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卒中ppt课件
30
中医治疗
(2)中脏腑 ①痰热内闭证 症状:起病急骤,神识昏蒙,鼻鼾痰鸣,
半身不遂,肢体强痉拘急,项强身热,气 粗口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厥冷,频繁 抽搐,偶见呕血,舌质红绛、舌苔褐黄干 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31
中医治疗
方药:羚羊角汤加减配合灌服或鼻饲安宫 牛黄丸。羚羊角粉冲服0.6g,生石决明先 煎30g,夏枯草9g,丹皮9g,天竺黄6g, 石菖蒲9g,郁金9g,远志9g等。
32
33
6
哪些人容易患有脑卒中?
7
目录
脑卒中基础知识 高血压疾病知识简介 如何预防脑卒中
8
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关系怎样呢?
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据统计,70%-80%脑卒中病人都有高血压
9
什么是血压?
•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 清晨血压一般是指早晨6点—10点的血压
卒中二级预防:预防二进宫
生活方式要改善
‒ 控制体重 ‒ 注意饮食控制 ‒ 坚持长期运动 ‒ 戒烟戒酒 ‒ 保持健康心态 ‒ 坚持定期随访
血压达标是关键 血脂达标很重要 抗栓管理要牢记 血糖管理不可少
25
预防卒中再发的药物治疗
降压药长期、规律服用
‒ 不规律服药容易造成血压波动,易导致卒中、心梗的发生 ‒ 最好选用真正分子长效的降压药,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特别是最
高血压的治疗控制血压患者人群降压目标值mmhg普通高血压及卒中患者14090糖尿病和肾病患者13080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1509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高血压的治疗目标丌仅仅是为了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水平稳定在正常范围防止高血压造成身体重要器官如心脑肾血管等造成丌可逆的损害清晨血压的管理是卒中患者血压管理的一个重要杠杆点控制清晨血压清晨血压控制在13585mmhg以下意味着24小时血压得到严格控制如此带来的保护作用远远高于基于诊室血压评估结果清晨血压达标意味着24小时血压达标19高血压的治疗降压药物以下五类降压药是根据作用机制丌同来分类如何选择降压药
中医治疗
(2)中脏腑 ①痰热内闭证 症状:起病急骤,神识昏蒙,鼻鼾痰鸣,
半身不遂,肢体强痉拘急,项强身热,气 粗口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厥冷,频繁 抽搐,偶见呕血,舌质红绛、舌苔褐黄干 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31
中医治疗
方药:羚羊角汤加减配合灌服或鼻饲安宫 牛黄丸。羚羊角粉冲服0.6g,生石决明先 煎30g,夏枯草9g,丹皮9g,天竺黄6g, 石菖蒲9g,郁金9g,远志9g等。
32
33
6
哪些人容易患有脑卒中?
7
目录
脑卒中基础知识 高血压疾病知识简介 如何预防脑卒中
8
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关系怎样呢?
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据统计,70%-80%脑卒中病人都有高血压
9
什么是血压?
