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第3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教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目录前言............................................................................................... 导论. (3)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3)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 (3)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 (4)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4)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5)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5)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定位 (5)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5)第三节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6)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6)二、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6)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 (6)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7)第一节立足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 (7)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7)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7)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7)第二节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8)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8)二、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 (8)三、调查研究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 (8)第三节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9)一、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9)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9)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9)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四、人口系统.........................................................................................五、自然环境系统..................................................................................... 第二节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一、社会有机体.......................................................................................二、经济社会形态.....................................................................................三、技术社会形态..................................................................................... 第三节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一、整体性原则.......................................................................................二、结构性原则.......................................................................................三、层次性原则.......................................................................................四、开放性原则....................................................................................... 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14)第一节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 (14)一、矛盾与问题 (14)二、社会矛盾的普遍性 (14)三、社会的基本矛盾 (14)四、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 (14)第二节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15)一、注重研究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 (15)二、注重研究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 (15)三、注重研究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 (16)四、注重研究矛盾性质和矛盾斗争形式的特殊性 (16)第三节利益分析和阶级阶层分析方法 (16)一、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方法 (16)二、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方法 (16)三、阶层矛盾与阶层分析方法 (17)第四章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18)第一节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18)一、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18)二、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19)三、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19)四、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第二节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 (20)一、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20)二、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 (20)三、社会历史过程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20)第三节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若干重要方法 (20)一、历史主义的方法 (20)二、科学预见的方法 (21)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22)第五章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23)第一节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23)一、“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23)二、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23)三、人的存在状态是社会发展的尺度 (25)第二节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26)一、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 (26)二、“虚假共同体”与“真实共同体” (27)三、“自由人联合体”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 (28)第三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8)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28)二、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作用 (30)三、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30)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31)第一节真理与价值 (31)一、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性与价值性 (31)二、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 (33)三、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任务 (34)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35)第二节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35)一、社会认知的特点 (35)二、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 (37)三、社会认知的概括、综合 (38)第三节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39)一、社会进步的评价 (39)二、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 (40)三、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41)第七章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世界视野 (42)第一节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42)一、哲学视野中的“世界历史” (42)二、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43)三、“世界历史”的两重性 (45)第二节经济全球化及其内在矛盾 (46)一、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46)二、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涵义和特点 (47)三、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矛盾 (48)第三节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49)一、以世界眼光观照当代社会发展 (50)二、正确理解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关系 (50)三、正确理解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51)四、正确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52)导论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水平,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得到发展和提升。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资料
导论一、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神话传说是原始社会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形式。
语言文字符号的发明和运用使生产技能与生活经验得以保持、提升和传播,人们逐步产生了政治、军事、伦理、经济、历史、教育、文艺、美学等有关社会的思想,但是尚未分化成为独立的学问。
在中世纪的欧洲,神学占据统治地位,信仰成为理性的前提,“天启真理”至高无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类智慧与人的自主意识。
资本主义的出现呼唤着理性的觉醒,文艺复兴引发了思想解放运动,要求人们对抗神权,以人权取代神权,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主义成为启蒙运动重要的思想成果和学科代表。
近代以来,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入,自然科学的实证性方法扩展到人文领域,实证性理论与方法主导了社会人士和社会科学研究,科学主义成为社会人士的一种重要思潮。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做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
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在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科学观、技术观。
依据理论体系的不同层次而分出不同层次的方法论,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1.马克思主义之前的社会思想理论,都有一定地位作用,但因狭小生产规模+剥削阶级的偏见,导致其在不能在总体上给社会历史以科学说明,即便是在自然观上唯物主义,一旦踏入社会历史领域,马上就变成历史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3讲
• 三、什么是系统研究方法? • 第一,系统研究方法是对系统科学的最新 思维成果进行哲学方法论提炼的产物。 • 第二,系统研究方法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 的科学方法。 • 第三,系统研究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在当 代的最新发展。
• 第二节 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 一、生产力系统 •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构成生产力系 统的实体性要素。 • 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 • 劳动资料是传递人对劳动对象的作用的物和物 的系统。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构成要素, 标志着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 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被加工的东西。分为两 大类:一类是天然存在的、没有经过人们加工的 自然界物质,如矿藏、原始森林;另一类是经 过人们加工的原材料,如纺纱用的棉花、炼油 厂的原油、机械制造用的钢铁等。
生产力系统的非实体性的条件或软件构成, 包括科学技术、管理等渗透性要素和运筹 性要素。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的渗透性要素。只有 当它通过技术环节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 到其他要素中,科学技术才能转化为现实 的生产力。 劳动的分工、协作和生产管理构成了生产力 系统的运筹性要素。
二、生产关系系统 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这三个方面的关系,体现在社会生产和再生 产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 环节当中。
三、上层建筑系统 经济基础: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称为一个 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建筑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 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 上层建筑作为一个系统,包括政治上层建筑 和思想上层建筑两个部分。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 治法律设施和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 的方式。 政治法律设施主要包括政权机构、政党组织、 军警组织、法庭监狱等。 政治法律制度指国家的管理形式、组织形式、 行使权力的制度和法律规定等,包括关于 政权的组织形式及相关的立法、司法、宪 法的规章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导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导论第一,社会科学方法是否可能?第二,社会科学与社会方法论第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形成、内涵和原则第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一、社会科学方法是否可能?在讨论社会科学方法的时候,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社会科学是否可能?也就是说,在研究社会现象的过程中,真的存在有所谓的社会科学方法吗?如果有的话,这种方法能像自然科学方法那样给我们提供正确地预测和控制社会现象变化和发展的手段和途径吗?西方不少学者甚至著名的思想家对此作出了否定的回答。
大名鼎鼎的现代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在其《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开宗明义就表明:“本书的基本观点是,历史命运之说纯属迷信,科学的或任何别的合理方法都不可能预测人类历史进程。
”“历史决定论是一种拙劣的方法——不能产生任何结果。
”“由于纯粹的逻辑理由,我们不可能预测历史的未来进程。
”他所谓的纯粹的逻辑理由就是,人类历史的行程是受着人类知识增长的强烈影响的,而人类本身不能用合理或科学的方法来预告我们科学知识的未来增长,因而所谓古代神话的俄底普斯预言在历史发展历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我们不能预测人类历史的未来进程。
”“所以历史决定论的基本目的是错误的;历史决定论不能成立。
