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学说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兴奋与抑制、气与血。
• 互根与互用不可分离,互用必须 以互根为前提。
(三)消长平衡
• 消,减少;长,增加。 • 消长,反映了阴阳双方量 的不断变化。 • 平衡,反映了阴阳双方的 变化状态。即通过阴阳的 消长变化维持着一种动态 平衡状态。
• 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的消长变化,反映了事 物之间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关系的协调平衡。
声高 息粗
阴阳属性的特性
• (2)相对性:
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 转化为阴。
例如:
动
静
(参照物或标准不同)
阴阳属性的特性
(3)可分性:
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可以划分 阴阳,而其中的任何一方又可以再分阴阳。 例如: 阳 阴
昼 上午 阳中之阳 下午 阳中之阴 上半夜 阴中之阳 夜 下半夜 阴中之阴
•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亢盛,则过度制约另一方 而致其不足,称为“制约太过”。如“阳胜则热” •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虚弱,无力抑制另一方而 致其相对偏盛,称为“制约不及”。如“阴虚则热”
(二)互根互用
• 互根,指阴阳互为对方存在的前 提,离开了一方,另一方不能单 独存在。
–如:明与暗、上与下。
• 互用,指阴阳双方不断地相互资 生、促进和助长。
• 例1:春夏秋冬四季的温、 热、凉、寒的气候变化, • 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 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 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 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 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 的缘故。
一方面互相对立 互为参照 一方面 互相抑制
• 例2: 人体阴阳双方相互制约而达到协调平 衡,则人体生命活动健康有序。若动态平衡 失调,则标志着疾病的产生。
例如:
属 空 时 季 温 湿 重 亮 性 间 间 节 度 度 量 度 运动状态
阳 天 昼 春 温 干 轻 明 上 动 兴 夏 热 燥 亮 升 奋 阴 地 夜 秋 寒 湿 重 晦 下 静 抑 冬 凉 润 暗 降 制
对阴阳概念需要着重理解的二点
• 1.对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 有其特定标准,不可随意 划定阴阳双方的属性。
阴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
阳 阴
阴 阳
阳盛则热 阳盛则阴病 实热证
阴盛则寒 阴盛则阳病 实寒证
阴阳偏衰
阴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
阴
阳
阴
阳
阳虚则寒 虚寒证
阴虚则热 虚热证
阴阳互损
阴
阳
阴
阳
阳损及阴
阴损及阳
阴
阳
低水平的阴阳平衡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诊 法 色 泽 声 息 症 状 脉 象 阳 鲜 证 明 阴 晦 证 暗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 部 脏 腑 位 脏与腑 六 阳 上 背 外 腑 五 阴 下 腹 内 脏
脏与脏 脏内部
心
心 肾
肺
阳 阳
肝 脾 肾
心 肾 阴 阴
心——阳中之阳 肺——阳中之阴 五脏 肝——阴中之阳 脏 (阴) 肾——阴中之阴 腑 脾——阴中之至阴
六腑 (阳)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1.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病邪可以分为பைடு நூலகம்、阳两大类。
–阳邪致病,阳盛伤人体之阴, 出现热证; –阴邪致病,阴盛伤人体之阳, 出现寒证。
2.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 邪正之间的作用、斗争,均可用阴阳的 消长失调来概括说明。 • 阴阳失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阴阳偏盛、 阴阳偏衰和阴阳互损。
阴
阳
阴阳平衡
阴阳偏盛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对 立 制 约
互 根 互 用
消 长 平 衡
相 互 转 化
(一)对立制约
• 对立,指阴阳的属性特征而言。 • 制约,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 对立斗争使事物发生发展;相互制 约,使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又不至于 太过。阴阳双方对立制约,共处于 一个统一体中,维持着一种平衡状 态。
阴阳转化的形式 • 1、渐变:如一年四季之中的 寒暑交替,一天之中的昼夜转 化等,即属于“渐变”的形式。 • 2、突变:夏季酷热天气的骤 冷和下冰雹;急性热病中由高 热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 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 微欲绝等,即属于“突变”的 形式。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 • • • • •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用于疾病的诊断 用于疾病的治疗 归纳药物的性味和作用
• 若阴阳的消长变化超越了正常的限度,在自然 界表征为异常的气候变化,在人体则表明疾病 的发生。
平衡, 健康
失衡, 疾病
(四)相互转化
• 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着相反的方面 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 转化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 • 如“热极必反”;冬春季节变换;高热发生的虚 脱表现
• 概念:自然界中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太阳
明 亮 晦 暗
温 暖
寒 冷
上 升 下 降
运 动
静 止
兴 奋 抑 制
男
月 亮
女
阴阳属性概括: 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 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都属于“阳”; 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 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属于“阴”。
• 阴阳不可见,水火即其证而 可见也。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 2.相互关联的双方才可以 用阴阳来表示。
• 否则不可以用阴阳标示。也就 是说,阴阳的适用有其特定范 围。
×阴阳
阴阳属性的特性
•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普遍性:
自然界中所有相关关联的事物与现象的属性均 可以阴阳划分。 如:季节、时间、动物、人的活动等等。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二)阴阳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 原始意义:日光的向背,向着太阳者为阳,背着太阳
者为阴。
• 引申意:凡是光明、温暖的事物或现象便归属于阳,
凡是黑暗、寒冷的事物或现象便归属于阴。 《内经》说:“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 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是由阴 阳双方来推动和调控的。 • 对人体具有温煦、推动作用的属阳, • 对人体具有滋润、濡养作用的属阴 。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邪正斗 争的过程。
–正气,指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人 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修复能力;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