•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 清晨血压一般是指早晨6点—10点的血压
卒中二级预防:预防二进宫
生活方式要改善
‒ 控制体重 ‒ 注意饮食控制 ‒ 坚持长期运动 ‒ 戒烟戒酒 ‒ 保持健康心态 ‒ 坚持定期随访
血压达标是关键 血脂达标很重要 抗栓管理要牢记 血糖管理不可少
25
预防卒中再发的药物治疗
降压药长期、规律服用
‒ 不规律服药容易造成血压波动,易导致卒中、心梗的发生 ‒ 最好选用真正分子长效的降压药,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特别是最
高血压的治疗控制血压患者人群降压目标值mmhg普通高血压及卒中患者14090糖尿病和肾病患者13080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1509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高血压的治疗目标丌仅仅是为了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水平稳定在正常范围防止高血压造成身体重要器官如心脑肾血管等造成丌可逆的损害清晨血压的管理是卒中患者血压管理的一个重要杠杆点控制清晨血压清晨血压控制在13585mmhg以下意味着24小时血压得到严格控制如此带来的保护作用远远高于基于诊室血压评估结果清晨血压达标意味着24小时血压达标19高血压的治疗降压药物以下五类降压药是根据作用机制丌同来分类如何选择降压药
脑卒中患者血压管理ppt课件
欧洲卒中组织(ESO)缺血性卒中和短 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指南(2019)
血压过度升高(>220/120mmHg)者,有严重心脏 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或高血压脑病者,建议谨 慎降压,反复测量血压(四类证据,优良临床实 验)建议避免急速降压(二类证据,C级推荐)
建议在溶栓前将185/110mmHg或更高的血压降低 (四类证据,优良临床实验)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卒中高血压
➢ 平稳控制过高的血压,防止降压 过快、过低,严密监测血压变化
➢ 缓慢降压
➢ 个体化降压治疗
➢ 维持降压效果的平稳性,一般主 张采用长效降血压药物
➢ 在降血压过程中应注意靶器官的 保护,尤其是脑、心、肾
➢ 一般处理原则:如果需要降血压 治疗,建议首选静脉用药,最好 应用微量输液泵。
卒中血压调控--TIA
此类患者的血压一般不会过高, 因此,多不需进行降血压治疗。 在TIA 完全控制后,应积极治疗 原有的高血压病,最好使血压缓慢 降至正常水平 如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时即不能耐 受,则应降至可耐受的最低水平。
2.重复测量SBP>220 或DBP>120mmHg收缩压>220,舒张压为 120-140 时:卡托普利6.25-12.5mg,口服;拉贝洛尔5-20mg,静脉 注射;乌拉地尔10-50mg,静脉注射,然后,4-8mg/h,静脉注射; 克乐定0.15-0.3mg,静脉注射;双肼酚嗪5mg,静脉注射加美托洛 尔10mg。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高
血压教育计划(第6 次报告)
脑血管病伴随高血压时要给予降压治疗
对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高血压,最好不给予治 疗。
除非血压特别高,应等到病情稳定后再处理。
即使给予降压治疗,也要缓慢进行,避免造成直 立性低曲压。
血压过度升高(>220/120mmHg)者,有严重心脏 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或高血压脑病者,建议谨 慎降压,反复测量血压(四类证据,优良临床实 验)建议避免急速降压(二类证据,C级推荐)
建议在溶栓前将185/110mmHg或更高的血压降低 (四类证据,优良临床实验)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卒中高血压
➢ 平稳控制过高的血压,防止降压 过快、过低,严密监测血压变化
➢ 缓慢降压
➢ 个体化降压治疗
➢ 维持降压效果的平稳性,一般主 张采用长效降血压药物
➢ 在降血压过程中应注意靶器官的 保护,尤其是脑、心、肾
➢ 一般处理原则:如果需要降血压 治疗,建议首选静脉用药,最好 应用微量输液泵。
卒中血压调控--TIA
此类患者的血压一般不会过高, 因此,多不需进行降血压治疗。 在TIA 完全控制后,应积极治疗 原有的高血压病,最好使血压缓慢 降至正常水平 如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时即不能耐 受,则应降至可耐受的最低水平。
2.重复测量SBP>220 或DBP>120mmHg收缩压>220,舒张压为 120-140 时:卡托普利6.25-12.5mg,口服;拉贝洛尔5-20mg,静脉 注射;乌拉地尔10-50mg,静脉注射,然后,4-8mg/h,静脉注射; 克乐定0.15-0.3mg,静脉注射;双肼酚嗪5mg,静脉注射加美托洛 尔10mg。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高
血压教育计划(第6 次报告)
脑血管病伴随高血压时要给予降压治疗
对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高血压,最好不给予治 疗。
除非血压特别高,应等到病情稳定后再处理。
即使给予降压治疗,也要缓慢进行,避免造成直 立性低曲压。
脑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PPT课件
LIFE: 氯沙坦显著降低脑卒中发生危险
8 7
脑卒中 (致死和非致死性) 25 %
(P = 0.001)
出现第一次事件的 患者人数百分比 (%)
6 5 4 3 2 1 0
校正后的危险减少: 24.9%, p=0.0010 未校正的危险减少: 25.8%, p=0.0006
高危人数 氯沙坦 阿替洛尔
