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

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

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 在自然界中食用菌的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大小不一。不同种类的食用菌以及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的食用菌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掌握食用菌形态和分类知识,是指导生产,获得栽培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第一节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虽然它们在外表上有很大差异。但实际上它们都是由生活于基质内部的菌丝体和生长在基质表面的子实体组成的,即食用菌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是营养体(结构),存在于基质内,主要功能是分解基质,吸收,输送及贮藏养分;子实体是繁殖结构,其主要作用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也是人们食用的主要部分。子实体是从菌丝体上产生的。 一、菌丝体的形态结构 (一)菌丝体的概念:是由基质内无数纤细的菌丝交织而成的丝状体或网状体,一般呈白色绒毛状。 (二)菌丝的概念:是由管状 细胞组成的丝状物,是由孢子吸水 后萌发芽管,芽管的管状细胞不断 分枝伸长发育而形成的。(每一断生 活菌丝都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均 可发育成新的菌丝体。生产应用的 “菌种”,就是利用菌丝细胞的分生作用进行繁殖的。食用菌的菌丝一般是多细胞的,菌丝被隔膜隔成了多个细胞,每个细胞可以是单核,双核或多核。隔膜是(septum )由细胞壁向内作环状生长而形成的如图2-1,食用菌的菌丝都是有隔菌丝)。 (三)菌丝的形态:多细胞、管状、无色、透明、有横隔。 (四)菌丝的功能:分解、吸收、转化、积累、运输养分和贮藏、繁殖。 (五)菌丝的类型: 根据菌丝发育的顺序和细胞中细胞核的数目,食用菌的菌丝可分为初生菌丝、次生菌丝、三次菌丝。 图2-1 菌丝的类型

1.初生菌丝 孢子萌发而形成的菌丝。开始时菌丝细胞多核、纤细,后产生隔膜,分成许多个单核细胞,每个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又称为单核菌丝或一次菌丝。子囊菌的单核菌丝发达而生活期较长,而担子菌的单核菌丝生活期较短且不发达,两条初生菌丝一般很快配合后发育成双核化的次生菌丝。单核菌丝无论怎样繁殖,一般都不会形成子实体,只有和另一条可亲和的单核菌丝质配之后变成双核菌丝,才会产生子实体。 2.次生菌丝 两条初生菌丝结合,经过质配而形成菌丝。由于在形成次生菌丝时,两个初生菌丝细胞的细胞核并没有发生融合,因此次生菌丝的每个细胞含有两个核,又称为双核菌丝或二次菌丝。它是食用菌菌丝存在的主要形式,食用菌生产上使用的菌种都是双核菌丝,只有双核菌丝才能形成子实体。它能发出多个分枝,向多极生长,并分泌水解酶,将基质中的大分子碳水化合物水解成小分子化合物供自身生长需要,从而不断生长扩大,直至成熟集结形成子实体,同时也为子实体提供养料,两条初生菌丝制种既是培养次生菌丝体,任何微小的菌丝体片段(菌种块),均能产生新的生长点,由此产生新的菌丝体。生长基质内的菌丝体,如条件适宜,可以永远生长下去,直至基质养料消耗完毕。 锁状联合: 大部分食用菌的双核菌丝顶端细胞上常发生锁状联合,这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担 子菌中许多种类的双核菌丝都是靠锁 状联合进行细胞分裂,不断增加细胞 数目,锁状联合过程如图2-2:(1) 先在双核菌丝顶端细胞的两核之间的 细胞壁上产生一个喙状突起;(2)双核中的一个移入喙状突起,另一个仍留在细胞下部;(3)两异质核同时进行有丝分裂,成为4个子核; (4)分裂完成后,2个在细胞的前部;另外2子核,1个进入喙突中,1个留在细胞后部;(5)此时,细胞中部和喙基部均生出横隔,将原细胞分成三部分。此后,喙突尖端继续下延与细胞下部接触并融通。同时喙突中的核进入下部细胞内,使细胞下部也成为双核;(6)经如上变化后,4个子核分成2对,一个双核细胞分裂为两个;(7)此过程结束后,在两细胞分融处残留一个喙状结构,即锁状联合。这一过程保证了双核菌丝在进行细胞分裂时,每节(每个细胞)都能含有两个异质(遗传型不同)的核,为进图2-2锁状联合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二)