”美国的新实用主义者理查德·罗蒂在《真理与进步》中也指出,社会科学在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之后,在“预测还是一个理论被归入‘科学’的必要条件”时,“我们对是否把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或文学批评归入科学感到犹豫不决,因为这些学科似乎都无法回答‘如果我们这样做,事情将会怎样?’这种形式的问题。
”二战之后,经济学一跃而成为显学。
但是,它被批判和被责难的命运也不比其他学科好。
美国的小阿尔弗雷德·马拉伯在其《迷惘的预言家:当代经济学家的历史》中曾不无讽刺地说,在美国,人们看到每当华盛顿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职位因种种原因空缺时,美国经济便处于二战后最好的时期,而“在哈伯·斯坦和查尔斯·舒尔茨这样的著名经济学家任职期间,贫困率以每年将近2%的可怕速度增长。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笔记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笔记如何理解社会?理解社会的几个维度?所谓社会,就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它包括以下意思:第一,社会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在一起的群居生活共同体。
第二,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本质。
第四,社会是人们之间的交往即社会交往和相互作用的产物。
理解社会可以从几下维度展开,从而形成不同的学科:研究社会中权力的分配(政治学),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资源配置及其经济行为(经济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学)等。
总而言之,可以从行为与制度两个视角研究社会。
还可以从生产力系统与生产关系系统角度进行分析。
社会科学研究应当考虑四个维度:时间维、空间维、价值维、领域维。
任何研究对象都有一个时间定位,社会科学研究也不例外。
时间维的含义主要是指应考虑研究对象的时间特性。
是大尺度的,还是小尺度的,是属于某一时间区间的,还是属于某一时点的,等等。
由于任何事物都随时间而演化,所以处在不同时间段的事物肯定会有不同的特性,这就要求我们应尽可能考虑所研究对象的时间特性。
空间维,就是指所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特征。
局部特性不同于整体特性;甲部分特征不同于乙部分特征。
空间特征是任何事物都有的一个很重要特征。
在研究问题时,我们只有找准所研究事物的空间位置,才能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问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价值维,就是指所研究对象的价值偏好。
价值维是社会科学研究对象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特征。
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价值维是中性的,而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则不然。
由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总要涉及到人及由人组成的群体,而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价值偏好,所以社会科学研究,总有一个对所研究对象的价值偏好进行定位的问题。
不同的价值偏好将导致不同的研究结论。
领域维,主要是指所研究对象处在什么领域。
政治、经济、文化等构成不同的研究领域。
对于同一个对象,可以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内进行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资料 导论
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 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 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 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 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美]理查德.罗蒂:《真理与进步》,华夏出 版社,2004年,第5页)
“在哈伯·斯坦和查尔斯·舒尔茨这样的著名 经济学家任职期间,贫困率以每年将近2%的 可怕速度增长。”他还说道,那些经济学在 大学的象牙塔中尽管被不断地雕琢,越来越 精密化和学术化,但“经济学家们很快变成 恶意玩笑的靶子┅┅人们会说经济学家颇具 幽默,因为他们会用小数点来预测未来,或 者说经济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因为只 有经济学家创造出了自上帝创造世界以来的 种种混乱。”“由于他们中的很多人长久以 来对经济运转的计算偏差太多,使得朝野上 下的计划人士越来越对他们的忠告置若罔闻 。专家们的困境也延及学术领域,那些曾一 度热门的话题正在消退,对于经济如何运作 以及怎样实施最佳控制等问题的困惑堆积如 山。”
主讲人:袁 野 2015年9月
一 、 关于马克思主义 二、 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三、 课程内容安排与考核
(一)马克思生平简介
卡尔· 马克思(1818~1883)
在世纪之交,英国广播公司 (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 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马 克思位列榜首。马克思逝世100 多年后仍然能产生如此广泛而巨 大的影响,充分表明了以他名字 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思 想魅力。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PPT演示课件
二、理解与解释关系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从“理解或解 释”到“理解与解释”的发展,关节点是找到了研 究“理解”、“解释”的生存论路向。
理解与解释的本体论关系是存在论层次与存在的意 义相联系的理解与解释关系,英文采用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以与认识论、 方法论层次对存在者进行理解与解释的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相区别
28
二、科研选题的角度 1、从现实生活中选题 2、从理论研究中选题 3、从不同学派、观点的学术争论
中选题 4、从学科渗透、交叉中选题 5、从科研管理和规划中选题 6、从直觉思维、意外发现中选题
29
三、科研选题的一般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创新性原则 3、求实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究成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实践价值
(2)创新程度
(3)影响力度
(4)效益评价
41
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1、成果属性 :
数据资料类
实践类
理论性成果
综合性成果
2、成果背景
项目来源
重要程度
发表(出版)等级
获奖等级
42
3、创新力度 :
惟一性
一、从“理解或解释”到“理解与解释” 二、理解与解释关系的本体论、认识论
和方法论 三、“理解与解释”的本体论、认识论、
方法论的一致性
45
一、从“理解或解释”到“理解与解释”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7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导论 1.如何理解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 社会认识即人类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社会科学方法论即研究社会历史的方法论。
一、总体来说,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各种社会认识和社会理论,在总体是唯心主义的,陷入了唯心史观,即用社会意识去解释社会存在。
原因在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阶级立场的局限。
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
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了。
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二、社会认识的演变逻辑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社会认识论);自发——自觉,具体来说,神话传说(原始社会自发认识)——非理性方式(第一种自觉形式)——理性求知(批判性的)、实证方式(发展性的)、非理性方式。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形而上学——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包括: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剩余价值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 2.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点: 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7章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7章思考题答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7章思考题答案导论1.如何理解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社会认识即人类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社会科学方法论即研究社会历史的方法论。