脑卒中与高血压
卒中:日趋严重的流行病
从全世界而言,卒中每年夺去 570 万人 的生命。它已经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 病之后的第二大致死原因,也是首要的 严重致残原因。并且其危害不分年龄、 男女、肤色和国度。 五分之四的卒中病人发生在那些难以抵 御卒中危害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世界卒中日宣言,2006年10月26日,开普敦
急性脑血管疾病急性脑血管疾病11脑血管病的类型脑血管病的类型脑血管病脑血管病超过24小时24小时内恢复出血性缺血性脑梗塞tia脑表面破入脑实质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12脑血管病病因脑血管病病因血管壁病变血管壁病变心脏疾病心脏疾病侧枝循环侧枝循环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年龄种族种族性别性别家族史家族史15可能的危险因素可能的危险因素肥胖肥胖体力活动少体力活动少过度饮酒过度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高凝状态激素替代治疗激素替代治疗口服替代治疗口服替代治疗16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压bpbp正常人群的正常人群的55倍以上倍以上吸烟吸烟糖尿病糖尿病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镰状细胞病镰状细胞病血脂异常血脂异常心房纤颤心房纤颤17脑卒中患者病发高血压很普遍
卒中急性期的预后极差
死亡率高达19%
20
卒中复发率明显增高
19% 12%
卒中与高血压PPT课件
160 million
30.2%
81.8% (24.7%)
25.0% (6.1%)
~70 million
37.6%
96.3% (36.2%)
24.1% (7.6%)
Chin J Hypertens 1995;3(suppl):14 -18; Li Liming, et al. ChinJ E pidemiol 2005;26:,478-484.
127.6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Incidence per 100,000
Atlas of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MacKay J & Mensah G. 2004. Geneva. WHO Figures (not adjusted for age).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rates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128 70-79 y
64 60-69 y
32 50-59 y
16
8
4
2
1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ge at risk:
80-89 y 70-79 y 60-69 y 50-59 y
120 140 160 180 Usual SBP (mm Hg)
70 80 90 100 110 Usual DBP (mm Hg)
Syst-China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China Trial
J Hypertens 1998; 16:1823-1829. Arch Intern Med 2000; 160:211-220.
最新[新版]新高血压脑卒中精品课件
第五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五十七分。
脑叶出血
多由非动脉硬化因素引起,主要有头 痛、呕吐、脑膜剌激征及脑叶的局灶症状 表现。部分患者可有抽搐表现。
脑室出血(原发性)
轻者表现为头痛、呕吐及脑膜剌激 征;重者表现为昏迷、频繁呕吐、针尖样 瞳孔、眼球浮动、四肢瘫或去脑强直,多 迅速死亡。
第五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五十七分。
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五十七分。
脑 出 血(ICH)
一 定义:
脑出血系指原发性脑实质内 的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 。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五十七分。
二 病因及发病机理
⒈ 病因
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主要因素, 还可由先天性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 血管淀粉样变、脑瘤、血液病、感染、药 物(如抗凝及溶栓剂等)、外伤及中毒等 所致。
支上,呈囊状或棱形,好发于大脑半球深部(如壳核、丘 脑、尾状核)。
③高血压致远端血管痉挛
当具备上述病理改变的患者,一旦在情绪激动、 体力过度等诱因下,出现血压急剧升高超过其血管壁 所能承受的压力时,血管就会破裂出血,形成脑内大 小不同的出血灶。
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五十七分。
发病机制
持续的 高血压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五十七分。
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辅助检查
CT :出血与缺血卒中的鉴别 MRI:对小脑、脑干部位的病变有意义 颈椎X线检查 血糖、血脂、电解质、血凝分析 尿常规、肾功能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五十七分。
高血压并TIA的治疗
病因治疗:针对已查出的病因治疗 血压的控制: 血压维持在140~160/90~95mmHg 治疗目的:预防、减少反复发作
