硫酸钠6.0克,完全溶解后盛于棕色瓶中。 ②葡萄糖标准溶液(1g/L):准确称取干燥衡重的葡萄糖1g,加1mL 1%硫酸(防止微生物生长),以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③1%硫酸;④碘-碘化钾溶液 四、实验步骤 (一)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定

②将各溶量瓶溶液混匀,在水浴锅或电炉上沸水浴5分钟,取出后立即用冷水冷却至室温,并加水定容,摇匀。 ③于550nm 处用分光光计测定吸光度A 值,以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 (二)还原糖的制备与测定 ①淀粉酸水解工艺 取淀粉5~10g ,加入250mL 锥形瓶,按照固液比1∶10加入1%硫酸,用牛皮纸封好口,在121~125℃水解30min ,取出1、2滴置于白瓷板上,加1滴碘-碘化钾溶液直到不呈蓝色,即为水解终点。冷却,然后用粉末CaCO 3中和至pH 值4.5~5.0,减压过滤,得到含葡萄糖的样品溶液,测定其体积V 0。 ②还原糖的测定 平行取2.0mL 待测样品2份(含糖量为0.2~2.0g/L ),加入100mL 或50mL 容量瓶中,再加入3mL DNS 试剂,沸水浴5min ,冷却至室温后,加水定容摇匀,于550nm 处用分光光计测量吸光度A ,根据标准葡萄糖液所得数据建立的标准曲线,测算待测试样的平均还原糖浓度,计算淀粉的转化率。 ③淀粉的转化率计算 0V (L)(mg/L) = 100%(g)100086% 1.11 ?????原糖液体积原糖液葡萄糖含量淀粉转化率投入淀粉量 注:使用此公式时,应注意测定过程中的稀释倍数

影响淀粉酶酶活性的因素

影响淀粉酶酶活性的因素 一、目的 了解淀粉在水解过程中遇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观察温度、pH、激活剂与抑制剂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二、原理 人唾液中淀粉酶为α—淀粉,在唾液腺细胞中合成。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经过一系列被称为糊精的中间产物,最后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 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遇碘后分别呈蓝色、紫色与红色,麦芽糖、葡萄糖遇碘不变色。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最适pH为。偏离此最适环境时,酶的活性减弱。 低浓度的氯离子能增加淀粉酶的活性,是它的激活剂。铜离子等金属离子能降低该酶的活性,是它的抑制剂。 三、试剂和仪器 1.碘液:称取2g碘化钾溶于5ml蒸馏水中,再加1g碘。待碘完全溶解后,加蒸馏水295ml,混合均匀后贮存于棕色瓶内。 2.1%淀粉溶液:称取1克可溶性淀粉放入小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做成悬浮液。然后在搅拌下注入沸腾的蒸馏水中,继续煮沸1分钟,冷后再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 3.%的盐酸溶液 4.%的乳酸溶液。 5.1%的碳酸钠溶液。 6.%的氯化钠溶液。 7.%的硫酸铜溶液。 8.仪器:试管试管架吸管玻璃棒白磁板烧杯漏斗恒温水浴量筒冰浴四、操作步骤 1.淀粉酶液的制备:实验者先用蒸馏水嗽口,然后含一口蒸馏水于口中,轻嗽一、二

分钟,吐入小烧杯中,用脱脂棉过滤,除去稀释液中可能含有的食物残渣。最后将数人的稀释液混合在一起,再进行过滤,以避免个体差异。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盐酸(pH=1),%乳酸(pH=5),蒸馏水(pH=7),与1%碳酸钠(pH=9)各2毫升,再向以上四支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淀粉溶液及淀粉酶液。混合摇匀后置于37℃水浴中保温。2分钟后,从蒸馏水试管中取出一滴溶液,置于白磁板上,用碘液检查淀粉的水解程度,待蒸馏水试管内的溶液遇碘不再变色后,取出所有的试管,各加碘液2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根据观察结果说明pH对酶活性的影响。 3.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取3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2%淀粉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入1毫升淀粉酶液。将6支试管分为三组,每组中盛放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液的试管各1支。三组试管分别置于0℃、37℃、70℃的水浴中,5分钟后将各组中的淀粉溶液到入淀粉酶液中,继续保温。2分钟后从37℃试管中取出一滴溶液,置于白磁板上,用碘液检查淀粉的水解程度,待37℃试管内的溶液遇碘不再变色后,取出所有的试管,各加碘液2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根据观察结果说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4.激活剂与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取3支试管按下表的规定加入各种试剂。混匀后置于37℃的水浴中保温,1分钟后从1号试管中取出一滴溶液,置于白磁板上,用碘液检查淀粉的水解程度,待一号试管内的溶液遇碘不再变色后,取出所有的试管,各加碘液2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根据观察结果说明激活剂与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淀粉溶液遇碘显色条件的探究 - 北滘中学校园信息网

