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4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导学案

合集下载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名,字,又字元亮,东晋、、。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其为“”。

陶渊明出身于名门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道中落,生活拮据,29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下级官职,每次任职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让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41岁时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的二十二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却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终年62岁。

2.相关背景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一天的彭泽令。

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3.了解文体“辞”“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

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

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

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

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

不同之处在于: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

4.解题①归去:②来:③兮:④辞: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

飏()觞()眄()憩()岫()翳()棹()曷()皋()三、文本研究【思考1】解释词义、概括段意(小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

幼稚..( )盈室,瓶无储粟,生生..( )所资.( ),未见其术。

亲故..( )多劝余为长吏,脱然..( )有怀..( ),求之靡途..( )。

会.( )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案2.4归去来兮辞并序新1779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案2.4归去来兮辞并序新1779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课文背景知识】1.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鸣,陶渊明是属于时代的,他永远是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学习中应了解作者为什么辞官归田,鄙弃官场,以及热爱田园之情2.《归去来兮辞》是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代表了陶渊明散文的基本特点试概括他散文的特点3.陶渊明是古代文人心目中的一个偶像,他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还有没有积极的意义?【重点难点讲解】重点难点1.五个疑问代词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2.词类活用眄庭柯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乐琴书以消忧(名词动用,弹琴,读书)或棹孤舟(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3.特殊句式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句,“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反问句代词作宾语前置,“还出去干什么呢?”)4.一词多义虚词:①之②以③兮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如“归去来兮”“大风起兮云飞扬”④而⑤来虚词,可当助词讲无义,如“归去来兮”有时为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咧”如《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实词:①行②引③乘④策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2.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3.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训练突破1.陶渊明回家时的心情训练1作者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抵家时的欣喜又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从何看出?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隐土情怀?点拨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美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异曲同工一诗一赋,表达了相同的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2.阅读课文,体会作者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训练2 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点拨2 (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3.了解陶渊明的思想训练3 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点拨3 “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过陶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渊明创作题材时曾提到过,陶晚年作过大量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已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体味到了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因此,本文中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陶渊明顺应自然,乐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课文阅读指导】能力升级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回答“序”后的问题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①,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②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③,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注①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四方,意为到各处去②归欤,《论语·公冶长》有“子在陈曰:‘归欤归欤’”的句子,表怀乡之情③骏奔,《诗经·周颁》“清庙”篇有“骏奔走化庙”的话,即去祭祀1.对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生生所资(生产生活) 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非矫厉所得(勉强去做)2.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侯以惠爱为德③家叔以余贫苦④足以为酒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C.陶辞官而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答案及提示1.C 2.B①用来②把③因④用来 3.D 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4.A读写链接阅读陶渊明的诗,结合文章主旨,写一些自己对陶渊明诗中意义的认识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拓展延伸探究】知识拓展1.作者简介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溢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许多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的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渊明集》2.