脑叶出血
多由非动脉硬化因素引起,主要有头 痛、呕吐、脑膜剌激征及脑叶的局灶症状 表现。部分患者可有抽搐表现。
脑室出血(原发性)
轻者表现为头痛、呕吐及脑膜剌激 征;重者表现为昏迷、频繁呕吐、针尖样 瞳孔、眼球浮动、四肢瘫或去脑强直,多 迅速死亡。
第五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五十七分。
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五十七分。
脑 出 血(ICH)
一 定义:
脑出血系指原发性脑实质内 的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 。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五十七分。
二 病因及发病机理
⒈ 病因
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主要因素, 还可由先天性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 血管淀粉样变、脑瘤、血液病、感染、药 物(如抗凝及溶栓剂等)、外伤及中毒等 所致。
支上,呈囊状或棱形,好发于大脑半球深部(如壳核、丘 脑、尾状核)。
③高血压致远端血管痉挛
当具备上述病理改变的患者,一旦在情绪激动、 体力过度等诱因下,出现血压急剧升高超过其血管壁 所能承受的压力时,血管就会破裂出血,形成脑内大 小不同的出血灶。
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五十七分。
发病机制
持续的 高血压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五十七分。
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辅助检查
CT :出血与缺血卒中的鉴别 MRI:对小脑、脑干部位的病变有意义 颈椎X线检查 血糖、血脂、电解质、血凝分析 尿常规、肾功能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五十七分。
高血压并TIA的治疗
病因治疗:针对已查出的病因治疗 血压的控制: 血压维持在140~160/90~95mmHg 治疗目的:预防、减少反复发作
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PPT
家属参与护理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日常护理 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康复
效果。
03
急性期护理干预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方法论述
确保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及时 清理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防 止误吸和窒息。
对于意识障碍或吞咽困难的患 者,应尽早考虑气管插管或气 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常规进行氧疗,根据患者病情 调整氧流量和浓度,以维持血 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
共识。
制定护理措施
针对护理问题,制定具 体的护理措施和实施计
划。
定期评估与调整
根据护理效果,定期评 估并调整护理计划。
家属沟通与健康教育策略
家属沟通技巧
与家属建立有效沟通,了解家 属的期望和需求。
健康教育内容
向家属传授高血压性脑卒中的 基本知识、护理技能和预防措 施。
健康教育形式
采用口头讲解、示范操作、宣 传手册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 育。
发病机制
长期高血压导致脑血管壁受损,形成微动脉瘤或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壁弹性 减弱,易于破裂出血;或导致脑血管痉挛、狭窄,引发脑组织缺血坏死。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典型症状,严 重者可出现昏迷、死亡。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高血压性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出血性脑 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 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蔬菜等 。
04
康复期康复训练指导原则
早期康复介入时机把握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 康复评估,确定合适的康复介入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日常护理 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康复
效果。
03
急性期护理干预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方法论述
确保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及时 清理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防 止误吸和窒息。
对于意识障碍或吞咽困难的患 者,应尽早考虑气管插管或气 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常规进行氧疗,根据患者病情 调整氧流量和浓度,以维持血 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
共识。
制定护理措施