大讲堂第一部分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二) 食用菌的子实体 子实体是食用菌产生有性孢子的繁殖结构,子囊菌的子实体叫子囊果,担子菌的子实体叫担子果。子实体是从菌丝体上产生的。 形态各异的子实体 典型伞菌的子实体,是由菌盖、菌柄、菌褶等部分组成的。 1.菌盖 菌盖又叫菇盖、菌伞,是子实体的帽子部分,是菌褶着生的地方。不同的食用菌,菌盖的形状也各不相同。常见的有半球形、扇形、钟形、圆锥形、漏斗形和平展形等。菌盖表面有的光滑,有的有皱纹、条纹或龟裂;有的干燥,有的湿润或粘滑;有的具绒毛、鳞片或晶粒等。菌盖的直径大小不一,通常褶菌盖直径在6厘米以下的归为小型菌类;6—10厘米的为中型菌类;10厘米以上的为大型菌类。 菌盖由角质层(亦称覆盖层)和菌肉两部分组成。角质层是由保护菌丝组成,依次可分外皮层、盖皮及下皮层。菌肉大多数为白色,由生殖菌丝和联结菌丝组成。生殖菌丝是构成菌肉的主要菌丝类型,它比联结菌丝宽而直,能不断生长,分隔多,分隔处 明显缢缩。联结菌丝生长有限,分隔少,常大量或不规则地分枝。在红菇科中,生殖菌丝由球状胞组成,埋于管状联结菌丝的基质中,常失去再生能力,所以这些菇类用组织分离难以成活。有些伞菌除生殖菌丝和联结菌丝外,还有产乳菌丝(或称分泌菌丝),

内含乳汁或油滴。 2.菌柄 又叫菇柄或菇脚。起支持菌盖和输送养分的作用。多为圆柱形或纺锤形。大多中生于菌盖上, 也有偏生或侧生的,甚至完全无柄。组成菌柄的菌丝体基本上是垂直排列。菌柄皮层由厚壁细胞紧密靠拢组成。 菌柄中有的菌丝排列充实(中实);有的只是疏松的筋质细胞(中松);有的则无菌丝(中空)。 有些伞菌如双孢蘑菇,子实体幼小时,在菌盖边缘和菌柄间有一层包膜叫内菌幕,覆盖于子实层外。当子实体长大时,菌盖展开,内菌幕与菌盖脱离,残留在菌柄中上部的环状物叫菌环。有些伞菌如草菇在菌蕾时,外面包裹一层菌膜叫外菌幕,能随子实体长大而增厚,以后残留在菌柄基部的袋状物或环状物叫菌托。菌托的有无以及大小、形状、厚薄等特性是伞菌分类的重要依据。 3.菌褶 又叫菇叶、菇鳃。位于菌盖下方。呈放射状排列的片状结构,是产生担孢子的场所。菌褶稀密、长短不等。 菌褶的轮廓形状 与菌柄连接的方式有(l)直生(贴生)——菌褶的一端直接着生在菌柄上;(2)延生——菌褶沿着菌柄向下着生;(3)离生——菌褶不和菌柄接触;(4)弯生——菌褶

(整理)2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09.10 主要内容 营养体 形态发生 子实体 食用菌分类 毒菌 2.1 营养体 包括:菌丝 单细胞酵母 菌丝体 菌组织 一、菌丝体的形态与构造 (一)菌丝体的形态 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是由微小的细丝状或管状的菌丝(hyphy,复数hyphae)组成。 菌丝在其生长的基物表面或基物内部向各个方向分支延伸,形成一团菌丝,组成菌体的这些结构统称菌丝体(mycilium,复数mycilia) ?菌丝通常有薄而透明的管状的壁构成,其中充满密度不同的原

生质。可以无限伸长,直径一般为1~30um。 ?光学显微镜下,菌丝一般有隔膜septum(复数septa),称为有隔菌丝(septate hyphae)。 ?相对有无隔菌丝或多核菌丝体(coenocytic mycelium) ?隔膜形态:单孔型、多孔型、桶孔型 无隔菌丝 酵母的营养结构:单细胞,以裂殖或芽殖的方式迅速繁殖。 有些种类的营养结构:单细胞和菌丝称为二型性(dimorphism) 如银耳在青冈木段上生长呈丝状,在PDA上是酵母状。 菌丝的顶端生长 ?菌丝生长仅限顶端生长,其细胞壁只能增厚,不能伸长。 ?顶端生长时顶端聚集许多泡囊vesicle,菌丝停止生长时,泡囊在顶端消失沿着顶端细胞四周分散,当菌丝重新生长时,泡囊又聚集在顶端。 菌丝生物学特性 ?生长温度0~35℃,最适温度20℃~30 ℃,最高温度达50℃或以上。

