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关系学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沟通行为、规律和方法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它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公关意识和公关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有效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为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基本要素和工作程序;掌握公共关系调查、策划、实施和评估的方法和技巧;熟悉公共关系传播、危机管理、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公关策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公关意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课程内容1、公共关系概论(1)公共关系的定义、特点和职能(2)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3)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念2、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1)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类型与特点社会组织的形象塑造(2)公共关系客体——公众公众的分类与特点公众心理分析公众关系的建立与维护3、公共关系传播(1)公共关系传播的概念、要素和模式(2)公共关系传播的媒介选择与运用(3)公共关系传播的效果评估4、公共关系调查(1)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与方法(2)公共关系调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3)公共关系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5、公共关系策划(1)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与程序(2)公共关系策划的创意与策略(3)公共关系策划方案的撰写与实施6、公共关系实施(1)公共关系实施的特点与原则(2)公共关系实施的步骤与方法(3)公共关系实施中的障碍与排除7、公共关系评估(1)公共关系评估的意义与内容(2)公共关系评估的标准与方法(3)公共关系评估报告的撰写8、公共关系危机管理(1)公共关系危机的概念、特点与类型(2)公共关系危机的预防与预警(3)公共关系危机的处理与恢复9、公共关系形象塑造(1)组织形象的内涵与构成要素(2)组织形象的定位与设计(3)组织形象的传播与推广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教案大学一年级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教案大学一年级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学的概念、基本理论和发展历程,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和相关术语;教学目标二:培养学生的公共关系技能,包括公共关系的计划、组织、执行和评估能力;教学目标三:引导学生了解公共关系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公共关系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交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公共关系学的概念、基本理论和发展历程1.1 公共关系的定义和内涵1.2 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1.3 公共关系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2. 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和相关术语2.1 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2.2 公共关系的目标和原则2.3 公共关系中的关键概念和术语:形象管理、危机公关、传播媒介等3. 公共关系的计划与组织3.1 公共关系计划的策划与实施3.2 公共关系的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4. 公共关系的执行与评估4.1 公共关系的传播渠道和策略4.2 公共关系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4.3 公共关系效果的评估与改善5. 公共关系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5.1 公共关系对组织的影响与贡献5.2 公共关系与社会问题的关系5.3 公共关系在品牌建设和维护中的作用6. 公共关系意识与沟通能力培养6.1 公共关系意识的培养方法与实践6.2 公共关系中的沟通技巧与方法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经典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经典的公共关系案例,加深学生对公共关系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小组讨论与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对公共关系问题的思考和理解。
3. 视频与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和使用多媒体工具,直观地展示公共关系实践案例和理论知识。
4. 实地考察与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公共关系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考勤与平时表现:对学生上课的出勤情况和参与度进行评价。
2. 课堂表现与小组讨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小组讨论的贡献进行评价。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公共关系现象、理论和技巧的学科,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公共关系的内涵、意义和作用,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组织形象管理、沟通协调、危机应对等方面的能力。
本课程将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了解公共关系的内涵和外延。
2、掌握公共关系策划、实施和评估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公共关系方案的策划和实施。
3、掌握公共关系沟通协调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协调组织内外部的利益关系。
4、掌握公共关系危机应对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应对组织面临的危机事件。
5、了解公共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和实践,能够将公共关系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课程内容1、公共关系基本概念与原理2、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3、公共关系的职能与作用4、公共关系的策划与实施5、公共关系的沟通与协调6、公共关系的危机应对7、公共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2、实践教学:通过课堂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实践公共关系技能和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项目合作: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真实的公共关系项目,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公共关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经验分享:通过邀请业内专家、企业家等分享经验,让学生了解公共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和实践。
五、考核方式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等进行评估。
