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与社会发展
治水的重要论述
治水的重要论述
治水的重要论述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治水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至关重要。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水环境的治理不仅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产生活,也关系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通过治水可以减少水污染,修复水生态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治水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管理对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各行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通过治水可以避免水灾、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减少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 治水对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关系到人民的生活需求和基本权益。
通过科学、公平、合理地治理水资源,可以确保人民的水安全和水供应的稳定,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 治水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通过改善治理水资源,能够提升水资源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减轻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的压力,有效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以上是治水的重要论述,注重综合施策,加强顶层设计,科学
治理水资源,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治水的重要论述体会与感悟
治水的重要论述体会与感悟治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是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
在我国,治水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得到了高度重视和投入。
本文将探讨治水的重要论述,并分享一些个人的体会与感悟。
首先,治水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农业、工业、城市和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农田灌溉、城市供水还是工业用水,都需要保证水资源的充足和水质的优良。
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洪涝、干旱等水灾也越来越频繁,治水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有效的治水措施,才能保障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治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治水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治水的投入,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企业应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水污染。
公众应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意识,积极参与水环境治理行动。
再次,治水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来解决水问题。
例如,通过建设水利设施,加强水的收集和储存;利用水利工程来规划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实现农田灌溉的精准供水;利用现代化的水处理技术来改善水质,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利用遥感技术和智能化系统来监控水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状况等。
这些科学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治水的效率和水资源的利用率。
最后,治水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改进。
治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创新。
在治水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续改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地学习国际经验和交流,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水资源危机和环境挑战。
在个人的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治水的重要性。
我曾参与过一个社区的水质改善行动,通过组织居民清理水体,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提高了水质的安全性。
这个经历让我体会到,治水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
依法治水的现实意义
依法治水的现实意义
一、依法治水的现实意义
依法治水是进行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以有效地解决水资源管理问题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成为当今社会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
1、维护水资源平衡
依法治水能够有效地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公众使用水资源的权利,保障公众受到水体污染的安全,规范水利行业市场的有序运作,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优化,推动水资源的公平可持续利用。
2、保障水质及水环境
水质是影响水资源及其环境的重要因素。
依法治水可以实施一系列措施,如采取新的环境保护技术,对污染水源进行治理,实施污染防治措施,维护江河湖泊水环境,保护淡水和海洋水资源,实现水环境的现实及可持续发展。
3、推动水利装备技术研发
依法治水可以实施节水灌溉、改进排水处理、研发新的水利技术装备,以有效提高水利系统的运行效率,改善水资源利用情况,实现水资源的更有效利用,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依法治水的重要性
依法治水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和维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维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快水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水的实施,有效地保护和维护水资源,保障人民的安全生活,维护水资源的交易价值,保护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完善水资源市场。
总之,依法治水对于预防和控制水资源污染,保护水资源,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治水文化对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影响
治水文化对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治水文化逐渐形成,并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中。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中国的治水技术和年轻的农业社会耕作的经验已经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提高,治水问题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因此,治水文化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治水文化的历史背景对于中国的治水文化,我们不能不提夏朝时期“大禹治水”的故事。
这个传说称,大禹利用年轻所积累的农业经验来治理河流,以便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环境,提高产量。
在治水过程中,大禹访问和咨询了当地的农民,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和技术,最后成功地解决了洪水问题。