写作背景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那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3.文体特点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4.写作特点(1)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作者的感慨、喜悦、遗憾,不是直接生发,而是在描景绘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影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诗情画意充溢字里行间(2)语言朴素,音节和谐,用词自然,直抒胸臆,不假雕饰,呈现出一片天然和谐纯净之美(3)层次清晰,大体是“议论→描绘→生发”三大部分,描绘部分又可细分为“路上→居室→庭院→郊野”四个小层次5.陶渊明的意义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率真、淳厚善良,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精彩搜索1.淡远潇洒的风格本文语言平淡,意境清新作者多用田家语,少涉及典故,只言片语,气象万千如“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事件平常,语言平淡惟其平淡,才能“载欣载奔”,重获自由;才能“引壶觞以自酌”,重享村居的无拘无束;才能“悦亲戚之情话”,重得闲适归隐之乐也正是因为平淡,才会把官场看得分文不值他对官居,只说不谏和昨非,不作更深的追究;他不再攀附显贵,也仅以“息交以绝游”一语轻轻带过何等藐视,何等潇洒!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他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一脉相承2.充满想像的浪漫情调本文写于作者将归之际,人未归而心已归,文中浓墨重彩描写乘舟归家时的欣喜若狂,归后的村居生活的无限美好,正显得归意之坚和归心之切种种情状均以想像之笔出之,充满浪漫情调创新平台一、下面是陶渊明的《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请与课文作比较阅读,并回答诗后问题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①被褐欣自得,屡空常宴如②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③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④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馀⑤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⑥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⑦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⑧?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⑨注始作,开始就任镇军参军,即镇军将军的参军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县①弱龄,年轻时寄事外,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世事之外②被褐,穿着粗麻做的衣服欣自得,欣然自得,自己觉得很高兴屡空,盛食物的器具经常空着宴如,安乐的样子这两句指他出仕前家里生活虽然贫穷,但精神却很愉快③这两句说,偶然碰上了出仕的机会,只得委屈车马息于仕途④这两句说,我独自乘着小船远远地走了,怀念家乡的思绪是那样曲折连绵⑤登降,指经过高高低低的道路⑥这两句说,我看厌了路途上的异乡景物,心里想念的是山水田园中的旧居⑦这两句说,我仰望在云中自由飞翔的鸟儿,俯视在水中自由游玩的鱼儿,心中不由得感到惭愧⑧这两句说,我的纯真自然的隐居思想早就在心里,谁说已被出仕的形体所羁缚呢?⑨班生,班固这两句说,姑且听其自然而生活吧,我最终要回到仁者的住所隐居思考题:(1)作者在《归去来兮辞》中说:“富贵非吾愿”本段则用哪些话表明他安贫乐道、不愿出仕的特有天性?(2)既然天性如此,他为什么还要出仕?请引用《归去来兮辞》中的原话及前面“备课资料”中萧统的《陶渊明传》中的原话作答(3)同样是在行路途中,诗人出仕和归隐时的心情却完全不同,请分别引用本文和课文的原话作答(4)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后来归隐的必然性请找出这些表明心迹的句子二、本文序文说,本文写在乙巳岁十一月,但具体的时间有争论有人说本文写在陶潜辞官归隐之初(如课本注释),是追叙和实录之作,到家前是追叙,到家后是实录;有人说写在辞官归隐之前、将归之际,也就是说,本文是在萌生退意后但未退之前的想像之作,写完本文不久作者才辞官归隐的请你推敲一下本文的写作时间,你觉得哪种说法更合理?答案及提示一、(1)“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宴如”(2)“既自以心为形役”、“亲老家贫”(3)“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馀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4)“暂与园田疏”“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二、后者更有道理王若虚曾指摘本文在谋篇上的毛病,说既然是将归而赋,则既归之事,也当想像而言之对此,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援引周振甫先生的见解:“《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录’、‘直述’,岂有‘术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景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东,或棹孤舟’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像,不言而喻矣”钱先生认为本文自“舟遥遥以轻飏”至“亦崎岖而经丘”,“叙启程之初至抵家以后诸况,心先历历想而如身正一一”,其谋篇与《诗经·东山》写征人尚未抵家,而想像家中情状相类我以为这样来体会《归去来兮辞》的谋篇特点是确当而深刻的陶潜此文写于将归之际,人未归而心已先归,其想像归程及归后种种情状,正显得归意之坚和归心之切如果都作为追叙和实录来看,反而失去强烈的情绪色彩和想像的空灵意趣,而且也不符合写作时间的实际【命题趋势分析】1.诵读浅显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是大纲的要求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主要是诵读和领悟互为推进2.在感悟课文某一点内容的时候,适当地引用陶渊明的其他诗句,以达到以此篇带动对陶渊明整篇诗文的感知;反过来,对陶渊明整篇诗文的感知又能加深对课文内涵的领悟【同步达纲练习】1.对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云无心以出岫(xiù) B.舟遥遥以轻飏(yáng)C.眄庭柯以怡颜(mie) D.或命巾车,或棹孤舟(zhào)2.对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恨晨光之熹微(光线微弱)B.云无心以出岫(云彩)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急急忙忙,心神不安的样子)D.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向往中的仙境)3.下面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请息交以绝游 B.农人告余以春及B.既窈窕以寻壑 D.木欣欣以向荣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古今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悦亲戚之情话B.将有事于西畴C.既窈窕以寻壑 D.善万物之得时5.从句式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既自以心为形役 B.王之蔽甚矣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鸟倦飞而知还6.下列句子“而”字意思和用法与“临清流而赋诗”中“而”字相同的一项是()A.觉今是而昨非 B.门虽设而常关C.时矫首而遐观 D.泉涓涓而始流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1.C(miǎn) 2.B(山穴,此处泛指山峰) 3.B(A、C、D“以”是连词,B为介词) 4.D(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有事:古指耕种之事,今泛指;窈窕:古是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D (A、B、C为被动句) 6.C。

《归去来兮辞》精品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精品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目标:1、利用辞的体例和押韵的特点朗读并背诵全文,培养学生的古诗文的语感能力。

2.在诵读中感受陶潜的归隐情结,体悟作者情感,并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3.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辩能力和批判能力。