2、平时作业: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成果、案例分析报告等作业质量进行评估。
3、期末考试:通过笔试或面试等方式,测试学生对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
4、项目成果:根据学生在真实的公共关系项目中扮演的角色和贡献进行评估。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开放教育(专科)《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公共关系学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也是广告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还是工商管理(专科)(市场营销方向)、行政管理、教育管理、物业管理、旅游专业、药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秘书等专业的选修课程。
一、培养目标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以沟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在公众中树立组织的社会形象为宗旨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没有公关意识的组织不是一个好组织,不掌握一定公关知识和技巧的人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
开设公共关系学课程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熟悉公共关系的主要技巧,成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综合性人才。
二、课程的价值与特点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公共关系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同时,由于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公共关系学在理论上的指导原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所接纳,并不断地得到认可。
在现代信息社会,没有公共关系意识的企业、机构、社团、事业单位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组织,政府也不能很好地完成为人民服务的职能。
公共关系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承担着推动社会进步,完善各类社会组织,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服务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
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1.是一门新兴学科。
公共关系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上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
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与实践,在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应该说这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而且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2.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公共关系学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有自己现实的操作价值。
公共关系理论用于指导公共关系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公共关系实践是在公共关系理论指导下开展的各项公共关系活动,体现了公共关系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交叉学科。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标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涵盖了传播学、管理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公共关系管理的核心原则,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成为优秀的公共关系专业人才,为企业、组织和社会提供专业化的公共关系服务。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1. 公共关系学概述- 公共关系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公共关系学的相关理论2. 公共关系管理- 公共关系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公共关系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公共关系管理的策略和方法3. 公共关系与传播- 公共关系与传播的关系和作用- 公共关系与传播的理论和模型- 公共关系与传播的实践案例分析4. 公共关系与社会责任- 公共关系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公共关系与环境保护、慈善事业等的关系 - 公共关系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关系5. 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 公共关系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策略和技巧-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6. 公共关系与政府关系- 公共关系与政府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公共关系与政府关系的战略与实践- 公共关系与政府关系的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和评估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项目和期末考试等进行综合评估,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四、参考教材1. 《公共关系学导论》 - 作者:约翰·登密尔2. 《公共关系管理:原理与实务》 - 作者:哈维·拉里萨斯3. 《公关学:原理与实践》 - 作者:理查德·贾马瑞诺五、教学团队本课程将由经验丰富、具有公共关系学研究背景的教师来负责教学,教师将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六、课程总结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公共关系管理的核心原则,培养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公共关系相关职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一、课程简介二、教学目标1.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发展历程;2.熟悉公共关系的理论框架和相关实践方法;3.培养学生的公共关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公共关系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a.公共关系定义及其特点;b.公共关系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c.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及理论框架。
2.公共关系实践方法a.公共关系规划与策略;b.媒体关系管理与传播策略;c.危机管理与对外沟通;d.公众参与与社会责任。
3.公共关系案例分析a.国内外经典公共关系案例分析;b.公共关系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败因素;c.案例分析与讨论。
