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浅析我国城市化的影响因素
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不同,这涉及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将对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1.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也较高。
城市通常是资源和人力资本的集聚地,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城市,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而且,城市的经济功能多元化,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辐射作用。
2.人口因素:人口是城市化的基础和动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需求日益增强,城市的就业机会、教育与医疗资源、生活品质等吸引了大量农民工及其他人口流入城市。
同时,城市中的人口密度增加,也会带动城市的发展和扩大。
3.社会结构因素:社会结构的变迁也是城市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教育水平提高,消费观念也与日俱增。
城市的社会结构变得更加多元化,城市居民对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4.政府政策因素:政府的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和政策法规也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的相关政策可以影响城市的规划建设、发展方向、产业结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等方面,政府的政策可以引导城市的合理发展,保障城市的持续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5.技术因素:技术的发展对城市化发展水平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科技创新可以改善城市的生产力、管理效率和生活质量,推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城市的智能化程度,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6.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也对城市化发展水平有一定影响。
一些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城市化发展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人口、社会结构、政府政策、技术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城市化进程。
论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影响
论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影响前言:城市化是要让一部分农民进城,但又不仅是让农民进城,更重要的是通过进城农民的就业和收入结构的改变,使他们能有尊严地参与和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分享城镇中的现代生活。
城市化不是简单地等于城市建设数量增加,而忽视产业结构的优化,自然资源配置的优化以及城乡协调发展,更不能是只顾城市,不顾农村。
城市化要建立在工农业发展的基础之上,而且要市场主导,政府有效引导,二者有机结合,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
城市化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不顾条件,一味追求速度。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
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只有经过城市化的洗礼之后,人类才能迈向更为辉煌的时代。
然而,仅仅看到城市化所带来的丰硕成果而赞叹不已、振臂高呼是远远不够的,城市化过程并不一定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像很多进步一样,城市化过程中也夹杂着许多不和谐之音。
正确认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的予以解决,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
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
城市化也称作城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的过程是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不断扩散过程。
简单的理解,就是农村和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现代化的过程。
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某种程度上,城市化既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只有经历了城市化才能真正的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城市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城市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迁移的过程,同时也包括了城市人口增长、城市面积扩大以及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本文将从城市化的过程和城市化的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到经济、人口、社会结构等多个方面的变化。
以下是城市化的典型过程和特点:1. 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城市化的第一步是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迁移。
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改善的机会。
因此,农民纷纷离开农村,迁往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
2. 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
随着农村人口的涌入,城市的人口数量会迅速增加。
这导致城市面临着应对人口压力的挑战,如住房短缺、交通拥堵等。
3. 城市面积的扩大:城市化不仅涉及人口的变化,还包括城市面积的扩大。
为满足城市人口增长的需求,城市不断向外扩展,通常会吞并周边的农田和乡村地区。
4. 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二、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城市化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1.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之一。
经济发展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增加,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同时,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和市场需求,从而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2. 城市规划与政策:城市规划和政策对城市化的推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通过规划和政策来引导和控制城市的发展,包括土地使用、住房建设、交通规划等方面的规定。
良好的城市规划和政策能够有效地促进城市化的有序进行。
3.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也是城市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吸引了更多的人口向城市迁移。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因素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足、城乡差距加大、社会矛盾明显等。
那么,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本文将从政策、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政策因素政策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核心因素。
在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城市化政策,旨在促进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这些政策包括:城市化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等。
这些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兴建城市化基础设施,同时加快建设城市化配套设施,使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深入,一些问题逐渐浮现,如房屋价格过高、环境质量下降等。
因此,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在城市化进程中保证社会公平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也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并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必要的动力,同时也带来了人口压力、环境问题等问题。
此外,经济因素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
房价的暴涨、房地产投机等问题导致很多青年无法拥有自己的住房,消息面上不断流传的“房不居人”,让人们感受到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人口、教育、文化等社会因素对城市化进程有着巨大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国际化,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涌入,同时也带来了人口压力、社会矛盾等问题。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居民的文化层次和生活质量也受到了影响。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观念和文化价值。
其结果是,城市里有大量的高级餐厅、电影院、博物馆、艺术展览、音乐会居于主导地位。
