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损伤康复进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神经营养因子对CNS修复再生的作用
缺点
NTs属于大分子物质, 难以透过血脑屏障, 限制了其 临床应用
可能的解决途径
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 离体靶细胞基因治疗:向脊髓内植入可分泌神经 营养因子的基因修饰细胞 在体靶细胞基因治疗:直接以神经营养因子基因 转染(通常通过病毒载体)宿主原位组织细胞 效果有待观察
(四)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
fMRI是一项方便、无创和动态的检查手段 ,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脑功能成像技术,
可提供观察全脑范围内的病理生理状况的实
时窗口
(四)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
神经可塑性已通过不同的fMRI显示的功能活动来
证实,包括运动、感觉、语言和认知
虽然尚没有完全明了它们的共性和差异性,这些
缺点
定义模糊 范围过广,较不易确认患者动作控制问 题所在。
(四)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
一直以来对大脑功能形态学的研究由于缺乏 必要的手段而无法深入的进行。 直到脑神经功能成像(PET、fMRI、MEG 等)的出现, 人类才真正可以从功能影像学 的水平直接观察到人脑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 的活动。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终于得到了 客观和科学的证据
(疾病/异常)
身体结构和功能
活动
参与
(残损)
(残疾)
(残障)
环境因素
个人因素
概述
宿命论观点:CNS损伤后“不可恢复”
脑具有“可塑性” 脑功能重组
康复策略:神经修复再生 + 功能代偿
概述
近十年来,基于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基础科学研究 的证据已充分显示了CNS损伤后康复的重要价值
我们当前的需要就是要采取一个更加积极有效的 途径来进行康复,以达到促进CNS损伤患者能力 的恢复、改善其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五)CNS损伤后修复的分子机制
神经修复再生的条件:
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神经元成活 再生的轴突必须生长足够的距离, 穿过受损的部位
再生的轴突必须定位于合适的靶细胞, 形成功能性连接。
基于以上因素, 目前促进神经再生与修复的策略也主要是 通过促进内在的再生能力和消除外在的抑制因素两大途径
1. 神经营养因子对CNS修复再生的作用
WHO残疾分类:ICIDH 1980
疾病/ 异常
心理、身体的或解剖结构或功能异常或 缺乏,是生物器官水平的残疾
残损 残疾
残障
由残损或残疾引起,阻碍个人参与社会并发挥 作用的能力,是社会水平的残疾
由于残损,使能力受限,不能以正常的方式或在一 定范围内进行正常活动,为个体水平的残疾
ICIDH
ICF
健康状况
区参与脑功能重组是脑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重
要机制之一。而慢性期主要是病灶侧SM1区的激 活
(四)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
脑卒中患者功能神经成像的有关假说:
脑的可塑性发生于脑功能系统水平 卒中后不同时期的修复机制反映不同的病理生理阶段
功能神经成像能提高我们预测患者恢复情况和选择合适的 个体进行康复的能力
(三)系统控制理论
1932 年由 Nicoli Bernstein 提出,动作控制是 由生物内外不同系统,根据动作目标所达成的。 即除神经系统外,身体的其他系统以及体外之环 境都对动作控制有影响
特点
动作控制是以动作功能为目标的
强调身体其他系统的功能对动作控制的影响 强调动作控制需考虑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 强调肢体动作本身也是遵循力学定律,故会相互 影响
5. 抑制邻近患肢的身体部分 的传入感觉信息
From: Carey LM, Seitz 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oke, 2007, 245-264
(四)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
卒中后亚急性期运动功能的恢复主要是病灶对侧
初级感觉运动区(SM1)的激活,病灶对侧SM1
(二)阶梯控制理论
高级指挥中心设计动作程序并指使下级控 制中心来执行。亦即由上而下的组织控制,一 层一层的管理。