走进陶渊明一、初读课文弄清音韵节拍1、本文以六字句为主,六字句七字句一般读作三个节拍。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拍舟飘飘而吹衣既自以心为形役富贵非吾愿乃瞻衡宇问征夫以前路2、辞是古代一种文体。

要求押韵。

请在找出所有的韵脚,并有换韵的地方作出标记。

第一段韵脚:第二段韵脚:第三段韵脚:第四段韵脚:二、细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情感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三、悟读课文领悟归隐情绪“归去”两字是文眼。

围绕这两字作者字里行间谈到了:(1)从何而归去(2)为何要归去(3)如何归去(4)归去以后如何(5)归去时及归去后的心情是怎样(一)悟读第一段――为何归去1、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陶潜此时却不愿为官,那么陶潜为何辞官归田(归去)?请依据文本作答。

“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2、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请用自己的话作答。

自责、自悔→“田园将芜”“心为形役”,自恕、自慰→“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3、陶潜这种“心为行役”视入仕为“迷途”的心情,你能找出你所知道的他的相关诗句证明吗?《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4、小结: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结?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归隐情结。

(二)悟读第二段――如何归去;归去以后如何如何归去1、作者的行程路线是怎样的?你能想象出此时作者怀有怎样的心情?(想象诗人此时的外貌、神态、言行、心理等,边读边想,便能逐渐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与诗人同乐同叹,同悲同喜)这样的心情在下文哪几个句子中还可以看出?回家的过程――先乘船,后上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1(第1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1(第1课时)
应注意的是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仍可作六字句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寓形宇内(复)几时”等。“归去来兮”(出现两次)“已矣乎”当做一句读,适当地延长读末字的时间。“乃瞻衡宇”以下八句皆四字句,“富贵”两句为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
积累文言词语
精讲与点拨
研读第1段: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渊明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在课文的小序里陶渊明已经明确说出了自己不愿意做官的原因。那么,辞中第一段哪些词又明确表达了这样的心愿?
归纳点拨,
在讨论法中,群策群力,归纳提炼;通过老师的必要讲解,巩固和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
课后反思:
明确:
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
第二、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谧而愉悦的。
第四段,乐天安命,有达观之情,旷达、悠然。
归纳:自责---自悔---自觉----自醒
学习难点
了解辞的体裁特点。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感情及志向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目标与导入
互动与展示
我们已经通读全文,同学们也已经大致把握了全文的内容。那么我们现在再来明确
疏理一下全辞的叙事脉络。学生相互讨论。明确:
第一段:辞官——归途(思想斗争)。
第二段: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家庭生活)。
第三段:纵情山水(社会生活)。
第四段:安度余生(反思与感悟)。陶渊明想象自己从辞官回家一直到如何悠游生活,大家觉得他的情感是否也有一个随之变化的过程呢?那这个情感线索又是怎样的?
古今异义词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从作品中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和创作作风2.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3.掌握“胡”“奚”“焉”“曷”“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等文言虚词用法【学习重点难点】1.通大意,掌握文言字词,进而理解背诵。

2.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学法指导】朗读·讨论·点拨【课时安排】3课时【知识链接】背景知识1、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的意义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

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率真、淳厚善良和“不为五斗米折腰”崇高人生境界,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

2、有关“辞”的知识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楚国,又叫楚辞,因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到了汉代,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

富有浪漫气息,便于抒情。

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多变化。

从作风上看,辞一般都比较讲求文采,多用铺张手法;内容上辞以抒情为主;表现形式方面,辞常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加添语气助词“兮”以调节音律。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课标要求】1.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2.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归纳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2、了解辞赋的特点。

3、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4、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的辨析。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反复阅读课文,做好标记勾画,结合背景介绍,理解文意。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复朗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充分的预习及反复诵读,通过对课文常见的文言现象的积累、感知与理解,理清文章脉络,从而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3、A层全部完成,B层完成除★★外的题目,C层完成不带星的题目。

课前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作家与作品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

一名渊明,字元亮,谥号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

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

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渊明集》。

至今还广为传颂的名句有: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弯腰。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注译】“羁鸟”,被关在笼里的鸟。

