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传播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5、朱耀庭《天人之际 古今之间:中国传统文化通论》北京图
书馆出版,1998. 6、贾春增《承传与辐射——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
开明出版社,2000. 7、孙顺宇《中华文化与传播》 新华出版社,2003.
梁启超:
“文化是人类思想的结晶。”“文化者,人类 的心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易言 之,凡人类心能所开创,历代积累起来,有助于 ‘正德、利用、厚生’之物质的和精神的一切共 同的业绩,都叫做‘文化’。”
“文化是包含人类物质精神两面的业种业果而 言。”
钱穆:
“文化即是人生,此所谓人生,非指各个人 之分别人生,乃指大群体之全人生,即由大群所 集合而成的人生,此当包括人生之各部门、各方 面。无论是物质的、精神的均在内。此始为大群 人生的总全体。”
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孟子:统治者要有“不忍之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道德价值取向居核心地位。
☻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
在其中矣。” ——《论语·子路》
☻ 自今子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 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世界四大文化系统
• 中华文化系统(儒家文化系统),涵盖中国、日本、朝 鲜、韩国、越南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
• 印度文化系统(印度佛教文化系统),涵盖印度等南亚地 区。
• 阿拉伯文化系统(伊斯兰教文化系统),涵盖阿拉伯半 岛、中近东、北非等地区。
• 西方文化系统(希腊罗马文化系统,或基督教文化系 统),涵盖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 《管子·形势》:“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
天违之。”
(5)务实精神。农耕经济培养出务实精神。中国文化的非宗 教、世俗性。实现人生价值表现为两个方面:追求身后评 价,看重子嗣后代。
《大Leabharlann Baidu律例》
☻女人有七种恶报,“夫被蛇咬、儿被狼吃、溺水、 身患恶疾、父母被火烧、自食儿肉。” ——印度佛教中译本
“屡次嫁人”
(4)和谐性。“顺天”。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
景合一。知行合一。
孟子:“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周易·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
[美]福尔森: “文化是一切人工产物的总和,包括一切由人类发明并
由人类传递后代的器物的全部,及生活的习惯。”
[美]林顿: “文化指的是任何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
被公认为高雅、更令人心旷神怡的那部分生活方式……整 个文化还包括诸如洗碗、开汽车等世俗行为,而且,对文 化研究来说,这些世俗行为与那些被认为是生活中高妙雅 致的事物相比,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没有无文化的 社会,甚至没有无文化的个人。每个社会,无论多么简陋 ,总有一种文化。”
8.讲授范围
一、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包括中国服饰、饮食、建筑、书画 工艺美术、医药、宗教等文化样式及其在世界各地的传播 及影响。
二、课堂讨论。设计部分与课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 思考,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提倡独立思考,不拘泥于 一家之见;开阔视野,多闻博思。
一、“文化”的含义
文化:大致可分为广、狭二义。广义的文化 可称为“大文化”,包括人类为了满足生存和发 展的需要而创造和积累的全部物资和精神财富的 总和,大致可划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 文化;狭义的文化特指精神文化。
(2)包容性 融合、吸纳、改造了各种文化。
汉文化内部:中原文化、巴楚文化、吴越文化等交流 融合;
境外文化:接纳吸收外来文化,如佛教文化与儒、道 文化的互摄互融。
(3)伦理性 鲜明的伦理道德倾向,偏重道德的价 值取向。
从天子至庶民都是道德教育的对象。强调个人伦理义 务:个人服从整体,个体利益服从家庭、宗族、国家的利益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1)人文性 中国文化从思考人类自身的存在出发,以人 为中心建构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强调人本位。人是“万物 之本”,“最为天下贵”。 体现在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上,不主张人去追求灵魂 的不朽,而是要求人们关注现实人生,把内在的道德修养 和外在的道德实践,即“内圣”和“外王”结合起来,实 现理想人格。
礼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 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礼记· 表记》)
论语: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 “天道远,人道迩”,“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
知死?”(论语·先进)
主讲 王艳荣
导论
1.课程名称:中华文化与传播 2.英文名称:Chinese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3.教学对象及课程类别:一年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必修课。 4.周学时:2 5.考试方式:期末提交课程论文。
6.课程描述:
①教学目标:通过对中华文化及其海外传播的系统学习,全 面深入地了解、掌握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在海外的具 体影响,提高中华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并能够将 相关知识熟练地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实践。
②教学内容:梳理中华文化主要发展脉络, 探讨中华文化的 基本精神和主要特征,中华文化的传播以及中外文化的交 流。
③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课外阅读。
7. 参考书
1、叶朗、费振刚、王天有《中国文化导读》 三联书店, 2007.
2、阴法鲁 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三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汉宣帝地节四年诏书
☻ 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外孙之妇、夫之
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唐律疏议》
☻ “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
不证主” ——《大明律》
☻“子告父,若所告不实,即父无子所告之罪行,子当处绞刑;若所
告之属罚实。,妻即告父夫确,有或子告所翁告姑亲之,同亲罪子行告相,父隐子之亦情须况受处杖理一。百”、—徙—三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