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统编教材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doc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教材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向文明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反思:

在《科技带给我们什么》一课,在教育学生懂得科学技术给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基础上,针

对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在课外组织“身边科学的利与弊”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

生通过搜集生活材料和辩论生活话题的形式,进一步深化认识,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用科

学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可以根据城乡特点,由学生民主确定他们感兴趣的辩题,

如:电脑的利与弊、化肥的功和过等等;然后发动学生分正反两组分别搜集相关资料和辩论

依据、研讨辩论方案的技巧;再在让学生充分阐述观点、呈现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形成共

识:科学技术有利有弊,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科学地使用和利用;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就如何

“正确利用科学”发表见解。通过在实践中搜集和拓展生活材料,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崇尚科

学精神,懂得趋利避害,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道德行为。生活材料进课堂,是充实课堂、活

跃气氛、提高教学效益的终南捷径。但是,引用材料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更

重要的是在于借助材料阐明事理,冶情励志,达成教学目标。如何引用材料,如何用好材料,

对品德课的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是一个值得思考、值得探索、值得参与实践的问

题。

2社会文明大家谈

谈到“社会文明”四个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一些社会上的不文明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

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人的素质问题,一个人的素质应当从小培养,我们从小就受到这样的

教育,如:尊老爱幼、讲究卫生、爱护公物等。但现在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些。本册教材中设

计了这样几个活动:

活动一:社会小调查

活动二:小事中的文明

活动三:“一米线”告诉我

活动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活动五:我眼中的社会文明

在活动一中,我把小调查直接改成了交流,因为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学生很容易

举出例子,然后再统计一下“自己最讨厌的行为”,并说出原因。在模拟演示时可以让学生互

换角色,从内心感受不文明现象的可耻之处。

“天安门广场的口香糖”中除了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书中设计的讨论外,还设计了一个“动脑筋”

问题,“如果你是环保工作人员,有什么比罚款或立标语牌更好的办法吗?”这样的问题可以

很好的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从人文的角度看待问题,提示“纽约市地铁车站的口香糖处理办法”

“生活中的一米线”活动同上,“既然人们普遍忽视一米线,你有社么好办法?”思考问题比

刻板的教条要更有效果。

3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通过多种形式的调查活动,培养了孩子们实践和探讨的能力,同时,对课程的内容有一定的

拓展。

通过设计实践活动的环节,例如:让孩子们合作设计自己喜爱的,而且健康有益的游戏,起

到引导他们的行为,让他们获得真正的体验。

结合语文阅读教学教学,引导孩子们该阅读什么,如何阅读,做到与其他学科纵向联系,也

恰到好处,从而,深层次的明白,“阅读,也是一种休闲。

4学会拒绝

这堂课的设计我力图将生活和课堂打通,所以,我让学生走向社会,到生活中去了解吸毒危害,

让生活为课堂教学服务。在课堂上,各小组通过交流、讨论并派代表把调查的过程、收集的资

料及自己的感受介绍给同学,孩子们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富有感情地介绍了关于毒品危害的方

方面面的资料,具体而全面地展示了毒品对人们的危害,孩子们的感受是深刻的。而后,我又

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学习收获,告诫人们时刻提高警惕,珍爱生命,远离

毒品。这样课内与课外有机融合,就扩大了课堂的教学空间,使教学向社会延

伸。使课堂教学的终点不是在下课铃响的那一刹那,而是真正延伸到学生的生活里、生命里,

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服务。

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

1不能忘记的屈辱

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一、科学确定教学目标,恰当划分课时任务。

目标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方向,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恰当划分课时任务是

实现教学实效性的基础和保证。《不能忘记的屈辱》这一教学主题,由三个话题组成:①破碎的山河、② 被掠走的中国国宝、③ 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前两个话题涉及中国近代史,后一个话题涉及中国现代史。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根据学生对历史的知晓程度和教材所提供的信息,我将

“破碎的山河”“被掠走的中国国宝”确定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我认为,这样确定,能使教学落到实处。理由有二:一是符合学生的学情。小学生对远离现实

生活的历史比较陌生。那段屈辱的岁月里,纷繁的史实,复杂的背景需要学生初步知晓、

感悟。如果将“破碎的山河”“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这三个内容安

排在一课时里,就不可避免地造成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情形。学生对屈辱的史实认识

就不会清楚,感悟就不会深刻,更不会有“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真情实感。这样,也就降

低了教学的实效性,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达成。

二是重点突出,扎实基础。将“山河破碎”“被掠走的中国国宝”安排为一课时,教师就能根

据课时任务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一步一步地由浅入深地、比较充分地知晓在清

朝末期祖国山河被割让、被租借、被瓜分,国宝被掠夺的史事,感受祖国领土主权丧失,山

河破碎、国宝被掠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与屈辱。从而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避免由

于教学内容过多过繁造成教学的假大空现象。

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远近结合感知历史。

一是从香港、澳门的回归到观看我国 1985 年的祖国版图,从了解香港离开祖国怀抱的缘由到祖

国大片河山失去。这种从现实生活入手,由近及远的方法能消除学生对历史的陌生感,激

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己的家乡鹤峰,当年参加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陈连升。这样的学习

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增强了教学的真实感。

三、深入学生情感世界,在感动中激情导行

“触景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

生情”。教师可在课件中创设出和谐的、动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

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教学中,课件播放一段图片资料,展示祖国古代历史上的辉煌成就,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

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再播放英法联军掠夺圆明园的影片,接展示圆明园被毁后的废

墟场景,学生在观看中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悲壮、凄凉之感,此时学生内心强烈的爱国主义情

感被激发出来了,他们咬牙切齿,真想扑上前去和英法联军拼命,保护祖国的大好河山。这

样,使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所明之理融入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也

只有在这种情理交融的氛围中学生的思考才是触及灵魂的,品德与社会课对学生行为的引导

才会是水到渠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