这个故事不仅是中国治水文化的开篇,也树立了一种智慧和团结的文化精神。
在历经几个朝代的演变后,中国的治水文化从一个简单的技术变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这个体系涵盖了从规划概念到实际工程的所有方面。
它包括了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以及改变流域生态环境和降低灾害风险的工程实践。
治水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治水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治水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治水文化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合作和信任。
治水过程中,农民需要互相帮助和紧密合作,以协调他们的行动和最终达成目标。
其次,治水文化加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社区里的每个居民都要参与到治水的活动中,以确保整个社区的安全和稳定。
这种各尽所能,共同建设的精神在中国的治水文化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治水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中国的治水文化不仅对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经济有着触及人心的影响。
首先,在农业社会中,治水技术及其实践对农业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
治水可以在洪灾和旱灾之间有效地调节水分,以确保农作物的良好生长环境。
其次,治水实践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进行,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通过开垦土地和增加其产量实现了最终的目标。
同时,治水成为城市化改造中的重要环节,为城市化的稳步进展提供了动力。
水利事业发展的自然与社会背景
水利事业发展的自然与社会背景水利史是人类利用水土资源,与洪、涝、旱、碱等自然灾害作斗争,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存环境的历史.各时期的水利是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背景下的产物。
一自然地理背景下的多种水利类型我国水利历史悠久,规模巨大,类型多种多样,这是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所使然。
基于所处地理纬度、地形和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土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各地水利工程的类型、数量和规模有很大差异。
在各种自然地理条件中,对水利有直接影响的是气候和地形条件。
(一)气候条件与水利我国是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优点在于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适于植物生长;而其缺点则在于全年降水量的季节分布和地区分布有很大差异。
此外,我国从青藏高原向东呈阶梯状向太平洋倾斜的地貌特点,进一步加剧了气候的地区差异,加剧了降水的不均匀性。
我国大陆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年降水量从1600毫米以上递减到不足200毫米,多寡悬殊。
东部地区不仅降水多,而且全年降水量的60%—80%又集中于6月至9月的4个月里,其中最大1个月的降雨,又往往占全年降水的30%—50%,因此,我国东部地区常常发生暴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徐光启在《勾股义序》一文中说到,大禹平治水土时曾应用数学勾股计算,此后历代制定历法无不依赖数学,但“独水学久废,即有专门名家,代不一二人,亦绝不闻以勾股从事”。
见《徐光启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83页。
洪水。
而旱灾的发生更遍及全国,即使是雨量丰沛的两广地区和东南沿海也不例外。
这是由于降雨分配往往和农作物生长需水期不相适应。
①这是现代的情况。
古代的情况也相类似。
据《左传》记载,鲁宣公十五年(前594)人们对灾害的定义是“天反时为灾”,即认为风、雨、寒、暑不依时令,与作物生长季节不相适应,就会导致灾害。
历史气候在各历史时期有所不同,②也有灾害群发期出现,③但从百年左右的时间尺度比较来看,相邻时间段一般只有不太大的量的改变,并没有重大的差异。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治水国家”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治水国家”
“治水国家”是指其在水资源管理上具有强大影响力和控制能力的国家。
以中国为例,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水资源一直是重要的物质基础。
在现代,尤其是工
业化、城镇化加快的过程中,随着人均水资源的逐年减少,水资源管理越发艰巨。
中国政
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施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措施,致力于建设“治水
国家”。
在国家治理中,水资源管理应该被视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水资源管理是中国现代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建设“治水国家”不仅需要政府推动,更
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协作。
中国政府对水资源管理的态度决定了社会资源的投入得以广泛
动员,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水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
其次,国家行政体制改革也是建设“治水国家”的重要手段。
在现实中,水资源管理
涉及多个层面,例如行政区划、行业部门、科研院所等,由于缺少整体规划和协同配合,
导致存在管理上的矛盾与不适应。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水资源管理部门的组织改革,出台
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各层级责任、任务和职责,建立了分级管理、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从行政上完善了水资源管理的体系。
此外,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也是建设“治水国家”的关键。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管
理和技术研发创新,致力于提升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水环境的保护效果。
在延续传统
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弱电技术、先进水处理技术以及污染治理技术,使得水资源管理得
到了良好发展,进一步推进“治水国家”的建设。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治水国家”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治水国家”“治水国家”是指在自然水循环系统范围内采取各种政策与措施,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的国家。
水资源是国家生态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因此,水资源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水害,许多朝代都曾采取过相应的治水政策。
例如春秋时期的吴越,施行的“井田制”、汉武帝时期的“河渠书”以及隋唐时期的“交通输水制度”等。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更加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和治理,并不断完善有关法律体系和政策措施,大力推行“治水国家”战略。
国家作为治理水资源的主体,应当具有牵引、规划、调控、导向等多重作用,通过政策与措施,在整个水资源治理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具体而言,国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一、强化水资源法律体系建设。
水资源是公共资源,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应当建立完善的水资源法律制度,落实水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和效益权的法律保障,确保公共利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加强水利建设规划及重点项目管理。