“池鱼”,被养在池水中的鱼。

2、写作背景: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教案

【教材解析】一.《回去来兮辞》是作者要走开政界、归隐田园的宣言书,能够看作是陶潜的思想总纲。

领悟了本文,有助于正确理解陶潜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积淀必然的人文关怀。

二.《回去来兮辞》是魏晋文学的重要篇章,其不与世俗沆瀣一气坚决归隐田园的思想引起好多文人学士的共鸣,拥有超时代意义。

其为捍卫自己的精神家园所做的各样努力,在现在仍有不能磨灭的借鉴意义。

【学生解析】一 .学生在初中时从前学过陶潜的《桃花源记》,对其人其事及其思想感情有必然的学习基础,能够此作为打破口。

二 .学生已初步具备思辩的能力,都有主动研究的天性,都隐藏着“自我实现的创立力”(马斯洛),能够据此作为解读本文的钥匙。

三.学生对古代文假名人的精神世界有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也有与他人相同交流的期望,本教材的内容安排能在教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

【授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利用辞的体例和押韵的特色朗诵并背诵全文,培养学生的古诗文的语感能力。

2.在朗诵中感觉陶潜的归隐情结,体悟作者感情,并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3.学习研究性阅读和创立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辩能力和责备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五读法:在五读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地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每一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2.对话法:创立问题情境和优异气氛,进行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相同交流。

3.研究法:比较序言、文本和说明资料,对本文的写作时间进行浅层次的研究式学习。

三.态度感情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以一种“同情的理解”态度对待陶潜藏本文中的感情取向。

2.引导学生用现代看法审查本文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历史限制,感觉陶潜的人文精神,进而砥砺自我人生涵养。

3.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感情和奋斗向上的人生态度,确定精神的底子。

【授课要点】1.朗诵诗歌的要领、方法引导及其能力培养。

2.解读陶潜这一隐逸诗人的形象及其意义商议。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五语文导学案第4课归去来兮辞 并序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五语文导学案第4课归去来兮辞 并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学科:语文制作:戴姝雅年级:高二班级:姓名: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辞的文体特征2、诵读正音,整体感知3、研读小序,了解小序的内容和作用【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称“五柳先生”,曾任职祭酒、参军、彭泽县令,故又称“陶彭泽”。

其曾祖陶侃,位至大司马。

陶潜是第一位田园诗人,创建了“山水田园诗派”。

东晋大诗人,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

作者的代表作:诗《归园田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

2、写作背景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晋书·陶潜传》)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

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

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

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3、解题:来,助词,无义;兮,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吧”、“啊”。

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回去啊!”辞,一种介乎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赋的一种。

文中多用四字或六字的对偶句,从头到尾分别押几个韵,使句式整齐,富有韵律,读起来给人以和谐的美感。

(辞重言情,赋重铺陈)序,这篇韵文的序言,对韵文作了说明。

【自主学习】1、正音瓶无储粟.()求之靡.()途田园将芜.()胡不归轻飏.()壶觞.()眄.()流憩.()矫()首遐.()观出岫.()景.()翳.()翳西畴.()窈窕..()..()遑.()遑耘耔东皋.()心惮.()远役犹望一稔.()2、齐读小序,然后结合注释和参考资料,梳理字词句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人教版必修5《归去来兮辞》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5《归去来兮辞》导学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班级学号姓名日期【学习目标】1.了解辞赋的特点。

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字词。

3.把握全文结构,理清文章脉络,熟读成诵。

4.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5.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语朴素、用典自然等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字词。

2.把握全文结构,理清文章脉络,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1.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2.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语朴素、用典自然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知识链接】一、走近作者陶潜(365-427),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诗歌的鼻祖。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后人亦有疑其说者。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

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者。

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

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四十一岁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到他六十三岁去世,终身不复仕。

二十多年间虽经历了丧妹、火灾、荒年等一系列坎坷生活的打击,但诗人风骨铮铮,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即使在难以衣食的困窘时刻,也执着地坚守着他的精神家园。

由此可见,作为隐士,陶渊明并非故作清高,沽名钓誉。

惟有他把归隐视为生命的寄托与归宿,将人格与自由视为生命最高价值。

二、写作背景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归去来兮辞 并序导学案

归去来兮辞  并序导学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学习目标】1、识记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了解“辞”的文体特点2、积累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3、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学法指导】1、提前预习,结合注释并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反复诵读课文,直至熟读成诵。

3、参考导学材料,自主学习第一课时课前预习【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和辞的文体特征2、诵读正音,整体感知3、研读小序,了解小序的内容和作用【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1、幼年勤学。

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是当时的名士,陶渊明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

受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这两种不同的志趣。

2、文学成就。

陶渊明是汉魏晋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杰出的辞赋家和散文家。

其主要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陶诗今存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陶文今存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二、写作背景陶渊明少年时就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陶渊明的理想难以化为现实。

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高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苟合取安、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

到他三十九岁时,多年来的经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他开始转向躬耕,自给自足,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淡泊。