对低温有一定的耐受力,一般保存在-4 ℃或-196 ℃液氮中。 ?菌丝体在培养基上辐射状生长,通常圆形菌落。其大小、颜色、表面纹饰等特征与真菌种类及培养条件相关。 ?菌丝生长方式有侧生,二叉状,聚伞状等。 (二)菌丝的细胞结构 菌丝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和细胞核等组成。 细胞壁cell wall ?主要成分:己糖或氨基己糖构成的多糖链。如:几丁质、纤维素、葡萄糖或甘露聚糖等;还有蛋白质、类脂及无机盐。 ?大多数是几丁质;卵菌是纤维素;酵母菌是甘露聚糖。 ?同一真菌不同发育阶段成分有些不同。 细胞膜plasmalemma ?主要成分:磷脂,规则排列为双层结构,呈微团构型(micellar configuration)。蛋白质无定型分子,不对称的镶嵌在磷脂两边,颗粒状,分布不均匀。固醇在两磷脂中间,与磷脂比例是1/5~1/10 ?作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激素合成、核算复制等。 细胞器 ?须边体lomasome 有单层膜折叠成一层或多层并包被颗粒状或泡囊状物质的细胞器,球形,卵圆形、管状或囊状等。 含有一种以上水解酶,水解多糖、蛋白质和核酸,功能可能与细胞壁的合成及膜的增生有关。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一)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一) 食用菌的菌丝体 食用菌是一类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俗称菇或蕈。在分类学上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或子囊菌纲的菌类。所谓担子菌是指有性孢子外生在担子外的菌类,如双孢蘑菇、香菇等。子囊菌是指有性孢子内生于子囊内的菌类,如羊肚菌。 目前国内外栽培数量最多的是担子菌纲的菌类,包括银耳目的银耳、黑木耳,多孔菌目的猴头菌和伞菌目的香菇、草菇等。 在担子菌纲中又以伞菌目的种类最多,资源比较丰富。因此着重以伞菌为例,介绍一般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都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的。 (一)菌丝体 生长在基质中的大量丝状物是食用菌的营养体,称菌丝体。菌丝体是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形成的管状的丝状体,每根细丝叫菌丝。菌丝以顶端部分进行生长,但菌丝的每一个细胞都潜存有生长的能力。菌丝通常无色透明,但也有的种类有色,在基质中蔓延伸展,反复分枝,组成菌丝群,通称为菌丝体。 菌丝体一般分为二部分,一部分是基内菌丝,或者叫营养菌丝,分布在基质内,一方面吸收营养,一方面分枝繁殖,不断向四周蔓延扩展;另一部分菌丝是气生菌丝,由基内菌丝产生并分布在空气中,并在一定季节和一定的发育阶段,产生出繁殖器官——子实体。 左图 中深 色发 暗的 是基 内菌 丝, 浅色 发亮 的是 气生

菌 丝。 由于发育阶段不同,菌丝体的形态结构也不一样,通常可分为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和三级菌丝体三种。 初生菌丝体也叫一级菌丝体,是刚从担孢子萌发而成的菌丝体。开始时含有许多核,以后细胞产生横隔,使每个细胞各具一个核,所以也叫单核菌丝体(或同核体)。初生菌丝体无论如何繁殖,一般都不会产生子实体。 次生菌丝体也叫二级菌丝体。初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由两个单核菌丝细胞的细胞质融合在一起(质配),成为双核细胞,具双核细胞的菌丝体称双核菌丝体。由于细胞内含有两个遗传性不同的核,所以又称异核体。双核菌丝体的菌体粗壮,生长也快。在菌丝隔膜上方有锁状联合的结构。

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生理:研究食用菌个体的物质、能量代谢,个体生长发育的科学。 生态:研究食用菌的生活习性及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科学。 第一节食用菌的营养 一、营养物质 食用菌的营养物质种类繁多,根据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素等。 (一)碳源 凡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统称为碳源。碳源的主要作用是构成细胞物质和提供生长发育所需有能量。碳源是食用菌量重要的,也是需求量最大的营养源。 食用菌在营养类型上是属于异养型生物,所以不能利用二氧化碳、碳酸盐等无机碳这碳源,只能从现成的有机碳化物中吸收碳素营养。单糖、双糖、低分子醇类和有机酸均可被除数直接吸收利用。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高分子碳源,必须经菌丝分泌相应的胞外酶,将其降解为简单碳化物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葡萄糖是利用最广泛的碳源,但并不一定是所有食用菌最好的碳源,不同食用菌对碳源有不同的选择。如果胶是松口蘑,甘露醇是杨树菇。食用菌所需的碳源,除葡萄糖、蔗糖等简单糖类外,主要来源于各种植物性原料,如木屑、玉米芯、棉籽壳、麦秸、稻草、甘蔗渣、马铃薯等。 在食用菌生产中,通常向培养料中加入适量葡萄糖,以诱导胞外酶的产生和维持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并促进菌丝在培养料中快速生长。 (二)氮源 凡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统称为氮源。氮源是食用菌合成核酸、蛋白质和酶类的主要原料,对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一般不提供能量。食用菌主要利用有机氮,氨基酸、尿素等小分子有机氮可被菌丝直接吸收,而大分子有机氮则必须通过菌丝分泌的胞外酶,将其降解成小分子有机氮肥才能被吸收利用。生产上常用的有机氮有蛋白胨、酵母膏、尿素、豆饼、麦麸、米糠、黄豆饼和畜禽等。尿素的用量为0.1~0.2%。 碳氮比:营养基质中的碳氮肥浓度要有适当的比值,称为~。一般认为食用菌在菌丝生长阶段所需的碳氮比较小,以20:1,而在子实体生长阶段所需的碳氮比较大,以30~40:1。不同菌类对最适碳氮比的需求不同。 (三)无机盐:是食用菌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矿质营养。按其在菌丝中的含量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磷、钙、镁、钾等,其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胞物质的组成及酶的组成,维持酶的作用。控制原生质胶态和调节细胞渗透压等。实验室配制营养基质时,常用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石膏粉、过磷酸钙等,每升培养基的添加量一般为0.1~0.5克。微量元素有铁、铜、锌、锰、硼、钴、钼等。是酶活性基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营养基质和天天然水中的含量就可满足。 (四)生长因素:食用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微量有机物,主要为维生素、氨基酸、核酸碱基等物质。主要功能是参与酶的组成和菌体代谢,具有刺激和调节生长的作用。 二、生理类型