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城市化带来的就业压力、人口压力、生活压力等因素,一些城市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一些城市民怨沸腾。
中国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
中国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日益加速的趋势。
城市的人口增长、土地利用紧张、资源消耗问题等逐渐凸显,这使得城市化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化的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首先,中国城市化的影响因素之一是人口增长。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不断增长的人口使得城市化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人们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这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其次,经济发展是中国城市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
城市化可以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和资源的集聚,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
第三,土地利用压力也是中国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城市土地有限,城市化的推进导致土地利用紧张。
农村的农田被转为城市建设用地,这引发了土地资源的争夺和有效利用的问题。
除了以上因素,城市化还受到技术进步、政策导向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政府的政策导向也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
例如,城市化率作为一个重要的政府指标,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此外,社会文化的改变也会影响城市化的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城市生活的需求和期望逐渐增加,这使得城市化的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未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城市化的速度将继续加快。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农民工流入城市的推动,城市化进程势不可挡。
其次,城市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特别是一线城市和部分特大城市,将吸引更多的人口涌入,城市间的人口和资源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同时,城市与城乡之间的差距也需要得到逐步缩小。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升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此外,城市化还将面临许多挑战。
一方面,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例如,城市贫困问题、就业压力、住房短缺等都需要政府采取相应措施。
《浅谈我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谈我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系部:建筑工程系专业:建筑设计班级: 09级建设(2)学号: 200901010244学生姓名:孙艳丽指导教师: 赵秦老师2011 年11 月 3 日城市病的发现与治疗摘要:《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7)》提出,当前我国城市化过程存在以下的问题:城乡建设中存在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不平衡等矛盾;灾害暴露出各地的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国内不少城市的资源承载力捉襟见肘。
其中,淡水资源承载力普遍不足,我国有40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110个严重缺水,占全国城市的1∕6;土地资源承载力堪忧,东部沿海地区城市为土地承载力的矛盾集中区域,研究表明,我国适宜人类居住区仅占国土面积19%;交通承载力问题凸显,我国有600多个城市道路总长不足20万公里,却容纳着全国50%的机动力,支撑着70%的社会经济运行。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就业等问题,也成为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新课题。
本文将以中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问题的解决办法相应的总结并展开谈论.并对谈及的要点进行进一步分析,提出相应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本文总结了我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尽快地找出合理地解决办法.关键词:城市规模问题住房问题资源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一、前言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发展速度极为缓慢,1949年至1977年的28年间,城市化水平仅提高8。
32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为0.29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快了城市化步伐,从1978年至1998年的20年间共提高12。
48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0。
59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前增长速度的2倍多.片面地看,这种增长速度是够快的,但相对于我国经济以翻番的速度快速增长,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增长速度已远远地落后了。
二、我国城市化存在问题(一)从我国社会文化方面来看1、人口问题1998年以后,到2004年,全国的总人口从12。
城市化论文(精选5篇)
城市化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城市化论文中国城市化的挑战与应对摘要: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20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而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
”城市化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但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资源、交通、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挑战是不容忽视的。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能否正确分析当前中国城市化面临的挑战,立足现实,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城市化,挑战,对策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
城市化的程度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中国正在经历快速的城市化过程。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已经被确定为我国下一阶段改革发展的主导战略之一。
然而, 这样一个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却是建立在绝对程度较低的城市化水平之上的。
中国的城市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当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面临着资源紧缺与浪费现象并存的严峻考验。
面对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的发展前景,各地必须加快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的投资量是巨大的,其中包括城市各类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建设投资,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大量资本性投资,等等。
因此,快速城市化时期也必然是高强度固定资产投资时期,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成为一大课题。
在环境保护方面,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碳无法回收,排入大气后会造成温室效应。
不仅仅是燃煤,城市大量的汽车、密集的人口、直接燃烧各种燃料也在排放二氧化碳。
城市的空气污染和“热岛”效应日益严重。
除了大气环境问题,城市化带来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相应要解决的城市水资源平衡(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水处理和回用、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也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必须在城市建设中及时解决。
二、城市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的拥堵,是中国快速走向城市化所面临的空间冲突、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缩影。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
285摘要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格局以及影响因素变得越来越引人关注。