一、总体来说,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各种社会认识和社会理论,在总体是唯心主义的,陷入了唯心史观,即用社会意识去解释社会存在。
原因在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阶级立场的局限。
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
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了。
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二、社会认识的演变逻辑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社会认识论);自发——自觉,具体来说,神话传说(原始社会自发认识)——非理性方式(第一种自觉形式)——理性求知(批判性的)、实证方式(发展性的)、非理性方式。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形而上学——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包括: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剩余价值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2.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第三讲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开放系统就是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能量、信息交换和传递的系统
环境 系统
物质、能量、信息
系统的开放性主要原则
系统只有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 换,才能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
系统处于不能正常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 信息的交换,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结构解体和混 乱无序。
如果系统在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中 引进的不是“负熵”而是“正熵”,系统也要 导致解体和混乱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 社会和改造社会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 主义经典作家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中 生动体现了系统研究方法,为系统研究方 法的形成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在吸收系 统理论最新思维成果的基础上,马克思主 义的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得到进一步的丰富 发展。
一、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 类社会理解为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划分 为由五个子系统即生产力系统、生产关 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人口系统和自 然环境系统组成的复杂的大系统。
统所独具的整体涌现性。因此,社会系统层次研究能够
避免简化还原论的片面认识,达到系统各个层次协调有 序,功能优化。如社会经济系统,只有在宏观经济层次 上管住管好,微观经济层次上放开放活,才能实现社会 经济系统的功能优化。
4.系统的开放性原则 系统的分类 封闭系统:与外界没有物质能量信息 交换和传递的系统 开放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 息交换和传递的系统。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三讲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主要内容
一、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二、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 三、社会系统研究的重要原则
系统研究方法是上个世纪随着系统科 学的兴起而引起广泛重视的,并被广泛应 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类社会发 展的研究生动体现了系统研究方法,以社 会生产实践为基础,形成了对社会系统的 构成要素、社会系统形态历史演变、社会 系统的优化等一系列唯物又辩证的方法论 原则,为我们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 明了方向。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三段论
•
从前提到结论,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 这是一种必然性推理,即只要前提为真,又遵从 形式逻辑关于推理形式的规则要求,则结论是恒 真的。 • 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 大前提是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是已知的个别 事实与大前提中全体事实的关系,结论是对该个 别事实的论断。
数学——演绎方法
• 抽象是思维中对同类事物去除其现象的、次要的 方面,抽取共同的、主要的方面,从而做到从个别 中把握一般,从现象中把握本质的认知过程。 • 科学抽象是科学认识从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飞跃 的决定性环节。完整过程包括两次飞跃:感性的 具体→抽象的规定→思维的具体。
•
科学概念的制作:感性的具体指科学事实;抽象 的规定指概念(或模型)的各个要素;思维的具体 指这些要素辩证综合所形成的完整概念(或思想 模型)。 • 科学理论的建构:感性的具体是科学事实,抽象 的规定是未经综合的概念、经验规律(如开普勒三 定律)、科学假说等;思维的具体是指经过辩证综 合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定量分析:对象的各种成分数量;有多少? 因果分析:引起某一现象变化原因;为什么? • 分析是对一定综合体的分析,分析离不开综合。
• 辩证的分析是剖析事物矛盾的思维方法。
• (二)综合
• 综合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各个部分、侧面、属性 以及阶段按照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以掌 握事物的全貌、本质和规律的方法。 • 综合以分析为基础,探索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 方面、因素和层次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方式,即结 构的机理与功能,由此形成一种新的整体性认识。 正如分析离不开综合,综合也离不开分析。
• 3、独特性
• 4、多感官性
• (三)思维的收敛与发散
二、思维的逻辑性和非逻辑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提纲
导论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社会科学的特点和功能(一)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第一,自为性与异质性。
第二,价值与事实的统一性。
第三,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的内在相关性。
第四,更大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
第五,可预言性与准确预言的有限性。
(二)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结构中的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自我相关。
一方面。
在社会科学研究系统的“解剖结构”中。
从事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主体是人,而人只能是社会的人。
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研究的客体是社会,而社会只能是人的社会。
第二、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与社会历史运动内在交织。
第三、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产品与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中介系统自相缠绕。
(三)社会科学的特点第一,个体性与社会整体性的统一。
第二,实证性、说明性与理解性、体验性的统一。
第三,批判性、规范性与建构性、创新性的统一。
第四,真理性与可错性的统一。
第五,价值中立性与非中立性的统一。
(四)社会科学的功能第一,社会描述与说明功能。
第二,社会理解功能。
第三,社会反思功能。