国家应当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加强水科学规划和技术创新,确保水利项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长期效益为出发点,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调发展。
三、建立健全水资源监管体系。
通过制定完善的监管法规、加强海量水资源数据采集和建设监测系统、推进水政务的全面信息化,实现对水环境、水利设施建设和运行控制等方面的有效监管,为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保障。
四、发挥水资源调控和保障作用。
国家应当完善在供、需、质、量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加强流域管理和中央-地方协调,逐步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和合理利用,并为环境和生态保护提供足够的水资源保障。
同时,国家还应当加强对水污染的治理,加强污水排放监管,严格执法,加强国民环保意识教育,为净化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有利环境。
总之,水资源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联动、各级政府齐心协力、社会各界鼎力支持,方能真正取得预期的效益。
关于治水重要论述交流材料
关于治水重要论述交流材料治水是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全的重要举措,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下是治水重要论述的交流材料,重点介绍治水的意义、现状和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治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水的合理利用和治理是保障人民温饱、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治水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防洪抗灾:水灾是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和严重的问题之一。
通过治水可以加强防洪体系建设,减少洪水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特别是对于经常性水患和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区,更加需要加大治水力度,提高防洪能力。
2. 高效利用水资源:水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淡水资源,非常宝贵和珍贵。
治水可以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人民对水的需求,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保护生态环境:水是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通过治水可以改善水体质量,减少水污染,维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4. 促进可持续发展:治水是推进可持续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全面治理水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和管理、增强水环境监测等措施,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其次,当前我国面临的水问题日益突出。
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大,但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且受到气候变化、人口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地区正面临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首先,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由于缺乏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中存在浪费现象,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抽取。
其次,水污染问题严重。
我国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因素导致了水体污染严重。
大量的湖泊、河流和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
再次,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新时代的治水实践
新时代的治水实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水资源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各种生命活动的重要载体。
由于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
水灾、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不断凸显,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如何有效治理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当今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新时代的治水实践,既是应对挑战、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一、形势与挑战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超过40%的人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发展中最大的国家,水资源管理形势尤为严峻。
长江、黄河、淮河等流域的洪涝灾害频发,长江干流11年来仅有2年取代长江三峡以外的地区成为第一类洪水。
大气污染物附着水滴成为城市暴雨天气中高频的极端降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等水资源调配工程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监测、水环境保护等方面仍存在短板。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制定科学有效的治水方案,积极应对水资源问题。
二、理念与目标治水工作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尊重自然,尊重水的生态价值,支持自然水文循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根据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人口分布情况,科学规划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人民的水利用权益。
我们的目标是:坚持节约用水,提高水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坚决遏制水污染,改善水质环境,实现水资源保护和修复;积极展开水灾防治,构建全域水管理体系,实现水灾防控和减灾救灾的目标;不断创新水资源管理模式,促进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实现水资源管理的完善和提升。
三、战略与措施在新时代的治水工作中,我们需要树立全局意识,强化战略思维,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水资源管理工作。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治水国家”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治水国家”
在国家视角下,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和依存的。
当谈及“治水国家”时,特指国家在水资源管理和水灾防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这种视角下的“治水国家”包含
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国家作为治水的主体,发挥着组织、协调和统一的作用。
在抗击水灾和保护水资源方面,国家具有调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的能力和责任。
国家制定水资源管理和防灾减灾的
政策法规,协调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统一各方面的行动,确保治水工作的有序进行。
国家在治水过程中扮演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角色。
保护水资源和预防水灾是国
家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所必须做的基础工作。
国家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提
供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为社会创造更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国家还承担
