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不超过300字)本课程是行政管理及劳动与社会保障两个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主要的内容有公共关系概述及其起源与发展、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公共关系的三大目标、社会组织的形象塑造、公共关系传播、公共关系工作四步法、企业公共关系、政府公共关系、政府国际公共关系、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及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三、知识点(一)基本知识点1.公共关系的科学定义、公共关系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理解公共关系的职能2 .公共关系产生的历史及发展趋势、公关人员的素质、公关机构的类型;4.公关专题活动的类型。
5.现代企业CIS和CS战略。
6.国际公共关系7.公共关系危机管理(二)重要知识点1.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三大目标、社会组织形象的概念、社会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及塑造;2.收集信息及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方法。
3.公关策划内容、基本方法和技巧。
4.公关传播的渠道、特点和方法。
5.政府公共关系、企业公共关系四、基本要求(一)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1.理解公共关系的科学定义、公共关系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理解公共关系的职能2.了解公共关系产生的历史及发展趋势、公关人员的素质,公关机构的类型;3.熟练掌握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三大目标、社会组织形象的概念、社会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及塑造;4.掌握收集信息及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方法。
5.掌握公关策划内容、基本方法和技巧。
6. 掌握公关传播的渠道、特点和方法。
7.了解公关专题活动的类型。
8.了解现代企业CIS和CS战略。
9.掌练掌握政府公共关系、企业公共关系。
10.理解国际公共关系及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二)能力要求1.能独立进行公关信息收集、开展公关调查。
2.能结合组织的具体情况,进行公关设计,制定公关计划,提出策划方案。
3.能根据公关目标选择传播媒介、采用适当方法,开展公关传播工作。
4.能根据组织内外的公共关系状况,开展有效的公共关系协调工作。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公共关系学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Relations课程编号:学分:2适用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专业选修课,公关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公关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实际的公关工作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其实用性和时代性,课堂上,除讲授公共关系原理外,还会花一定时间讲授公共关系实务以及技巧。
除教师讲解外,根据这门课的特点,可以适当进行公共关系技能的训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本门课程要求学生能树立公关意识,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技巧,并能在公共关系实务工作中加以运用。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3学时)第一节公共关系的涵义(1学时)一、公共关系定义选介二、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三、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第二节公共关系的多维界定(1.5学时)一、公共关系与管理的区别二、公共关系与新闻传播的区别三、公共关系与推销的区别四、公共关系与广告的区别五、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和区别六、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区别第三节什么是公共关系学(0.5学时)一、公共关系学的定义二、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3学时)第一节人类早期的“公共关系”(1学时)一、古代西方的“公共关系”二、古代中国的“公共关系”第二节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1学时)一、现代公共关系的开端二、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初步发展三、现代公共关系的全新发展第三节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崛起(1学时)二、公共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三章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与原则(5学时)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3学时)一、树立形象、广结良缘二、采集信息、咨询建议三、沟通信息、协调关系第二节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2学时)一、事实第一性原则二、研究公众的原则三、科学指导的原则四、利益统一的原则五、全员公关的原则第四章公共关系的基本手段——传播(4学时)第一节传播的基本原理(1学时)一、传播的基本概念二、传播的过程模式三、公共关系传播方式及其特点第二节传播符号和传播媒介(2学时)一、传播符号二、传播媒介第三节公共关系有效传播的条件(1学时)一、创造最佳的信源条件二、建立最好的信息条件三、认真研究公众对象四、注意传播环境气氛的影响五、完善传播沟通的技巧第五章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公众(4学时)第一节公众的涵义和分类(2学时)一、公众的定义二、公众的基本特征三、公众的分类第二节组织与公众关系的协调(2学时)一、媒介关系的协调二、职工关系的协调三、顾客关系的协调四、股东关系的协调五、政府关系的协调六、社区关系的协调七、国际公共关系的协调第六章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3学时)第一节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部(1学时)一、公共关系部产生的必然性二、公共关系部的职能四、公共关系部的组织类型五、公共关系部的人员配备第二节组织外部的公共关系公司(1学时)一、公关公司产生的必然性二、公关公司的类型三、公关公司的工作程序四、公关公司的优势第三节公共关系人员(1学时)一、公关