本文以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中国新型城镇化呈现的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阶段性特征,并受到政策、经济周期、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影响因素,面板数据,空间计量经济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This paper takes the panel data of China's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s the basis and uses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methods to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China's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China's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has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stage characteristics, and is influenced by policy, economic cycle, geographic location, and other factors.Keywords:China's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spatial pattern, influencing factors, panel data, spatial econometrics引言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当代中国的城市化及其影响分析
当代中国的城市化及其影响分析一、城市化概述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城市化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现象。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这是城市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基础。
中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全国城市化率极低到改革开放后初步出现城市化浪潮,再到近年来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
目前,中国城市化率已超过60%,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70%以上。
二、城市化背景1、城市化的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口城市化趋势明显。
城市化的推广对于中国经济的发作和社会管理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2、城市化的现状据统计,到2021年底,中国城市人口将会达到8.6多亿,城镇化率将超过60%。
因此,中国城市化进程将持续快速推进,未来也将面临挑战。
三、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1、市场萎缩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涌入,导致了农村市场萎缩。
此时,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计,同时也让农村面临着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
2、城市贫困化虽然城市化为许多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但是城市化也给城市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城市化后期,城市贫困化、城市环境污染等问题都逐渐暴露出来,城市生活成本逐年提高,过着高压一族的人们的财政能力也出现问题。
3、城市化影响社会生态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公众健康。
城市的化与发展,改善生态与环境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1、人口老龄化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发展,城市人口数量也不断增长,同时也导致了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
这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2、管理困难目前,城市化进程推进过快,城市化管理滞后,给城市带来了气、水、电等利用压力,城市交通也出现了拥堵的局面。
城市管理和城市环境的改善都需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序化、合理和创新。
3、人口流动影响城市化追求着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城市对周边区域产生外溢效应。
一方面,城市化也会带来了重要的人口流动,产生重要的经济效益。
我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我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一、城镇化存在的问题1. 城市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2.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3. 城市基础设施不足4. 城镇化财政困境5. 城镇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增多二、问题成因的分析1. 城市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发展迅速,但是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空气、水等资源环境的恶化。
2.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城市化带来的收入差距扩大,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贫富差距,城市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突出。
3. 城市基础设施不足: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垃圾处理、交通拥堵、缺乏公共停车场位等问题严重困扰城市发展。
4. 城镇化财政困境:城市化和财政支出的增长不成比例,财政支出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所需要的支出。
5. 城镇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增多:增加的城市人口,在保障性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都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改善。
三、案例分析1. 北京雾霾问题:北京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其巨大的城市人口数量对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雾霾天气已经成为了北京的城市病。
2. 农村资源流失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农村资源流失严重。
政府需要注重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
3. 城市拥堵问题:城市发展过程中,交通拥堵和停车难成为了城市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公共交通的不断完善也成为了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4. 城市房价问题:城市房价问题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经济热点问题。
城市化发展需要注重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
5. 用户充电困难问题:电动汽车在城市化中兴起,充电问题成为了用户充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治理和改善。
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促进城市化发展与经济、社会等相关领域的协调相互促进和发展。
城市化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城市化的影响与应对措施城市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不断扩张,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增加。
而城市化也给社会和环境带来了诸多变化。
本文就城市化的影响与应对措施展开阐述。
一、社会影响城市化使得人们从乡村向城市迁移,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
人们在迁移过程中,面临失业、无法适应城市生活等问题。
同时,城市中居民之间互相陌生,不像在乡村那样亲情关系亲近,这使得城市中出现了孤独、缺乏归属感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是社会问题,也会给城市市民带来一定的心理阴影。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城市迁移者的培训力度,同时营造亲情、社交关系密切的社区。
政府也可以打造更多的文娱活动场所,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让人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二、环境影响城市化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城市中的工厂、车辆等释放出的尾气,会污染空气质量。
同时,在封闭的城市环境中,噪声污染也比较严重。
城市噪音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是对环境本身的污染和破坏,也会对人民的身体和健康造成危害。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如加强空气质量管理、推广清洁能源技术、优化城市道路规划等。
三、经济影响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影响。
城市财富的增长以及城市化程度的提升,都是城市化带来的积极效应之一。
城市化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
然而,城市化也给城市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等,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
要克服这些问题,政府可以积极推广智能、可持续的技术,并优化城市交通规划,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
四、文化影响城市化还会对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城市化的发展,给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带来了挑战。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难度加大,社会的价值观念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政府可以与相关组织合作,针对性的打造文化街区,展示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
同时,政府也可以制定文化政策,鼓励社会发展更加多元化的文化,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文化机会和平台。
为什么城市化?城市化有哪些负面影响?