着灾后重建和救灾工作的职责,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国家在治水过程中强调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国家在水资源管理中注重生态保护和
环境治理,推动节水型城市和农业的发展,促进环境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家
倡导并支持水资源利用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分配,提倡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改善水质,保护
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国家在治水过程中注重社会参与和民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国家积极倡导水资源管理
和水灾防治的公众参与,鼓励社会组织、专家学者、企业和普通民众参与到水资源管理中来。
国家要求公开水资源信息,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各界的治水意识和责任感,形成
全社会共同参与治水的良好氛围。
大禹治水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大禹治水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哎呀呀,今天咱来聊聊大禹治水这事儿,这可真是个超级厉害的大事儿呢!你想想,那时候洪水泛滥成灾,就跟现在发大水把咱小区淹了似的,那得多可怕呀!人们的生活都被搅得乱七八糟的。
这时候大禹就站出来啦,他就像个超级英雄一样。
我记得有一次我家那边下暴雨,那雨下得呀,跟从天上往下倒水似的。
街道上瞬间就积起了深深的水,我看着那水一点点涨起来,都快漫到家门口了。
我当时就想,这要是一直这么下去可咋整呀。
这虽然和大禹治水时候的洪水没法比,但也让我能稍微体会到一点那种面对水患的无奈和恐慌。
大禹可不一样,他带着大家一起努力,想各种办法来治理洪水。
他到处奔波,查看水情,那认真劲儿就跟咱现在认真工作学习一样。
他还特别聪明,不是一味地去堵水,而是懂得去疏通。
就好像咱家里下水道堵了,光堵着不行呀,得想法子把它弄通了才行。
因为大禹治水,人们的生活慢慢回到了正轨。
那些被洪水淹没的土地又可以种庄稼啦,大家又有饭吃啦。
这影响可太大啦,要是没有大禹治水,说不定咱现在都还在和洪水作斗争呢。
而且呀,大禹治水可不只是解决了当时的问题。
这事儿就像一颗种子,在历史的长河里生根发芽。
它让人们学会了团结协作,大家一起为了一个目标努力,这种力量可强大了。
就像我们在学校里一起参加活动,大家齐心协力把事情做好的那种感觉,真的很棒。
它还让人们更加懂得了怎么去和自然相处。
不能一味地去对抗,有时候也要顺应自然的规律。
这道理在现在也特别重要呢,我们得保护环境,不能再瞎折腾啦,不然大自然发起脾气来,咱可受不了。
还有呢,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流传下来,成为了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都知道大禹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
每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大禹治水的那种坚持和勇气,就觉得自己也能克服困难。
大禹治水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那可真是深远得很呐。
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让我们学会了很多道理,还成为了我们文化的宝贵财富。
咱可得好好记住大禹这个大英雄,也得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
坚持科学治水为静海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科学治水为静海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摘要:在水资源问题上,如果我们不注意节制自己的行为,不注意有效地保护节约水资源,水资源就不能永续利用,经济就无法发展,社会也不可能取得进步。
关键词:水资源社会发展经济abstract: on the issue of water resources, if we pay no attention to control their behavior,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the water resources conservation, water resources can not be sustainable use, the economy will not be able to develop, the society also can not progress.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中图分类号:tv21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不会有生命的发生和发展,同时水利建设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促进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离开了水的支撑和可持续发展,一切经济社会的发展都不可能长久。
在水资源问题上,如果我们不注意节制自己的行为,不注意有效地保护节约水资源,水资源就不能永续利用,经济就无法发展,社会也不可能取得进步。
一、水资源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经济资源。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经济资源,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它的有和无,多和少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快和慢,社会环境的优和劣,必须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资源。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建国以来通过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兴起,人们对水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发展,即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而且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对城市的发展更是息息相关,世界上几乎没有一座城市和文明的发源地,不是依水发展起来的。
探索治水思路 ,促进XXX新发展
探索治水思路推动XX社会发展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经济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XX乡水资源匮乏,是XX县12个乡镇中缺水最为严重的一个少数民族山区乡。
因为水的匮乏,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为探索治水问题,本人做了一些走访调查,有了一些浅显认识和思考。
一、乡域基本概况XX乡位于XX县西南部,距县城58公里,东接……,南连……,北邻……镇,山水连……,隔江望……,……公路与……公路在乡政府所在地呈“+”字交叉。
国土面积366平方千米,实有耕地面积41419亩,森林覆盖率达44.1%;辖8个村民委员会49个村民小组17791人,彝族占95.1%;主要粮经作物有烤烟、玉米、蚕豆、小麦等。
2007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577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636万元,财政总收入535万元,地方财政一般收入418万元。
二、主要存在问题1、水资源短缺。
XX乡地质构造为泥盆系、石灰系,喀斯特地貌极为显著,地表易于渗透,由于特殊的地理位臵和地质条件,不具备修建蓄水工程条件;所辖366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水源稀少,地下水埋藏较深甚至无水。
2、人畜饮水十分紧张。
人畜饮水及村民生活用水主要靠家庭水窖供给,部分生活用水仍然靠人背马驼,农业生产只能靠天收。
3、缺水季节旱情严峻。
每年10月至次年5月,部份库、坝、池已接近干涸,多水年最高蓄水25万m3,少水年蓄水量仅为10余万m3。
最近多年,因缺水导致0.8万人0.4万头大牲畜饮水面临严重威胁、6000亩旱地和1500亩水田受灾,2550亩农作物成灾。
4、水利设施老化。
XX乡部份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带病运行,坝身单薄,限制蓄水,沟、渠多为土渠,输水渗漏量大,无法发挥正常效益。
5、收入来源单一。
全乡经济来源单一,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于烤烟,水利建设资金缺口大;农民人均纯收入不高,筹资难度大,2007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858元,位居全县倒数第三,低于全县平均水平2690元的30.9%。
中国的水利工程和社会经济发展
中国的水利工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是生命之源。