第四,社会预见功能。
第五,社会批判与规范功能。
第六,社会创新与变革功能。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哥们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差异,是由它们研究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决定了社会科学研究可以而且应当学习借鉴自然科学的某些方法;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差别性则要求社会科学必须具有适合于社会现象的独特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存在主客体同体性、价值关涉性和理解建构性等独特的方法论特点。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第一、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
创立了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第二、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简明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思考题解析
第一次思考题6.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7.如何理解从实践出发与“价值中立”的根本区别?第二次思考题1.应当如何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功能?它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何种关系?2.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第三次思考题1.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关系。
2.联系自己的科学实际,谈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3.结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谈谈阶层分析方法的价值及角度。
1.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分析矛盾的复杂性。
2.联系国际关系的实际,分析“中介”的方法论意义。
第四次思考题举例说明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
1.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2.人是自我选择的产物。
3.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5.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况的最实际的呼声6.人的本质是人的阶级性二、简述或论述题1.简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与问题意识2.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3.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体性原则?4.论社会科学方法和自然科学方法的异同关系P3-5。
5.联系改革和建设的实际论述原则与现实的关系6.结合改革的实践论述生产力标准与以人为本标准的统一性。
7.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则8.试述马克思主义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9.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
10.试论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当代西方各种社会科学方法。
11.论“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
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3,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4,文本标准和逻辑证明在检验社会科学真理性的过程中,有什么意义和局限性?1,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2,应当如何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功能?它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何种关系?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这些原则对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3,如何坚持历史主义方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1,联系现实生活中群体性事件,分析矛盾的复杂性,并说明基层调处干群之间、民商之间发生的矛盾时所要把握的关键要素。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授课教案
第一讲导论【教学基本要求】从整体上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其及方法论意义,通过对社会科学特点、研究范式的介绍与了解,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对存在于马克思主义之外的各研究流派如实证主义、建构主义进行分析,明确其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区别和应用范围,从更宽阔的视界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授课对象】文科各专业研究生【教学课时】4学时【教学目的】1.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及其方法论的演变;2.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特点;3.了解各种方法论流派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科学性。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识现代人文社会科学流派的优缺点;2、科学研究中的研究范式、各层次方法及其应用;3、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价值。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现代各流派研究范式的承继与创新的关系。
【主要教学要点】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二、社会科学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一般方法与社会科学一般方法的关系四、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方法论上的关系五、如何评价我国社会科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和西方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科学(一)科学“科学”现在成了一个使用范围最广、重复频率最高的字眼,似乎已为人人所理解和接受。
如:谈到21世纪,人们会说这是“科学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在宣传中,我们经常听到“崇尚科学,反对愚昧”;在工厂、公司和建筑工地上,我们经常看到“科学施工、科学管理、节能增效”的标语;在农村,农民们开始讲究“科学种田”。
那么,究竟到底什么是科学呢?在英文中,“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就是知识、学问的意思。
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是关于事实的原因的知识。
被誉为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进一步把知识与科学联系在一起。
“科学是知识”,那么“知识是不是科学”呢?有些知识是科学,有些知识就不是科学而是谬误,只有正确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系统的知识才是科学。
《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中给科学下了这样定义:“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第3讲 阅读经典的方法论问题
各位同学再见!
读者的主观世界而达到对文本的纯客观理解, 是不可实现的幻想。 阅读者者无法摆脱“前见”或“先入之见” , 是历史赋予理解者的生产性积极因素,它为 阅读者提供了特殊的“视域”。
一切都是熟悉的,一切又都是初次相逢; 一切都理解过了,一切又都在重新理解之中。
——何其芳
第一,正视“解释学处境”,是任何文本研
三、文本研究的解释学处境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
姆雷特不会变成李尔王。” ——恩格斯《致拉萨尔的信》
从解释学的历史发展来看,施莱尔马赫和狄
尔泰为代表的古典解释学是一种客观主义解 释学,极力主张摆脱个人的偏见和误解,纯 客观地理解文本的意义。
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充分证明,所谓摆脱阅
“人民是革命建
设的主人。人民 应当接受首脑的 指导。首脑是头, 党是躯体,人民 是手足,躯体和 手足应当听从头 脑的指挥。如果 没有头脑,就失 去了生命”。
马克思是否过时?