• 互根与互用不可分离,互用必须 以互根为前提。
(三)消长平衡
• 消,减少;长,增加。 • 消长,反映了阴阳双方量 的不断变化。 • 平衡,反映了阴阳双方的 变化状态。即通过阴阳的 消长变化维持着一种动态 平衡状态。
• 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的消长变化,反映了事 物之间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关系的协调平衡。
声高 息粗
阴阳属性的特性
• (2)相对性:
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 转化为阴。
例如:
动
静
(参照物或标准不同)
阴阳属性的特性
(3)可分性:
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可以划分 阴阳,而其中的任何一方又可以再分阴阳。 例如: 阳 阴
昼 上午 阳中之阳 下午 阳中之阴 上半夜 阴中之阳 夜 下半夜 阴中之阴
•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亢盛,则过度制约另一方 而致其不足,称为“制约太过”。如“阳胜则热” •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虚弱,无力抑制另一方而 致其相对偏盛,称为“制约不及”。如“阴虚则热”
(二)互根互用
• 互根,指阴阳互为对方存在的前 提,离开了一方,另一方不能单 独存在。
–如:明与暗、上与下。
• 互用,指阴阳双方不断地相互资 生、促进和助长。
• 例1:春夏秋冬四季的温、 热、凉、寒的气候变化, • 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 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 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 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 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 的缘故。
一方面互相对立 互为参照 一方面 互相抑制
• 例2: 人体阴阳双方相互制约而达到协调平 衡,则人体生命活动健康有序。若动态平衡 失调,则标志着疾病的产生。
例如:
属 空 时 季 温 湿 重 亮 性 间 间 节 度 度 量 度 运动状态
阳 天 昼 春 温 干 轻 明 上 动 兴 夏 热 燥 亮 升 奋 阴 地 夜 秋 寒 湿 重 晦 下 静 抑 冬 凉 润 暗 降 制
对阴阳概念需要着重理解的二点
• 1.对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 有其特定标准,不可随意 划定阴阳双方的属性。
阴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
阳 阴
阴 阳
阳盛则热 阳盛则阴病 实热证
阴盛则寒 阴盛则阳病 实寒证
阴阳偏衰
阴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
阴
阳
阴
阳
阳虚则寒 虚寒证
阴虚则热 虚热证
阴阳互损
阴
阳
阴
阳
阳损及阴
阴损及阳
阴
阳
低水平的阴阳平衡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诊 法 色 泽 声 息 症 状 脉 象 阳 鲜 证 明 阴 晦 证 暗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 部 脏 腑 位 脏与腑 六 阳 上 背 外 腑 五 阴 下 腹 内 脏
脏与脏 脏内部
心
心 肾
肺
阳 阳
肝 脾 肾
心 肾 阴 阴
心——阳中之阳 肺——阳中之阴 五脏 肝——阴中之阳 脏 (阴) 肾——阴中之阴 腑 脾——阴中之至阴
六腑 (阳)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1.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病邪可以分为பைடு நூலகம்、阳两大类。
–阳邪致病,阳盛伤人体之阴, 出现热证; –阴邪致病,阴盛伤人体之阳, 出现寒证。
2.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 邪正之间的作用、斗争,均可用阴阳的 消长失调来概括说明。 • 阴阳失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阴阳偏盛、 阴阳偏衰和阴阳互损。
阴
阳
阴阳平衡
阴阳偏盛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对 立 制 约
互 根 互 用
消 长 平 衡
相 互 转 化
(一)对立制约
• 对立,指阴阳的属性特征而言。 • 制约,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 对立斗争使事物发生发展;相互制 约,使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又不至于 太过。阴阳双方对立制约,共处于 一个统一体中,维持着一种平衡状 态。
阴阳转化的形式 • 1、渐变:如一年四季之中的 寒暑交替,一天之中的昼夜转 化等,即属于“渐变”的形式。 • 2、突变:夏季酷热天气的骤 冷和下冰雹;急性热病中由高 热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 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 微欲绝等,即属于“突变”的 形式。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 • • • • •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用于疾病的诊断 用于疾病的治疗 归纳药物的性味和作用
• 若阴阳的消长变化超越了正常的限度,在自然 界表征为异常的气候变化,在人体则表明疾病 的发生。
平衡, 健康
失衡, 疾病
(四)相互转化
• 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着相反的方面 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 转化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 • 如“热极必反”;冬春季节变换;高热发生的虚 脱表现
• 概念:自然界中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太阳
明 亮 晦 暗
温 暖
寒 冷
上 升 下 降
运 动
静 止
兴 奋 抑 制
男
月 亮
女
阴阳属性概括: 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 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都属于“阳”; 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 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属于“阴”。
• 阴阳不可见,水火即其证而 可见也。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 2.相互关联的双方才可以 用阴阳来表示。
• 否则不可以用阴阳标示。也就 是说,阴阳的适用有其特定范 围。
×阴阳
阴阳属性的特性
•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普遍性:
自然界中所有相关关联的事物与现象的属性均 可以阴阳划分。 如:季节、时间、动物、人的活动等等。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二)阴阳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 原始意义:日光的向背,向着太阳者为阳,背着太阳
者为阴。
• 引申意:凡是光明、温暖的事物或现象便归属于阳,
凡是黑暗、寒冷的事物或现象便归属于阴。 《内经》说:“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 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是由阴 阳双方来推动和调控的。 • 对人体具有温煦、推动作用的属阳, • 对人体具有滋润、濡养作用的属阴 。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邪正斗 争的过程。
–正气,指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人 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修复能力;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