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教研活动组织形式的实践与研究(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学校教研活动组织形式的实践与研究

上海第一师范附属小学

学校的教研组活动作为我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一种传统形式,多少年来,为传承成功的教学经验,统一教学的进度和目标,规范教学的组织和手段等等,曾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现代教育的意义下,传统的教研活动形态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弊端。大致可以概述为五点:①学校角度的整体安排比较多,考虑教师个人需求的内容安排少;②学科自身活动的内容比较多,学科之间的借鉴、整合与合作较少;③经验性的条文介绍比较多,反思性的实践研究较少;④权威者单向传授讲述比较多,成员间彼此分享和交流的机会少;⑤比较注重职业的技巧,着眼教师专业发展的考虑较少。这种弊端不仅弱化了学校教研活动的功能,而且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此,我们学校从去年开始,关注现代学校教研形态和功能的研究与实践,这项科研内容已被批准为市级重点科研课题。总体思路是:尝试现代学校教研活动形态的实化和创新,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两大背景下,现代学校教研活动所具有的功能;构建具有新世纪特点的现代学校教研活动的运作机制。我们想以自己的实践,为正在兴起的校本教研的建设提供鲜活的案例和有价值的做法。

我们开展的校本教研,是以新课程目标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强调在理论指导下,在专业引领下的实践研究。一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二要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提炼,三要注重教师认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我们把自培、互动、共享作为校本教研的核心理念,

把“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作为教研目的,让每一位教师“把研究的东西做出来,把做着的东西说出来,把说出的东西再研究”,亲身体验“研——做——思——提升”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见教研流程)

——设置专业引领,直接对话的教研环节

我们充分运用校内外优秀教师组成的导师团资源,让这支队伍的作用最大化、最优化。5名外聘特级教师,4名在职的高级教师,不仅带青年徒弟,而且深入蹲点到每个教研组,每周和组内7、8名教师直接对话。专家可以随时听课评析,或就一个专题发表见解,或就一个难题引发探讨。教师可以随时咨询、请教,那是一种零距离的接触和深谈。其次,我们充分运用校内的优秀教师资源、优秀教研组的资源,(教师之间、学科之间的差异都是一种资源),进行教师之间的思想碰撞,学科之间的研究交流,这都能产生一种引领的作用,形成一种可以借鉴的优势。教师从他人那里汲取的是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业务的深究钻研,对工作的投入负责,从而减少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

——营造同伴互助、分享交流的教研文化

校本教研,首先要有宽松的自由的学术氛围,尊重和保护教师教研的积极性和职业的自信心。在教研活动时,我们鼓励教师大家说,说什么?说自己的教学经历,说自己的教学故事,包括教学中面临的问题、难题,是如何想方设法解决的,在解决的过程中又遇到什么新的障碍等等。从这一点来看,我们提倡的是一种“对话文化”,教师与新课程对话,教师与自己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教师与教师对话。教师间对话时,双方不只是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而且需要相互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价值,当然也对问题和困惑“共鸣”。在大家说的过程中,我们允许教师说不同的看法,因为只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价值的想法和观点才能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产生,这种敢于“直言”的氛围,对教师来说是引人入胜的。这种对话给教师获得的是改善教学行为的启发和办法,是以多数教师的思考和智慧来取代过去的“一个人自己拍脑袋”。

——形成大胆尝试,积极反思的教研特色

学校把每周四作为法定的教学观摩日,让教师可以带着研究的内容主动上课亮相,抛砖引玉,大胆呈现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观摩者可以是同组的教师,也可以是各学科的教师,然后引发讨论,可以是不同思路的碰撞,不同观点的争鸣,也可以是各种情感的交融。这种讨论的基础,是听课教师对课的认真反思,反过来,这种反思又促进上课者对自己的研究和实践的再反思,双方都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提炼有价值的经验,解决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这些积极的双向的反思中,可以产生取长补短、滚动提高的效应,使教学更扎实,使教研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这种教研也引导教师学习效仿,

让他们放开手脚,坦诚地表现自我,主动赢得锻炼的机会。

——建立全员参与,开放有效的教研制度

对学校而言,教研组不只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职能部门,更是一个观念转变、实践演练的培训基地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组织。要使教研组的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促进教学、研究、进修一体化,真正成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化组织,我们认为要靠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为保障,更要靠制度把教研的东西进行内化,从而做到至下而上,民主开放,人人参与,有效可操作。比如说我们的制度中有一项是六个一:①结合自己研究的专题,每周写一份教学札记;②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每周一次教学讲述交流;③每学期提供一个教学案例或故事;④每学期写一份评课(评教、评考、评学)材料;⑤每学年一篇教学论文(或经验);⑥每学年一份班级学生的成长跟踪记录。对教师来说,他们在这些实践中获得的是思考问题、听课评课、专业指导、分析提炼、总结反思、撰写文章等多种能力,而得益的是在自己的课堂实践中有效跟进。

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学校,教研组内人员众多,一师附小又有着愉快教育思想的丰富积淀,我们提倡校本教研建设应该百花齐放,形态多样,各俱特色。一年来的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教研活动的形式呈现多姿多彩:

语文的沙龙式教研——

每周四中午是语文教师大家谈的快乐时光,教师们针对上午的观摩课发表讨论,可以谈课的得失,可以谈自己的教学困惑,更可以谈“假如是我上这一课”的建议和设想。每一次,还有一位语文专家或学科带头人坐堂,就一个教学热点有感而发。尽管这活动是自愿参加的,可吸引的不仅仅是语文教师。

数学网上教研——

在网络环境下建立的互动式教研平台中,不同年级的数学教师,可以打破教研时空的限制,就某一年级、某一位教师的一堂课、一份教案、一道习题、一种解题思路发表见解。网上点评,补充题例,不同的教法……可见教研的内容来源于众多的教师,无形中利用网络组成的是一次集思广益的思维碰撞。数学大组还利用网络优势开设教研网页:

“数学精品栏”:介绍本校教师的优秀教学论文,优质课,优秀课件等;

“数学史料栏”:介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数学家的故事等;

“数学活动栏”:介绍实践活动、趣味数学、思维训练等;

“科研在线栏”:介绍正在实施的课题,与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课件共享栏”:提供教学中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外语的中西结合式教研——

英语教师的教研既是讨论教学中的问题,研究教学的艺术,又是提高自我,加强口语训练的过程。学校有三名外教,他们是教研活动的特殊成员。全英语的讲述,给我们的教师是一种外来文化,是一种听力资源,更是一种对话的全新内容。

科常的团队合作式教研——

在新课程教改的浪潮中,自然常识课教师承担着基础性课程的改革(牛津版新教材)和校本课程(拓展性)的开发和建设,如OM课,做中学课,模型制作课程等,他们面临的是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如何以学生为主,增加生活经历和亲身体验)和个性问题(自己独立开发项目)。教研组内是分工不分家,你的我们助,我的你们帮,一门课程的开发中目标的设计、内容的编写、评价的方法等,都凝聚着团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