20世纪的争论
弗朗西斯.福山 雅克.德里达
《历史的终结》 《马克思的幽灵们》
“Is Marxism dying?” “Where is Marxism going”
“消灭国家”。“消灭”一词的 德文是 “aufheben”,这个词有“举起”和“废除” 的双重涵义。该词在黑格尔那里意为有保留 的否定。因此,应该译为“扬弃私有制”、 “扬弃国家”。 “消灭”或者“扬弃”概念在这里引 发出了 对许多基本原理问题的再思考、再讨论。
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
上世纪末,英国学者弗朗西斯· 惠恩(Francis
1979年,英国肯特大学的麦克莱伦教授发表
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ppt
第三讲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大系统,社会的 诸系统之间、系统的诸要素之间呈现为复杂 的矛盾关系。马克思主义将矛盾、对立统一 规律运用于社会研究,形成了社会矛盾研究 方法。
本章的难点
社会中的矛盾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问题 研究社会矛盾如何抓住矛盾的特殊性
社会和谐是具体的、历史的。
2. 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关系
矛盾与和谐不是比肩并立的概念,和谐是矛盾的一
种表现形式
矛盾与和谐不是两相对立、外在的概念
和谐与矛盾同一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和谐乃是矛盾运动中同一性占主导地位、对立面之间良 性互动、矛盾整体稳定协调发展的一种状态。
和谐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实现的
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所以不能苛求以“老祖宗、马教条”的方案来解 决21世纪的问题。
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具有时代的特殊性, 所以不能奢望以古人的理论“古教条”来解决今 天的问题。
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具有民族的特殊性, 所以不能期待以西方的理论“洋教条”来解决中 国的问题。
1.问题是对矛盾的理性把握
理论是对问题的理性解答 “矛盾”存在于对象之中,以客观的形式表现出来。 “问题”是一种“思”,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思”, 存在于主体的意识之中,以主观的形式表现出来。
矛盾——问题——理论
2.不是所有的社会矛盾都可以提升为社会科 学研究中的问题
社会科学研究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 炼出具有时代价值、学术价值的“真问题” 。 社会科学研究仅有“问题意识”还是不够的, 还必须要有问题的“质量意识”。“问题”越 有质量,“理论”才会越有分量。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提纲
导论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社会科学的特点和功能(一)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第一,自为性与异质性。
第二,价值与事实的统一性。
第三,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的内在相关性。
第四,更大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
第五,可预言性与准确预言的有限性。
(二)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结构中的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自我相关。
一方面。
在社会科学研究系统的“解剖结构”中。
从事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主体是人,而人只能是社会的人。
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研究的客体是社会,而社会只能是人的社会。
第二、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与社会历史运动内在交织。
第三、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产品与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中介系统自相缠绕。
(三)社会科学的特点第一,个体性与社会整体性的统一。
第二,实证性、说明性与理解性、体验性的统一。
第三,批判性、规范性与建构性、创新性的统一。
第四,真理性与可错性的统一。
第五,价值中立性与非中立性的统一。
(四)社会科学的功能第一,社会描述与说明功能。
第二,社会理解功能。
第三,社会反思功能。
第四,社会预见功能。
第五,社会批判与规范功能。
第六,社会创新与变革功能。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哥们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差异,是由它们研究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决定了社会科学研究可以而且应当学习借鉴自然科学的某些方法;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差别性则要求社会科学必须具有适合于社会现象的独特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存在主客体同体性、价值关涉性和理解建构性等独特的方法论特点。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第一、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
创立了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第二、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课件)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样解释的:“人文学
科是那些既非自然科学也非社会科学的总和。一
般认为人文学科构成一种独特的知识,即关于人
类价值和精神表现的人文主义的学科。人文学科
包括如下研究范畴:现代与古典语言、语言学、 文学、历史学、哲学、考古学、法学、艺术史、 艺术批评、艺术理论、艺术实践以及具有人文主 义内容和运用人文主义方法的其他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
严格地讲,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一定的区别。 《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作了分 目注释:人文学科系指涉及人类及人类文化的诸学 科,亦指涉及研究此类学科的各种分析方法与评价 方法的学科;社会科学研究的课题是人类在社会和 文化方面的行为。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制定的《教育分类国际标准》中, “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 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民族学、未来学等12个门 类,而哲学、史学和文学等则被划入“人文科学”。 世界各国大都基本上参照这一国际标准界定人文科 学和社会科学。