针对护理问题,制定具 体的护理措施和实施计
划。
定期评估与调整
根据护理效果,定期评 估并调整护理计划。
家属沟通与健康教育策略
家属沟通技巧
与家属建立有效沟通,了解家 属的期望和需求。
健康教育内容
向家属传授高血压性脑卒中的 基本知识、护理技能和预防措 施。
健康教育形式
采用口头讲解、示范操作、宣 传手册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 育。
发病机制
长期高血压导致脑血管壁受损,形成微动脉瘤或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壁弹性 减弱,易于破裂出血;或导致脑血管痉挛、狭窄,引发脑组织缺血坏死。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典型症状,严 重者可出现昏迷、死亡。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高血压性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出血性脑 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 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蔬菜等 。
04
康复期康复训练指导原则
早期康复介入时机把握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 康复评估,确定合适的康复介入
卒中患者高血压的管理幻灯片课件
发病后当天启动降压治疗似乎没有不利的影 响 缺乏RCT证实
早期启动有助于提高依从性,更好达标
9
降压治疗可能是危险的
血流动力性卒中或TIA 严重卒中 进食不足
严重血管狭窄
高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ACEI、ARB)
10
尚无统一标准
血压在脑卒中一级或二级预防方面可以 使患者获益,但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高血压 的控制尚无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对于脑血管病患者来说,究竟血压控制在 什么样的范围内最为理想,目前还没有一 个统一的尽管控制标准。
卒中的应急
高颅压
既往本身高血压
疼痛、膀胱充盈
低氧的生理反应
17
血压水平与预后的关 系
出血时间延长
持续严重的
血肿扩大
血压升高
再出血
18
研究表明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 压差)大于140mmHg 降颅压后收缩压仍大于 180mmHg 舒张压大于120mmHg
死亡率显升高
血压急剧升高者降压 至关重要
卒中患者的高血压管理
1
背景
脑血管病是我国人口致残的主要原因,也 是我国目前导致死亡的头号杀手。目前中国 的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 死亡人数几乎相当于全部发达国家的脑血管 病的死亡人口总数。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血压与脑卒中发病 危险呈对数线性关系,基线收缩压每增加10 mm Hg(l mm Hg =0.133 kPa),脑卒中发 病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 mm Hg,脑卒中危险增加46%。
36
高血压与卒中二级预防
AHA2006/2007 ESO 2008 中国缺血性卒中和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二级预防指南 2010
脑卒中血压控制ppt课件
15
降压药物的选择
卒中患者的早期处理推荐的药物有: ①卡托普利6.25~12.5mg口服或肌注; ②拉贝洛尔5~20mg静脉注射; ③乌拉地尔10~50mg静脉注射,然后4〜8mg/h静脉滴注; ④可乐定0.15~0.3 mg皮下或静脉注射,此类药物既可稳 定降压,同时可以改善脑血管痉挛及所引起的脑缺血; ⑤双肼酞嗪5mg加美托洛尔10mg静脉注射; ⑥如DBP>140 mm Hg 时,予硝普钠 0.5~1.0μg/(kg • min), 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剂量,将血压逐步调整至 180/100mmHg左右,但不宜低于发病前的血压水平。
12
脑卒中恢复期血压控制
脑卒中恢复期降压治疗原则归纳如下: ①降压要缓慢、持久和平稳,最好选用长效降压
制剂,保持24h的平稳降压,减少血压波动对于 保护脑血管、减少再发事件至关重要; ②不加重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③有降压以外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如保护缺血 后的脑组织,有利于神经细胞的再生等; ④不降低脑血流量; ⑤单种降压药物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增剂量或联 合治疗,争取将血压控制在<140/ 90mmHg,舒张 压不低于65mmHg。
目前关于脑卒中早期是否立即降压降压的目标值等问题一直是临床医生争论的焦2008年一项包括1153名患者的cochrane研究对卒中后降压治疗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指出任何一种降血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硝酸甘油均不能对患者的功能预后或死亡产生影响结论是卒中急性期调整血压对患者的功能预后无明显影响
4
降压目标
在脑卒中急性期,脑血管阻力和颅内压升
高,要求有相对较高的脑灌注压才能保证 脑的血液灌注。 因此急性期血压升高对局部脑缺血是有益 的,血压下降过低可加重脑组织缺血。 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应尽最大努力保护重 要脏器功能,避免血压剧烈波动造成的脑 组织损伤。
降压药物的选择
