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原文详解及练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行路难原文详解及练习题

拟行路难主要抒发对人生艰难的感慨,表达出身寒门的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也有描写游子和思妇之作。作为高考语文常考古文,考生必须要对拟行路难有深刻记忆。为此,今儿本栏目小编就为考生整理出了拟行路难原文详解以及拟行路难练习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

原文: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译文: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唱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注解:

“泻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泻,倾,倒。

“举杯”句: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

吞声:声将发又止。从“吞声”、“踯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

踯躅:徘徊不前。

举杯断绝歌路难: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断绝:停止。

断绝:停止

拟行路难练习题及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酌酒(zhuó) 歧路(qǐ) 冰塞川(sài)

B、鲍照(Bào) 踯躅(zhí zhú) 应届(yìnɡ)

C、珍馐(xiǔ) 迂讷(nè) 膝盖(xī)

D、投箸(zhù) 尽管(jǐn) 比拟(nǐ)

解析:A.歧qí,塞sè;B.应yīnɡ;C.馐xiū。

答案:D

2、下列字形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A、倾泻劲健寄寓

B、斟酌悲愤徘徊

C、自宽精练华丽

D、慷概歌谣风骨

解析:D.概—慨。

答案:D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高中三年,同学们一起比翼双飞,举案齐眉,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品尝着高考的酸甜苦辣。

B、陈冠希制造的“艳照门”事件,暴露出演艺界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娱乐圈中的一些

不道德行为,更是可圈可点。

C、有些领导在台上大讲特讲廉洁勤政,言之凿凿,冠冕堂皇;台下却利欲熏心,中饱私囊。

D、早晨,他站在大海边,望着沧海横流的壮观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心潮澎湃。

解析:A.用于夫妻之间;B.指有可以赞赏、欣赏的地方,形容一切出色、精彩、值得称道的事物;D.望文生义,“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看见你回来很高兴,我还以为你一去再也不回来了,这回我就放心啦。

B、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拿定过主意,但是,昨天的事我算拿定主意了。

C、你就是这样一个人,脚出了毛病,反倒责怪靴子,这件事怎么不叫人不寒心!

D、弗拉季米尔瞅着他的一举一动,随后过去捡起靴子,朝靴内窥视,急急地把靴子扔在地上。

解析:A.有歧义,“很高兴”主语不明;B.“这一辈子”和“昨天”前后矛盾;C.误用否定词,去掉一个“不”字。

答案:D

阅读《拟行路难(其四)》全诗,完成5~8题。

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拟行路难(其四)》是鲍照的寄寓悲愤之作。

B、诗人用泻水流淌这一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C、通过“酌酒”“吞声”“踯躅”“不敢”等词,足见作者所忧的是些情感琐事。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这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

答案:C

6、对《拟行路难(其四)》解说不正确的是()

A、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有作品集《鲍参军集》十卷传世。

B、《拟行路难(其四)》是古乐府诗,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C、“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是个有名的比喻,水的流向各不相同,带有偶然性,但四面流散却是必然的。

D、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属五言体乐府诗。

答案:D

7、作者前面说“人生亦有命”,似乎他已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事实是否如此?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地,岂是平的?泻水于地,难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低不同的地势而流向各方吗?一个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由出身的贵贱、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决定的吗?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从第二个反问句“心非木石岂无感”可以看出作者的真正意思:哪里是什么人生有命,人的出身贵贱、地位高低,完全是由不合理的社会现实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