为什么城市化?城市化有哪些负面影响?在当代社会中,城市化成为了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而农村则变得越来越荒凉。
这一现象的出现与许多因素有关,这包括人口增长、技术进步、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等。
但是城市化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中一些负面影响可能会对社会的可持续性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一一列举。
一、资源的枯竭城市化导致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增加,比如水,空气,土地等,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地区往往面临着供给不足的问题,这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大危害。
人们可能会采取极端的手段来获得这些资源,这最终会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二、环境的恶化城市化可能会导致城市的环境污染和其他污染问题。
这包括空气和水的污染,以及废物处理的问题。
这些问题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长期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可能影响到城市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可持续性。
三、社会贫困城市化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这使大量农民工可以在城市工作。
但是,城市化的同时也产生了贫困问题。
许多农民工由于初来乍到,一无所知。
他们不熟悉城市生活,因而很容易被剥削和不公正对待。
很多人面临着低工资、没有福利保障等问题。
而且,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到公共服务及资源,从而陷入无法脱离的贫困。
四、历史文化的丧失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
此时,许多老建筑和地标建筑被拆除,这使城市失去了它的历史和文化特征。
这些丧失难以弥补,从而使城市变得单一化和单调化。
综上所述,城市化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那么它可能会对社会的可持续性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的环境和资源,加强对工人的保障,同时也要珍视历史文化,使城市变得更加人性化、可持续和美好。
现代中国城市化不同阶段变化发展的原因
现代我国城市化不同阶段变化发展的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化不同阶段的变化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
城市化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了解和分析现代我国城市化不同阶段变化发展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全面探讨现代我国城市化不同阶段变化发展的原因。
一、经济原因1. 经济发展需要推动城市化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不断扩大,这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城市化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
2. 城市化拉动消费和投资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促进了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拉动了消费市场的持续扩大。
城市化也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的增加,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二、政治原因1. 政府政策的推动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城市化进程,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规划文件来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例如《城市化推进战略》,《新型城镇化规划》,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等。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为城市化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政治保障。
2. 政治改革的推动我国政治改革的不断推进也为城市化提供了政治保障。
城市化进程中,政治体制的改革和管理方式的创新,促进了城市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
三、社会原因1. 农民工的城市化需求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工的城市化需求,城市化不断加快。
农民工的城市化需求主要源于农村就业机会的不足和收入水平的低下,他们通过进城务工来提升自身生活水平,这也成为推动城市化的重要社会原因。
2.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宜居城市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也推动了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居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的提升,为城市化提供了社会基础。
四、环境原因1. 自然资源的集聚和利用城市化进程中,自然资源的集聚和有效利用成为推动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环境原因。
城市化进程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化进程影响因素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一个普遍现象。
城市化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因素。
其一,人口增长是城市化进程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城市人口规模迅速增加。
人口增长不仅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还对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人口过多会导致交通拥堵、用地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其二,经济发展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因素。
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吸引了大量人口和资本的流入。
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同时,城市也带来了机会的不平等,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大。
此外,城市经济的发展还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造成了压力。
其三,技术进步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更加智能、高效、便利。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高交通流量的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智能化建筑系统可以节约能源、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技术进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以及机器人替代人力的影响。
其四,政策导向对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的政策、规划和管理决策会直接影响城市化的发展方向。
例如,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可以控制城市扩张的速度和方向。
居民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政策也会影响人口迁移和社会稳定。
其五,社会和文化变迁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城市化带来了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城市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
然而,城市生活也带来了社会碎片化、丧失亲密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疏离。
其六,环境因素是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
城市化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例如大量的能源消耗、水资源的浪费、空气和水污染等。