4.公共关系学术研究与发展a.公共关系研究的趋势与前沿;b.公共关系研究方法与途径;c.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与未来趋势。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PPT展示等方式,介绍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公共关系领域的经典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解答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公共关系相关企业或机构,了解实际应用情况,增强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验:对学生进行课堂知识点的理解测试,占总评成绩的20%。
2.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综合性论文,分析和解决公关问题,占总评成绩的40%。
3.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讨论表现和小组合作等,占总评成绩的20%。
4.期末考试:对学生对公共关系学的整体理解进行考核,占总评成绩的20%。
六、教学参考书目1.《公共关系学导论》(杜传理、邓志辉、杨国军著)2.《公共关系原理与实践》(刘瑛著)。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公共关系是一门探讨组织与其公众之间关系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技能,强化学生的沟通、协调、领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识公共关系对组织和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公共关系的概念、作用和特点。
2.公共关系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3.公共关系与组织战略的关系。
4.公共关系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5.公共关系的实践技能:媒体关系、事件危机管理、社交媒体等。
6.公共关系的伦理、法律和社会责任。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讲解公共关系理论和实践经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公共关系的本质及其对社会和组织的影响。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公共关系案例,让学生理解实践中公共关系的运作和管理。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加强学生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工作:开展公共关系实践工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技能和实战能力。
四、考核方式1.课堂成绩:包括平时表现、小组讨论和授课笔记等。
2.课程论文:要求学生就一项公共关系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和写作能力。
3.综合考核: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包括期中期末综合考试和课程实践成果等。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公共关系学》(作者:霍华德·弗兰克)参考书目:《公共关系管理与实践》(编委会),《公共关系学原理与实践》(乔恩·怀特)六、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公共关系的概念、原理和实践技能,掌握公共关系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在实践中应对公共关系事件和危机,并能够在组织中发挥公共关系专业能力,以对组织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公共关系学教程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公共关系学Publicrelations学时:36 学分:2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开课学期:第6学期开课部门:文传学院先修课程:传播学考核要求:要求考试成绩60分以上,三次无故旷课者将取消考试资格。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公共关系学”是广告学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新兴、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学科以建立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为主线贯穿始终;公共关系学研究社会组织通过与其公众关系的沟通与协调以提升、维护或修补组织形象,在使社会组织处于优化的公共关系状态的同时,也使社会组织的互动环境、心理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得到优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理论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基本理论,在实践上能够有创意地策划公共关系活动,能撰写公共关系策划书,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把公关和广告相结合的整合营销传播能力;在课程思政上培养学生的国家形象意识,把传播国家形象,弘扬社会正能量作为课程重要内容。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的意义、基本目标、基本职能、基本工作准则和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程序。
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调研工作、公共关系的宣传工作、公共关系的综合性工作、组织形象的策划与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公共关系效果的评价等方面的技能和方法。
四、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公共关系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应运用案例教学,指导学生亲自进行公关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公关策划训练。
五、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基本内容“公共关系”一词的来源、公共关系的表现形式、公共关系的定义。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的主体、公共关系的客体、公共关系的方法与手段。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范畴。
思政:抗击新冠疫情中,中国政府的公共关系应用。
2.教学目标与要求(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公共关系的概念、特征、功能、构成要素及产生和发展等,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Public Relations课程编码:05201060 学分: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计划学时: 32 其中讲课: 32 实验或实践: 0 上机:0适用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推荐教材:陶应虎主编,《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参考书目:1、Doug Newsom主编,《公共关系精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2、Jerry A.Hendrix 著,《公共关系案例》,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3、[美]斯科特﹒科特利普著,《公共关系教程》,华夏出版社,2000年4、史有春著,《公共关系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肖辉主编《实用公共关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公关的起源和发展、公关三要素、公关策划四步骤、CIS、公关写作、公关礼仪和危机公关处理等。