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二、公关人员的培养第七章公共关系的基本程序(6学时)第一节公共关系调查(2学时)一、公关调查的内容二、公关调查的应用效应三、公关调查的基本方法四、公关调查的原则要求第二节公共关系策划(2学时)一、公关策划的基本程序二、公关策划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三、公关策划中的“制造新闻”四、公关策划的基本原则五、公关策划书的撰写程式第三节公共关系传播(1学时)一、公关计划实施的特点二、公关实施中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三、公关实施的基本原则第四节公共关系评估(1学时)一、公关评估的内容二、公关评估的方法第八章公共关系实务活动(4课时)第一节公关演讲(1学时)一、演讲开场白的语言技巧二、演讲结束语的语言技巧三、演讲正文的语言技巧四、演讲态势语言的技巧第二节公关广告(1学时)一、公关广告的特点二、公关广告的类型三、公关广告的技巧第三节公关谈判(1学时)一、什么是谈判二、谈判的过程三、谈判中常见的花招四、谈判过程中的应对之招五、谈判语言与技巧第四节公关专题活动(1学时)一、记者招待会二、展览(销)会三、参观活动四、赞助活动五、宴请的组织第九章公共关系社交礼仪(4课时)一、称呼的礼节二、握手的礼节三、介绍的礼节四、递接名片的礼节五、拜访与接待的礼节六、仪表服饰的礼节七、出席宴请的礼节八、出席舞会的礼节九、求职应聘的礼节十、涉外礼节与习俗四、时间分配五、考核形式:考试(笔试)六、考试成绩比例: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作业、课堂提问、练习比例等)期末成绩70%七、教材与参考资料主要教材及参考书:《公共关系学实用教程》(中国林业出版社)。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标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涵盖了传播学、管理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公共关系管理的核心原则,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成为优秀的公共关系专业人才,为企业、组织和社会提供专业化的公共关系服务。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1. 公共关系学概述- 公共关系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公共关系学的相关理论2. 公共关系管理- 公共关系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公共关系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公共关系管理的策略和方法3. 公共关系与传播- 公共关系与传播的关系和作用- 公共关系与传播的理论和模型- 公共关系与传播的实践案例分析4. 公共关系与社会责任- 公共关系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公共关系与环境保护、慈善事业等的关系 - 公共关系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关系5. 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 公共关系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策略和技巧-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6. 公共关系与政府关系- 公共关系与政府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公共关系与政府关系的战略与实践- 公共关系与政府关系的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和评估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项目和期末考试等进行综合评估,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四、参考教材1. 《公共关系学导论》 - 作者:约翰·登密尔2. 《公共关系管理:原理与实务》 - 作者:哈维·拉里萨斯3. 《公关学:原理与实践》 - 作者:理查德·贾马瑞诺五、教学团队本课程将由经验丰富、具有公共关系学研究背景的教师来负责教学,教师将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六、课程总结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公共关系管理的核心原则,培养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公共关系相关职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新媒体与自媒体 网络传播的挑战 3.问题与应用 比较大众传播和网络传播的不同并思考什么类型的产品适合网络传播。 (三)思考与实践 1. 怎样理解“公众”的概念和特征? 2. 如何识别、界定一个组织的基本公众,进行有效的分类并选择合适的交 流方式? 3. 按公众对组织或相关问题的重要性,分为首要公众、次要公众和边缘公 众,在公共关系工作中有什么实践意义? 4. 按公众的变化与动态,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 在公共关系工作中有什么实践意义? 5. 大众传播媒介、社会组织自控媒介和作为组织成员的人员媒介,在公共 关系工作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6. 如何理解和应用格鲁尼格、亨特等人划分的新闻代理模式、公共信息模 式、双向不对称模式和双向对称模式等 4 大公共关系模式? 7. 公共关系传播方式与类型可以怎样分类,有什么意义? 8. 怎样理解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传播的影响与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 PPT 课堂讲授为主,组织学生案例讨论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减少网络 传播对社会组织或者公众人物的负面影响。 第四章 公共关系调研与效果评估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公共关系调研及其过程、方法 2.了解公共关系分析与诊断 3.了解公共关系效果评估。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共关系调研 1.主要内容 公共关系调研是公共关系的决策和一切行动的前提。调研范围一般包括内部 情况、外部环境、公共关系状态和组织形象,以及公众的一般信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公共关系调研的意义 公共关系调研的一般范围 公共关系调研的原则 3.问题与应用 公共关系调研与一般市场调研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第二节 调研过程与方法
“承担社会责任”? 6. 公共关系工作应当怎样“公开事实真相”? 7. 怎样明确组织内部公共关系机构的职责和一般任务? 8. 如何选择和聘请外部公共关系公司为组织服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通过 PPT 课件讲授和案例讨论社会组织是公关活动的主体,并对
