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典型发作
疟疾发作的时间与间隔和红内期原虫的 裂体增殖周期相一致。间日疟、恶性疟 隔1天发作一次;三日疟隔2天发作一次。
机 理:
裂 殖 子
红细胞碎片
代谢产物
W.B.C / Mφ
内源性致热源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发热
(3)不典型发作:发热无规律,较多见。易误
诊为感冒、肠胃炎、胆囊炎、原因不明发热等。
﹡ 卵型疟
以间日疟原虫在我国最为常见
四种疟原虫生活史相似,包括在人体内和在
蚊体内两个阶段。
按蚊体内
人 体 内
48小时
病 原 学
疟原虫在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发育时间
虫种 肝细胞内 红细胞内
间日疟
三日疟 恶性疟 卵形疟
8天
11天 6天 9天
48小时
72小时 36~48小时 48小时
疟 原 虫 环 状 体 或 裂 殖 子
间歇
4 8小时
发热
( 2-6小时)
出汗、退热
( 1-2小时)
因疟疾引起的儿童脾肿大
因疟疾引起的儿童脾肿大
因疟疾引起的儿童脾肿大
(2)凶险发作
脑型疟疾 : 最严重。多见于 恶性疟, 间日 疟也可引起。主要表现为急起高热、头痛、呕吐、 谵妄,迅速昏迷、抽搐。严重者因脑水肿呼吸衰 竭而死亡。
超高热型:体温升高至41℃以上并持续不退,
治疗
(1)控制症状:氯喹,杀红细胞内裂殖体
(2)防止复发:伯氨喹,杀肝内休眠体 (3)阻止传播:伯氨喹,杀配殖体 (4)对付耐药:青蒿素衍生物、磷酸咯萘啶、甲 氟喹对耐氯喹虫株有效。 (5)联合用药:氯喹+伯氨喹 (6)重症疟疾:静脉途径给药
治疗
◆对氯喹敏感的疟疾发作治疗 氯喹:对红内期裂殖体有迅速杀灭作用, 属于控制发作的药物。为首选药物。 伯氨喹:能杀灭配子体和肝细胞内的裂 殖体及迟发型子孢子,有病因预防、控 制复发、消除传播的作用。
治疗
具体用法
一种控制症状的药 (氯喹) (伯氨喹啉)
+ 一种控制复发的药
治疗
◆耐药疟疾治疗 甲氟喹,磷酸咯萘啶能杀灭红细胞内疟原虫。
青蒿素衍生物:如蒿甲醚 、青蒿琥酯,对
红细胞内裂殖体有强大的杀灭作用。
治疗
◆凶险型疟疾的抗疟治疗 氯喹:用于敏感株感染。
二盐酸奎宁:用于耐氯喹株感染。
蒿甲醚,磷酸咯萘啶
脑型疟白细胞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可高达 80% 。 ◆疟原虫检查:血厚涂片、血薄涂片 (寒战发 作时采血)、骨髓穿刺涂片、脾穿刺涂片。 ◆血清学检查:抗疟抗体一般在感染后2-3周便 可出现,4-8周达高峰。 ◆脑脊液:脑型疟疾脑脊液压力、细胞数、蛋白 可增高。
诊断与鉴别诊断
(1)了解疟疾流行区分布及流行特征; (2)询问感染史; (3)掌握典型发作临床表现,将任何发热性 疾病同疟疾联系起来; (4)寒战发热时采血,在染色血片中找疟原 虫; (5)诊断性治疗。 鉴别诊断:与发热性疾病鉴别,如伤寒、败血 症、钩体病、胆道感染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疟 原 虫 星 月 形 配 子 体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患者和带虫者(包括境外人员)
按蚊叮刺→子孢子进入人体
输血感染→红内期原虫进入人体
(自然)
(医源)
垂直传播→红内期原虫进入人体
(先天)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疫区居民有一定免疫力,外来人最易感 染,且病情重。 (4)流行特征 有区域性,依次为:热带-亚热带-温带 有一定季节性,温带夏秋季发病多。 (5)流行态势
(9)免

获得性非消除性免疫, 使感染
带虫免疫:
后疟原虫的数量被抑制在临床发作水平以下。 其发生机制认为是未激发机体产生足够的细 胞免疫。有效的体液免疫可明显减少原虫血 症,而彻底的清除疟原虫感染主要依靠细胞
免疫。
临床表现
(1)典型发作(间歇期感乏力,头晕)
(10分钟-2小时)
寒战
( 40小时)
◆潜在并发症:黑尿热
1、病情观察:及时发现黑尿热的表现。生命体征, 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2、对症护理:停用可能诱发的药物;严格卧床; 给予吸氧;遵医嘱应用氢化可的松、5%的碳酸氢 钠等药物;交叉配血输血等。
◆潜在并发症:惊厥、脑疝
1、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 反射、有无颅高压或脑膜刺激征的表现。
原则上选择对恶性疟敏感的药,尽快
静脉或肌肉注射给予
治疗
◆对症治疗 – 控制脑水肿:定期20%甘露醇脱水 – 控制抽搐:可用安定、水合氯醛等 – 改善脑微循环:低分子右旋糖酐