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态建设是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七,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的发展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加速。
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并不是所有城市都能够达到的。
很多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影响了城市化的发展水平。
了解影响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因素对于指导城市规划和促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社会经济因素、政府政策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和人文因素四个方面分析影响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因素。
一、社会经济因素1. 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力之一是经济的发展。
经济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程度普遍较高,而一些欠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程度相对较低。
经济水平高的城市通常会吸引更多的人口涌入,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2. 就业机会城市是经济的中心,通常会聚集更多的产业和企业,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就业机会的增加会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和农村人口进城,从而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就业机会多少是决定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3. 收入水平城市的收入水平一般要高于农村,这也是吸引农民进城的因素之一。
高收入水平会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促进城市的发展。
二、政府政策因素1. 城市规划政府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避免城市空间的浪费,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为城市化提供有利条件。
2. 政府投资政府的投资支出对于城市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的投资可以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从而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3. 人口政策政府的人口政策也会影响城市化的发展。
一些国家制定了人口控制政策,限制城市的人口规模,这会影响城市化的发展。
而一些国家则鼓励人口向城市集中,推动城市化进程。
三、自然环境因素1. 土地资源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
而一些城市的土地资源有限,这会限制城市化的发展。
有些城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向周边地区拓展,这可能会导致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中国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㊃100㊀㊃Business商中国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陈燕茹作者简介:陈燕茹(1991.11-),女,海南琼海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专业㊂摘㊀要: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经济㊁社会问题㊂本文就中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论述,得出中国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其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是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用地的逐利性扩张与农民工市民化问题㊂关键词: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1.前言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中国城镇化进入了加速推进的轨道㊂然而,应该看到,由于中国城镇化的建设偏重物的城镇化,片面强调土地城镇化,而忽视人的城镇化,对人口㊁居住㊁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城镇化不重视,使得中国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相对而言是滞后的,尤其是滞后于土地城镇化㊂2.中国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现状分析通常我们所说的城镇化,是除包括人口城镇化以外,还包括土地以及生活方式等的城镇化㊂然而,人口城镇化是基础性的,其他关于城镇化的丰富内涵都是从人口城镇化衍生出来的㊂单从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关系来看,人口城镇化使城市人口增多㊁城市规模增大,造成城市范围扩大或设置新的城市,这样就需要将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而实现 土地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再把原农村地区的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㊂目前,中国土地城镇化的速度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㊂从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速度来看,中国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速度普遍快于城镇人口增长速度㊂2001到2014年,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1年的24026.63平方公里扩大到2014年的49805.28平方公里,提高了2.22倍,总规模扩大了107.29%,但是同期城镇人口大约仅增加了55.87%①㊂根据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基本内涵,通常利用城市用地规模弹性系数②来测定两者的关系㊂经计算,2003 2014年城市用地规模弹性系数平均值为1.67,超过城市扩展合理系数1.12③,说明中国城市用地规模扩展过快(表1)㊂另一方面,在对人口城镇化的衡量中,中国城镇人口的统计口径是按城镇常住人口进行统计的,也就是说这其中包括有在城市工作半年以上㊁户籍在农村的农民工及随迁人口㊂考虑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统计差异,土地城镇化快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的问题更加显著㊂一方面,地方政府将城市周边的地区纳入城市范围将土地城镇化;另一方面,原来土地上的农民只是被动地城镇化了,他们的生活方式㊁生活质量很可能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能够 洗脚上楼 ,仍未能 洗脑进城 ㊂再加上中国城镇人口的统计口径的选取,这样的城镇化率只能反映有多少人住在城市,多少人住在农村,反映国内人口的居住集中程度㊂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的城镇化率是虚高的,只能说是实现了 名义 上的城镇化,或者是 城镇化泡沫 ④㊂3.