(完整版)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Public Relation Management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222409101002 0222409101003课程学分:2分面向专业:会展、国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开课院系:上海建桥学院商学院使用教材:公共关系学居延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四版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并修课程:公共经济学项目管理后续课程:中国公共政策西方行政学说史二、课程简介(必填项)公共关系学指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课程,适用于个人及任何组织。
公共关系学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社会组织为了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媒介和手段,与其公众结成的利益一致的社会关系。
作为一个学科,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从总体上看,它必须包括所有的公共关系的社会现象和活动规律。
公共关系作为社会组织运用传播手段处理其各类公众的关系的行为,它的社会现象和活动规律可以具体化为以下三大方面,即公共关系学研究的三个具体对象:(一)是作为社会组织管理职能的公众关系的现象和规律。
(二)是作为社会组织与其公众间的信息传播活动的公共关系的现象和规律。
(三)是作为处理与各类具体公众的关系的公共关系的现象和规律。
由此看来,这门课程对现代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三、选课建议(必填项)本课程主要面向会展管理与策划方向专科生、适合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第一学期开设。
四、课程基本要求(必填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学产生的渊源、兴起与发展,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学、社会关系和公共关系,理解并掌握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的功能和作用,公共关系的类型,公共关系的规范和准则和作为“关系管理”的公共关系等有关公共关系的基础性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公共关系实务操作:调查与策划、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实像传播、大众传播的整合运用、网络传播、危机传播管理、公共关系专职机构和专业人员等有关知识。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公共关系是一门探讨组织与其公众之间关系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技能,强化学生的沟通、协调、领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识公共关系对组织和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公共关系的概念、作用和特点。
2.公共关系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3.公共关系与组织战略的关系。
4.公共关系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5.公共关系的实践技能:媒体关系、事件危机管理、社交媒体等。
6.公共关系的伦理、法律和社会责任。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讲解公共关系理论和实践经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公共关系的本质及其对社会和组织的影响。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公共关系案例,让学生理解实践中公共关系的运作和管理。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加强学生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工作:开展公共关系实践工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技能和实战能力。
四、考核方式1.课堂成绩:包括平时表现、小组讨论和授课笔记等。
2.课程论文:要求学生就一项公共关系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和写作能力。
3.综合考核: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包括期中期末综合考试和课程实践成果等。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公共关系学》(作者:霍华德·弗兰克)参考书目:《公共关系管理与实践》(编委会),《公共关系学原理与实践》(乔恩·怀特)六、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公共关系的概念、原理和实践技能,掌握公共关系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在实践中应对公共关系事件和危机,并能够在组织中发挥公共关系专业能力,以对组织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0004课程总学时、学分:54、3;36、2(纯课堂理论教学)课程类别:职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高职各专业考核方式:考查首选教材:周欣.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制定(或修订)单位:人文学院制定(或修订)时间:2008一、课程总述【1】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性质:职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任务: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的、交叉性和边缘性的独立学科,学科以建立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为主线贯穿始终。
目的: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基本理论与实务操作知识。
正确认识公共关系学与市场经济及其它学科间的关系,树立公共关系为市场经济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从而掌握公共关系为社会实践服务的本领。
【2】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公共关系学与社会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企业文化学、大众传播学、新闻学等学科联系密切。
【3】课程特点(包括课程重点、难点)1、理论的实用性。
2、案例的新鲜和切近现实生活。
3、实习项目可操作性。