亚里士多德
培根 罗素
科学是关于事实的原因的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 人类理性的“确切的知识”,而所谓“确切地知识”是 指关于有限领域、有实证根据、有明确适用范围的知识。 1)科学就是发现人们过去所不知道的事物,在本质上 是无法预知的。 2)科学可作为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 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以及构成我们 的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大势力之一。
社会科学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对象以客观的物化的东西作为研究的对象以精神的主观的东西作为研究的对象表达手段以精确的语言严谨的推导以至形式化特别是数学化的手段来描述所要表达的内容以模糊的语言解释性的语句体悟的抒发来表达内心世界的认识认识的结论或成果的公认度一般具有共识性通常是个别性的认识结论的判别标准要根据实验或实践来判别很难通过设计实验的方法来进行判别社会现象与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诸类自然现象有很大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论源流主要 体现为两条线索: 一条是明线,即是对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哲学方 法论的继承和发展; 另一条是暗线,体现为对西方两大社会科学方 法论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就是实证主义和人 文主义。
一、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方法论的继承和发展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费尔巴哈(1804~ 1872年)德国古典哲学 最后的一个伟大代表,唯 物主义哲学是其哲学的基 本内核 黑格尔(1770—1831 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 表之一,唯心主义辩证法 是其哲学的合理内核
(五)“社会客观”:迪尔凯姆实证
主义方法论的理论前设
• 在迪尔凯姆看来,自然科学之 所以能够成为一门科学,因为自 然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而社会科 学之所以也能够成为一门科学, 因为社会事实也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这种“客观”不是自然科学 意义上的“客观”,而是一种 “社会客观”。这种“社会客观” 实质上就是迪尔凯姆实证主义方 法论的理论前设。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道德理论与 实践 专题三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 历史源流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浩斌
1981153371@
2012.9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在批判继 承人类社会认识史上积极成果,克服唯心 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基础上形成 的,体现人类文明进步及发展要求的科学 方法论。
认识:“认识你自己”就是认识做人的道理,是苏格拉底对 人的价值的思考,体现了对理性的尊崇、对思想自由的追求 和道德的重视,丰富了人文主义的内涵。
2、“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 ①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三杰”: 但丁(《神曲》)、彼得拉克、薄伽丘(《十日谈》)
②其它国家:
英国 莎士比亚(《哈姆的方法或科学方法运用于 社会历史领域,使社会科学的 研究从此有了方法论的自觉。 开创了社会学这一学科,形成 了实证社会学理论,被尊称为 “社会学之父”。
• 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三个重大发展阶段: • 1、神学阶段即军事时期,人类对于自然界 的力量和某些现象感到惧怕,因此就以信仰和膜 拜来解释面对自然界的变化; • 2、玄学阶段即抽象法权时期,以形而上或 普遍的本质来解释一切现象; • 3、实证阶段即工业时期,也就是科学的阶 段,运用观察、分类以及分类性的资料,探求事 物彼此的关系来解释世界。
• 实证主义的历史起源证明了这样的结论: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事实上, 那些所谓经由实践检验的真理往往并非真 正意义上的真理,那只是人类因为无法探 寻更好的知识而强行留给自己的几句自欺 欺人的安慰而已。因为社会科学领域中的 一切真理或实证的背后几乎都是同样的结 论:知识的匮乏。
(三)社会历史视域中的实证主义与奥 古斯特· 孔德的策略
(四)社会历史视域中的实证主义与赫 伯特· 斯宾塞的策略
• 斯宾塞运用进化论来反思人类社 会,认为人类社会就是一个类似于 自然进化的变化及发展过程。他被 誉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是 进化论的先驱,在C.R.达尔文《物 种起源》(1859)发表之前7年就 提出了社会进化的思想,认为进化 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感受人文精神】
电影《哈姆雷特》剧照
“人是一件了不起的 杰作!多么高贵的理 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多 么文雅的举动!在行 动上多么像一个天 使!在智慧上多么像 一个天神!宇宙的精 华!万物的灵长! ”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
蒙娜丽莎是一位富有 的商人的妻子,当时正 饱受丧子之痛,但在达 芬奇笔下她却焕发出神 秘的微笑。
(五)价值中立与理想类型
• • • 韦伯提出了一种关键性的概念工具,即是理想类型。 理想类型的特点: ①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 抽象性; • ②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可以在对繁多的经验进 行整理后,突出它们的共性或规律的东西,使之成为典 型的形式。 • 一种理想类型就是一种分析结构。它可以使研究者在 具体情况下确定相同与相异。它提供了比较研究的基本 方法。
我们没有同现代各国一起经历革命,却同它们一起经历 复辟。我们经历了复辟,首先是因为其他国家敢于进行革 命,其次是因为其他国家受到反革命的危害;在第一种情 形下,是因为我们的统治者们害怕了,在第二种情形下, 是因为我们的统治者们并没有害怕。
“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 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身。”
《十日谈》之插图和绮思梦达的故事
