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水解”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淀粉水解”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

在“淀粉水解”的教学中,我改变过去教师演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将实验探究模式引入课堂,通过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感悟科学的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先用小麦芽滤液、稀释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多酶片溶液分别与淀粉进行实验,再用碘液对反应产物进行检验,均未检测到淀粉的存在,说明以上四种物质都含淀粉酶(提示:多酶片含淀粉酶、胃蛋白酶、胰淀粉酶)。这时我提出:“病人口服多酶片后,淀粉酶是否有效?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淀粉酶是否被蛋白酶水解”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讨论开了。通过讨论,学生们逐渐统一了思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主要的消化场所胃和小肠里的消化酶及酸碱条件”【聚合思维,学生思维逐渐指向问题的实质】。这时学生思维活跃、提出了许多“可能”【发散思维、形成假设和猜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假设:①在胃内淀粉酶仍具有生物活性;②在胃内受胃酸影响,淀粉酶暂时失活,但淀粉并未分解,进入小肠仍具生活活性;③在胃内淀粉酶被胃蛋白酶水解而失活。

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设计研究方案验证这些假设?学生们分组讨论,由一个组的学生汇报,其他学生提出补充、质疑、评价,确定研究方向:①胃酸性条件(pH1.5一2.2)的模拟实验:多酶片中含淀粉酶和胃蛋白酶,只需控制适宜的pH 值(0. 04molL 1-⋅L mol 的盐酸加淀粉溶液稀释两倍,即可模拟胃酸条件);②小肠弱碱性条件(pH7~8)的模拟实验:用0.041-⋅L mol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盐酸,控制溶液的pH 值接近8。制订实验方案

【“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科学方法的获得,在于平时的引导和实际的情景中感悟】。

上述实验验证,推翻了第一种假设和第二种假设。面对结果,许多学生迷惆了,他们原以为各组的实验结果应该一致【学生原有认知与事实现象发生冲突】。这时候,学生情绪高涨,自发地讨论开了【利用学生的心理佳境将科学探究引向深入】。通过讨论,学生的思路逐渐统一了:假设①胃酸导致淀粉酶发生化学变化;②在胃酸环境下,胃蛋白酶导致淀粉酶发生化学变化。新的实验方案又逐渐明朗起来。

方案四:①在淀粉酶中加入稀盐酸,15分钟后用碱中和,再加入淀粉液,37℃水浴5分钟,用碘液检验;②用碱液代替方案三中的盐酸重新实验。接着学生们分组实验、讨论,得出实验结论:①胃酸使淀粉酶暂时失活,胃蛋白酶是导致淀粉酶发生水解的根本原因;②酶的活性受酸碱度的影响。

上述的科学探究,是以酶的知识为学习载体,通过“还原”和“再现”科学探究过程,不仅让学生获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探究能力。

资料来源《生物学教学》200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