此后,他又为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而归。

从此,他结束了仕途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

三、解题来,助词,无义;兮,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吧”、“啊”。

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回去啊!”辞,一种介乎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字词积累】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瓶无储粟(sù)求之靡(mǐ)途田园将芜(wú)胡不归轻飏〔yáng)壶觞(shāng)眄(miǎn)流憩(qì)矫(jiǎo)首遐(xiá)观出岫(xiù)景(jǐng)翳(yì)翳西畴(chóu)窈窕(yǎo tiǎo)遑(huáng)遑耘耔(yúnzǐ)东皋(gāo)心惮(dàn)远役犹望一稔(rěn)【结构梳理】序言部分交代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

4 归去来兮辞并序本课话题——信念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厌恶官场,向往田园,决心归隐。

正是这种信念让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最终放弃仕途回归田园,从此,官场上少了一个唯唯诺诺的小吏,诗坛上却升起了一颗光照千古的明星。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2016年8月11日,里约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经过7局苦战后,丁宁击败李晓霞,首次夺得奥运女单冠军,也成为乒乓球历史上又一位大满贯选手。

对乒乓球、对大满贯,丁宁对于这些梦想,有着坚定的信念,她会分辨对她有益的建议,绝不盲从,因为她的执着。

她小时候被妈妈“连哄带吓”地打球,后来渐渐明白如何把打球当作自己的事业,练就了永远不放弃的信念,还有一颗经得住挫折的坚强的心。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2.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泰戈尔3.在荆棘道路上,唯有信念和忍耐能开辟出康庄大道。

——松下幸之助4.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轻飏.( ) 熹.微( )壶觞.( ) 眄.庭柯( )流憩.( ) 出岫.( )翳.翳( ) 西畴.( )窈窕..( )( ) 寻壑.( )耘耔.( ) 东皋.( )【答案】yánɡxīshānɡmiǎn qìxiùy ì ch óu y ǎo ti ǎo h è z ǐ ɡāo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悟⎩⎪⎨⎪⎧悟.已往之不谏( )悟.言一室之内( )(2)引⎩⎪⎨⎪⎧引.壶觞以自酌( )引.以为流觞曲水(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3)非⎩⎪⎨⎪⎧觉今是而昨非.()富贵非.吾愿( )(4)之⎩⎪⎨⎪⎧求之.靡途( )悟已往之.不谏()悦亲戚之.情话()胡为乎遑遑欲何之.()(5)而⎩⎪⎨⎪⎧觉今是而.昨非()门虽设而.常关()时矫首而.遐观()鸟倦飞而.知还( )(6)以⎩⎪⎪⎨⎪⎪⎧家叔以.余贫苦( )既自以.心为形役( )引壶觞以.自酌( )园日涉以.成趣( )请息交以.绝游( )农人告余以.春及( )木欣欣以.向荣( )【答案】 (1)动词,觉悟,认识到 通“晤”,面对面(2)动词,举起、端起 动词,疏导使流动 动词,牵、拉 动词,延请 (3)形容词,错误 动词,不是 (4)代词,代“为长吏”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结构助词,“的” 动词,到……去 (5)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转折,但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承接 (6)介词,因为 动词,使、让 连词,表目的 连词,表结果 连词,表并列 介词,把 连词,表修饰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实迷途..其未远( ) ____________ (2)策.扶老以流憩( ) ____________ (3)乐琴书..以消忧( ) ____________ (4)或棹.孤舟( ) ____________ (5)生.生所资( ) ____________ (6)园日.涉以成趣( ) ____________(7)时.矫首而遐观( ) ____________(8)倚南窗以寄傲.( ) ____________(9)善.万物之得时( ) ____________(10)眄庭柯以怡.颜( ) ____________【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指出来做官(2)名词用作动词拄着(3)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4)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5)名词用作动词维持(6)名词作状语每天(7)名词作状语时常(8)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9)形容词用作动词喜好、羡慕(1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幼稚..盈室古义: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2.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人教版必修5)

2.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人教版必修5)

2.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人教版必修5)【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等重点字词的意义。

3.文言特殊句式。

【重点难点】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学法指导】查阅资料、信息筛选、批注式阅读、交流讨论、启发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因家中长有五棵柳树,被人称为“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死后由朋友私下起的,并非朝廷颁布,故称私谥),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在他41岁任彭泽令时,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到任80多天就弃官归隐。

在辞官时,写下这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表现他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的诗歌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并加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有先例的田园诗。

前一类以《饮酒二十首》最为有名,其中“结庐在人境”流传最广,表现了诗人淡然忘世的态度;后一类中包括中年学仕时期的《怀古田舍》、《劝农》以及晚年归田时期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并记》等,其中《归园田居五首》是他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代表作,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尤为世人传诵。