食用菌形态与分类

第一章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 引言:在自然界中食用菌的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大小不一。不同种类的食用菌以及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的食用菌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掌握食用菌形态和分类知识,是指导生产,获得栽培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虽然它们在外表上有很大差异.但实际上它们都是由生活于基质内部的菌丝体和生长在基质表面的子实体组成的,即食用菌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是营养体(结构),存在于基质内,主要功能是分解基质,吸收,输送及贮藏养分;子实体是繁殖结构,其主要作用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也是人们食用的主要部分.子实体是从菌丝体上产生的. 一、菌丝体的形态结构. (一)菌丝体的概念:是由基质内无数纤细的菌丝交织而成的丝状体或网状体,一般呈白色绒毛状. (二)菌丝的概念:是由管状细胞组成的丝状物,是由孢子吸水后萌发芽管,芽管的管状细胞不断分枝伸长发育而形成的. (每一断生活菌丝都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均可发育成新的菌丝体。生产应用的“菌种”,就是利用菌丝细胞的分生作用进行繁殖的。食用菌的菌丝一般是多细胞的,菌丝被隔膜隔成了多个细胞,每个细胞可以是单核,双核或多核。隔膜是(septum)由细胞壁向内作环状生长而形成的。食用菌的菌丝都是有隔菌丝)。(三)菌丝的形态:多细胞、管状、无色、透明、有横隔 (四)菌丝的功能:分解、吸收、转化、积累、运输养分和贮藏、繁殖 (五)菌丝的类型: (根据菌丝发育的顺序和细胞中细胞核的数目,食用菌的菌丝可分为初生 菌丝、次生菌丝、三次菌丝) 1、初生菌丝:孢子萌发而形成的菌丝。开始时菌丝细胞多核、纤细,后产生隔膜,分成许多个单核细胞,每个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又称为单核菌丝或一次菌丝(子囊菌的单核菌丝发达而生活期较长,而担子菌的单核菌丝生活期较短且不发达,两条初生菌丝一般很快配合后发育成双核化的次生菌丝)。 单核菌丝无论怎样繁殖,一般都不会形成子实体,只有和另一条可亲和的单核菌丝质配之后变成双核菌丝,才会产生子实体。 2、次生菌丝:两条初生菌丝结合,经过质配而形成菌丝。由于在形成次生菌丝时,两个初生菌丝细胞的细胞核并没有发生融合,因此次生菌丝的每个细胞含有两个核,又称为双核菌丝或二次菌丝。 它是食用菌菌丝存在的主要形式,食用菌生产上使用的菌种都是双核菌丝,只有双核菌丝才能形成子实体。(它能发出多个分枝,向多极生长,并分泌水解酶,将基质中的大分子碳水化合物水解成小分子化合物供自身生长需要,从而不断生长扩大,直至成熟集结形成子实体,同时也为子实体提供养料,两条初生菌丝制种既是培养次生菌丝体,任何微小的菌丝体片段(菌种块),均能产生新的生长点,由此产生新的菌丝体。生长基质内的菌丝体,如条件适宜,可以永远生长下去,直至基质养料消耗完毕。 同宗结合: 异宗结合: 大部分食用菌的双核菌丝顶端细胞上常发生锁状联合,这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担子菌中许多种类的双核菌丝都是靠锁状联合进行细胞分

第二章 食用菌形态结构及分类

第一章食用菌形态结构及分类 主要内容: 第一节食用菌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第三节食用菌的发展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肉质或胶质可食用的大型真菌。少数是子囊菌,绝大多数种类是担子菌。担子菌中又以蘑菇目或称伞菌目最多。因此叙述食用菌的形态结构时,多采用此目中的种类加以介绍。 这是一个食用菌生活史简单示意图: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食用菌生活中经历孢子、菌丝体、子实体等阶段,当然有些食用菌也会存在一个休眠体阶段,下面从菌丝体、休眠体、子实体三个方面介绍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第一节菌丝体 什麽是菌丝体?通常把菌丝前端不断地生长,分枝并交织形成的菌丝群称为菌丝体。既然菌丝体是由菌丝交织而成的,首先我们先介绍菌丝的概念。 一、菌丝 1、什麽是菌丝? 菌丝是由孢子萌发而形成的丝状结构。 2、菌丝来源:

食用菌的孢子是微小的繁殖单位,菌丝是由孢子萌发而来。 3、菌丝形态: 菌丝细胞是管状,通常无色透明,但老的菌丝可能产生各种色素,因而呈现种种不同色泽。 菌丝中有横隔壁,大多是多细胞的,每个菌丝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二、菌丝体 菌丝前端不断地生长,分枝并交织形成的菌丝群,通常称为菌丝体,即食用菌的营养体,是形成子实体(出菇)的基础,菌丝体质量的好坏,对是否出菇,产量高低,品质好坏起决定性作用。 菌丝体 功能:菌丝体是营养结构,主要是分解基质、吸收、输送、贮藏养分以及繁殖。 分类:按发育的顺序,菌丝体可分为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和三生菌丝体。 1、初生菌丝体 初生菌丝体也叫一次菌丝体,是刚从担孢子萌发而成的菌丝体。开始时含有许多核,以后细胞产生横隔,使每个细胞各具一个核,所以也叫单核菌丝体(或同核体)。 一般大多数单核菌丝不产生子实体,必须由亲和的初生菌丝或单核菌丝之间配对形成次生菌丝或双核菌丝后,才能形成发育健全的子实体。 例外:金针菇单核菌丝替能形成单核子实体,但这种子实体小,菌盖发育不完全。 2、次生菌丝体 次生菌丝体也叫二次菌丝体。初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由两个单核菌丝细胞的细胞发生质配,成为双核细胞,我们把这种具双核细胞的菌丝体又称双核菌丝体。 初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由两个单核菌丝细胞的细胞质融合在一起的过程叫质配。 由于细胞内含有两个遗传性不同的核,所以又称异核体。 担子菌的锁状联合(clampconnection)):

实验一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实验一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食用菌生活史的基本过程。 2. 观察菌丝体的形态特征。 3. 观察并掌握常见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二. 实验材料 材料:新鲜食用菌(平菇、香菇、草菇、金针菇等 工具:显微镜(目镜15揪镜10不40 ;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水,吸水纸、刀片(用于切薄片,小镊子 三.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识别各种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首先仔细观察各种类型的食用菌子实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并比较各种子实体的主要区别,特别注意菌盖、菌柄、菌环、菌托的特征,并对之进行比较、分类。然后用解剖刀纵切子实体观察其菌盖组成,菌肉的颜色、质地,菌褶形状和着生情况(离生、延生、直生、弯生。再观察其菌柄的组成、菌柄的质地,中实或中空等。 (二双核菌丝及锁状联合的观察 1. 在清洁的载玻片中央滴半滴蒸馏水。 2. 用接种针于试管斜面或培养料内挑取少许菌丝体置于载玻片液滴中,并用接 种针将菌丝体挑开使之分散。

3. 用镊子加盖玻片,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4.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双核菌丝及锁状联合的形态构造 (三子实层、担子及担孢子观察 1、选取新鲜幼嫩子实体,从菌盖内侧取一小块菌褶组织 2、切片,并放入有蒸馏水的培养皿中,切片要求薄而均匀 3、制片。取载玻片于中央加半滴蒸馏水,再用小镊子小心而轻快地将切下的薄片挑起,放入载玻片水滴中,加盖玻片,加盖时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4、镜检。将制好的切片标本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菌褶两侧子实层, 以及担子和担孢子着生情况和结构。 四. 作业 1. 绘香菇或平菇子实体形态及纵剖面简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2. 绘香菇或平菇生活史简图,并注明各个时期名称。

第二章-食用菌形态结构及分类

第一章食用菌形态结构及分类 主要容: 第一节食用菌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第三节食用菌的发展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肉质或胶质可食用的大型真菌。少数是子囊菌,绝大多数种类是担子菌。担子菌中又以蘑菇目或称伞菌目最多。因此叙述食用菌的形态结构时,多采用此目中的种类加以介绍。 这是一个食用菌生活史简单示意图: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食用菌生活中经历孢子、菌丝体、子实体等阶段,当然有些食用菌也会存在一个休眠体阶段,下面从菌丝体、休眠体、子实体三个方面介绍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第一节菌丝体 什麽是菌丝体?通常把菌丝前端不断地生长,分枝并交织形成的菌丝群称为菌丝体。既然菌丝体是由菌丝交织而成的,首先我们先介绍菌丝的概念。 一、菌丝 1、什麽是菌丝? 菌丝是由孢子萌发而形成的丝状结构。 2、菌丝来源:

食用菌的孢子是微小的繁殖单位,菌丝是由孢子萌发而来。 3、菌丝形态: 菌丝细胞是管状,通常无色透明,但老的菌丝可能产生各种色素,因而呈现种种不同色泽。 菌丝中有横隔壁,大多是多细胞的,每个菌丝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二、菌丝体 菌丝前端不断地生长,分枝并交织形成的菌丝群,通常称为菌丝体,即食用菌的营养体,是形成子实体(出菇)的基础,菌丝体质量的好坏,对是否出菇,产量高低,品质好坏起决定性作用。 菌丝体 ?功能:菌丝体是营养结构,主要是分解基质、吸收、输送、贮藏养分以及繁殖。 ?分类:按发育的顺序,菌丝体可分为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和三生菌丝体。 1、初生菌丝体 初生菌丝体也叫一次菌丝体,是刚从担孢子萌发而成的菌丝体。开始时含有许多核,以后细胞产生横隔,使每个细胞各具一个核,所以也叫单核菌丝体(或同核体)。 ?一般大多数单核菌丝不产生子实体,必须由亲和的初生菌丝或单核菌丝之间配对形成次生菌丝或双核菌丝后,才能形成发育健全的子实体。 ?例外:金针菇单核菌丝替能形成单核子实体,但这种子实体小,菌盖发育不完全。 2、次生菌丝体 次生菌丝体也叫二次菌丝体。初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由两个单核菌丝细胞的细胞发生质配,成为双核细胞,我们把这种具双核细胞的菌丝体又称双核菌丝体。 初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由两个单核菌丝细胞的细胞质融合在一起的过程叫质配。 由于细胞含有两个遗传性不同的核,所以又称异核体。 担子菌的锁状联合(clampconnection)):

第二章 食用菌形态结构及分类教学文稿

第二章食用菌形态结 构及分类

第一章食用菌形态结构及分类 主要内容: 第一节食用菌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第三节食用菌的发展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肉质或胶质可食用的大型真菌。少数是子囊菌,绝大多数种类是担子菌。担子菌中又以蘑菇目或称伞菌目最多。因此叙述食用菌的形态结构时,多采用此目中的种类加以介绍。 这是一个食用菌生活史简单示意图: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食用菌生活中经历孢子、菌丝体、子实体等阶段,当然有些食用菌也会存在一个休眠体阶段,下面从菌丝体、休眠体、子实体三个方面介绍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第一节菌丝体

什麽是菌丝体?通常把菌丝前端不断地生长,分枝并交织形成的菌丝群称为菌丝体。既然菌丝体是由菌丝交织而成的,首先我们先介绍菌丝的概念。 一、菌丝 1、什麽是菌丝? 菌丝是由孢子萌发而形成的丝状结构。 2、菌丝来源: 食用菌的孢子是微小的繁殖单位,菌丝是由孢子萌发而来。 3、菌丝形态: 菌丝细胞是管状,通常无色透明,但老的菌丝可能产生各种色素,因而呈现种种不同色泽。 菌丝中有横隔壁,大多是多细胞的,每个菌丝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二、菌丝体 菌丝前端不断地生长,分枝并交织形成的菌丝群,通常称为菌丝体,即食用菌的营养体,是形成子实体(出菇)的基础,菌丝体质量的好坏,对是否出菇,产量高低,品质好坏起决定性作用。 菌丝体 ?功能:菌丝体是营养结构,主要是分解基质、吸收、输送、贮藏养分以及繁殖。

?分类:按发育的顺序,菌丝体可分为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和三生菌丝体。 1、初生菌丝体 初生菌丝体也叫一次菌丝体,是刚从担孢子萌发而成的菌丝体。开始时含有许多核,以后细胞产生横隔,使每个细胞各具一个核,所以也叫单核菌丝体(或同核体)。 ?一般大多数单核菌丝不产生子实体,必须由亲和的初生菌丝或单核菌丝之间配对形成次生菌丝或双核菌丝后,才能形成发育健全的子实体。 ?例外:金针菇单核菌丝替能形成单核子实体,但这种子实体小,菌盖发育不完全。 2、次生菌丝体 次生菌丝体也叫二次菌丝体。初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由两个单核菌丝细胞的细胞发生质配,成为双核细胞,我们把这种具双核细胞的菌丝体又称双核菌丝体。 初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由两个单核菌丝细胞的细胞质融合在一起的过程叫质配。 由于细胞内含有两个遗传性不同的核,所以又称异核体。 担子菌的锁状联合(clampconnection)):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食用菌是一类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俗称菇或蕈。在分类学上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或子囊菌纲的菌类。所谓担子菌是指有性孢子外生在担子细胞外的菌类,如双孢蘑菇、香菇等。子囊菌是指有性孢子内生子囊细胞内的菌类,如羊肚菌。目前国内外栽培数量最多的是担子菌纲的菌类,包括银耳目的银耳、黑木耳,多孔菌目的猴头菌和伞菌目的香菇、草菇等。在担子菌纲中又以伞菌目的种类最多,资源比较丰富。因此着重以伞菌为例,介绍一般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都是由菌丝体利于实体两大部分组成的。 (一)菌丝体 菌丝体是食用菌的主体,相当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分布在物质中,起吸收、分解、运输和积累营养物质的作用。它是由许多分枝而纤细的菌丝组成、菌丝是由孢子萌发而来。菌丝细胞是管状,通常无色透明,但老的菌丝可能产生各种色素,因而呈现种种不同色泽。菌丝中有横隔壁,大多是多细胞的,每个菌丝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菌丝体在基质内,一方面吸收营养,一方面分支繁殖,不断向四周蔓延扩展,并在一定季节和一定的发育阶段,产生出繁殖器官——子实体。 由于发育阶段不同,菌丝体的形态结构也不一样,通常可分为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和三次菌丝体三种。 初生菌丝体也叫一次菌丝体,是刚从担孢子萌发而成的菌丝体。开始时含有许多核,以后细胞产生横隔,使每个细胞各具一个核,所以也叫单核菌丝体(或同核体)。初生菌丝体无论如何繁殖,一般都不会产生子实体。 次生菌丝体也叫二次菌丝体。初生菌丝体育到一定阶段,由两个单核菌丝细胞的细胞质融合在一起(质配),成为双核细胞,具双核细胞的菌丝体称双核菌丝体。由于细胞内含有两个遗传性不同的核,所以又称异核体。双核菌丝体的菌体粗壮,生长也快。在菌丝根隔壁上方有锁状联合的结构;所谓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借锁状联合使双核菌丝得以不断增殖。通常菌丝较细的食用菌如香菇、黑木耳等,在双核菌丝上都有锁状联合;菌丝较粗的食用菌如蘑菇、草菇等在双核菌丝上就没有锁状联合。 三次菌丝体又叫结实性双核菌丝体。双核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在适宜条件下,能互相担结成团,发育成子实体原基,进一步发育成于实体。它与次生菌丝体所不同的是有一定排列、有一定结构和组织