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公关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具体方法,让学生对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内容和管理过程有系统地了解,结合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公关理论和相关公关技巧营造组织良好经营环境的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明确公共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使学生在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能运用相关的公共关系理论分析各种公共关系活动,提高公共关系实务能力和技巧,从而为组织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3、注重突出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开展公共关系实务活动。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导论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公共关系的定义和要素,理解公共关系的特征和功能,了解若干与公共关系相关的概念,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熟悉公共关系的对象和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公共关系的定义和要素,公共关系的对象和内容。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关关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公共关系学不仅是财经类、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课,而且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等专业的重要课程。
在工商管理类课程体系中,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课,同时还可作为全院其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学习本课程之前应该首先学习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传播学、会计学、经济法等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规范的名称是:公共关系学英文名称:Public Relations修订大纲主要参考书:董原主编.公共关系学.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版。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把握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了解公共关系的真正涵义,正确认识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和方法。
学习这门课程,除了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的内容之外,要密切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努力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的公共关系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三、教学时数教学时数根据不同专业确定。
实践和实习课时控制在总课时的18%~20%。
总时数为54学时,每周3学时,上课18周。
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理工科专业及选修课安排周2学时,总课时在36学时。
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兼参与企业的策划活动。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借助课堂讨论、计算机模拟、社会实践、市场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咨询与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公关决策能力和公关创新策划能力。
在教学中应当注意:要多联系中国实际,逐步进行双语教学,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加强实践操作的训练,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
考核方法:平时成绩、课堂讨论、课程论文、期末闭/开卷考试。
五、教学内容公共关系学是研究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组织如何与公众进行双向传播与沟通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具体教学内容章节分布和课时的安排如下:六、面向专业1.市场营销、工商管理;2.广告学、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公共事业管理、经济学、投资经济、金融学等本科专业3.全校文科类各专科专业注:1.在章节前带*的为可选章节,部分专业不要求讲述和考核。
2.学时有不同的设置,主要是针对不同专业的要求而定。
3.实践和实习的课时,在总课时内安排最多不超过20%的量。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公共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涵义,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公共关系的特征以及公共关系的职能和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所应遵循的原则等。
[基本要求]正确理解公共关系的涵义,全面系统地掌握公共关系的特征、研究对象、职能及原则。
[教学要点]1.掌握公共关系及相关概念的含义。
2.掌握公共关系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3.了解公共关系的四大职能。
4.了解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应遵循的四大原则。
[教学时数]3~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关系的涵义一、公共关系的多种定义1、国外有代表性的定义2、国内有代表性的定义二、公共关系的涵义的分析1、公共关系涵义的多种指代2、公共关系涵义的表述第二节公共关系的特征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二)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内容二、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三、公共关系的特征1、以公众为对象;2、以美誉为目标;3、以互惠为原则;4、以长远为方针;5、以真诚为信条;6、以沟通为手段四、公共关系与其他相关活动的联系与区别(一)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人群关系的联系与区别(二)公共关系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三)公共关系与广告的联系与区别(四)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的联系与区别第三节公共关系的职能及原则一、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1、搜集信息,组织宣传2、监测环境,咨询决策3、协调沟通,处理危机4、创建文化,树立形象二、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1、尊重事实原则2、公众利益原则3、社会效益原则4、科学指导原则思考题:1.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的涵义?2.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是什么?3.公共关系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4.公共关系的职能和原则各包括哪些方面?5.简述公共关系与广告的联系与区别参考书目1.卡特利普、森特著、汤宾译,《有效公共关系》,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年版2.熊源伟主编,《公共关系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3.杨魁主编,《现代公共关系学,》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年版4.李兴国编,《公共关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5.吴勤堂编,《公共关系学》(21世纪工商管理系列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6.邱税主编,《公共关系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把握国内外公共关系的现状,剖析公共关系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认识公共关系的社会历史必然性,同时明确如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
