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 单元写作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PPT导学课件第四单元 (共324张PPT)
)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
(1)负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
⑥负.屈衔冤(
)
⑦久负.盛名(
)
⑧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
预习学案
[答案] ①动词,凭借、倚仗 ②动词,辜负、对不起 ③动词,违背 ④使 动,使……承担 ⑤动词,背着 ⑥动词,蒙受 ⑦动词,享有 ⑧动词, 失败
预习学案
1.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 (2)可予不( )
(3)相如奉璧西入秦( )
(4)拜送书于庭( )
(5)召有司案图( )
(6)设九宾于廷( )
(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 (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答案] (1)“质”通“锧”,杀人时做垫用的砧板 (2)“不”通“否”,表疑问语 气 (3)“奉”通“捧”,双手捧着 (4)“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5)“案”通“按”,审察、察看 (6)“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 指赞礼的人 (7)“缪”通“穆” (8)“孰”通“熟”,仔细
预习学案
(5)请指.示.王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6)于是相如前.进.缶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7)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8)布.衣.之交
文体知识
史书体例 1.纪传体。纪传体是史书的一种体裁,它重要的特点是突出人物在历史上的地位,以 大量的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创立者是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 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 篇,专述历代 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活动,如《项羽本纪》)、世家(30篇,主要记述世袭封国的诸侯和十分 重要人物的事迹,如《陈涉世家》)、列传(70篇,记述帝王诸侯以外的官吏、士大夫和知 名人物的事迹)、表(10篇,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纽带和补充)、书 (8篇,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的发展和现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作文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作文学案必修4第四单元作文-----《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学案运用辩证分析的例文——玩物不一定会丧志“玩物丧志”这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沉迷于所喜好的事物而丧失志向。
我认为其实不然,玩物不一定会丧志,相反,还有可能“得志”。
“玩物丧志”,这个词经常被家长们拿来当作教训孩子的话,老师有时也拿来告诫学生。
我看,“玩物”究竟是“丧志”还是“得志”,首先要看“玩物者”的自制力和目的。
其次,还要看所玩为何物,并非玩任何物都会“丧志”或者“得志”。
再次,还要看“玩”的程度。
“玩物者”的玩,带着什么目的,带着什么心情去玩,对“志”的“丧”或“得”,有密切联系。
大家也许都知道,美国的头号巨富,拥有资产四百多亿美元的比尔·盖茨,他是靠开发软件成功的,但殊不知,他小时却并非一个乖巧的孩子。
他从小沉迷于电脑,每天不上学,却去玩电脑。
到了70年代以后,电脑工业渐渐崛起了,他靠他的技术与头脑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走向了成功的巅峰。
玩物有好也有坏,比如前面讲的电脑自然是好的。
但一些人不懂得“玩物”会“丧志”。
在《世界历史》上,我们了解到一位外国的国王——法王路易十六,他被称为“锁匠国王”,因沉迷于制造精美的锁而不理朝政,最后法国人民将他流放在一个孤岛上。
而他的妻子——人称“亏空夫人”的安东尼王后,因沉迷于金钱而被人民推上了断头台。
这两个例子都是因沉迷于不该沉迷的东西而“丧志”的。
所以我们不能不注意自己的“玩物”的性质。
说到沉迷的程度,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自控力较弱,容易深陷。
我自己就是其中一例,我上学期沉迷于打电子游戏,自以为打电子游戏不会影响学习,但到后来越陷越深,甚至旷课去玩,期末时,我的学习成绩进了倒数几名。
所以说“玩物”必须要具备好的心理素质,要选择对象,不要过分沉迷于“玩物”,否则,何时“丧志”,自己都不知道。
逆境与成才人们无不向往美好的环境,因为好的环境能使成才的道路畅通无阻;同时,人们也认识到,“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顺境造就幸运儿,而逆境往往造就伟人。
必修四第4单元导学案(学生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生版)编制: 审核:【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研读导学案。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预习收获或疑问”处。
【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虚词及句式;牢记文学常识;梳理文章结构。
2、把握人物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悉《史记》有关知识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预习案】【知识链接】(一)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西朝韩城南)人。
其父司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受其父影响,他幼年时期就酷爱学习。
20岁以后,他游遍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后来,继承父职,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读遍皇家藏书。
公元前99,因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发愤著书,历尽十载完成《史记》。