点评: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改变,这是在化学课程标准中作为初、高中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基本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组织探究活动,选择什么内容进行探究,如何使探究实验更有价值等课题是值得我们中学化学教师研究的。杨春兰老师的文章以温度对速率影响的探究实验为切入点,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选择了一个很有探究价值的实验,并作了深入的探究,探究结果对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探究方法和探究内容值得老师们学习和借鉴。 一个探究实验的启示 杨春兰 一、问题的提出 淀粉遇到碘会变为蓝色,所以淀粉与碘能互作鉴定、检验。在一次化学实验教学中让我对该实验及探究实验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对教材有些实验内容进行了反思。在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二节教学中有一个科学探究实验:已知 4H++4I-+O 2=2I 2 +2H 2 O,现有1mol/L KI溶液o.1mol/LH 2 SO 4 溶液和淀粉溶液,试探 究出现蓝色时间与温度的关系。该实验目的是证明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反之,也成立。该实验充分体现了探究实验的特点。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学生面临三个问题: (1)如何设计实验操作步骤 (2)考虑反应物用量。 (3)加入药品顺序。 学生经讨论得知KI在空气中没有H 2SO 4 存在下不能氧化,加入药品顺序自 然是先加KI和淀粉溶液,最后加H 2SO 4 。温度方面自然会联想到在常温、加热、 用冰水冷却三种情况下探究。教学实践中我们分别做了在常温下、70℃的水浴、冰水三种情况下的蓝色显色情况。实际上并未出现预想中的情况,常温下蓝色出现的速率比70℃下的要快,为什么呢?仔细观察发现70℃的溶液冷却后蓝色重新出现。于是为我们的探究实验又提出了很多新的探究项目,例如:

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一、教学目的 l.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二、教学建议 在本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验课前,教师应当布置学生预习实验指导。学生通过预习,可以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避免实验时边看书边做实验的情况发生。 2.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如果用刚煮沸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进行实验,就会因温度过高而破坏淀粉酶的活性。 (2)两支试管保温时,应控制在60℃左右,低于50℃或高于75℃,都会降低化学反应的速度。 (3)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以考虑以下原因。 ①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是否过长。因为蔗糖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蔗糖容易被溶液中的微生物分解成还原性糖,影响实验的结果。这时应改用现配制的蔗糖溶液。 ②试管是否干净。如果上一个班的同学做完实验后未能将试管清洗干净,这次实验又接着用,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为此,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实验结束后,一定要将试管洗刷干净,并倒置控干。教师在实验前应对试管统一进行检查,以杜绝上述情况的发生。 ③蔗糖本身是否纯净。如果蔗糖不纯,就可能出现产生砖红色沉淀的现象。为保证蔗糖纯净,实验前教师可先配制少量的蔗糖溶液,并用斐林试剂检验一下,确无砖红色沉淀产生,则为纯净蔗糖。 三、参考资料 淀粉溶液的配制取2g淀粉酶(粉剂),放入烧杯中,边搅拌边加入98mL蒸馏水,搅拌均匀后备用。

