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繁荣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社会背景对元杂剧繁荣的影响
摘要:作为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元杂剧相对于前代戏剧创
作有了很大的进步,王国维赞元杂剧的文学成就为“一代之绝作”。
与大多数文学形式相同,元杂剧也经历了从形成繁荣到衰落的过程,这与元代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影响元杂剧盛衰的主要社会因素有:政治、经济、作家群体。
关键词:元杂剧政治文人
王国维曾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 汉之赋, 六代之骈语, 唐之诗, 宋之词, 元之曲, 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对于元杂剧给予了高度评价,也引起后人对元杂剧的重视,对于元杂剧何以在元代繁荣兴盛也引起诸多讨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不仅应该着眼于戏剧自身的发展规律,还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加以论述。
一、政治土壤
随着宋、金王朝的灭亡,原有的政治格局遭到巨大破坏,元代的疆土空前扩大,这使得原本孤立的各民族、各地区的相对封闭隔绝状态被打破,人们的思想交流频繁,这就需要宽松的思想环境以及言论的自由;其次,元代有一定程度上的开放性,外国的思想文化逐渐传入中国,中外文化进行碰撞、交流、融会, 促进了元代思想文化方面的开放与多元;再者,元政府对汉族的知识分子以轻视的态度,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门第卑微”“职位不振”促使一部分人从事戏曲活动。
二、经济发展
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元杂剧的兴盛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南北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各种伎艺集中演出的勾栏瓦肆,特别是作为都城的开封、大都、杭州等地尤为繁盛。
这在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里得到证实:普天下锦绣乡,寰海内风流地。
城市经济及通俗文艺的发展繁荣与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商业化,为元杂剧的繁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文化土壤。
三、创作主体
元代开国后有超过半个世纪没有实行科举制度,而作为选官制度的核心,也是知识分子实现人生转变的重要途径,科举制的废除使得很多文人走向瓦肆勾栏,他们与民间艺人合作,组织书会为勾栏行院编写杂剧脚本,他们融内心的悲愤与自身对下层生活的体验为一体,使作品同时具备现实意义。
“失意文人同民间伎艺的结合,提高了这些艺术形式的文学水平,职业艺人的知识化并与文人结合也大大提高了他们自身伎艺的表演水平”(李修生《元杂剧史》)。
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家以及作品,如关汉卿、王实甫等,优秀作品的大量涌现促进了元杂剧的繁荣发展。
四、文学发展的规律
元杂剧的繁荣是我国古典戏曲艺术长期发展的结果,它并非单一的艺术,而是在对前代艺术表演式样的继承发展上、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影响下形成的,是融合音乐、
舞蹈、说唱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在故事内容上元杂剧继承了传奇小说、话本小说,体制上受诸宫调的影响,戏曲表演艺术趋向成熟,其中不乏优秀的文学剧本。
综上所述,影响元代杂剧繁荣的因素是经济发展程度、政治政策的制定,以及创作主体的强大这些客观原因,还包括元杂剧自身的发展状况这一主观原因,多种因素共同促进了元杂剧的兴盛发展,也为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修生:《元杂剧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2】刘荫栢:《元杂剧史》,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