(二)《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 万字。
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不仅如此,《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三)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大,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
他南面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
苏教版必修四专题四 专题写作导学案
专题写作导学案 文体特征鲜明
10
那天晚上,爸妈一进房间,我便悄悄溜到门口,期待着答案的揭晓。 “你今晚就别去客厅看电视了,好好睡一觉吧!你都几天没合眼了。” 妈妈唠叨着。我有些激动,已经进入正题了,我暗暗想着,耳朵贴得更 近了。 “没事,我到公司躺了一会儿,等孩子高考过了,我再好好睡一觉。” 爸爸不慌不忙地说道。 “咦,这和我高考有什么关系啊?”我更加好奇,恨不得从门缝里钻 进去。 ⇨再次点题,扣题。
专题写作导学案 文体特征鲜明
4
2.点击素材——《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梁思成说:“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 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北京古城墙,经受 了数百年腥风血雨的洗礼,它太厚重了,厚重的不是那一片片石一块块砖, 而是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它曾是北京这座千年帝王之都最富有象征意义 的标志。正像有人曾说的,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是文明的载体,是时代的 缩影,是社会的印痕,是历史的轨迹,是文化的代表。没有了自己的建筑 风格,就没有了历史,没有了文化。保住了包括古城墙在内的丰富的历史 文化遗迹,也就保住了我们的传统和个性,保住了我们的根。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绝不能以毁弃历史文化遗迹,毁弃我们的传统和个性为代价。
专题写作导学案 文体特征鲜明
22
象的题目,要尽量运用修辞,化用古诗词或歌词,运用数字、公式、定 理等拟题,给它们披上形象的外衣,使人一见而生清新之感。如“人生 离不开自立”可改成“自立——人生的风帆”,“谈理解”可换成“搭 起通向理解的五彩桥”,“走出自卑”可修饰为“天空中也有你的星 座——走出自卑”。
18
问题(1): 请判断下面的题目各适合什么文体,并阐述理由。 ①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 适合文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议论文 理由:运用比喻手法明确了“微笑的作用”这一观 点。
第四单元 单元写作导学案
【技法总结】
如何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呢?具体而言,可从下列几种方法入手: 1.探因分析法(因果分析法)。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记叙内容联系起来。 把记叙材料中形成某种结果的原因,用设问的方式或因果复句的句式加 以强调,从而突显论点的合理性。思路是:为什么 ——因为。如:为什 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反而有所建树呢?因为…… 2.反向假设法。记叙后再向其相反的方向作假设的方法。假设相反情形 及结果,与原事例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主要步 骤:①列举事例;②反面假设[试想,若(如果) 无……];③结果展示; ④正面强调(推断事例符合中心论点)。
⑤感谢挑错可使人在攀登之路上越走越远,
而拒绝承认错误,则会使人陷入泥沼。(5)
⑥不听马寅初,中国徒增几亿人;不听梁
思成,中国毁了一座北京城;不听黄万里,中
国丢了一条母亲河。“既知寡不敌众,自当单
(6)连续使用三个
事实材料,材料
枪匹马出来应战,绝不向专以压服、不以理服
人者屈服”,马寅初如是挑错;“拆掉北京一
3.评析法(意义分析法)。通过提示记叙内容所蕴含的意义,或予以高 度评价,或揭示其危害,从而证明论点提出的看法和主张的影响、 价值、效果等。 4. 条件分析法。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从而揭示论据与论点的逻辑 关系。 材料记叙内容的方法,还有许多。但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记 住:分析的目的是使记叙内容更好地证明论点,使论点更加突出, 更具说明力,因此,分析必须紧紧地围绕论点。
【文本借鉴】
[佳作赏读] [亮点评析]
感谢挑错
①埃匹克蒂塔说,人生是一场战役,是一场多
灾多难的战役。即谓,人难免有错,但唯有直面勇
敢地挑错,正视淋漓的错误,才能不断前行。(1)
【优质文档】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导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4
【优质文档】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导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4《张衡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3、通过自学和合作探究掌握重点词句和主要内容。
4、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凝练简洁的语言。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早在18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
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
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1、作家作品:范晔(398-445),我国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
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
他少年勤奋好学,阅读大量经书史籍,善写文章,通晓音律,历任秘书丞、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
元嘉初年,彭城太妃卒,范晔夜中酣饮,开北窗听挽歌为乐,被贬为宣城太守。
因不得志,便专心著述。
他搜集有关后汉的各种史料,以《东观汉记》为基础,博采众家之说,编写历史名著《后汉书》。
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2、文体知识:《张衡传》是一篇精彩的人物评传。
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