导致中国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从城市土地供需关系来看,人口向城市的聚集增加了对住房的需求进而增加对城市土地的需求,同时,地方政府出于 公共利益 动机会不断向城市边缘区扩展㊁将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城市土地供给实现外延式扩大㊂为了更好地探讨影响土地城镇化过快发展的各种因素,本文首先对此进行定量分析㊂本文选取1995 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㊂选择中国城镇建成区面积(记为Y)作为被解释变量㊂在解释变量的选择上,选取了总人口(X 1)㊁城镇人口(X 2)㊁城镇化率(X 3),GDP (X 4)㊁第二产业占GDP 比重(X 5),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X 6)㊁第三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X 7)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X 8)等8项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㊂其中,X 1,X 2,X 3反映人口向城镇的聚集程度,X 4,X 5反映经济增长情况;X 6,X 7,X 8反映产业结构调整㊂模型设定如下:模型中的β0为常数项,βi 是相应自变量的待估系数㊂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各变量进行回归,得到结果如下:Y =-305.9833+17.40939X 1-68.85446X 2+9.543679X 3+0.147694X 4+1.634860X 5-(58.60560)(3.086585)(21.17915)(3.125436)(0.074576)(0.665825)2.670011X 6+100.6698X 7+0.037129X 8(0.856195)(36.53536)(0.079032)R 2=0.982㊀F =77.01结果表明选取的模型拟合优度较好,同时也说明总人口㊁城镇人口㊁GDP 等8个指标在98%的程度上能够说明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张程度㊂同时,X 6的系数为负数说明第三产业产值的增加将会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㊁减少城镇土地扩张进而抑制土地城镇化过快发展,除此之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但计划经济体制惯性的存在使得制度因素仍然产生重大影响㊂改革开放之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总的制度框架,与此相适应形成了一系列具体制度:土地制度㊁户籍制度等㊂无偿使用的土地制度使得各级政府的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受损,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的自由流动,城镇化进程受阻㊂土地是构成空间的最基础的载体,没有土地便没有空间 ㊂[1]城镇化与土地制度密切相关,中国现行的二元土地制度,即城市土地的国家所有与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对于土地城镇化具有推动作用㊂法律规定城市土地属国家所有,也就是说中国的土地城镇化的实现方式之一是政府征收农业用地,将农业用地纳入城市用地范围㊂而政府征收土地的补偿费总和最高不得超过被征土地前三年年均产值的30倍㊂以平均每亩产值1500元计算,征地的补偿费用每亩不到5万元,即每公顷不到0.3万元,这远低于土地出让市场的价格㊂[2]中国土地出让成交价款逐年递增,从2005年的0.59万亿增加到2014年的3.34万亿⑤㊂2013年全国财政收入12.9万亿,其中土地出让收入4.1万亿,土地出让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31.78%㊂地方政府的利益在于地方经济发展,土地是地方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的重要条件,为了更好地吸引企业投资,地方政府会尽可能地增加土地供应㊂而价格差背后的高昂土地出让金构成了政府土地财政收入,由此加深了城市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进而使得地方政府越来越偏好于征收农业用地㊂有关数据显示,2005 2013年中国农用地征收面积占全国土地征收总面积的比重都在70%以上⑥,政府通过征收农业用地不断地扩大城市范围,导致土地城镇化过快发展㊂值得一提的是,通常城市化进程对提高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并且随着高密度城市的发展,农村㊁农业人口将逐渐减少,进而耕地和绿地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但中国却并非如此㊂在中国,城市用地面积的扩张程度超过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程度,出现很多土地利用不够集约的地区;而且,农村建设用地并没有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聚集而减少,反而也加速扩大㊂城乡建设用地双面夹击耕地,使18亿亩耕地成为中央政府严加保护的对象,成为中国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㊂而这根源就在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导致农民工 两头 占地,他们不仅占有100平方米左右的城市建设用地,同时保留着人均250平方米左右的农村宅基地㊂[3]尽管经过近年来中央与地方多层面的制度改革和创新探索,户籍制度的二元隔离特征已逐渐淡化,但未彻底改革的户籍制度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口城镇化㊂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镇规模迅速扩张,需要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㊂[4]然而,传统户籍制度对户口迁移的严格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出去,阻碍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业无法实现发展意味着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改革难以展开,进而阻碍了中国城镇化进程㊂另外,由于二元户籍制度的存在,限制公民的迁徙自由,制约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使农村人口负担过重的状况无法改变,妨碍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健康转化,加剧了城乡的不平等,而且制约了城镇大规模扩张与可持续发展㊂在这一制度框架下,反映出来的抑制人口城镇化的关键就在于 农民工 问题㊂ 从农民转换为农民工,(上转第60页)㊃60㊀㊃Business商强,从64.3%上升到68.7%㊂这说明迁移率与房价确实有关㊂其相关系数为负,但这并不能说明迁移率对房价的负向因果关系,更有可能的是外来人口更多的地区,其房价更低,只能说明外来人口集中在城市不甚繁华的地区,其房价较低㊂若以租金费用为因变量,迁移率为自变量,虽然结果并不显著,但其解释系数就为正,也就是说外来人口集中的地区租金普遍比较高㊂这是否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外来人口对于住房的有效需求比较弱㊂总体而言人口因素都应该并不是主要影响房价的因素㊂四㊁结论通过考察北京外来人口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得出北京的外来人口规模逐渐加大,但受教育程度和收入仍比较低,集中住在北京不甚繁荣的地区,其住房购买力偏弱㊂至于迁移人口是否推高北京的住房需求,进而影响房价,本文并不能给出明确结论,仍然需要进一步统计更多数据,同时加入时间因素,并且建立更复杂的住房需求模型㊂(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注解:①㊀因为数据来源受限,本次房价按照搜房网对各地区二手房平均估价来计算并进行一定的四舍五入,数据均是2015年8月最新㊂②㊀数据来自2010年人口普查,不足9平算5平,超过70平算70平,其他区间取平均数,四舍五入至5的倍数㊂③㊀不足100算100,高于3000算3000,其他区间取平均数参考文献:[1]㊀北京:人口剧增背景下的房价综合治理张远索2013年[2]㊀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 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排行榜报告2013年[3]㊀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 城镇住房空置率及住房市场发展趋势 调研报告2013年[4]㊀The Baby Boom,the Baby Bust,and the Housing Market 1989[5]㊀House Price Differentials and Dynamics:evidence from the Los Angel-es and San Francisco Metropolitan Area SA Gabriel,WL Wascher,JP Mattey ‘Economic Review“,1999:3-22[6]㊀平均家庭规模对中国房地产价格影响实证研究2009[7]㊀影响房地产需求的因素分析2010[8]㊀北京统计年鉴2013[9]㊀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10]㊀搜房网┈┈┈┈┈┈┈┈┈┈┈┈┈┈┈┈┈┈┈┈┈┈┈┈┈┈┈┈┈┈┈┈┈┈┈┈┈┈┈┈┈┈┈┈┈┈┈┈┈┈(下接第64页)三㊁对提高住房保障财政支出的对策(一)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住房保障财政支出中的主体地位㊂住房保障财政资金一部分来源于中央政府,一部分来自于地方政府,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在住房保障财政支出问题上,2010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约是中央政府财政支出6倍,从2011年至2013年每年地方政府的支出约是中央政府财政支出的10倍,所以相对于中央政府财政支出而言,地方政府住房保障财政支出对于住房保障财政支总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㊂因此,对于提高住房保障财政支出量要继续保持地方政府在住房保障财政支出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㊂(二)住房保障财政支出要和当地实际情况相匹配㊂住房保障财政支出水平要和地方经济发展及实际状况相适应,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可用于住房保障的财政支出额相对较高,同时由于城镇人口的迅速增多,越来越多的低收入者需要住房保障的支持,因此,对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可以根据地方人口包含外来务工人口的实际需要提高住房保障财政支出的比例,同时,要提高地方政府对住房保障的重视程度,只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加充足的资金才能保证住房保障财政支出额㊂(三)优化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提高住房保障财政资金的使用率,减少浪费㊂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用于住房保障的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例都较低,有些地方住房保障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还不到2%,而住房保障问题是关系民生大问题,要使住房保障财政支出比例和此问题的地位相适应,在住房保障资金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监督,促使住房保障财政资金高效使用,降低资金的运行成本,避免使用过程中的人为浪费,从而促使资金合理有效使用㊂(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参考文献:[1]㊀张锐.