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阶段的政治教

学如何跟上这种形势,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课题。我就此谈几点见解,求教于广大读者。

1.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和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方面,多样性的课程设置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在指导学生选择课程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容易形成积极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状态。另一方面,在政治教学活动中,关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与体验。

其次,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提倡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材料学习法”是指通过对教材和其他文字或者图片等材料进行阅读、记忆、归纳、比较,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的学习过程;“观察学习法”是指学生能主动通过观察,获取实物、图片、文字等教材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主动构建知识结构的学习活动;“思辨学习法”是指在掌握一定材料和具备一定能力的基础上,对政治现象与现实问题独立思考、判断、发现和质疑;“实践学习法”是指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等社会活动中,通过采访、观察和收集材料,学习政治,并通过政治知识思考现实。

2.把握精髓

列宁在《辩证法的要素》一文中把对立统一法则称为辩证法的核心。毛泽东在《矛盾论》一文中指出:“把握住这个核心,就把握住了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由此说开去,在政治教学中也有一个教给学生如何把握某些政治问题的核心和精髓问题。只要把握了这个金钥匙,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讲述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这一专题,主要把握住: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者,具有狭隘、保守、自私和分散性,无法克服自身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弱点。这种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却不能提出高远的社会理想,不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代表自己的利益。诚如列宁所说,在政治上,有过暂时的劳动者专政,却不曾有过巩固的

劳动者政权。中国古代单纯的农民战争,其结局不是被封建统治者所镇压,就是像刘邦、朱元璋领导的斗争那样,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农民斗争总以英雄史诗开篇,以悲剧而终结,这是一种政治的必然。明朝末年,李自成这位来自被压迫者的真正英雄,领导的大起义是如此;1851年,农民知识分子洪秀全发动的金田大起义也是如此,尽管他们都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规模巨大,波澜壮阔,成就了扫荡封建王朝的宏伟事业。但是,这两支一度所向披靡的队伍,因为沉沦于对胜利的过分陶醉,骄傲自满,不具有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生活腐化,宗派斗争,不再体恤民情和维护内部团结,终于变得不堪一击而归于溃灭。他们的事业成为一出英雄的悲剧。

又如,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专题,要着重把

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以汉民族为主体,融合其他少数民族而形成的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伟大民族。在漫长的政治长河中,各民族之间出现过分裂、割据、战争和掠杀,但民族间的友好交往、融合团结始终是政治的主流。每一次大的民族融合交流,都曾伴随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诞生,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作出了贡献。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特别是生活在边疆地区的各民族,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以《匈奴与秦汉的和战》为例,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之所以只能采取和亲政策,主要是因中原几经战乱,社会经济残破,国力极度空虚,社会秩序极不稳定,刚建立的汉王朝面临休养生息、恢复社会秩序的巨大任务。地方“异姓诸王”尾大不掉,中央集权尚未确立,无力抗拒匈奴的不断侵

扰,只好采取消极的防御政策。尽管西汉王朝委曲求全地嫁公主、赠财物、开放“关市”,甚至以长城为界,也未能乞求到和平安宁,匈奴依然南下,越过长城,攻城屠邑,掳掠如故。这是为什么?地处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拥有先进的文化、众多的人口、丰富的物质财富,为生活在漠北高原、生存物质条件差的匈奴族梦寐以求。游牧民族善射猎,在军事上占有优势,漫长的边界也为匈奴骑兵进行大规模的侵扰以有利的条件。汉武帝及其以后诸帝对匈奴反击战的胜利,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于,保卫了汉朝北方和边境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保证了西汉的稳定统治,开了北方地方政权接受中原中央政权领导之先河,促成了塞北和中原的统一;有效地开发边疆地区,使匈奴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加速其向封建制转化;打通

了古丝绸之路,西域50余国重又归汉,复设西域都护府,维系中原王朝同西域各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东西方科技文化的交流。

3.培养情商,产生政治智慧

政治学习不仅仅是记忆背诵应付考试那么简单,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忆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这里的“思考”就包含了许多方面,政治教学实际上是对学生政治意识的教育,是培养较高情商智商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政治智慧产生于政治知识,但政治知识本身则不等于政治智慧。一个只顾眼前利益,只为考试而死记硬背,不去理解、思考的人是不会

产生政治智慧的,就如古代科举考试中的考生对“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八股文章句句工整,但没有创新,没有个人见解,最终也只是统治者的工具和奴才而已,即使将儒家经典倒背如流,也难以产生政治智慧。

我们所说的政治智慧是指能够深刻理解和概括政治知识,并寻找政治发展规律。这不完全取决于智商。我们要加强培养学生情商,使学生认识到政治知识是昨天广大人民群众劳动智慧的结晶,正是昨天的智慧带来了今天的文明,从四大发明中认识中华民族的智慧,从张骞、郑和身上学习民族的勇敢和自尊,从祖冲之、李时珍身上体味民族的骄傲。这也正是每个人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从高一年段开始,就应该引导学生逐步懂得从政治知识的学习中培养情商,提高自身的自主思维、学习等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