【4】教学总体要求:本课程采用面授辅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理论部分:着重公共关系原理的阐释,以公共关系的“公关主体——公众——传播”三要素为重点来阐述公共关系的性质、职能、类型、原则、规范;实务部分:在实践性环节设计上进行了项目细化,努力增加实训项目的可操作性、可考核性。
【5】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配置1、主要教学手段建议:在教学中注意突出公关案例的观摹与讨论。
注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考虑实际运用,设计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做。
在公关礼仪等章节中通过角色扮演等方法加强学习效果。
设计了多套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方案供学生选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注意活动的组织和评议仍要以教材中的理论为依据。
教学环节配置: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以项目实训和社会调查为主要形式。
(完整版)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培养目标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学科以建立组织与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在社会上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为宗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没有公关意识的企业不是一个好企业,不掌握一定公关知识和技巧的人不是一个好的企业经营者。
开设公共关系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熟悉公共关系的主要技巧,成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综合性应用人才。
公共关系学是公共关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等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也是房地产经营管理、国际贸易、计算机应用、乡镇管理、教育管理、新闻传播、广告、秘书等专业的选修课程。
二、课程的价值与特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学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没有公共关系能力的企业,不可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而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同时,由于改革的全面深化,公共关系学在理论上的指导原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所接纳。
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公共关系意识的机构、社团、事业单位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组织,政府也不能很好地完成为人民服务的职能。
公共关系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承担着推动社会进步,完善各类社会组织,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服务的历史重任。
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1.学科新、发展快。
公共关系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80年代初才传入我国。
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与实践,在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应该说这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而且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2.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公共关系学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有自己现实的操作价值。
公共关系理论用于指导公共关系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公共关系实践是在公共关系理论指导下开展的各项公共关系活动,体现了公共关系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
3.综合性、多功能融为一体。
公共关系学是在众多相关学科的基础之上丰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编号:100055学时:48学分:2.5适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理论学习公共关系学,要求学生了解公共关系的发展历史、活动性质、活动规律,理解公共关系的工作原则、工作方法,懂得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基本过程,懂得新闻传播的性质、特点,掌握开展各类公共关系的目的、方法,熟练掌握口语传播、文字表达、实像传播的规律和技巧,熟练掌握各种公共关系礼仪、规范。
2、能力、技能培养通过公共关系学的教学,可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策划的过程、规律,初步掌握公共关系计划的制定技巧、各种公共关系调查的方法,掌握开展各种公共关系活动的方法、技巧,熟练掌握各种公共关系文书写作的技巧、公共关系交际的技巧,熟练掌握组织开业典礼、周年庆典、赞助等活动的技巧。
二、课程教学大纲说明1、开设本门课程的意义和教学指导思想;本门课程的研究对象、性质;本门课程的知识、技术在国内外的情况及发展前景。
意义:学习公共关系学是现代人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不论什么人、什么组织都不能孤立存在,都要与外界相互交流和合作,这就需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公共关系理论和技能。
教学指导思想:通过公共关系学的教学,使学生得到多种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如公共关系活动策划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掌握了这些能力会使毕业生更顺利地就业及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研究对象:研究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要素、职能、过程、方式方法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性质: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管理科学。
