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行政诉讼程序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二)起诉的程序
▪ 2 起诉期限的延长。《行政诉讼法》第40条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 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 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
▪ 要延长起诉期限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 (1)起诉期限耽误的原因须是不可抗力的事由或其 他特殊情况。
辖。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二)起诉的程序
▪ 1 起诉期限。根据《行政诉讼法》和《若干问题的解释》 的规定,起诉的期限有以下几种情况:
▪ (1)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 为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 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法律另有规定 的除外。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节 第一审程序
▪ 一、起诉 ▪ 二、受理 ▪ 三、审理 ▪ 四、裁判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一、起诉
▪ 行政诉讼的起诉:是指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认 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 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行使国 家审判权,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以保护自 己合法权益的一种法律行为。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二、受理
▪ Hale Waihona Puke Baidu一)受理的概念
➢ 受理:是指人民法院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的起诉进行审查,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 件而决定立案并予以审理的诉讼行为。
➢ 原告起诉与人民法院受理是两种不同性质却有 密切联系的诉讼行为。
▪ (二)对起诉的审查和处理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主编:石佑启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第十八章 行政诉讼程序
▪ 第一节 第一审程序 ▪ 第二节 第二审程序 ▪ 第三节 审判监督程序 ▪ 第四节 行政案件审理中的特殊制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第十八章 行政诉讼程序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三、审理
▪ (一)审理前的准备
➢ 1 组成合议庭 ➢ 2 送达诉讼文书 ➢ 3 处理管辖异议 ➢ 4 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证据 ➢ 5 更换和追加当事人 ➢ 6 其他必要的准备工作
➢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法律适用
▪ 1 法律适用的概念与特点。所谓行政诉讼中的 法律适用,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的过程 中,按照法定程序具体运用行政法规范审查具体 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并作出相应裁判的活动。
▪ 要点导言: ▪ 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行政机
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 ▪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对原审人民
法院的裁判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全 面审查,不受上诉范围的限制。第二审人民法院 审理上诉案件,需要改变原审判决的,应当同时 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判决。 ▪ 原审判决遗漏行政赔偿请求,第二审人民法院经 审查认为依法不应当予以赔偿的,应当判决驳回 行政赔偿请求。 ▪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应当裁定中 止原判决的执行;裁定由院长署名,加盖人民法 院印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三)起诉的方式
▪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42条、第43条及 《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2条第4款的精神, 起诉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即原告应向人民 法院递交起诉状及起诉状副本。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第二节 第二审程序
▪ 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 ▪ 二、上诉的提起 ▪ 三、上诉的审查与受理 ▪ 四、上诉案件的审理 ▪ 五、二审裁判
▪ (2)当事人申请延长期限,应当在不可抗力或者其 他特殊障碍消除后10日内提出,超过10日,就丧失 了申请延长起诉期限的权利。
▪ (3)当事人申请延长法定的起诉期限,是否准许, 由人民法院决定。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二)起诉的程序
▪ 3 起诉与申请行政复议的衔接。
▪ 《行政诉讼法》第37条规定:“对属于人民法院受 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 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 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 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律、法规规定 应当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时再向人民法 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 (2)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 为而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 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 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 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 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不履行的,公民、 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在期满之日起3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二)起诉的程序
▪ (4)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包括复议决定时, 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 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诉权或者起 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 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 年。
▪ (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 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 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但是,对涉及 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对 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 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一、起诉
▪ (一)起诉的条件
▪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41条的规定,起诉 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 1 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 2 有明确的被告。 ➢ 3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 4 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
▪ 它具有以下特点:
➢ (1)法律适用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具有特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