最新2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汇总

2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及分类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09.10 主要内容 ?营养体 ?形态发生 ?子实体 ?食用菌分类 ?毒菌 2.1 营养体 包括:菌丝 单细胞酵母 菌丝体 菌组织 一、菌丝体的形态与构造 (一)菌丝体的形态 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是由微小的细丝状或管状的菌丝(hyphy,复数hyphae)组成。 菌丝在其生长的基物表面或基物内部向各个方向分支延伸,形成一团菌丝,组成菌体的这些结构统称菌丝体(mycilium,复数mycilia) ?菌丝通常有薄而透明的管状的壁构成,其中充满密度不同的原

生质。可以无限伸长,直径一般为1~30um。 ?光学显微镜下,菌丝一般有隔膜septum(复数septa),称为有隔菌丝(septate hyphae)。 ?相对有无隔菌丝或多核菌丝体(coenocytic mycelium) ?隔膜形态:单孔型、多孔型、桶孔型 无隔菌丝 酵母的营养结构:单细胞,以裂殖或芽殖的方式迅速繁殖。 有些种类的营养结构:单细胞和菌丝称为二型性(dimorphism) 如银耳在青冈木段上生长呈丝状,在PDA上是酵母状。 菌丝的顶端生长 ?菌丝生长仅限顶端生长,其细胞壁只能增厚,不能伸长。 ?顶端生长时顶端聚集许多泡囊vesicle,菌丝停止生长时,泡囊在顶端消失沿着顶端细胞四周分散,当菌丝重新生长时,泡囊又聚集在顶端。 菌丝生物学特性 ?生长温度0~35℃,最适温度20℃ ~30 ℃,最高温度达50℃或以上。

对低温有一定的耐受力,一般保存在-4 ℃或-196 ℃液氮中。 ?菌丝体在培养基上辐射状生长,通常圆形菌落。其大小、颜色、表面纹饰等特征与真菌种类及培养条件相关。 ?菌丝生长方式有侧生,二叉状,聚伞状等。 (二)菌丝的细胞结构 菌丝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和细胞核等组成。 细胞壁cell wall ?主要成分:己糖或氨基己糖构成的多糖链。如:几丁质、纤维素、葡萄糖或甘露聚糖等;还有蛋白质、类脂及无机盐。 ?大多数是几丁质;卵菌是纤维素;酵母菌是甘露聚糖。 ?同一真菌不同发育阶段成分有些不同。 细胞膜plasmalemma ?主要成分:磷脂,规则排列为双层结构,呈微团构型(micellar configuration)。蛋白质无定型分子,不对称的镶嵌在磷脂两边,颗粒状,分布不均匀。固醇在两磷脂中间,与磷脂比例是1/5~1/10 ?作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激素合成、核算复制等。 细胞器 ?须边体lomasome 有单层膜折叠成一层或多层并包被颗粒状或泡囊状物质的细胞器,球形,卵圆形、管状或囊状等。 含有一种以上水解酶,水解多糖、蛋白质和核酸,功能可能与细胞壁的合成及膜的增生有关。 膜来源于细胞膜,是细胞膜与细胞壁分离时形成的。