我国政府住房保障支出水平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68 75.[2]㊀李珍.社会保障理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下接第100页)是人口城镇化的过渡状态 ㊂[5]在这个阶段已经完成了 地点转换 和 职业转换 ,仍需要继续前行完成 身份转换 ,真正实现人口城镇化㊂但是,由于存在 农民工市民化成本 ⑦,地方政府缺乏为农村居民进入城市提供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的动机,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远远低于招商引资㊁拆迁建楼的积极性,从而抑制了人口城镇化㊂2013年㊁2014年中国 农民工市民化成本 分别为538.77亿元㊁710.12亿元⑧,根据测算,未来五年 农民工市民化成本 将逐年增加,这对于实现 农民工市民化 ,加速实现人口城镇化带来了一定的阻碍㊂4.结语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必须直面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问题㊂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从理论上看,城镇人口数㊁城镇化率㊁第二产业占GDP 比重㊁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㊁三产产值比上二产产值比重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城乡之间的制度性障碍都是造成中国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因素㊂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造福城乡人民,因而,中国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将 重物 转变为 重人 ,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事实上的城镇化㊂(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注解:①㊀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2 2014)㊂②㊀城市用地规模弹性系数=城市土地增长速度/城市人口增长速度㊂③㊀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对中国历年城市化过程的分析,城市扩展合理系数为1.12㊂当K >1.12,城市用地规模扩展过快;当K <1.12时,城市用地规模扩展不足;当K =1.12时,城市用地规模扩展较为合理㊂K =(dA (t)/A (t))/(dP (t)/P (t)),其中K 为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A 为城市用地面积;P 为城市人口㊂④㊀著名房地产评论员和房地产战略研究员许子枋说,城镇化泡沫就是地方政府基于GDP 冲动,人为拉升土地城镇化率,大规模 造城 ,没有实体产业和消费基础支撑,以农民被城镇化为人口表征,以政府办公大楼迁址拉动房地产为规划表征,以经济开发区丢荒和 鬼城 为结果表征的一种经济社会发展现象㊂⑤㊀资料来源:国土资源部.中国国土资源公报(2005 2014)㊂⑥㊀资料来源:国土资源部.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06 2014)㊂⑦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测算的2013 2020年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具体包括养老保险㊁低保㊁医疗保险和随迁子女教育成本等四类成本㊂只考虑由政府承担的增量成本,不考虑由企业和个人承担的相关成本㊂⑧㊀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㊁模式和政策[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㊂参考文献:[1]㊀[5]厉以宁,艾丰,石军.中国新型城镇化概论[M].中国工人出版社,2014,P75;P92.[2]㊀范进.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测定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学家,2012.05,P64.[3]㊀王建.城镇化与中国经济新未来[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P217.[4]㊀王本兵.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P81.。
浅析我国城市化的影响
浅析我国城市化的影响我国城市化的影响是十分广泛和深远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人口的向城市流动,城市化的进程在我国不断加速。
以下是对我国城市化影响的浅析。
首先,城市化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城市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集聚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资金。
城市化的推进,使得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聚集,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入城市,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和财富的创造。
同时,城市化也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如城市交通、能源、水资源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其次,城市化对农村人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民工成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他们通过进城打工,提高了收入水平,改善了生活条件。
城市化也为农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减缓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然而,城市化也导致了农村人口流失,农村人口减少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压力。
此外,城市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农田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城市化也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因此,城市化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推动绿色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城市化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改变。
城市化使得社会结构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和服务业社会转变,人们的职业结构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城市化也加强了社会交往和交流,加速了信息的流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如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和住房问题等。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化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复杂的。
城市化对经济发展、农村人口、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产生了深远和重要的影响。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平衡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城乡之间的和谐发展。