淀粉酶简介本实验为定性实验,因此,不必使用纯的淀粉酶。淀粉酶在一般的化学试剂商店就可以买到,有的酿酒厂也有出售,买回后放在冰箱冷藏室中可保存几年。 替换材料容易购买到菊糖的学校,最好用菊糖代替蔗糖。这是因为菊糖是由多个果糖分子缩合而成的,与淀粉同属于多糖。用菊糖与淀粉进行对比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1、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2、实验原理 淀粉和蔗糖都没有还原性,也就是都不能使斐林试剂还原,所以都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的麦芽糖则具有还原性,能够使斐林试剂还原,生成砖红色的沉淀。蔗糖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和果糖都具有还原性,但唾液淀粉酶不能将蔗糖水解。 试验中可以用菊糖代替蔗糖。这是因为菊糖是由多个果糖分子缩合而成的,与淀粉同属于多糖,用菊糖与淀粉进行对比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3、实验材料 质量分数分别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化学试剂商店有售)溶液。 4、试剂与仪器 斐林试剂(也可以用班氏试剂)试管、大烧杯、量筒、滴管、温度计、试管夹、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5、实验方法与步骤 (1)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然后向1号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和2mL新鲜淀粉酶溶液。向2号注入2mL蔗糖溶液和2mL新鲜淀粉酶溶液。 (2)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 (3)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入斐林试剂,边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以便使试管内的物质混合均匀)。 (4)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并保持1min。 (5)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内的变化。

实验一 淀粉的提取、显色和水解

实验一淀粉的提取、显色和水解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淀粉的提取方法; 2、掌握淀粉遇碘显色的原理和方法; 3、进一步了解淀粉的性质和淀粉水解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淀粉广泛分布于植物界,谷类、果实、种子、块茎中含量丰富。工业用的淀粉主要从玉米、甘薯、马铃薯中提取。本实验以马铃薯、甘薯为原料,利用多糖和水生成胶体溶液的原理,采用过虑和沉降等方法提取淀粉。 淀粉与碘作用呈蓝色,是由于淀粉与碘作用形成了碘-淀粉的吸附性复合物,这种复合物是由于淀粉分子的每6个葡萄糖基形成的1个螺旋圈束缚1个碘分子,所以当受热或者淀粉被降解,都可以使淀粉螺旋圈伸展或者解体,失去淀粉对碘的束缚,因而蓝色消失。 淀粉在酸催化下加热,逐步水解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低聚糖,最终水解成葡萄糖。 (C6H12O5)m→(C6H10O5) n→C12H22O11→C6H12O6 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淀粉完全水解后,失去与碘的呈色能力,同时出现单糖的还原性,与班氏试剂反应,使Cu2+还原为红色或黄色的Cu2O。 三、材料、试剂与器材 材料:生马铃薯、甘薯、 研钵、纱布、漏斗、白瓷板、滤纸、烧杯、量筒、试管、试管夹、 仪器:水浴锅 试剂:1、乙醇 2、0.1%淀粉液 称取淀粉1g,加少量水,调匀,倾入沸水,边加边搅,并以热水稀释至1000ml,可加数滴甲苯防腐。 3、稀碘液

配制2%碘化钾溶液,加入适量碘,使溶液呈淡棕黄色即可。 4、10%NaOH溶液 称取NaOH10g,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ml。 5、班氏试剂 溶解85g柠檬酸钠(Na3C6H3O7·11H2O)及50g无水碳酸钠于400ml水中,另溶8.5g硫酸铜于50ml热水中。将冷却后的硫酸铜溶液缓缓倾入柠檬酸钠-碳酸钠溶液中,该试剂可以长期使用,如果放置过久,出现沉淀,可以取用其上层清夜使用。 6、20%硫酸 量取蒸馏水78ml置于150ml烧杯中,加入浓硫酸20ml,混匀,冷却后贮于试剂瓶中。 7、10%碳酸钠溶液 称取无水碳酸钠10g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l。 四、操作步骤 1、淀粉的提取 生马铃薯(或甘薯)去皮,切碎,称50g,放入研钵中,加适量水,捣碎研磨,用四层纱布过滤,除去粗颗粒,滤液中的淀粉很快沉到底部,多次用水洗涤淀粉,然后抽滤,滤饼放在表面皿上,在空气中干燥即得淀粉。2、淀粉与碘的反应 取少量自制淀粉于白瓷板上,加1-3滴稀碘液,观察淀粉与碘液反应的颜色。 取试管一支,加入0.1%淀粉5ml,再加2滴稀碘液,摇匀后,观察颜色是否变化。将管内液体平均分成三份于三支试管中,并编号。 1号管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颜色是否褪去,冷却后,再观察颜色变化。 2号管加入乙醇几滴,观察颜色变化,如无变化可多加几滴。 3号管加入10% NaOH溶液几滴,观察颜色变化。 3、淀粉的水解 在一个小烧杯内加自制的1%淀粉溶液50ml及20%硫酸1ml,于水浴锅中加热煮沸,每隔3min取出反应液2滴,置于白瓷板上做碘实验,待反应液不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淀粉糊化及酶法制备淀粉糖浆的基本原理; (2)掌握淀粉酶解法制备淀粉糖浆的实验方法, (3)熟悉淀粉水解产品的葡萄糖值测定方法。 一实验原理 发酵生产中,部分产生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也基本上不能利用糊精作为碳源。因此,当淀粉作为原料时,必须现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才能共发酵使用。在工业上将水解淀粉为葡萄糖的过程称为淀粉的“糖化”。可用来制备淀粉水解糖的原料很多,主要有山芋,玉米,小麦,等含淀粉的原料。水解淀粉为葡萄糖的方法有三种,即酸解法,酶解法,酶酸法及双酶法。本实验采用的是双酶法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首先利用的是α-淀粉酶将淀粉液化,转化为糊精及低聚糖,使淀粉可溶性增加;接着利用糖化酶将糊精及低聚糖进一步水解,转化为葡萄糖。 二实验器材 1,实验材料 玉米粉α—淀粉酶(2000u/g)糖化酶(50000 u/g)碘液(11g碘加22gkl,用蒸馏水定容至500ml) 2,仪器设备 恒温水浴槽真空泵抽滤纸及布氏漏斗比色卡、 四实验方法:

淀粉在常温下不溶于水,但当水温至53℃以上时,淀粉的物理性能发生明显变化。淀粉在高温下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的特性,称为淀粉的糊化 淀粉糊化温度必须达到一定程度,不同淀粉的糊化温度不一样,同一种淀粉,颗粒大小不一样,糊化温度也不一样,颗粒大的先糊化,颗粒小的后糊化。 取50克淀粉置于400毫升烧杯中,加水200毫升,搅拌均匀,配成淀粉浆,用5% Na2CO3调节pH=6.2—6.3,加入1毫升5%CaCL2溶液,于90-95℃水浴上加热,并不断搅拌,淀粉浆由开始糊化直至完全成糊。加入液化型α---淀粉酶1克,不断搅拌使其液化,并使温度保持在70℃。然后将烧杯移至电炉加热到95℃至沸,灭活10分钟。过滤,滤液冷却到55℃,加入糖化酶1克,调节pH=4.5,于60-65℃恒温水浴中糖化3-4小时,即为淀粉糖浆,若要浓浆,可进一步浓缩。 三操作步骤 50克淀粉置于400毫升烧杯中,加水100毫升,搅拌均匀,配成淀粉浆,用5% Na2CO3调节pH=6.2—6.3,加入1毫升5%CaCL2溶液,于90-95℃水浴上加热,并不断搅拌,淀粉浆由开始糊化直至完全成糊。加入液化型α---淀粉酶1克,不断搅拌使其液化,并使温度保持在70℃。然后将烧杯移至电炉加热到95℃至沸,

