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考试题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训诂学,就是以词义解释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他通过训诂实践的总结和现存训诂资料的分析归纳,研究训诂的理论和常用的体式、方法、条例,揭示语义系统,推求词语根源,探索语义发展的内部规律,用以指导训诂的实践。

黄侃所谓“论其法式,明其义例”就是研究训诂学的理论和常用的体式、方法、条例等。所谓“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就是揭示语义系统,推求词根词源、探求语义发展的规律。

2.训诂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

中国传统语言学又称语言文字之学,由文字、声韵、训诂三部分组成,分别就汉字的形、音、义三方面进行研究,并联系各个文献语言的历史事实,解答人们在阅读古籍时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3.训诂体式,即训诂的体制和形式。

分为:文献正文里的训诂、随文释义里的注释、通释语义的专著、杂考笔记中的训诂。(1)文献正文里的训诂包括:解释词语、串讲句意、说明章旨。

(2)随文释义的注释:

“解”:本义是分析,训诂就是分析语义。

集解,其义有二:一是通释经传,如《春秋经传集解》(杜预);一是集各家的解说,如《春秋谷梁传集解》(范宁)

“音义”:辨音的书叫音,辩义的书叫义,合为音义。陆德明的这些音义合称为《经典释文》。

“章句”:一种注解形式,意思是离章辩句,其特点是不以释词为主,而主要在于串讲句意、篇意、章意。用分章析句解释古书的注释方式,有时对一部分的注解全部采用这种方式,因此又成为一种著作载体,如赵岐《孟子章句》。

4.注疏的内容:(考:以下案例属于注疏的什么内容?)

(1)解释词义(2)串讲文意(3)分析句读(4)校勘文字(5)阐述语法(6)说明修饰手段(7)诠释成语典故(8)考证古音古义(9)叙事考史

(10)记述山川(11)发凡起例(12)释义和叙事

5. 注疏的分类

(1)注和疏:从注疏的对象来说,注和疏就可以分为两类,前者已经指出,注只释经,疏兼释注。

(2)他人所注或自注:从传注的作者来说,又有他人所注和作者自注两类。

(3)补注和集注:从注解之间的关系来说,还有补注和集注。

6.义疏和经注原来也是分开的,南北宋之间才开始合刻在一起。

7.(以下为单解语义的专著)

A.《尔雅》

总释群书语义的专著,以《尔雅》最为古。传说为周公或孔子及门人所作,经后人考证,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秦汉之间的人编成的。是我国的第一部词典,是一种分类的词典,他共分十九篇。记载的是古书的故训。

其价值在于:

(1)他为我国训诂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他保存了汉语词语的很多故训

其缺点在于:

(1)所收词语及其义项都不够完整

(2)在分类方面有些不科学的毛病

(3)在释义方法上往往用多义词解释某些词语,意义不够明确

B.《释名》

旧题汉北海刘熙成国撰,成国是刘熙的字。

声训:因声求义,即从语音上去探索词源。

C.《广雅》

【魏】张揖撰。是为广《尔雅》所做的。在训诂方法上也跟《尔雅》一样,一般都用同义相训。

《广雅疏证》【清】王念孙撰。他对《广雅》做了系统整理,其价值远超过了原书。

王念孙《广雅疏证》、《读书杂志》

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俞樾《群经平议》、《诸子平议》

D.《方言》

【汉】杨雄撰。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记载的是活人的口语。

训诂方法上与《尔雅》:同——先列举一些同义词,然后用一个常用词来解释

异——这些同义词不是属于同意词汇的,属于各方词汇构成了方言

互译

8.(音义兼注的专著)《经典释文》

【唐】陆德明撰。《经典释文》三十卷所释经典有《周易》、《古文尚书》、《毛诗》、《周礼》、《仪礼》、《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十四种。所谓“释文”就是释义和释音。他的释文不仅注经,还要释注,所以他说“经注毕详”。他不仅为经注注音,而且阐发经注的旨意,所以他还说“训义兼辩”。这部书所采汉魏六朝音切,又兼诸家的训诂,考证各本的异同,对我们研究古汉语的形、音、义都是重要的资料。

9.(形音义结合的专著)《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撰。

其缺点和错误:

(1)由于历史局限,书中的一些牵强附会的说解。如“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为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

(2)说解有讹误。如“行”

(3)体例欠严谨。如“一,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这是一的哲学观念,显然不是他最原始的造字本意。

10.说文四大家:说文四大家指的是清代研究许慎《说文解字》的四位大家:段玉裁、桂馥、王筠和朱骏声。其主要著作分别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11.释义的方法4点定义,发展情况,作用,弊端(特别是声训)

释义的方法,指的是探求词语意义的方法。分为三类,即声训、形训和义训,还有观境为训的方法。

声训就是因声求义,即通过语音寻求语义。简单的说,就是从被释词的语音着眼,利用语音和语义的关系,推求它的词义。用来解释的词与被解释的词,或音同,或音近,或音转。声训的发展情况:(1)远在先秦时期就已萌芽。

(2)到了汉代,以《释名》为代表,声训得到全面推广,解决了不少词语

的训释问题

(3)声训到了晋代,又出现声旁兼表字义说

(4)到了北宋,王圣美提出“右文说”

(5)到了清代,由于对音义关系认识加深,加上古音的研究有重大突破,

声训便有更大的发展,解决千百年来诸多疑义,具有超越前人的新水

平。

声训的作用:(1)说明文字的通假(2)探索词语的来源(3)保存古音的历史面貌。

声训的缺点:(1)主观推测,没有佐证。

(2) 曲解“音近义通”,扩大声训范围。

(3)误解音义关系,出现一些不科学的臆说。

12.什么是右文说?

北宋,王圣美提出“右文说”。指从形声字的声符推求字义,复合因声求义的原则,有可取之处,但他以偏概全,局限形体,又把形声字一概归入会意,总之右文说为声训开辟了一条新路,但是由于限于字形,仍不能圆满达到因声求义的目的。

13.清代声训的特点(概括说即可)

(1)明确提出因声求义的主张,使声训实践有了更高的自觉性。

(2)注意了语音的时代性。

(3)把语音相近的字归纳为双声、叠韵两大类。

14.形训定义、弊端

定义: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分析字形,与字形想贴切的意义训释叫形训,形训表明汉字依意造字的意图,一般是说明本义的。

弊端:(1)只依靠字形进行推敲而没有其他语言材料证明,就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汉字书写方面的衍变,有笔意与笔势之分。

(3)就词义的发展而言,某些词与字形相符的本义逐渐消亡,人们一直用它的后起义,即使最古的典籍,也没有发现用过它的本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