传统的物理治疗技术源于此理论
阶梯控制理论的发展
1940 Rudolf 脑损伤: 损害皮层控制 出现不正常反射 造成不正常反射或动作困难 1940 Arold 指出: 正常运动的发展是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逐 渐皮层化,并使高级控制中枢具有控制下 级反射的能力 动作发展的神经成熟理论
2. 髓鞘蛋白对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
髓鞘是抑制神经再生的一个主要障碍,有关神经生 长抑制因子(GIF) 在神经可塑性调节方面的作用越来 越受到广泛重视
组成CNS和PNS的胶质细胞的不同可能决定了两者 存活和再生能力的差异,PNS的髓鞘是雪旺氏细胞
,产生更多的神经营养因子, 可促进轴突生长;而
CNS的髓鞘是少突胶质细胞,产生更多的神经生长 抑制因子,不利于轴突的再生。
2. 髓鞘蛋白对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
2000年国外3个实验室的科学家同时成功地克隆了 抑制受损神经再生的基因──Nogo基因, 这一发现 被誉为“ 探索中枢神经损伤修复漫长道路中的一 个里程碑”(Nature, 2000, 403: 369)
2. 髓鞘蛋白对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
髓鞘相关蛋白特别是Nogo-A 是目前体内发现的最 强烈的GIF Nogo-A在生理状态下,对发育中的神经纤维沿正 常途径生长并与靶细胞联系有重要作用。 采用Nogo蛋白及其受体NgR抗体或拮抗剂能促进 中枢神经元轴索生长, 这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中枢 神经系统髓鞘对轴突再生的抑制作用。为今后寻 找脑损伤后神经元和轴索保护方法、促进损伤后 神经元及其轴索再生修复提供了新途径
发现仍突出显示了人脑功能具有动态变化的潜能
(四)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
与脑卒中患者运动康复有关的神经功能成像 研究显示:
卒中的脑激活聚集区与健康对照明显不同,随着时 间的推移,激活区亦有所改变; 脑激活的偏侧性改变,典型表现为从健侧到患侧的 转移; 脑激活区的聚集,特别是患侧的感觉运动皮质; 梗死灶周围的激活现象 激活区附近的皮层组织厚度增加
张力
•随意控制 皮 层
平衡
•保护和平衡反射
•兴奋和抑制的控制
皮 层 下
脑 干
•矫正反射
•张力性反射 脊 髓
•张力性颈反射
•牵张反射
•原始反射
临床应用一:抑制不正常的低级反射,使高级控制能重新
出现,控制动作。如抑制张力性颈反射使平衡反射出现, 促进平衡控制。
临床应用二:动作发展有固定的顺序,较低级动作会先发
展出来,而脑损伤后的恢复也会按照动作发展顺序。如卒 中患者,训练其动作控制,可依儿童动作发展顺序,自翻 身、坐、爬、跪、再到站、走路。
临床应用三:依此理论发展出的物理治疗方法:神经发育
技术(Neurolodevelopmental Technique, NDT)
相关临床应用技术
Brunnstrom疗法 Bobath疗法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 Rood疗法
CNS损伤后神经康复策略
(一)药物治疗
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通过前瞻性随机双盲 临床对照研究证实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200多项药物治疗临床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谷氨 酸受体拮抗剂、激素、自由基清除剂、钙拮抗剂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缓激肽拮抗剂等 。均被证实无效
(J neurotrauma, 2002, 19: 503)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康复
南京市江宁医院康复医学科 张保国
概述
21世纪被意为“脑的世纪” 大脑一只被称为“黑匣子”,随着医学影像学的 发展(读脑仪),神经网络的认识,超级计算机 的出现 “灰匣子” 脑研究的三方面: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 2013年美国启动“脑计划”。
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脑卒中
脑外伤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心跳骤停、窒息、麻醉和手术意外
其他:神经系统变性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全世界每年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数千万患者 死亡或残疾