[基本要求]面系统地掌握公共关系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了解公共关系思想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公关事业发展的情况。
[教学要点]1.掌握公共关系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
2.了解公共关系思想演变的过程。
3.了解中国公共关系的兴起与发展。
4.明确如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
[教学时数]2~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兴起与发展一、公共关系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1.政治方面: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使公共关系兴起的社会政治条件。
2.经济方面: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市场经济的出现是公共关系兴起的社会经济条件。
3.技术方面:传播手段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为公共关系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4.思想方面:人们的经营思想和观念的深刻转变为公共关系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公共关系思想的演变(一)、古代时期(二)、巴纳姆时期(三)、艾维李时期(四)、伯内斯时期(五)、现代时期三、现代公共关系在国外的发展状况(一)、美国公共关系的新发展(二)、欧洲公共关系的发展(三)、亚洲公共关系的发展第二节中国的公共关系事业一、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兴起二、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一)、拿来主义时期(80年代初—1986年)(二)、自主发展时期(1986年—1993年)(三)、进入成熟发展时期(1993年至今)三、开拓中国的公共关系事业(一)公共关系事业在中国兴起的原因(二)中国公共关系发展面临的障碍(三)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关系四、中国未来公共关系发展与瞻望(一)、公共市场国际化(二)、公关实务专业化(三)、公关手段高科技化(四)、公关地位战略化(五)、公关教育规模化(六)、公关人才竞争白热化、行业自律更完善思考题:1.公共关系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2.公共关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各时期的特点是什么?3.如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参考书目1.卡特利普、森特著、汤宾译,《有效公共关系》,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年版2.熊源伟主编,《公共关系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3.杨魁主编,《现代公共关系学》,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年版4.王乐夫等,《公共关系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三章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公众,连接主体和客体媒介是传播,全面把握公共关系三大构成要素各自的概念、分类、特征及其作用。
[基本要求]全面系统地了解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了解社会组织的生存环境,了解公众的特点、分类及公共关系传播媒介。
[教学要点]1.掌握社会组织、公众、传播的涵义。
2.了解社会组织与环境、社会组织与形象的关系。
3.了解公众的特点、公众分类的意义,组织基本目标公众的情况。
4.了解把握传播的基本原理、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及传播效果。
[教学时数]4~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组织一、社会组织的概念及构成概念、构成二、社会组织的类型(一)按照组织目标和其活动内容来划分(二)按照组织成立的依据与内部关系状态来划分(三)按照组织的性质、功能和获利情况来划分三、社会组织与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二)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四、社会组织与形象(一)组织形象的概念和特点(二)组织形象的内容(三)塑造组织美好形象的意义五、社会组织的另种形态——公众人物第二节公众一、公众的概念与特点概念、特点二、公众的分类(一)公众分类的方法1.根据公众与有无归属关系看2.根据公众的组织状况标准3.根据公众发展过程标准4.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5.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6.根据组织的价值判断(二)公众分类的意义三、基本目标公众分析(一)、内部公众关系(二)、外部公众关系1、顾客关系2、媒介关系3、政府关系4、社区关系5、名流关系第三节传播与沟通一、传播原理(一)传播的基本涵义(二)传播的要素1.传播的基本要素2.传播的隐含要素(三)公共关系的传播模式1.传统的线性传播模式2.新型的控制论传播模式3.公共关系传播模式(四)传播的基本方式及特点1.个体自身传播及其特点2.人际传播及其特点3.组织传播及其特点4.大众传播及其特点二、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一)按照物质形式对传播媒介的分类1.符号媒介2.一般实体媒介3.人体媒介(二)按照社会功能对传播媒介的分类1.大众传播媒介2.社会组织自控媒介3.作为社会组织成员的人员媒介三、公共关系沟通(一)公共关系沟通的原则1.双向沟通原则2.有效沟通原则3.平衡沟通原则4.整分和沟通原则(二)公共关系的沟通网络1.链式沟通网络2.轮式沟通网络3.圆式沟通网络4.全渠道式沟通网络5.“Y”式沟通网络四、公共关系传播效果(一)传播效果理论1.魔弹效果论2.有限效果论(二)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1.传播者2.信息3.接受者4.情景5.传播媒介思考题:1.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方面?2.什么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如何?3.什么是公众?公众分类的意义是什么?4.什么是传播?试述公共关系的传播模式。
5.如何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参考书目1.卡特利普、森特著、汤宾译,《有效公共关系》,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年版2.熊源伟主编,《公共关系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3.杨魁主编,《现代公共关系学,》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年版4.哈里森(英)编,《公共关系学概论》(第2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5.何修猛编,《现代广告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宋宁编,《新闻传播学》,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7.黎松峭主编,《中外成功广告900例》,广西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8.王长征编著,《消费者行为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四章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与人员[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对公共关系部、公共关系公司及公共关系社团的优缺点、类型及机构设置、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及培养能全面了解,从而利用公共关系机构更好地开展公共关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