本门课程的知识、技术在国内外的情况及发展前景:作为公共关系学研究对象的公共关系活动最早产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二十世纪后公共关系学理论诞生,从而使公共关系活动获得大发展,不仅经济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等也都纷纷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成为社会组织的管理活动和个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因此,公共关系很快在西方国家普及开来。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简介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适用于个人及任何组织。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社会组织如何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在公众中树立自身良好形象的一门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良好形象对于组织发展的重要性,系统地掌握现代公关的基本理论、方法及技巧,并通过对实践中的案例进行剖析,为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学习目标1、了解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
2、熟悉公关传播的基本方法。
3、掌握公关的基本技巧。
4、掌握公关的基本礼仪。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
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公共关系与公共关系学『知识点』公共关系的含义、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美国的原因、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公共关系的特征、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公关关系学。
『重点』公共关系的含义、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美国的原因、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公共关系的特征、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公关关系学。
『难点』公共关系的含义、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美国的原因、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公共关系的特征、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公关关系学。
『基本要求』1、识记:公共关系的含义、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美国的原因。
2、领会: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公共关系的特征、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公关关系学。
3、简单应用:能举例说明形象的好坏对组织发展的重要作用。
4、综合应用:能分析为什么21世纪的中国越来越需要公共关系。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知识点』社会组织具备哪些要素、社会组织的环境包括哪些内容、社会组织的分类、社会组织公关工作的目标是怎样的、公关部的作用、公关部的机构设置、公关部的人员配置和预算、公共关系部开展活动的优缺点、公关公司的类型、公关公司的业务范围和工作程序、公关公司开展活动的优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BGen1090
2.课程名称/课程英文名称:公共关系学/Public Relations
3.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4.课程适用层次:本科
5.课程主要面向专业:秘书学
6.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践)教学学时:0
7.学分:2
8.修读该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条件:无
二、课程概述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相互传播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公共关系学具有特殊的管理功能,即通过组织形象的有效管理来提升组织的无形资产。
它关注的是政治、经济、环境、技术乃至整个社会系统的运作,同时,在不同的社会层面均表现出它广泛的可参与性、协调性、传播性以及塑造形象的专业特征。
在现代社会,公共关系学应用于各行各业,成为现代组织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谋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课程教学目标(括号内是秘书学专业对应的培养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国内外公共关系的历史起源及其发展(
2.2)
2.掌握与公共关系课程相关的专业术语的内涵、分类、特征等(2.2)
3.认识各类组织公共关系的特点、任务(2.2)
4.把握公共关系在各类活动中的作用(2.2)
5.掌握与公关关系课程相关的技巧与能力(2.2)
6.培养与公共关系课程相关的素养(1.1\1.2 \1.3\2.2)
四、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建议
五、教学内容及要求
单元一现代社会变迁与公共关系的兴起(4学时)(一)教学内容
1.历史上人们对关系的认识和重视
2.近代社会变革与公共关系在美国的萌芽
3.现代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兴起
4.20世纪国外公关事业的成熟与发展
5.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
(二)课程重点、难点
1.现代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兴起
2.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
(三)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公共关系产生的条件
2.认识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必然性和基本趋势
单元二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2学时)(一)教学内容
1.社会组织分析
2.组织的生存环境
(二)课程重点、难点
1.组织的内涵、特点与分类
2.公共关系思想意识的主要内容
(三)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组织的含义、特点与分类
2.了解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及组织环境的构成
3.掌握公共关系思想意识的主要内容