大约在晋宋易代前后,他写下了《桃花源诗并记》这篇流传千古的作品。

在辞赋方面,其代表作有《感士不遇赋》、《闲情赋》和《归去来兮辞》等,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

在散文方面,《桃花源记》最为有名。

《陶渊明集》,梁昭明太子萧统搜集陶渊明遗世作品,编为《陶渊明集》七卷,录一卷,并为之作:《陶渊明传》、《陶渊明集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4

《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萧瑟的秋风只能让夏花凋零,有傲骨的菊花却昂首独立;浑浊的官场只能让奴才如鱼得水,有气节的士人怎能同流合污?好一个陶渊明,卓尔不群,不为五斗米折腰;好一幅归家图,一路欢歌,一路逍遥!时代给了你不幸,你却能舞一曲淡泊,遗万世芬芳。

学习《归去来兮辞并序》,一要掌握文中出现的大量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二要理解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感受陶渊明寄情田园、保持高洁操守的隐士情怀。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一篇散文,该文代表了山水田园派的最高成就。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评价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代是封建社会门阀制度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最黑暗的时期。

陶渊明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十个皇帝。

这一时期,政权更替频繁,政局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

一方面官场黑暗腐败,统治者互相倾轧,结党营私,飞扬跋扈;另一方面陶渊明性情秉直,读书人固有的清高气节根本无法和现实官场融合;再加上魏晋知识分子崇尚老庄,钟情于自然,寄情于山水。

于是诗人在东晋义熙元年(405)辞去彭泽令,赋《归去来兮辞》,毅然归家。

本文分“序”和“辞”两节,“序”说明了自己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自己归隐田园的决心、心情和归隐田园后的乐趣,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思想。

★陶渊明(约365—427),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又称“五柳先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

辞从形式上看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协调语气,表情达意。

1.注字音2.识通假乃瞻衡.宇(____________) 3.解多义会⎩⎨⎧会.有四方之事 相如闻,不肯与会.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赵王畏秦,欲毋行.多行.不义,必自毙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学习目标 1.背诵默写全文。

2.理解陶渊明的隐逸思想。

自学重点诵读口诀全文。

学习难点陶渊明的隐逸思想。

自学方法独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时一课时科学知识链接陶渊明的诗歌中所表现的光明峻洁的人格和坚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教育了后代文人不屈服于权贵,不与庸俗之流为伍。

唐代大诗人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坚忍的性格,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就是一脉相通的。

诗人元稹在搞封丘尉时,对“拜迎官长心欲碎,蔑视黎庶令人悲”的现实无法放任,也“转忆陶潜归去来”,要学陶渊明那样与冰冷的现实一刀两断。

在劲敌压境或政治十分黑暗、社会变革即将到来的时候,他的“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他的疾恶除暴的精神,也给作家以非常大的积极支持与振奋。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曾在一首《水龙吟》词中高声吟唱:“须信此翁(指陶渊明)未死去,至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短在。

”处在从封建社会末期转为旧有民主主义革命初期转折点上的诗人龚自珍也曾赞赏陶渊明说道:“陶潜诗喜咏荆轲,记起《停在云》播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坑口,江湖侠骨恐无多。

”(《舟中念陶诗三首》)他的桃花源理想对后代也存有积极主动的影响。

北宋进步的政治革新家王安石曾颂扬这个社会就是“虽存有父子无君臣”,对“言道长安吹起战尘”的现实表现了深邃的感叹。

另一方面,陶渊明诗中平淡安谧的境界,逃避现实的思想也对一些作家起至了消极的促进作用。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晚年隐退生活中,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在居乡海南时期,都爱好陶渊明,实际就是在他那超然现实的态度中谋求精神的宽慰。

虽然黑、苏在一定时期内对现实态度消极的根本原因是他们自己,但这种影响促进作用无疑也就是存有的。

宋以后许多过寓居安逸生活的地主,钟爱陶渊明,也都从这一方面启程的。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他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了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归去来兮辞(并序)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并序)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本节要点】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的实词、虚词和常见的文言现象。

2、疏通文意,概括文章的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有关“辞”的知识。

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楚国,又叫楚辞,因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到了汉代,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

富有浪漫气息,便于抒情。

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多变化。

从作风上看,辞一般都比较讲求文采,多用铺张手法;内容上辞以抒情为主;表现形式方面,辞常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加添语气助词“兮”以调节音律。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荒芜()惆怅()衡宇()盈樽()轻飏()熹微()眄庭柯()壶觞()矫()首盘桓()崎岖()出岫()西畴()窈窕()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词义。