卒中患者的早期处理推荐的药物有: ①卡托普利6.25~12.5mg口服或肌注; ②拉贝洛尔5~20mg静脉注射; ③乌拉地尔10~50mg静脉注射,然后4〜8mg/h静脉滴注; ④可乐定0.15~0.3 mg皮下或静脉注射,此类药物既可稳 定降压,同时可以改善脑血管痉挛及所引起的脑缺血; ⑤双肼酞嗪5mg加美托洛尔10mg静脉注射; ⑥如DBP>140 mm Hg 时,予硝普钠 0.5~1.0μg/(kg • min), 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剂量,将血压逐步调整至 180/100mmHg左右,但不宜低于发病前的血压水平。
12
脑卒中恢复期血压控制
脑卒中恢复期降压治疗原则归纳如下: ①降压要缓慢、持久和平稳,最好选用长效降压
制剂,保持24h的平稳降压,减少血压波动对于 保护脑血管、减少再发事件至关重要; ②不加重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③有降压以外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如保护缺血 后的脑组织,有利于神经细胞的再生等; ④不降低脑血流量; ⑤单种降压药物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增剂量或联 合治疗,争取将血压控制在<140/ 90mmHg,舒张 压不低于65mmHg。
目前关于脑卒中早期是否立即降压降压的目标值等问题一直是临床医生争论的焦2008年一项包括1153名患者的cochrane研究对卒中后降压治疗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指出任何一种降血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硝酸甘油均不能对患者的功能预后或死亡产生影响结论是卒中急性期调整血压对患者的功能预后无明显影响
4
降压目标
在脑卒中急性期,脑血管阻力和颅内压升
高,要求有相对较高的脑灌注压才能保证 脑的血液灌注。 因此急性期血压升高对局部脑缺血是有益 的,血压下降过低可加重脑组织缺血。 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应尽最大努力保护重 要脏器功能,避免血压剧烈波动造成的脑 组织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脑循环的自动调节机制受损 脑缺血后可逆性梗死周边区称之半 暗带,该区域的血流灌注依赖血压变化,动脉压升高可改善半暗 带的脑灌注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14
脑梗塞急性期血压增高的因素
疼痛 恶心、呕吐 意识模糊 焦虑 肢体约束带的束缚
颅内压升高 气管插管的刺激 血容量不足早期 低氧的生理反应 卒中后应激状态 病前存在高血压……
E 脑卒中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11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12
脑梗塞后血压的变化
• 升高或波动 脑梗塞后血压多有升高或波动 头24h血压波动显著
• 立即升高 脑梗塞一旦发生,血压立即升高 • 血压回落时间 脑梗死血压回落时间为4天
约2周左右逐渐降低到原来的90% • 血压升高持续的时间 1~2周 • 血压恢复特点 用24小时血压动态监护大脑半球的急性脑梗塞患者,
《2005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tlas of Heart Disease4and Stroke.
静静到来的脑卒中,突然剥夺了无数人的美好人生!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5
卒中已成为我国人群的首位致死因素
1990-2013年中国人群死因前十位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6
Lancet 2013; 381: 1987–2015
高血压是卒中的最强危险因素
40 34.6
35 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6.5
28.5
25 20
18.9
18.8
15
10
5
5
0
99%CI
24.9
3.8 6.7 4.6
人群归因风险比(%)
危险因素
• 2010年《柳叶刀》发表的INTERSTROKE研究显示:10个高危因素可解释90%的卒中风险 • 高血压“人群归因风险比”高达34.6%,为卒中首要危险因素
脑梗塞后1周内收缩压降低7mmHg,舒张压降低3mmHg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13
急性脑梗塞血压增高的机制
• 颅内压增高 脑灌注压降低,脑血流量下降 • 适应性反应 缺血性卒中时,缺血脑组织部分或完全丧失了脑血
流量的自动调节机制,使该缺血区的脑血流几乎完全依赖动脉血 压来维持脑灌注,脑卒中后血压适度增高是一种适应性反应,对 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 的血压管理
目录
1 概述 2 缺血性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3 出血性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4 脑小血管病的血压管理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2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3
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
• 每16秒有一个中国 人发生卒中
• 每19秒有一个中国 人死于卒中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15
卒中全程规范化管理
一级预防 急性期 二级预防
急性期定义: 一般指2周内(多数) 轻者1周内; 重者1月内。
个体化掌握,适时 启动二级预防!