碘与淀粉显色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碘与淀粉显色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摘要:碘与淀粉的显色反应实验是验证碘或淀粉性质的验证性实验,在分析化学实验中的一些氧化还原滴定里可以通过碘与淀粉的显色来判断滴定的终点,在判断纯卤素非金属性强弱用到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也是依据碘与淀粉的显色来判断的。本文通过测定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不同酸碱度、不同溶剂对显色反应的影响,找出碘与淀粉显色的最佳条件,改进碘与淀粉显色的演示实验。直链淀粉与碘作用呈蓝色,支链淀粉与碘作用呈紫色。 淀粉与碘显色实验影响因素的探究 摘要:对淀粉与碘的显色条件进行了研究。发现淀粉与碘显示出的颜色受混合溶液的温度、酸碱性、溶剂、试剂浓度等的影响。 关键词:淀粉;碘;显色反应 碘遇淀粉变蓝色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常识。可学生在做淀粉遇碘变蓝色的实验中,我发现往淀粉溶液中加碘水,溶液变蓝色;加热,发现溶液的蓝色会变浅甚至会消失,冷却时,又恢复蓝色。这是什么原因呢?为此,笔者从温度、溶液酸碱性、溶剂、试剂浓度等方面设计系列实验,探究淀粉与碘显色反应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1 实验步骤及现象 1.1 温度的影响 在5支10 mL比色管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2mL,在不同温度下加热10min后, 再分别滴加2滴碘标准溶液,观察实验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在75℃以上时, 淀粉溶液遇碘不变蓝;70℃时, 变蓝, 但很快褪色;60℃时, 变蓝,颜色消失也很快;将以上比色管取出冷却后溶液显蓝色。实验结果还表明只有在50℃以下时, 淀粉溶液变蓝,且不褪色。 1.2 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在5支10 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1mol·L-1HC1溶液、0.1 mo l·L-1HC1溶液、蒸馏水、1mol·L-1NaOH溶液、0.1mol·L-1NaOH溶液2mL,再分别滴加淀粉溶液3滴,碘标准溶液2滴,观察实验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 碘单质只有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 才能使淀粉变蓝, 而在强碱性条件下, 碘单质不会使淀粉变蓝。 1.3 溶剂的影响 在5支10 mL比色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2mL,再分别滴加淀粉溶液3滴,碘标准溶液2滴,观察实验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 在纯水中呈现的蓝色和在乙醇介质中呈现的蓝色略有不同。当溶液中乙醇浓度较低(<50℅)时显蓝色,浓度较高(>50℅)时显蓝紫色。 1.4 试剂浓度的影响 1.4.1 碘溶液浓度的影响 在5支10 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的碘水2mL,再分别滴加淀粉溶液3滴,观察实验的现象。溶液颜色由蓝色变到浅蓝色、蓝紫色。说明淀粉浓度不变,碘的浓度愈大溶液颜色愈深。1.4.2 淀粉浓度的影响 在5支10 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浓度[2]为0.5℅、0.05℅、0.00 5℅、0.0005℅、0的淀粉溶液2mL,再分别滴加2滴碘标准溶液,观察实验的现象。溶液依次呈现蓝色、天蓝色、浅蓝色、淡蓝紫色、无色,说明淀粉浓度越高,呈现的颜色越深。当淀粉溶液的浓度在十万分之五左右时,仍能观察到淀粉与碘作用显色。

α-淀粉酶

根据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α-淀粉酶、β-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和异淀粉酶等。其中,α-淀粉酶(α-1,4-葡聚糖-4-葡聚糖苷酶)多是胞外酶,其作用于淀粉时可从分子内部随机地切开淀粉链的α-1,4糖苷键,而生成糊精和还原糖,产物的末端残基碳原子构型为α-构型,故称α-淀粉酶。 α-淀粉酶来源广泛,主要存在发芽谷物的糊粉细胞中,当然,从微生物到高等动、植物均可分离到,是一种重要的淀粉水解酶,也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酶制剂之一。它可以由微生物发酵制备,也可以从动植物中提取。不同来源的α-淀粉酶的性质有一定的区别,工业中主要应用的是真菌和细菌α-淀粉酶。 目前,α-淀粉酶已广泛应用于变性淀粉及淀粉糖、焙烤工业、啤酒酿造、酒精工业、发酵以及纺织等许多行业,是一种重要工业用酶。如在淀粉加工业中,微生物α-淀粉酶已成功取代了化学降解法;在酒精工业中能显著提高出酒率。其应用于各种工业中对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得率和原料的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和节约粮食资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对地,关于α-淀粉酶抑制剂国内外也有很多研究报道,α-淀粉酶抑制剂是糖苷水解酶的一种。它能有效地抑制肠道内唾液及胰淀粉酶的活性,阻碍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水解和消化,降低人体糖份吸收、降低血糖和血脂的含量,减少脂肪合成,减轻体重。有报道表明,α-淀粉酶可以帮助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耐糖量。 α-淀粉酶是淀粉及以淀粉为材料的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一种水解酶,其最早的商业化应用在1984年,作为治疗消化紊乱的药物辅助剂。现在,α-淀粉酶已广泛应用于食品、清洁剂、啤酒酿造、酒精工业和造纸工业。 在焙烤工业中的应用: α-淀粉酶用于面包加工中可以使面包体积增大,纹理疏松;提高面团的发酵速度;改善面包心的组织结构,增加内部组织的柔软度;产生良好而稳定的面包外表色泽;提高入炉的急胀性;抗老化,改善面包心的弹性和口感;延长面包心储存过程中的保鲜期 在啤酒酿造中的应用: 啤洒是最早用酶的酿造产品之一,在啤洒酿造中添加α-淀粉酶使其较快液化以取代一部分麦芽,使辅料增加,成本降低,特别在麦芽糖化力低,辅助原料使用比例较大的场合,使用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协同麦芽糖化,可以弥补麦芽酶系不足,增加可发酵糖含量,提高麦汁率,麦汁色泽降低,过滤速度加快,提高了浸出物得率,同时又缩短了整体糊化时间。在酒精工业中的应用: 在玉米为原料生产酒精中添加α-淀粉酶低温蒸煮的新工艺,每生产1t酒精可节煤 224.42kg。又可减少冷却用水,提高出酒率8.8%,酒精成品质量也有显著提高。酒精生产应用耐高温α-淀粉酶。采用中温95℃~105℃蒸煮,既可有效地杀死原料中带来的杂菌,降低入池酸度和染菌机率,又可保护原材料中的淀粉组织不被破坏,形成焦糖或其它物质而损失,从而提高原料利用率 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当代造纸工业中,造纸用化学品在提高纸品质量、增加纸品功能、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淀粉与造纸用植物纤维素结构相近,相互间有良好的亲和作用,资源广泛,廉价易得,尤其是经变性处理的淀粉,能赋予纸张优异的性能,因此各类变性淀粉在造纸中广泛用于湿部添加、层间喷雾、表面施胶和涂布粘合。α-淀粉酶可以生产涂布粘合用变性淀粉