(1)于时风波未静(2)尝从人事(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4)悦亲戚之情话(5)幼稚盈室(6)于是怅然慷慨(7)恨晨光之熹微(8)将有事于西畴4.找出下列各句中词性改变的词语。

(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2)眄庭柯以怡颜(3)倚南窗以寄傲(4)审容膝之易安(5)园日涉以成趣(6)乐琴书以消忧(7)或棹孤舟5.说明下列各句中的句式特征(1)皆口腹自役(2)复驾言兮焉求(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4)遂见用于小邑(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6)将有事于西畴(7)农人告余以春及(8)乐夫天命复奚疑(9)以心为形役【反馈矫正】2.Wú chàng héng zūn yáng xī miǎn kē shāng jiǎo huán qí qū xiù chóu yǎo tiǎo3.(1)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3

《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胡、奚、曷、焉、何”等疑问代词的用法,“行、引、乘、策”等词的意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欣赏陶渊明作品的艺术特点:情感真挚,语言朴素,用典自然,想象丰富。

3.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作家作品简历: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的第一位田园诗人。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一类是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代表作: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组诗等。

课文背景:陶渊明义熙元年(405)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

据记载,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县吏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资料卡片本文是一篇辞赋。

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

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

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

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

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但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

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充分突出了这种文体的特点,利用这种特点为内容的表达服务。

如他对归耕后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就极尽铺陈之能事,而这种铺陈是分清主次、有所选择的。

在句式上,整饬对仗之中又包含参差错落。

作者将满腔的感情都寄寓在景物的形象描写之中,词采华美、音韵和谐却又“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鲜明地突出了辞赋在词采和音韵上的特点,这种特点增强了作品的抒情性和感染力,避免了堆砌辞藻、华而不实的弊病。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4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导学案(附答案)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4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导学案(附答案)

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1.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

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字词,理解文章的情感。

3.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高洁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金句银段1.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

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

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

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2.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带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

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

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3.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

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游鱼,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时文快递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节选)朱自清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导学案:第二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导学案:第二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积累文中重点实词及特殊句式,背诵全文。

2.思维与审美:(1)深入感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要辨析;(2)体会本文“平淡自然”的艺术特点。

激趣导入在1600多年前,一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

他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可现实的黑暗把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

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他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

(序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维持..(供给自己生活)。

幼稚盈.(满)室,瓶.(盛粮食的器皿)无储粟,生生生活)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求之靡.(无,没有)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因为)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距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思念的样子)有归欤.(语气词)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造作勉强)所得。

饥冻虽切.(急迫),违己交病..(做官),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身心都感到痛苦)。

尝从人事然慷慨..(感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庄稼成熟),当敛裳宵逝。

寻.(不久)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请概括段意:交代本文写作的时间和背景,叙述作者就职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

(第一段)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何,为什么)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何,为什么)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漂摇放流的样子)以轻飏.(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风飘飘而吹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把握作者在文中复杂的思想感情。

3.把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 把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学法指导】1、诵读文章,培养文言语感。

合作交流,结合文章注释,把握相关文言现象。

命题趋势分析:1.诵读浅显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是大纲的要求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主要是诵读和领悟互为推进。

2.在感悟课文某一点内容的时候,适当地引用陶渊明的其他诗句,以达到以此篇带动对陶渊明整篇诗文的感知;反过来,对陶渊明整篇诗文的感知又能加深对课文内涵的领悟【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谥号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许多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的,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渊明集》。

2.写作背景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那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3.文体特点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

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诵读课文,识字记音。

心惮.()稔.()靡.途()芜.()飏.()熹.微()庭柯.()眄.()遐.()观憩.()出岫.()盘桓.()棹.()窈窕..()()壶觞.()..()()壑.()耘耔翳翳.()畴.()皋.()樽.()奚.()惆怅..()2、通假字(1)乃瞻衡宇()(2)景翳翳以将入()3、词类活用(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2)眄庭柯以怡颜(3)窗以寄傲(4)审容膝之易安(5)园日涉以成趣(6)乐琴书以消忧(7)或棹孤舟4、一词多义心--因事顺心既自以心为形役夫--问征夫以前路乐夫天命复奚疑故--故便求之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求之靡途四方之事奚--奚惆怅而独悲乐夫天命复奚疑而--门虽设而常关觉今是而昨非时矫首而遐观鸟倦飞而知还5、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五个疑问代词(1)、田园将芜,胡.不归(2)、奚.惆怅而独悲(3)、复驾言兮焉.求(4)、曷.不委心任去留(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6、古今异义词(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今义:(2)尝从人事古义:今义:(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义:今义:(4)悦亲戚之情话古义:今义:(5)幼稚盈室古义:今义:(6)于是怅然慷慨古义:今义:(7)恨晨光之熹微古义:今义:(8)将有事于西畴古义:今义:7、理解文言句式(1)复驾言兮焉求(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4)将有事于西畴(5)农人告余以春及(6)乐夫天命复奚疑(7)情在骏奔(8)寓形宇内复几时(9)稚子候门(10)遂见用于小邑(11)以心为形役二、【理清层次】(一)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二)归家的情状(三)回归田园的愉快生活(四)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三、【能力提升】1、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回答“序”后的问题。