◆控制传染源:彻底治愈病人和带虫者。
1、治愈现症病人:氯喹+伯氨喹啉。 2、消灭带虫者:乙胺嘧啶+伯氨喹啉。
◆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 无蚊即无疟疾。 ◆保护易感人群
2、休息:绝对卧床休息,治疗护理要集中进行,尽量 减少搬动病人,以减少惊厥的发生。 3、安全护理:意识障碍者,头偏向一侧,躁动时加床 栏或使用约束带。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4、用药护理:甘露醇
谢谢!
病人皮肤灼热,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谵 妄。
厥冷型: 胃肠型:
(3)特殊类型疟疾
婴幼儿疟疾:因体温中枢调节功能不健 全,发热不规则,伴呕吐、腹泻,甚至出 现感染性休克样表现;脾肿大及贫血明显, 死亡率高。 输血后疟疾:多发生在输血后7~10天, 临床表现同典型发作,无复发。
(4)并发症
A、黑尿热
急起寒战高热、腰痛、恶心、呕吐、酱油 样小便。患者有进行性贫血、黄疸,严重者发 生急性肾衰。 原因:过敏性体质;RBC缺乏G6PD;疟原虫 毒素或奎宁与伯氨喹等药物诱导,发生急性血 管内溶血。
机理:疟原虫抗原变异和宿主的免疫力降低。
(5)复 发
定义: 疟疾初发后,红内期的原虫被全部消灭,
在 无再次感染下,经过一段时间后红外期的原虫
再次进入血流,大 量增殖所引起的疟疾发作。又
称远期复发,初发6个月后。
机理:迟发型子孢子。间日疟和 卵形疟有。
(6)贫 血
原因:(a)直接破坏;恶性疟原虫可侵犯任何年龄的红细胞。 (b)脾功能亢进;
疫苗:正在南美洲试用,尚未广泛推广。 预防服药:甲氟喹或乙胺嘧啶,每周一片。 根据在疫区停留时间控制总剂量。
主要护理诊断
◆体温过高:与疟原虫感染有关。 ◆疼痛:头痛,全身痛,与高热有关。
◆潜在并发症:黑尿热、惊厥、脑疝。
护理措施
◆体温过高
1、隔离:虫媒隔离。 2、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热型。 3、休息:发作时卧床休息。 4、饮食: 5、降温措施:发冷期注意保暖,发热期可予物理降温或药 物降温,出汗后用温水檫浴,更换衣服,避免吹风受凉。 6、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疟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 作用(胃肠道反应及循环系统反应)。贫血者遵医嘱输血。
(c)骨髓中红细胞生成障碍 ;
(d)免疫病理损害。恶性疟致贫血最严重。
(7)脾肿大
原因:充血、单核吞噬细胞增生、 反复感染 引起纤维组织增生。
(8)凶险型疟疾 A、多发生于无免疫力的人群,多见于 恶性 疟, 间日疟也可引起
B、微血管病变(红细胞粘连成团,粘附于微 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局部的病理反应,堵 塞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的微血管),细 胞破坏后释放的代谢产物及细胞因子均有 重要的病理意义。
原因:
A、疟疾初发(发育不同步,体温筛选后同步) B、混合感染(发育不同步,体温筛选无效)
C、儿童和无免疫力人群(体温调节失衡)
D、治疗不当 (不规范用药)
(4)再

定义:疟疾发作停止后,体内仍有少量的红内期 疟原虫,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血中疟原虫又大 量增殖,引起疟疾再次发作。又称近期复发,初
发后2个月。
B、急性肾炎
疟疾反复发作,未得到有效治疗。表现为水 肿、少尿,血压升高。尿中蛋白+,红细胞+; 抗虫治疗有效。
C、肾病综合征
进行性蛋白尿、贫血和水肿。Ⅲ型变态反应, 抗虫治疗无效。
疟 原 性 肾 并 病 发 综 症 合 征 患 儿
实验室检查
◆ 血 象 : 白 细 胞 正 常 或 稍 减 少 , Hb 下 降
有优势虫种,依次为: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卵形疟。
(见图表)
1995年中国疟疾分布图
1950年中国疟疾分布图
发病机制
(1)潜伏期 红外期发育所需时间 +红内期虫数
达到发热閾值所需时间。间日疟和卵形疟为13~15 天,长者达6个月以上,三日疟24~30天,恶性疟 为7~12天。 发热阈值:引起疟疾发作的血中最低原虫数, 与疟原虫种类、子孢子数量、宿主的免疫力及耐 受力有关。
疟 疾
(malaria)
湘雅医院感染病科 曾烂漫



疟疾是由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
虫病。主要流行于非洲、东南亚及美洲的中部
和南部。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本病。居 寄生虫病之最。

临床表现以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
缓解为特征。
病 原 学
人疟原虫虫种
﹡ 间日疟 ﹡ 三日疟
﹡ 恶性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