淀粉遇碘变色

这主要取决于淀粉本身的结构。淀粉是白色无定形粉末,由直链淀粉(占10—30%)和支链淀粉(占70—90%)组成。直链淀粉能溶于热水而不呈糊状,支链淀粉不溶于水,热水与之作用则膨胀而成糊状。其中溶于水中的直链淀粉,呈弯曲形式,并借分子内氢键卷曲成螺旋状。这时加入碘酒,其中碘分子便钻入螺旋当中空隙,并借助范得华力与直链淀粉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络合物。这种络合物能比较均匀地吸收除蓝光以外的其它可见光(波长范围为400—750钠米),而反射的是蓝光,从而使淀粉变为深蓝色。 近年来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X射线、红外光谱等)研究碘跟淀粉生成的蓝色物,证明碘和淀粉的显色除吸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生成包合物的缘故。 什么是包合物呢?直链淀粉是由α-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螺旋状的长长的螺旋体,每个葡萄糖单元都仍有羟基暴露在螺旋外。碘分子跟这些羟基作用,使碘分子嵌入淀粉螺旋体的轴心部位。碘跟淀粉的这种作用叫做包合作用,生成物叫做包合物。 淀粉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淀粉与碘酒反应的本质是生成了一种包合物(碘分子被包在了淀粉分子的螺旋结构中了),这种新的物质改变了吸收光的性能而变了色。天然的淀粉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约占10%—30%,分子量较小,在50000左右,可溶于热水(70℃—80℃)形成胶体溶液。直链淀粉与碘酒作用显蓝色,但较短的直链则呈现红色、棕色或黄色等不同的颜色支链淀粉约占70%—90%,分子量比直链淀粉大得多,在60000左右,不溶于水,支链淀粉与碘酒作用显紫色或紫红色所以,淀粉遇碘酒究竟显什么颜色,取决于该淀粉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有的豆类几乎全是直链淀粉,遇碘酒显蓝色;糯米中几乎全是支链淀粉,遇碘酒显紫色;玉米、马铃薯分别含有27%、20%的直链淀粉,所以马铃薯遇碘酒所显的颜色比玉米遇碘酒所显的颜色要略深。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1、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2、实验原理 淀粉和蔗糖都没有还原性,也就是都不能使斐林试剂还原,所以都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的麦芽糖则具有还原性,能够使斐林试剂还原,生成砖红色的沉淀。蔗糖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和果糖都具有还原性,但唾液淀粉酶不能将蔗糖水解。 试验中可以用菊糖代替蔗糖。这是因为菊糖是由多个果糖分子缩合而成的,与淀粉同属于多糖,用菊糖与淀粉进行对比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3、实验材料 质量分数分别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化学试剂商店有售)溶液。 4、试剂与仪器 斐林试剂(也可以用班氏试剂)试管、大烧杯、量筒、滴管、温度计、试管夹、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5、实验方法与步骤 (1)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然后向1号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和2mL新鲜淀粉酶溶液。向2号注入2mL蔗糖溶液和2mL新鲜淀粉酶溶液。 (2)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 (3)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入斐林试剂,边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以便使试管内的物质混合均匀)。 (4)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并保持1min。 (5)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内的变化 6、注意事项 ①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蔗糖的纯度和新鲜程度。这是因为蔗糖是非还原性糖,如果其中混有少量的葡萄糖或果糖,或蔗糖放置久了受细菌作用部分分解成单糖,则与斐林试剂共热时能生成砖红色沉淀,使人产生错觉。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实验之前应检验一下纯度。普通的细粒蔗糖往往是由于部分水解而具有一些还原糖。可用市售大块冰糖,水洗去其表面葡萄糖得到纯净的蔗糖。 ②实验中要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37℃的温水中,因为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 ③在实验中,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要现配现用(以免被细菌污染变质),取唾液时一不定期要用清漱口,以免食物残渣进入唾液中。 ④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一定要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因为温度过高会使酶活性降低,甚至失去催化能力。 ⑤实验中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的原因是: 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过长,蔗糖被溶液中的微生物分解成还原性的糖,从而影响实验效果。这时应临时配制蔗糖溶液。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试管不干净,所以实验之前应将试管用清水再清洗一次,试管编号要醒目。