中国的水文特点是“多而不均”,这种非常规的地理环境促使中国在水利工程方面有了独特的优势,也迫使中国必须积极开展水利建设才能保障人民日益增长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从水利工程和社会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出发,探讨中国的水利工程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国有着悠久的水利文化历史,早在2600年前的春秋时期,孔子就曾经说过:“治水先治己,治国先治水。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把治水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积极开展各类水利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水资源的保障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
从1950年代开始,中国陆续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如中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黄河治理工程等,这些工程有的解决了地区之间的水资源互补,有的缓解了水资源紧缺的压力,有的防止了洪涝灾害的发生,有的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经济发展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提高,还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首先,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对水资源的依赖性较大,水利工程能够保障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
其次,水利工程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水利工程投资的增加也促进了城市用水设施的更新和建设,为城市的覆盖和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再次,水利工程解决了自然灾害的风险,提高了抗灾能力。
中国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灾害频繁,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预防和缓解洪涝、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提高了抗灾能力,保护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
最后,水利工程的建设还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
通过水资源的调剂和转移,打破了地区之间的水资源壁垒,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和繁荣。
三、结论水利工程是中国长期以来关注和重视的民生工程,是中国人民在保障水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举措。
新时代治水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治水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问题日益凸显。
新时代治水的重要意义凸显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时代治水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和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
然而,由于人口的快速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如果不加以有效治理,水资源将面临枯竭和污染,给人们的生存和生活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新时代治水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治理措施,保护好水资源,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和生活水平。
新时代治水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水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新时代治水不仅要求解决当前水资源供需矛盾,还要注重长远规划,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只有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动节水技术的应用,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治水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水生态环境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然而,由于水污染和水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水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
新时代治水要求加强水污染治理,推动水环境保护,重建水生态系统。
只有通过保护好水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为后代子孙留下良好的生态环境。
新时代治水对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的供应和安全对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灾等问题会引发社会不稳定,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新时代治水要求加强水资源管理,确保水资源供应的安全,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
新时代治水具有重要的意义,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存和生活水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等方面。
只有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动水环境治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才能实现新时代治水的重要目标,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新时代的治水实践
新时代的治水实践新时代的治水实践是指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借鉴国内外治水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管理,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防灾减灾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新时代的治水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水资源管理。
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新时代的治水实践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理顺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水权制度,推动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合理利用。
要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要加强国内外水资源的合作与交流,扩大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完善防洪减灾体系。
由于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洪涝灾害频发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新时代的治水实践要加强防洪减灾工作,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和措施,提高抗洪能力。
要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陷和土壤盐碱化等问题。
要健全灾后重建机制,加强对受灾地区的扶持和帮助,提高灾后恢复能力。
三、推进水生态保护和修复。
水生态是保持水环境良好状态的基础。
新时代的治水实践要加强对水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减少水污染物的排放,改善水体水质,并降低水环境风险。