急诊溶栓 抗血小板治疗 抗凝 神经保护 预防并发症 控制危险因素
控制危险因素 抗血小板治疗 稳定斑块 他汀治疗 抗凝 口服降纤 干预颈动脉
30%
62%的卒中事件 由高血压直接导致
62%
卒中
全球30% 的人死于脑卒 中、心脏意外等心血管 疾病
49%
心梗
49%的心肌梗死
2006年 第21届国际高血压学会( ISH 2006) 福冈宣言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导致
高高 血血 压压
9
脑卒中
缺血性卒中87% 脑出血10% 蛛网膜下腔出血3%
以卒中单元为载体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16
2017年中国脑卒中防治血压管理指导规范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
• 对缺血性脑卒中,准备进行血管 再通治疗,推荐应用静脉注射药 物(如乌拉地尔、尼卡地平等) 将血压控制在180/100mmHg
• 未进行血管再通治疗,而且血压 不超过200/110mmHg,不推荐 早期过度积极的药物降压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17
急性期血压的管理
2014及2018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
(1)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
(2)缺血性脑卒中后24小时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应先处理紧张焦虑、疼痛 、恶心呕吐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 ≥110mm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可予降压治疗, 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必要时可静脉使用短效药物(如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最 好应用微量输液泵,避免血压降得过低
O'Donnell MJ,et al. Lancet. 2010;376(9735):112-23.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7
不同年龄人群中, 血压水平与卒中死亡率均显著正相关
L高e血wi压ng合to并n脑S卒,中et的al血. L压a管nc理et 2002; 360:1903-1913.
8
脑卒中
80%患者在急诊室或住院期 间出现血压升高
AHA Statistical Update.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6 Update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10
脑卒中血压管理的必要性
A 脑卒中是中国高血压患者最主要并发症 B 脑卒中是中国高血压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C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D 血压升高是脑卒中急性期的常见并发症
(3)卒中后病情稳定,血压持续≥140/90mmHg,无禁忌症可于数天后恢复使用发病前 降压药物或开始启动降压治疗
(4)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病因,必要时可采用扩容升压措施,可静脉 输注0.9%氯化钠溶液纠正低血容量,处理可能引起心输出量减少的心脏问题。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18
女,52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能8h”入院, 高血压病史10余年,入院血压210/110mmHg
1990年
下呼吸道感染
卒中
慢阻肺 先天性畸形
溺水 新生儿脑病 缺血性心脏病 自我伤害 早产并发症 交通意外
2010年 卒中
缺血性心脏病
慢阻肺 交通意外
肺癌 肝癌 胃癌 自我伤害 下呼吸道感染 食管癌
2013年 卒中
缺血性心脏病
交通意外 慢阻肺 肺癌 肝癌 胃癌
先天性疾病 下呼吸道感染
肝硬化
Lancet. 2015 ; 385(9963): 117–171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14
脑梗塞急性期血压增高的因素
疼痛 恶心、呕吐 意识模糊 焦虑 肢体约束带的束缚
颅内压升高 气管插管的刺激 血容量不足早期 低氧的生理反应 卒中后应激状态 病前存在高血压……
E 脑卒中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11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12
脑梗塞后血压的变化
• 升高或波动 脑梗塞后血压多有升高或波动 头24h血压波动显著
• 立即升高 脑梗塞一旦发生,血压立即升高 • 血压回落时间 脑梗死血压回落时间为4天
约2周左右逐渐降低到原来的90% • 血压升高持续的时间 1~2周 • 血压恢复特点 用24小时血压动态监护大脑半球的急性脑梗塞患者,
《2005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tlas of Heart Disease4and Stroke.