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 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 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 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 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 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 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 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 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 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 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 准。”
(四)“价值中立”:马克斯· 韦伯
人文主义方法论的理论前设
•
在马克斯· 韦伯看来,自然科 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科学,因 为自然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而社 会科学之所以也能够成为一门科 学,因为在社会科学研究的过程 中可以而且应该保持价值中立。 事实上, “价值中立”:马克 斯· 韦伯人文主义方法论的理论 前设。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方法论运用 “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 现实幸福。要求抛弃关于人民处境的幻觉,就是要求抛弃 那需要幻觉的处境。” 在我们的那些牧羊人带领下,总是只有一次与自由为伍, 那就是在自由被埋葬的那一天。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 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 量。
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天才猜测与对资本主义社会 的深刻批判为马克思主义提供思想资料
圣西门(1760-1825) 傅立叶(1772-1837)
欧文(1771-1858)
空想社会主义对马克思的影响
四、马克思与西方实证主义方法论
(一)什么是实证主义
• 实证主义是关于人类认识活动的一套规则 或评价标准:它告诉我们关于世界陈述中的 哪些内容是属于知识的范围,并为我们提供 可以用来区分能够与不能合理地提出问题的 准则。总体来看,实证主义不是去预先假设 人类是如何得到知识的,也不提供关于知识 的心理学或历史学的基础。
◆初期薄伽丘与晚期莎士比亚的比较: (《十日谈》与《哈姆雷特》) 共同: 宣扬人性、歌颂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尊严 差异: 前者注重人性中的本能;后者更崇尚人的理性 反映了什么? 文艺复兴从初级(质朴) 高级(高雅精致)发展历程
莎士比亚 英国大文豪、 语言大师、 戏剧家、诗 人,留下37 部剧本和 154首14 行诗。
• 实证主义的中心论点:
• • 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 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 • 简单地说就是:不关心你想了些什么, • 只关注你做了些什么。
(二)知识匮乏与实证主义的历史起源
• 实证主义追求以感性经验去验证知识和 真理,这恰恰表明,实证主义历史地起源 于知识的匮乏。当然,这必须符合两个条 件: • 其一,认知主体迫切需要某种知识,因 为知识对于那些不需要它的认知主体而言 是多余的; • 其二,认知主体无法也不可能找寻到现 成的可资借鉴的知识或真理,知识匮乏才 需要去验证经验,将经验上升为知识。
本讲结束!
五、马克思与西方人文主义方法论
(一)什么是人文主义?
• 人文主义(humanism)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 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 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 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 人文主义的中心思想是: • 1、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 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 2、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 贬低。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含义
含义: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 全在于人的感觉。 评价:肯定和强调人的价值,将人置于世界 和社会的中心。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 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 神的滥觞。
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认识你自己”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 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⑧ 人总是追求幸福的。而美德归根结底会给人带 来好处,邪恶则总会给人带来坏处 。
斯宾塞详细地比较了 动物有机体和人类社会。 他发现二者当中都有调 节、维持和循环分配三 个系统,在动物中分别 是中枢神经、营养和静 脉动脉,在社会中分别 是政府、工业和道路、 电报、商业等手段。
社会成员分为三等: 一是从事生产职能的工人 和农民; 二是从事“分配与循环” 职能的商人、企业家和银行 家; 三是从事“调节”职能的 政府管理人员、官吏。
二、马克思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继承和发展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劳动价值论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批判与继承
威廉· 配第 (1623-1687)
亚当· 斯密 (1723-1790)
大卫· 李嘉图 (1772-1823)
三、马克思对法英空想社会主义方法论的继承和发展
法英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 人文主义的历史起源证明了这样的结论:
• 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事实上,人的命题 几千年来都是大致相同却又得不到完满的 解读。因为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切行动或 理解的背后几乎都是同样的结论:对物化 知识的怀疑和人的价值的重新审视。
(三)人文主义的早期发展历程
• • • • 起源:希腊时期 产生:文艺复兴 发展:宗教改革 成熟:启蒙运动
• 简单地说就是: • 不关注你做了些什么; • 只关心你想了些什么以及该如何来理解你 的行动。
(二)对物化知识的怀疑与人文主义的历史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