实验一 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实验一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一 . 实验目的 1. 掌握食用菌生活史的基本过程。 2. 观察菌丝体的形态特征。 3. 观察并掌握常见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二 . 实验材料 材料:新鲜食用菌(平菇、香菇、草菇、金针菇等 工具:显微镜(目镜 15×,物镜 10×, 40×,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水,吸水纸、刀片 (用于切薄片,小镊子 三 .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识别各种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首先仔细观察各种类型的食用菌子实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并比较各种子实体的主要区别,特别注意菌盖、菌柄、菌环、菌托的特征,并对之进行比较、分类。然后用解剖刀纵切子实体观察其菌盖组成,菌肉的颜色、质地,菌褶形状和着生情况(离生、延生、直生、弯生。再观察其菌柄的组成、菌柄的质地,中实或中空等。 (二双核菌丝及锁状联合的观察 1. 在清洁的载玻片中央滴半滴蒸馏水。 2. 用接种针于试管斜面或培养料内挑取少许菌丝体置于载玻片液滴中,并用接种针将菌丝体挑开使之分散。 3. 用镊子加盖玻片,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4.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双核菌丝及锁状联合的形态构造。 (三子实层、担子及担孢子观察 1、选取新鲜幼嫩子实体,从菌盖内侧取一小块菌褶组织 2、切片,并放入有蒸馏水的培养皿中,切片要求薄而均匀 3、制片。取载玻片于中央加半滴蒸馏水,再用小镊子小心而轻快地将切下的薄片挑起,放入载玻片水滴中,加盖玻片,加盖时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4、镜检。将制好的切片标本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菌褶两侧子实层, 以及担子和担孢子着生情况和结构。 四 . 作业 1. 绘香菇或平菇子实体形态及纵剖面简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2. 绘香菇或平菇生活史简图,并注明各个时期名称。

第二章 微生物的特征-食用菌

第二章微生物的特征 第六节食用菌 食用菌是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主要包括蘑菇、香菇、草菇、金针菇、平菇、木耳、银耳、竹荪、松茸、猴头、灵芝、虫草等等。据文献记载,世界上已经发现的食用菌约有2000多种,目前已被人类利用的不过200种,能够进行人工栽培的种类有40多种,作为商品生产的仅有15种左右。 一、食用菌的种类 (一)按食用菌的作用分 食用菌既可作为食物为人类提供多种营养成分,又可作为药物起到治疗或保健的作用。 1.食用菌 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较多的脂肪,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成分全面,特别是富含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尤其在其他类食物中含量较少或缺乏的赖氨酸和亮氨酸在食用菌中含量很丰富。食用菌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丰富的矿质元素。例如,双孢菇中富有B族类维生素;草菇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草菇和香菇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原。 2.药用菌 药用菌目前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主要是由于它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常见的药用菌有猴头、灵芝、茯苓、猪苓、蕾丸、马勃、虫草等。例如灵芝,我国自古就由于它具有神奇的功效而用它来象征祥瑞;猴头可治疗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和慢性胃炎等。茯苓有利尿,养身等功效,马勃鲜嫩时可食,老熟后可止血,治疗胃出血等。木耳具有润肺和消化纤维的作用,是纺织工人的保健食品。银耳有提神生津、滋补强身、润肺、养胃、补脑强心等作……食用菌的多糖体一般都有防癌抗癌的作用;食用菌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二)按食用菌的栽培方式分 我国栽培食用菌的方式大体上有3大类: 1.木生菌类的段木栽培

木生菌类主要是靠分解吸收木材中的养分而生活,栽培时需要以木材为基质。如香菇、滑菇、银耳、木耳、猴头等。利用砍伐的木材,经简单处理就可接种栽培,这种栽培方法就叫段木栽培。根据截段长短,又可分为长段木,短段木和埋木栽培。 2.草生菌类的粪草栽培 蘑菇和草菇是以各种秸秆和畜禽粪发酵后作为生长基质的,常用的栽培方法有床架栽培,袋栽,箱栽和堆栽。 3.代料栽培 代料栽培是泛指采用不同于传统的栽培原料来生产食用菌的方法。代料裁培根据培养料加工处理情况,分为熟料栽培和生料栽培。根据栽培容器的不同,又可分为瓶栽、箱栽、袋栽。 (三)按摄取营养方式的不同来分类 食用菌种类不同,摄取营养的方式也不一样,主要有四种类型:腐生型、共生型、寄生型、兼性寄生型。 1.腐生型 这是大部分食用菌的营养类型。它们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是从已死亡或腐朽的生物体或其制品中获得的。目前人工能够裁培的几种食用菌大多数是腐生型的,称为腐生菌。腐生菌又分为木属菌和本腐菌两大类。生长在死树枯枝等木材上的食用菌叫做木腐菌,例如平菇、香菇、金针菇、滑菇、木耳、猴头等;生长在柴草美肥等类草上的食用菌叫做草腐菌,如草菇和双孢菇,木腐菌在人工栽培时,为了节省木材常使用木屑,有时也使用段木(系指将一定租细的木材截成一定长的木段)来栽培。草腐菌人工栽培时主要以秸草、马牛粪等为主要原料。 2.共生型 这是两种生物互相依存的生活方式,如松口蘑和松树的关系即属此型。这类食用菌目前尚不能人工栽培。 3.寄生型 这是食用菌从另一种生物体中摄取营养来维持生活的生存方式,被寄生的寄主因此而致病甚至死亡。如冬虫夏草就是寄生在蝙蝠蛾幼虫上的虫草菌。 4.兼性寄生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