静静到来的脑卒中,突然剥夺了无数人的美好人生!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5
卒中已成为我国人群的首位致死因素
1990-2013年中国人群死因前十位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6
Lancet 2013; 381: 1987–2015
高血压是卒中的最强危险因素
40 34.6
35 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6.5
28.5
25 20
18.9
18.8
15
10
5
5
0
99%CI
24.9
3.8 6.7 4.6
人群归因风险比(%)
危险因素
• 2010年《柳叶刀》发表的INTERSTROKE研究显示:10个高危因素可解释90%的卒中风险 • 高血压“人群归因风险比”高达34.6%,为卒中首要危险因素
脑梗塞后1周内收缩压降低7mmHg,舒张压降低3mmHg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13
急性脑梗塞血压增高的机制
• 颅内压增高 脑灌注压降低,脑血流量下降 • 适应性反应 缺血性卒中时,缺血脑组织部分或完全丧失了脑血
流量的自动调节机制,使该缺血区的脑血流几乎完全依赖动脉血 压来维持脑灌注,脑卒中后血压适度增高是一种适应性反应,对 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 的血压管理
目录
1 概述 2 缺血性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3 出血性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4 脑小血管病的血压管理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2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3
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
• 每16秒有一个中国 人发生卒中
• 每19秒有一个中国 人死于卒中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15
卒中全程规范化管理
一级预防 急性期 二级预防
急性期定义: 一般指2周内(多数) 轻者1周内; 重者1月内。
个体化掌握,适时 启动二级预防!
急诊溶栓 抗血小板治疗 抗凝 神经保护 预防并发症 控制危险因素
控制危险因素 抗血小板治疗 稳定斑块 他汀治疗 抗凝 口服降纤 干预颈动脉
30%
62%的卒中事件 由高血压直接导致
62%
卒中
全球30% 的人死于脑卒 中、心脏意外等心血管 疾病
49%
心梗
49%的心肌梗死
2006年 第21届国际高血压学会( ISH 2006) 福冈宣言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导致
高高 血血 压压
9
脑卒中
缺血性卒中87% 脑出血10% 蛛网膜下腔出血3%
以卒中单元为载体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16
2017年中国脑卒中防治血压管理指导规范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
• 对缺血性脑卒中,准备进行血管 再通治疗,推荐应用静脉注射药 物(如乌拉地尔、尼卡地平等) 将血压控制在180/100mmHg
• 未进行血管再通治疗,而且血压 不超过200/110mmHg,不推荐 早期过度积极的药物降压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17
急性期血压的管理
2014及2018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
(1)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
(2)缺血性脑卒中后24小时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应先处理紧张焦虑、疼痛 、恶心呕吐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 ≥110mm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可予降压治疗, 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必要时可静脉使用短效药物(如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最 好应用微量输液泵,避免血压降得过低
O'Donnell MJ,et al. Lancet. 2010;376(9735):112-23.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7
不同年龄人群中, 血压水平与卒中死亡率均显著正相关
L高e血wi压ng合to并n脑S卒,中et的al血. L压a管nc理et 2002; 360:1903-1913.
8
脑卒中
80%患者在急诊室或住院期 间出现血压升高
AHA Statistical Update.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6 Update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10
脑卒中血压管理的必要性
A 脑卒中是中国高血压患者最主要并发症 B 脑卒中是中国高血压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C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D 血压升高是脑卒中急性期的常见并发症
(3)卒中后病情稳定,血压持续≥140/90mmHg,无禁忌症可于数天后恢复使用发病前 降压药物或开始启动降压治疗
(4)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病因,必要时可采用扩容升压措施,可静脉 输注0.9%氯化钠溶液纠正低血容量,处理可能引起心输出量减少的心脏问题。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18
女,52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能8h”入院, 高血压病史10余年,入院血压210/110mmHg
1990年
下呼吸道感染
卒中
慢阻肺 先天性畸形
溺水 新生儿脑病 缺血性心脏病 自我伤害 早产并发症 交通意外
2010年 卒中
缺血性心脏病
慢阻肺 交通意外
肺癌 肝癌 胃癌 自我伤害 下呼吸道感染 食管癌
2013年 卒中
缺血性心脏病
交通意外 慢阻肺 肺癌 肝癌 胃癌
先天性疾病 下呼吸道感染
肝硬化
Lancet. 2015 ; 385(9963): 11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