(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生生..有怀(轻快的样子)..所资(维持生活)B.脱然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D.非矫厉..所得(造作勉强)(2)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侯以惠爱为德③家叔以余贫苦④足以为酒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而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2、阅读课文第2段,体会陶渊明回家时的心情。

作者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抵家时的欣喜又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从何看出?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3、阅读课文第3段,体会作者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四、【理解突破】1、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五、【学习小结】1、写作特点:【学习反思】六、【综合练习】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可追:可以挽救B.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征夫:出征的人C.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情话:知心话D.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乘化:顺着自然的变化2.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舟摇摇以.轻飏云无心以.出岫B.悦亲戚之.情话感吾生之.行休C.复驾言.兮焉求悟言.一室之内D.既自以心为.形役胡为.乎遑遑欲何之3.下列各组中对“以”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舟遥遥以轻飏③农人告余以春及④家叔以余贫苦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4.下列与“既自以心为形役”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军中无以为乐B.引以为流觞曲水C.临清流而赋诗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5.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一边……一边……)B.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正确)C.审.容膝之易安。

(明白,深知)D.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追赶,追逐)6.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时矫.首而遐观(举,抬)B.策.扶老以流憩(马鞭子)C.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通“筹”,筹划)D.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怀念,想念)7.下列对文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作者把过去做官视为误入迷途,而把今天的归隐才看作是正确的选择。

这两句显示了作者遗世独立、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和与世俗读书人迥不相同的人生观。

B.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作者在外做官,迷失了回家的路。

这两句话实写心中的悔恨,与前文“迷途”相呼应。

C.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说明作者回到农村后,就谢绝与上层社会交往,每天独自在院中散步而兴味无穷。

D.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作者借景抒情,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心境:过去做官本来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而知还。

8.“归去来兮”一语在文中两次出现,对其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首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让人感觉他此志已定,此意已决。

B.第三段首句进一步宣言,我不仅弃官归隐,而且还要和当道者断绝交流。

C.第一句“归去来兮”引出从“归”至家的情景的描写,第二句“归去来兮”引出“隐”后的生活和感受。

D.两句“归去来兮”以抒情句式既表达出对短暂的“适俗”经历的反省和“迷途知返”的决心,也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9.背诵默写名句(1),知来者之可追。

(2)问征夫以前路,。

(3)引壶觞以自酌,。

(4)策扶老以流憩,。

(5),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

(6),乐琴书以消忧。

(7),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

(8),临清流而赋诗。

,乐夫天命复奚疑!七、【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阎典史者,名应元,其先浙江绍兴人也。

应元起掾史,崇祯十四年迁江阴县典史。

豫王大军渡江,一月间下名城大县以百数。

士民欲奉新尉陈明选主城守,明选曰:“吾智勇不如阎君,此大事,须阎君来。

”乃夜驰骑往迎应元。

应元投袂起,率家丁四十人夜驰入城。

是时,城中兵不满千,户裁及万,又饷无所出。

应元至,令户出一男子乘城,余丁传餐。

已乃劝输巨室,令曰:“输不必金,出粟、菽、帛、布及它物者听。

”捐者麇集。

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列营百数,四面围数十重,引弓仰射,颇伤城上人。

而城上礌炮、机弩乘高下,大军杀伤甚众。

乃架大炮击城,城垣裂。

应元命用铁叶裹门板,贯铁絙护之;取空棺,实以土,障隤处。

又攻北城,北城穿。

下令:“人运一大石块,于城内更筑坚垒。

”一夜成。

会城中矢少,应元乘月黑,束蒿为人,人竿一灯,立埤堄间,匝城兵士伏垣内,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

大军惊,矢发如雨,比晓,获矢无算。

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

梯冲死士,炮声彻昼夜,百里内地为之震。

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

应元慷慨登陴,意气自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