中国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城镇化率已经由1978年的17.9%提升到2017年的58.52%。
城镇化的发展与各种因素息息相关,本文将探究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政策因素中国政府推行城镇化战略已有数十年,对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例如,国务院于1994年颁布了《关于促进农村人口转移就业的若干意见》,鼓励农民进城就业、创业。
2014年,国务院又印发了《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强调了土地、环保、民生等政策的重要性,促进了城镇化的进程。
此外,政府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等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等建设,大大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二、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是城镇化重要的推动力量。
城市经济规模、增长速度、产业结构都是城镇化的经济因素。
特别是城市优势产业对于周边农村地区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是促进城镇化的重要因素。
城市经济规模和城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沿海地区的城镇化率普遍高于内陆地区,这与沿海经济发达有一定关系。
同时,城市的生产率和产业结构也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和定居,推动城镇化的持续发展。
三、人口因素人口因素也是影响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农村人口有着到城市寻求更好生活的需求,从而成为城镇化的人口来源。
同时,政策上也鼓励农村人口到城市定居,尤其是大学生等高学历人才。
对于城镇化进程来说,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以及人口流动性都是关键因素。
特别是外来人口对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巨大支持,也为城市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四、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城镇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驱动力。
城市环境的改善、文化教育的普及等,都吸引了人们到城市生活、学习和工作。
城市的高品质的生活条件,如优质的医疗设施、便捷的交通和丰富的文化活动等,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同时,城市中的社会资本与农村地区相比,具有更加健全的社会组织、更多的人员交流等优势,这也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问题与思考:文献综述
幅度扩 大 内需 , 即改变 出 口导 向型 为 内需 拉 动型 的经 济增 长方 式 。另 一方 面 , 国多年 中 来最 受关注 的经 济社会 问题之 一 是 收入 差 距 , 解决 收 入 差距 的关键 在 于 缩 小城 乡差 而
别( 万广 华 , 0 8 ,0 8 ) 2 0 a2 0 b 。有 必 要指 出, 目前和 相 当长 的 时期 内, 国都 将 被 这 两 在 中 个 问题 所 困扰 , 它们也是 其他 一 系 列 问题 的根 源 , 括 贸易摩 擦 、 民 币升值 压 力 、 三 包 人 “ 农” 问题 、 中国经 济增长 的持续 性等 等。 不 难推 断 , 转变增长 方 式和缩 小城 乡差 别 最 为根 本 而 有效 的途 径是 大 力 推进 城 市 化( 万广 华 , 0 8 ) 这 一思路 正 得到 中 国政 府 和 越 来越 多 的专 家 学者 认 可 , 以城 市 20 e , 所
效应 ” “ 射效 应” “ 出效应 ” 、辐 和 溢 等规模 经 济 对 经 济 增 长 的作 用 。“ 小城 镇 论 ” 的立 足
( 毅 ,0 9 。 周 2 0 )
关 于 中国城 市化发展 模 式 的选 择 和 发展 战略 的 争议 , 主要是 围绕 走 “ 大城 市” 是 还
“ 小城 镇 ” 道路 的论 点而展 开 , 即在 城 市 化发 展 模 式选 择 上 究竟 是优 先 发 展 大城 市 以带 动小城 市 , 还是 重 点发 展 小城 镇 以促进 城 市化 。“ 大城 市论 ” 的主要理论 依 据在 于“ 集聚
见, 责 自负。 文
21 0 0年 第 6期
Hale Waihona Puke 万广 华 朱 翠 萍 中国城 市 化 面 临 的 问题 与 思 考 : 文献 综 述
我国近现代城市化特征及原因
我国建国以来城市化进程特征及原因摘要: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不同阶段城市化概况,从经济结构以及深层机制上对城市政策的制定进行了新的剖析。
关键词:城市化城镇化城市化进程一、城市化简介1、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urbanization),又称为城镇化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辞海》对此的解释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
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
”总的来说,城市化就是生产力进步所引起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的过程。
2、我国近代城市化概况早在宋朝时期,我国就有了较为发达的商品经济,在宋代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虽然经历了元代外族入侵的重创,但至明朝已然出现了以私人手工作坊、手工工场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萌芽。
进入近代以后,进入近代以后,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开始在中国出现,但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城市化也呈现出与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截然不同的模式。
首先是入侵带来的脱离自身独立发展的殖民地色彩,使得中国的城市化不得不根植于半殖民半封建的特殊历史背景下。
其次是商业化先于工业化导致城市工业难以吸收过剩劳动力,城市对农业人口的吸引力有限。
再次是自然灾害和传统“小农经济”瓦解的天灾人祸夹击下农民被迫涌入城市谋生,带来消极的城市化效应。
二、建国以来城市化进程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百年以来政局动荡、战争不断的混乱局面,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全新时期。
但纵观建国六十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其过程也非一帆风顺,这一时期我国的城市化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949~1957年:城市人口迅速增长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政治稳定,经济恢复发展,全国上下于一片废墟之中呈现出“百废待兴”的状貌。
据国民政府内政部1947年编印的全国行政区域简表,1947年全国共有69个设市城市,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调整新设,1949年底城市数增加到136 个,建制镇2000多个,城镇人口4900 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城市化的影响因素
文献综述
苏梅花在《影响我国城市化发展因素分析》一文中提出我国一直非常重视三农问题,从2003年至今制定了许多政策着力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而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就是让农民有更多机会在城市发展、工作、定居,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同时促进城市化发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骆永民在《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多因素分析》一文中提出理论经济学认为,城乡间交易效率和劳动效率的差距是促进城市化的关键因素。
在结合中国现实国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对城市化进程还有负向作用的是城市的专业化经济、农民进城的迁入成本和农村土地使用权及村集体相关福利。
目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帮助农民致富的措施对城市化进程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比较而言,降低农民进城迁入成本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将成为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