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的种类分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
粤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 第四单元写作导学案
一、单元文本素材运用1.点击素材——《孔孟两章》孔子和孟子的仁爱思想博大精深,虽穿越千年的时空,但仍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彪炳史册,影响后世。
他们的那一句句至理名言,振聋发聩,催人警醒。
【运用方向】传承仁政爱民儒家思想传统文化走近文化名人【运用示例】孔子历经沧桑,饱尝忧患,却始终坚持对清平政治的追求,对苛政暴君的批判,对传统美德的固守。
他弘毅坚韧的品格,“仁者爱人”的胸怀,好学不倦的品质,见贤思齐的襟怀,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言必信、行必果的处事原则,堪称我们学习的典范。
孔子生活的时代,战争频仍,社会矛盾尖锐,诚信受到挑战。
在那个世事变幻莫测的时代,有的人随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有的人佯狂避世,明哲保身;孔子却以罕见的担当精神,周游列国,广收门徒,大力宣扬“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施政原则、“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仁爱思想。
尽管他的思想中有理想的成分,但他不懈追求大同世界的一生,正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渴望正义与公平、向往和谐社会的体现。
2.点击素材——《劝学(节选)》荀子认为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学思精通则知明;“知明而行无过矣”,认为思是学与行之间的关键,学不思者则不明。
所以我们在学习的同时,还要用行动来检验我们的所学,也就是要达到“学”与“行”的统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因为学习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人的道德情操也需要不断培养与提高。
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专一,有恒心。
【运用方向】恒心积累专一学与思求学上进学习方法【运用示例】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必须具备持之以恒的品质。
正如荀子所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德国大诗人歌德耗费了60年的心血,才完成了《浮士德》;明代李时珍花了整整27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药学上的不朽之作——《本草纲目》。
每个人都拥有决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坚持恒心。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四单元 同步写作序列学案四 Word版含解析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事物是纷繁芜杂的,我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不能简单化。
说理论证要辩证,就是要看到事物的各个侧面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地分析事物的矛盾,从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合乎事理的评价。
做辩证分析,就是要从事物的两方面进行辩证思考,或一分为二地认识事物,或比较和其他事物的异同,或从侧面与正面、个别与整体的关系思考,都有助于全面认识事物,从现象到本质地揭示事物特征,提出准确全面的观点或理由。
写作议论文时,我们提出的论点应避免片面化、绝对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认识更全面,论证更周密,见解更独特,立论更深刻。
【技法点拨】一、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出来的,因此事物的存在对于产生它的历史条件来说是有理由的、必然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原来存在的理由可能会丧失,由合理的变为不合理的,由积极的变为消极的,最后经过否定,实现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
没有否定就没有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也没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如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一节中,人们说曹操有相人之术,袁绍当时“四世三公,门多故吏;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曹操却说,“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袁绍不会成就大事业。
相反他评价当时人单势孤、寄人篱下的刘备“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是真英雄也。
结果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开创了蜀汉基业,三分天下有其一,而袁绍在官渡一战中被打得仓皇逃窜,最终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他们的结局真如曹操所料。
曹操就是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看人不是用静止的观点看待,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
曹操用发展的观点相人,对我们的生活同样有启示,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处于运动、发展、变化之中。
我们在论证一个问题时,如果把它看成是绝对不变的,就不可能揭示出它的内在的客观规律,也就必然违背事理。
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防止变“近视眼”。
第四单元 写作导学案
你对“独”有怎样的体会或见解?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 略。
答案
返回
本课结束
第四单元
写作导学案
材料丰富
栏目 索引
写作指导 示之以范 即学即练
授之以渔得,心有灵犀通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纸上得来浅,绝知要躬行