4.明确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公共关系主体
单元三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公众(2学时)(一)教学内容
1.公众分析
2.影响公众
3.公众对象举要
(二)课程重点、难点
1.公众的含义、特点和分类
2.影响公共的方法
(三)课程教学目标
1.把握公众的含义、特点和分类
2.学会影响公众的方法
3.树立良好的公关人员素质
单元四公共关系与信息传播(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信息传播和公关传播模式
2.公关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公关传播的手段与艺术
4.改善公关传播效果的艺术——整合传播
5.网络传播与网络公关
(二)课程重点、难点
1.信息传播和公关传播模式
2.公关传播的手段与艺术
3.整合传播
(三)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知识
2.各种公共关系传播实务活动的特点
3.掌握开展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手法
单元五公共关系——现代组织的无形资产管理(4学时)(一)教学内容
1.国内外对公关的主要定义及其演变
2.公共关系的内涵
3.无形资产管理——组织战略管理的新领域
4.公关在组织无形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及其特征
(二)课程重点、难点
1.公共关系的内涵
2.无形资产管理
3.公关在组织无形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及其特征
(三)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国内外对公关的主要定义及其演变
2.掌握公共关系的内涵
3.了解公关工作的基本特征
4.认识公关在组织无形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单元六公共关系调研与策划(4学时)(一)教学内容
1.进行调研确定问题
2.公关调研中常用的方式与方法
3.公关调研的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
4.公关策划的过程、方案与要求
5.公关策划中的创意
6.公关策划的类型及其特点
(二)课程重点、难点
1.公关调研中常用的方式与方法
2.公关策划的过程、方案与要求
3.公关策划的类型及其特点
(三)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公共关系调研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2.掌握组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与程序
3.明确公关策划的类型与特点
单元七公关活动的实施与评估(2学时)(一)教学内容
1.实施阶段的任务与特点
2.实施阶段的主要环节及其工作
3.公关活动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二)课程重点、难点
1.实施阶段的任务与特点
2.实施阶段的主要环节及其工作
(三)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公关活动实施的基本原则
2.掌握公关活动评估的基本方法
3.明确公共关系评估的基本程序
单元八企业组织公共关系(2学时)(一)教学内容
1.企业公共关系的特点
2.企业公关的任务
3.企业公关举例
(二)课程重点、难点
1.企业公共关系的特点
2.企业公关的任务
(三)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企业组织公共关系的主要任务及其特点
2.学会企业组织的公关技巧
单元九政府组织公共关系(2学时)(一)教学内容
1.政府组织的社会作用
2.政府公关的主要任务及其特点
3.政府组织公关举例
(二)课程重点、难点
政府公关的主要任务及其特点
(三)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政府组织公共关系的主要任务及特点
2.学会政府组织的公关技巧
单元十社会性组织公共关系(2学时)
(一)教学内容
1.我国社会性组织的公关问题与公关任务
2.社会性组织公共关系举例
(二)课程重点、难点
我国社会性组织的公关问题与公关任务
(三)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社会性组织的公关存在的问题及公关任务
2.学会社会组织的公关技巧。
单元十一突发事件公共关系(2学时)
(一)教学内容
1.突发事件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2.公关与突发事件管理
3.突发事件公关举例
(二)课程重点、难点
公关与突发事件管理
(三)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突发事件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2.学会在突发事件中处理公关的技巧
3.培养灵活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单元十二公关人员与公关机构(2学时)
(一)教学内容
1.公关人员的日常工作
2.公关从业人员的素养
3.公关机构与组织
(二)课程重点、难点
1.公关人员的日常工作
2.公关机构与组织
(三)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2.明确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关人员
3.了解公关机构与组织的特点,以及设置要求
六、教学方法与策略
根据课程内容与性质,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兼用课堂讨论、问答、练习、学生自学、学生试讲等教学方法。
针对一定内容,如公关技巧,应对突发事件的技巧及能力,分小组设置场景,并在课堂上演示,使其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将知识用于实践,从而完善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七、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取过程性考核与期末总结性考核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程度。
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
1.课堂发言的表现、参与讨论的主动性及表现等情况进行评定;
2.课后作业,考核学生作业完成质量情况;
3.课堂考勤,考核学生出勤情况;
4.场景设计及演练效果,考核学生专业技能的把握情况;
5.设置场景,考核学生的公关素养。
期末总结性考核:
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建议过程性考核占考核的40%-70%,期末综合性考核占考核的60%-30%。
八、教材、实验指导书与主要参考书目
[1]张克非.公共关系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荣晓华.公共关系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3]周华.公共关系学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居延安.公共关系学[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