概述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复发率 , 我国卒中发病率世界首位, 现有800万,每年新发300万,死亡150万,每年以 8.7%的速率增加,12秒发作一例,21秒死亡一例 75%存活患者遗留不同程度残疾,70-80%患者因残 疾不能独立生活, 我国每年因脑卒中造成的经济负担200亿。
CNS损伤后康复机制研究
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三个经典理论 反射控制理论 阶梯控制理论 系统控制理论
(一)反射控制理论
Charles Sherrington认为:“反射是一切运动的基 石” 神经系统通过整合一系列的反射来产生复杂协调 的动作
反射控制理论中主要的因素为:外周感觉刺激、 反射弧、 反馈控制
CNS内的微环境对受损神经的存活和再生至
关重要
(五)CNS损伤后修复的分子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再生修复是一个涉及多环节、 多系统的反应过程 再生修复障碍的原因相当复杂
神经元本身再生能力有限 神经营养因子生成不足 细胞外基质不适宜 损伤产生了大量抑制神经元生长的因子 损伤局部胶质细胞形成坚硬的瘢痕妨碍轴突生 长穿过等
Nature. 2000, 403(6768): 383 Nogo各亚型的结构及其离体下的机能 活动:a. Nogo亚型(Nogo-A, B, C)的 结构示意图;b. 离体下的Nogo机能活 动分析:分离P8大鼠的小脑颗粒神经细 胞(CGCs)并进行细胞培养,分别加 入Fc蛋白(SIRP-Fc)(对照组,上 图),或抑制蛋白MAG-Fc(中图), 或Nogo-Fc(下图)。培养48h后显微照 相显示MAG-Fc和Nogo-Fc 蛋白具有抑 制神经轴索生长的效应;c. Fc蛋白抑制 神经轴索长度的剂量反应曲线:结果代 表了两个独立实验中每个细胞的平均神 经轴索长度,超过300个细胞被检测。 纳米级浓度下的MAG-Fc和Nogo-Fc 均 可显著抑制神经轴索的外生长。
临床应用
除神经系统外,在评估时也需确认其他系统对动作可 能造成的问题。例如:中风病人肩膀抬不高,除因神 经问题外,疼痛及关节僵硬也可能是其原因。 在评估与治疗时,需考虑外力及肢体间相互作用力的 影响。例如:中风病人的垂足可能会使走路时过伸。 动作训练应以功能性动作为目的。如:在步行训练时 ,则应在分析步态后,依其问题逐一解决,而非自反 射或其他低级动作训练开始。
单侧皮质梗死后,神经中枢 活动的平衡被打破,为使患 肢运动功能达到最大程度的 恢复而重新调整这种平衡: 1. 激活患侧运动皮质残留的 皮质神经元; 2. 抑制健侧运动皮质已增强 了的皮质兴奋性; 3. 抑制梗死灶周围皮质已增 强了的兴奋性; 4. 抑制健手已增强了的运动 输出或感觉反馈;
(二)亚低温脑保护
亚低温临床疗效报道不一 多位国外学者对全世界已经报道的亚低温治疗重 型颅脑伤患者的疗效作Meta分析, 发现亚低温对重 型颅脑损伤患者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Lancet, 2003, 362: 1950; JAMA, 2003, 289: 3007)
特殊康复手段和患者的训练相关性经验可调节脑的可塑性
(四)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
有关训练相关性经验和康复对卒中恢复的影响的
证据正越来越多。甚至在疾病的慢性恢复期,都
会发现伴随有皮质重组的临床症状的改善
(五)CNS损伤后修复的分子机制
实验研究事实:
把外周神经节段移植进脊髓,观察到损伤的
脊髓神经纤维能够长距离地延伸
感觉刺激
反射弧
CNS(皮层、脑干)
运动控制,修正动作
躯体变化
感觉刺激
临床应用:利用感觉刺激来诱发“好”的反射, 并抑制“坏”的反射。如感觉刺激降低痉挛;利用触 摸或轻拍增强牵张反射以诱发动作。
缺陷:缺乏感觉刺激时仍可有动作发生;在动作 执行前,CNS即可修正将执行的动作,即前瞻性或预 期性的动作修正。
神经营养因子(NTs )是由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所
产生的一类多肽及蛋白质。它作用于神经元的特 定受体,具有维持和促进神经元正常生存、分化 、生长的功能。 NTs在CNS 生长、发育及再生过程中含量较高
1. 神经营养因子对CNS修复再生的作用
NTSC 对CNS 的修复有多方面的作用
神经再生作用: 直接作用于再生轴突, 引导和加快轴突生长; 调控雪旺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促进再生神经的血管形成; 促进神经的芽生作用 强烈诱导神经纤维向NTs 浓度高的方向生长,此现象 对引导传入神经正确到达靶细胞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受损的神经元, 减少受损神经元的死亡和调控受 损神经元的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