而绿色生活也永远离不开净、静、敬,我相信,21世纪“净、静、 敬”便生的通病,本文却很好地体现了议论文体的 特点。 该文采用“引论—本论—结论”三段体结构。在本论部分,通过三个 呈递进关系的分论点,由环境的“净”谈到人心灵的“静”,再上升 到对大自然的“敬”,分别阐述“创造绿色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具体论述中,作者紧密联系现实,例证新鲜,无可辩驳,具有极强 的说服力。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作文指导 》导学案
作文指导:议论文论证段落写作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议论文论证段落的基本结构模式;2、学会运用论证段落的基本结构模式。
【学习重点】论证段落的基本结构,了解如何简洁的引用材料。
【学习难点】把握段落写作中材料分析的常用方法。
【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段落,评一评哪些段落更有说服力,并说明理由。
(一)贫困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自古才子出寒门。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二)贫困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自古寒门出才子。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这些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名人的非常之人。
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正因为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萌发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从而不断地发育、不断走向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
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
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这何尝又不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呢?(三)坚持是一种挑战。
向自我挑战,向困难挑战,从而走向更高的目标。
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习过一篇课文——《愚公移山》,文中的愚公家的门口有两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山叫太行,另一座山叫王屋。
两座山正好挡在愚公家的门口,让愚公每天进出家里都要绕好远好远的路!愚公决定把山移开就和他的儿子、孙子,三个人一起扛着锄头,挑着扁担,到山边开始挖。
有一个叫作智叟的老先生,忍不住嘲笑他们说:“愚公呀!你实在太糊涂了。
你这么老了,还要去移什么山?就算让你搬到你死掉的那一天也不可能把大山移开来的!”愚公听了他的话,笑笑说:“智叟,你才糊涂呢!我虽然很老,我还有儿子可以继续去做呀;儿子还会生孙子,孙子还会再生儿子,我们的子子孙孙可以一直搬下去,只要我们搬掉山的一层,就少一层,总有一天我们会把这两座山搬走,天底下哪儿有不能克服的困难呢?”智叟没有话好说,只好走开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4专题 《不自由,毋宁死》精品导学案1
《不自由,毋宁死》精品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学习演讲的技巧。
2.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
预习检测检测——基础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沉湎.()缅.怀()缄.口()桎梏..()束缚.()镣铐..()锻造()毋.宁()缥缈..()迄.今()陷.阱()同胞.()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1.快速浏览课文,简要归纳每一小节大意。
2.这次演讲的场合是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的对象是州议员,演讲的目的是让人们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为了使议员们接受自己的主张,争取到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亨利在演讲时采取了什么策略?3.这篇演讲稿语言上有什么特色?我的质疑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提示】①阐述“我”为什么要发表演讲:并非对各位不敬,在论及事关国家存亡的重大问题时,不能缄口沉默。
②论述沉湎于幻想,不愿正视痛苦现实,不是我们应持的态度。
③论述依据历史事实和现实状况,我们不能沉迷于虚无缥缈的和平的希望,我们的唯一出路只有诉诸武力。
④阐明我们没有退路,但只要努力,我们就有胜利的希望。
⑤表达“不自由,毋宁死”的主张。
2.【提示】后发制人逐层推进钦敬——不能沉湎于幻觉——正视历史与现实——战争不可避免,应战才有希望——不自由,毋宁死3.【提示】亨利的演讲表现了高超、机敏的技巧。
他谙熟口语表达的特点,使用大量的表现手法,强化了听觉效果。
(1)排比可我们的请愿受到轻侮;我们的抗议招来了新的暴力;我们的哀求被人家置之不理;我们被人家轻蔑地一脚从御座前踢开。
假如我们想得到自由……假如我们……假如我们……那么我们必须战斗!我再重复一遍,必须战斗!我们的唯一出路只有诉诸武力,求助于战争之神!——一系列的排比句和重复句,作者“诉诸武力”的思想和理由表达得异常鲜明,异常坚定,异常有力。
(2)反问和设问实际上,战争已经开始,从北方刮来的大风都会将武器的铿锵回响送到我们的耳鼓。
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旁观呢?先生们希望的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生命就那么可贵?和平就那么甜美?甚至不惜以以戴锁链、受奴役的代价来换取吗?……不自由,毋宁死!——连用了六个反问句和设问句,层层推进,气势磅礴,大大增强了演讲的鼓动性和说服力。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4《鹿鸣(小雅)》精品导学案
【提升题】
3、仿照例句,任举一个事物,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出两个对人生有警示作用的句子。
示例:竹
正面:气节和谦虚的完美结合,使你生机勃勃。
反面:既有内心空虚的不足,又有节外生枝的恶习。
事物:
正面:
反面:
泛读、学生自读、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展示单元二:
探究《鹿鸣》的思想内容。
展示单元三:
《鹿鸣》这首诗每章都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蒿\芩)”开头,这和全诗的主题有何关系?