“淀粉水解”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

“淀粉水解”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 在“淀粉水解”的教学中,我改变过去教师演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将实验探究模式引入课堂,通过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感悟科学的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先用小麦芽滤液、稀释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多酶片溶液分别与淀粉进行实验,再用碘液对反应产物进行检验,均未检测到淀粉的存在,说明以上四种物质都含淀粉酶(提示:多酶片含淀粉酶、胃蛋白酶、胰淀粉酶)。这时我提出:“病人口服多酶片后,淀粉酶是否有效?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淀粉酶是否被蛋白酶水解”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讨论开了。通过讨论,学生们逐渐统一了思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主要的消化场所胃和小肠里的消化酶及酸碱条件”【聚合思维,学生思维逐渐指向问题的实质】。这时学生思维活跃、提出了许多“可能”【发散思维、形成假设和猜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假设:①在胃内淀粉酶仍具有生物活性;②在胃内受胃酸影响,淀粉酶暂时失活,但淀粉并未分解,进入小肠仍具生活活性;③在胃内淀粉酶被胃蛋白酶水解而失活。 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设计研究方案验证这些假设?学生们分组讨论,由一个组的学生汇报,其他学生提出补充、质疑、评价,确定研究方向:①胃酸性条件(pH1.5一2.2)的模拟实验:多酶片中含淀粉酶和胃蛋白酶,只需控制适宜的pH 值(0. 04molL 1-?L mol 的盐酸加淀粉溶液稀释两倍,即可模拟胃酸条件);②小肠弱碱性条件(pH7~8)的模拟实验:用0.041-?L mol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盐酸,控制溶液的pH 值接近8。制订实验方案 【“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科学方法的获得,在于平时的引导和实际的情景中感悟】。 上述实验验证,推翻了第一种假设和第二种假设。面对结果,许多学生迷惆了,他们原以为各组的实验结果应该一致【学生原有认知与事实现象发生冲突】。这时候,学生情绪高涨,自发地讨论开了【利用学生的心理佳境将科学探究引向深入】。通过讨论,学生的思路逐渐统一了:假设①胃酸导致淀粉酶发生化学变化;②在胃酸环境下,胃蛋白酶导致淀粉酶发生化学变化。新的实验方案又逐渐明朗起来。 方案四:①在淀粉酶中加入稀盐酸,15分钟后用碱中和,再加入淀粉液,37℃水浴5分钟,用碘液检验;②用碱液代替方案三中的盐酸重新实验。接着学生们分组实验、讨论,得出实验结论:①胃酸使淀粉酶暂时失活,胃蛋白酶是导致淀粉酶发生水解的根本原因;②酶的活性受酸碱度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