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心痛中医辨证治疗(资料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痹[心痛]中医辨证治疗

胸痹心痛辨证治疗

《灵枢?本藏》有“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之称。《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曰:“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

胸痹指因胸阳不足,阴寒、痰浊留踞胸廓,或心气不足,鼓动乏力,使气血痹阻,心失血养所致。以胸闷及发作性心胸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缺血性心脏病。

一、诊断

1.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有风眩、消渴等胸痹易发因素。

2.临床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发作性疼痛,常因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时间常为1~5分钟,休息或含苏合

香丸、救心丸及硝酸甘油等可缓解。疼痛常向左肩背、左臂等部位放射。

3.心电图检查出现ST~T段的缺血性改变,血脂常增高。心脏B超、冠状动脉造影、201铊心肌显像等具有相应改变。

二、鉴别诊断

1.厥[真]心痛:胸痛时间长,程度严重,休息或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恶心呕吐、心动悸,甚至昏厥。心电图可见异常Q波、ST段抬高和T波倒置等,血清酶学检查增高等。

2.神劳:亦可出现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等症状,但多伴失眠、神疲、健忘等症,且心电图、血脂检查正常。

三、辨证要点

1.辨心痛性质:心痛有闷痛、刺痛、绞痛、灼痛之别,临床中须结合伴随症状,辨别心痛属性。若胀重痛轻而

无定处,兼见胁肋痛,善叹息者,属气滞者多;若闷重痛轻兼见多唾涎沫,阴天易作,苔腻者,属痰浊为患;心胸隐痛而闷,劳则多发,伴气短心悸者,属心气不足之证;若部位周定不移,伴有舌色紫暗、瘀斑,多属血瘀内阻;或疼痛剧烈,常一伴畏寒肢冷,多属寒凝;若疼痛伴有灼热感者,多属火盛痰热所致。

2.辨胸痹轻重顺逆:心痛发作频繁者重,偶发者轻。瞬间即逝者轻,持续不解者重。疼痛部位固定者,病情较深重;疼痛部位游移者,病情较轻浅。证候属实者较轻,虚象明显者较重。初发者较轻,迁延者较重等。

四、辨证治疗

1.心血瘀阻证

证候:胸部刺痛,固定不移,舌质紫暗,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2克,赤芍15克,

川芎9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柴胡10克,枳壳12克,降香10克,延胡索12克,丹参20克,牛膝12克。水煎服。

加减:

血瘀气滞并重,胸痛甚,加沉香(冲)5克,檀香10克,三七粉(冲)3克。

痛剧,伴恶寒肢冷,加细辛3克,桂枝10克,高良姜10克。

备选方剂:丹参饮: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胸痹血瘀轻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痰浊壅塞证

证候:胸闷而痛,或痛引背部,气短喘促,体胖,痰多。舌苔浊腻,脉滑。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栝蒌仁12克,薤白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丹参15克,白蔻仁6克,甘草6克。水煎服。

加减:

痰浊较甚,胸闷脘胀,加石菖蒲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

咳嗽痰多,加杏仁10克,茯苓10克。

痰黄,舌苔黄腻,脉滑数,去薤白,加竹茹10克,胆南星10克,黄芩10克,黄连3克,天竺黄10克。

胸闷气塞较甚,兼有气郁,加桔梗10克,苏梗10克,香附10克,绿萼梅10克。

备选方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