展示单元四:
探讨一下《鹿鸣》这首宴饮诗歌表现出怎样的礼乐文化。
(预时:20分钟)
展示课内容:
探究一:
承筐是将:
好我:示我:
德音孔昭:视民不恌:
《鹿鸣(小雅)》精品导学案
【自研课导学】
预习课(晚自习20分钟)
晨读课:(45分钟)
自读自悟《鹿鸣》完成如下任务:
目标:(1)关注课下注解,识记重要词语的释义
(2)尝试背诵这首诗歌。
资料准备:关于礼乐文化的资料
自主自悟:两首诗表达的思想内容。
检测:小对子互查,组长抽查,老师抽查。
【展示课导学】课题:《鹿鸣》
探究二:《鹿鸣》的思想内容。
探究三:《鹿鸣》这首诗每章都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蒿\芩)”开头,这和全诗的主题有何关系?
探究四:《鹿鸣》这首宴饮诗歌表现出怎样的礼乐文化。
【巩固提升】
【基础题】
1、默写名句: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2),。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
(3)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探究1: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作文教案赵洪梅
必修四作文教案赵洪梅第四单元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训练重点:培养善于思辨的良好思维品质;学会辩证地分析客观事物。
写作导引:议论文以客观事物为反映对象,以阐述道理证明观点让人信服为目的,其议论事理、分析问题,必须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必须从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去认识分析事物。
写作方法:一:学会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又叫发散思维,要求必须突破思维定势,放开眼界,对客观事物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思考。
例如俗话说“人穷志短”,这是生活中人们总结的,但穷而有志者并不鲜见。
再如人们常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你也可以做逆向思考,为什么“常在河边走”,就一定要“湿鞋”呢?生活中不是有许多案件,很多年都不能水落石出吗?很多罪犯不是都逍遥法外吗?可见“常在河边走”,也不一定“湿鞋”。
再如俗语“知足者常乐”,其实生活中更多的人认为“不知足才能常乐”。
当然这里“不知足”的内容与“知足”的内容是有区别的。
学会求异思维要去掉从众心理,要敢于冲破传统保守思维的樊篱,要思路开阔、深入。
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如雷锋精神,有人说雷锋精神过时了,有人说雷锋精神出国了,其实雷锋精神的实质到什么时候都不会变化,变的是外在形式,它也会与时俱进。
比如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耻于谈钱,谈钱会被人瞧不起,因为身上有铜臭味。
而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君子爱财取之以道,人们理直气壮地谈钱就没有什么顾忌的了。
三、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事物分析事物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分析事物既要看到现象,更要看到本质。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评说认为和事件都要全面客观。
如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这肯定是不错的,但运动也要有个度,运动无度也对身体有害。
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物极必反,日中则移......这里边都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
四、分清事物时,要分清现象和本质,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一对孪生姑娘在妈妈的带领下到玫瑰园游玩,一个小姑娘看到花下有刺,就对妈妈说这里是个坏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训练目标1.培养以辩证的观点分析论点的能力。
2.培养对材料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事物是纷繁芜杂的,我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不能简单化。
说理论证要辩证,就是要看到事物的各个侧面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地分析事物的矛盾,从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合乎事理的评价。
做辩证分析,就是要从事物的两方面进行辩证思维,或一分为二地认识事物,或比较和其他事物的异同,或从侧面与正面、个别与整体的关系思考,都有助于全面认识事物,从现象到本质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提出准确全面的观点或理由。
写作议论文时,提出的论点应避免片面化、绝对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认识更全面,论证更周密,见解更独特,立论更深刻。
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湖南19岁的阿乐考上了大学,父亲老高十分高兴,承诺奖励儿子一台电脑。
但家里实在没钱,最后老高在电脑专卖店偷了一台电脑。
事后老高被拘捕,一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懂事的阿乐为减轻家庭负担,决定外出打暑假工。
抓捕老高的民警对老高的行为又心酸又感动,于是民警们集体给阿乐捐款买了一台电脑。
8月23日,检察官经过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老高涉嫌盗窃罪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念其系初犯,并有悔罪表现,且盗窃的金额不大,没有羁押必要,依法对其做出不予逮捕的决定。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本借鉴技法总结写作议论文时,提出的论点应避免片面化、绝对化。
阅读优秀的议论文,要认真研究这些文章是怎样对问题进行辩证分析的。
一般情况下,对论述的中心问题进行辩证分析时,通常要注意以下哲学观点的运用:(1)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
我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论证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采用静止不变的观点分析,就不可能揭示出它的内在的客观规律,就必然违背事理;只有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
(2)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分析一个问题时,就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
(3)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
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才能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
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
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2)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
——罗曼·罗兰(3)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经》社会现状:青岛大排档“天价大虾”,连云港165元一碗的“天价炒面”,老人跌倒不敢去扶,“碰瓷”讹人索要钱财,商场店铺假货充斥……阅读上述材料,你会产生哪些感想?请写一篇议论文,阐明你的观点主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病文呈现不该丢失的“善”“人之初,性本善。
”它道出了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本质力量。
(1)我们不该丢失善。
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中,幼小的身体躺在地上,被车碾轧,其间有18名路人经过,却没有一个人施以援手,最后,拾荒者陈贤妹经过,才将小悦悦救起送往了医院。
陈贤妹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她没有丢失心中的善。
她虽然是一名拾荒者,但她比那些开奔驰、宝马的有钱人富有得多;她虽然没有文化,但她比那些有文化、有知识的人高尚得多。
(2)早在几千年前,伟大的诗人屈原就曾发出感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珍视自己心中的善,不让其丢失,比生命、比健康更加重要。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没有丢失她的善。
当失控的大客车急速撞向慌乱无措的学生时,她并没有退却,而是勇敢地将学生推向一边,自己却被客车撞倒,成了高位截瘫。
“最美女教师”用行动诠释了属于她自己的善,善使她忘却自己,善使她美丽,善使她高尚。
(3)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电影里的一个场景让我刻骨铭心:小和尚搞恶作剧,把一块石头绑在一只小动物身上,看着它拼命挣扎。
老和尚为了唤回小和尚丢失的善,给小和尚也绑上了石块,小和尚感到痛苦。
但是,当他去给小动物松绑时却发现它已经死了——人一旦丢失了善,就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4)2012年北京遭受了六十年一遇的严重水灾,100多名游客处于危难之中,152名农民工自发组织起来,在湍急的洪水中,在泥石流的废墟中,抢救出了百余条宝贵的生命。
尽管他们生活在这个社会的底层,但这场暴雨折射出的他们的善良却足以让我们每个人仰视。
同样的,为弘扬善良与正义,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将这些参与救人的农民工一一找到,请他们吃饭,并请著名歌星韩红现场演唱。
这种善心善意,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
(5) 我们不该丢失善。
只要拥有了善,我们就会拥有温暖和希望;只要拥有了善,我们就会拥有和谐的社会环境;只要拥有了善,我们就会拥有一个文明、健康、发达的社会主义强国。
(6)病因分析(1)开头有些夸大和绝对化。
(2)这里的议论明显缺少辩证思考。
(3)“善使她忘却自己”这句话略有夸大。
(4)列举电影中的故事,没有足够而充分的说服力,得出的结论也有些牵强。
(5)结论夸大其词,事实与结论没有必然的联系。
(6)表述片面化,观点失之偏颇,缺少辩证意识。
升格路径(1)改为“‘人之初,性本善。
’善是人类最美好品质的结晶,也是人生命中最不该丢失的珍宝”。
(2)改为“她虽然是一名拾荒者,但善使她比那些丢失了善的路人更加高尚伟大”。
(3)可以删去“善使她忘却自己”这句话。
(4)可以把这个材料删去。
(5)在事例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依据事例得出恰当的结论。
可改为“虽然,一顿饭算不了什么,再大牌的歌星献唱也算不了什么,但是这种善心善意,其中所体现的向善意识,所弘扬的助人精神,却弥足珍贵”。
(6)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辩证分析,使表述更准确,观点更明确。
强化辩证思考,据事立论,议由事生,强化观点的表达。
在素材的运用上应体现出鲜明的特色。
理性论据:《三字经》中的名句、屈原的名言。
感性论据:除了陈贤妹、“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救人之善,还可以加上“最美妈妈”吴菊萍以及“最美司机”吴斌的救人之善;应把北京农民工洪水中救人和崔永元请他们吃饭的素材作为重点素材加以运用,用来弘扬善举,凸显善的力量。
佳作再续不该丢失的“善”“人之初,性本善。
”善是人类最美好品质的结晶,也是人生命中最不该丢失的珍宝。
我们不该丢失善。
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中,幼小的身体躺在地上,被车碾轧,其间有18名路人经过,却没有一个人施以援手,最后,拾荒者陈贤妹经过,才将小悦悦救起送往了医院。
陈贤妹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她没有丢失心中的善。
虽然她是一名拾荒者,但善使她比那些丢失了善的路人更加高尚伟大。
早在几千年前,伟大的诗人屈原就曾发出感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珍视自己心中的善,不让其丢失,比生命、比健康更加重要。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没有丢失她的善。
当失控的大客车急速撞向慌乱无措的学生时,她并没有退却,而是勇敢地将学生推向一边,自己却被客车撞倒,成了高位截瘫。
“最美女教师”用行动诠释了属于她自己的善,善使她美丽,善使她高尚。
2012年北京遭受了六十年一遇的严重水灾,100多名游客处于危难之中,152名农民工自发组织起来,在湍急的洪水中,在泥石流的废墟中,抢救出了百余条宝贵的生命。
尽管他们生活在这个社会的底层,但这场暴雨折射出的他们的善良却足以让我们每个人仰视。
同样的,为弘扬善良与正义,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将这些参与救人的农民工一一找到,请他们吃饭,并请著名歌星韩红现场演唱。
虽然,一顿饭算不了什么,再大牌的歌星献唱也算不了什么,但是这种善心善意,其中所体现的向善意识,所弘扬的助人精神,却弥足珍贵。
我们不该丢失善。
也许,善只是生活中的一个不经意之举——帮助老人过马路是善,捡起地上的塑料瓶是善,待人接物不急躁是善……善是一朵鲜艳芬芳的花,在“最美妈妈”吴菊萍接住孩子的手中绽放;善是一首振奋人心的歌,在“最美司机”吴斌至死不忘车内群众安全的时刻唱响;善是一泓清澈见底的泉,在心中存有善念的人们身边流淌!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珍藏心中的善,不要让它丢失,它会像珍藏百年的美酒一般芳香扑鼻,会像宝库中的珠宝一样光芒万丈。
命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现在很多学生不愿意上语文课,他们认为教材中的很多文章过于老旧,没有文学积累的价值,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也有人认为教材中的文章多是传世经典,是历代文坛哲圣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导引这是一道评论性作文题,所给材料谈论的是很多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看法,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观点。
学生可赞成其中某一种观点,如教材文章过于老旧,或教材文章多是传世经典,也可以辩证地分析。
对于文体的选择,可以写议论文,表达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写记叙文,叙述自己学习语文的经历,抒发自己的情感。
佳作展台吹尽狂沙是经典近日偶翻网页,一则“高中语文教材内容老旧不堪,当代作家竟然全无踪影”的消息映入眼帘。
其大意是说,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人文章一大堆,鲁迅的作品更是频频出现,脱离现实、远离生活,学生学起来也是隔靴搔痒,应多加入一些有时代感的当代作家的作品,特别是学生普遍推崇的韩寒、郭敬明等青年作家的作品。
论者言辞激烈,有理有据,俨然对现行的教材不屑一顾,“高大上”之感迎面而来,愤慨之意扑鼻而至。
不知这位论者在作此大论之前,是否问过我们学教材的人的感觉?窗外月色皎洁,天地空蒙。
我不禁想起了张若虚的诗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天之月,照耀千古。
可谓真正的“古”,可为什么“人生代代无穷已”都要年年望江月?竟然没有人认为它过时呢?原来千古同心,万年同理。
同样,经典的东西往往表达了人类共有的某种情感。
如屈原《离骚》中那种不被理解的孤愤之情,试问后人谁会没有?又如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中那种合作共赢的思维,岂于当今社会无用?李密《陈情表》中那种至纯至孝的亲情,现代社会岂有不提倡的道理?鲁迅《拿来主义》中那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科学方法,难道如今已经过时?它们如天空中的太阳与月亮,尽管是千古之物,仍在滋养世间生灵。
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经典名篇,尽管落满历史的尘埃,却依然可以陶冶我们的心灵。
那种简单地以时间为标准来评判是否过时的做法,才是真正要不得的。
否则,当我们在使劲儿追赶时代的步伐时,我们的灵魂一定会远远地落在后面。
诚然,教材中的有些经典名篇确有瑕疵,我们中学生在读这些篇章的时候也难免有隔靴搔痒之感。
如高中教材中一些古文的拗口难懂或鲁迅的某篇杂文语言晦涩,都足以让我们听课时恹恹欲睡,全然没有我们偷看郭敬明小说那般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