要加强河流、湖泊、湿地等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增加生态补偿机制,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要加强对水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加强对水生态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四、推动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工程是解决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新时代的治水实践要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包括水库、堤防、水电站、水务设施等。
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运维和管理,确保工程长期稳定运行。
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监管,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
新时代的治水实践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创新思维和方法,形成科学、可行的治水方案和策略。
要加强政府领导和推动力度,加强社会参与和协同,形成治水合力。
大禹治水的意义总结
大禹治水的意义总结1. 引言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伟大的君主,他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的水患问题。
大禹治水不仅仅是一段古老的传说,更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而且深刻的象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大禹治水的意义,包括历史、环境、社会和人类进步等方面。
2. 历史意义2.1 长期影响大禹治水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经验,对后来的治水工程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同时,大禹治水也成为了中国君主职责之一的象征,君主需要像大禹一样关注百姓生活并积极解决问题。
2.2 基础设施建设大禹治水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筑堤坝、开挖渠道等工程。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也为后来的治水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技术基础。
3. 环境意义3.1 水资源利用大禹治水期间,他在处理水患问题的同时也注重合理利用水资源。
他通过修筑灌溉渠道等措施,使得灌溉更加高效,并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
这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思想对于当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3.2 生态保护大禹治水不仅仅是解决水患问题,更是一次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的尝试。
他根据地理环境特点,采取了分流、引洪等方法来降低洪涝灾害,并保护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
这种注重生态保护的思想在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严峻环境挑战的背景下具有重要启示。
4. 社会意义4.1 百姓福祉大禹治水首先是为了解决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困扰,改善百姓的生活。
他通过治水工程,使人民免受水患的困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这种关注百姓福祉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该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
4.2 社会稳定大禹治水期间,他不仅仅是解决了水患问题,还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水患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大禹治理水患后恢复了社会秩序并促进了经济繁荣。
这种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管理和治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治水国家”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治水国家”
“治水国家”是指国家在水资源管理和水灾防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国家。
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下,治水国家对于实现国家发展目标和居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治水国家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水资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治水国家通过制定和执行水资源管理政策,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
治水国家积极推动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保护,注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
治水国家在水灾防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水灾是国家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治水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水灾防治措施,减少水灾的发生和影响。
治水国家重视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水灾预警、监测和应对能力,提高水灾的防御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以保护国家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中,治水国家通过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了国家发展目标和居民福祉。
治水国家保障了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水资源是国家经济的重要基础,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和水灾防治措施可以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运行。
治水国家提高了居民生活的质量。
通过实施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有效的水灾防治措施,居民的用水需求得到满足,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治水国家保护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水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治水国家”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治水国家”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水资源一直被视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加剧,水资源的管理和治理已经成为了各国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治水国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概念。
那么,国家与社会关系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本文将从国家与社会的角度探讨“治水国家”。
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治水国家”这一概念。
一般来说,治水国家是指在水资源管理和水灾防治方面具有一定实力和能力的国家。
这些国家通常拥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具备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拥有强大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以及拥有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参与。
在这些国家,政府和社会组织通常会合作共同参与到水资源管理和治理的各个方面,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灾害的有效防治。
在一个“治水国家”中,政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方式,以及灾害防治的措施和规划。
政府需要投入资金和人力物力,推动相关项目的实施和落实。
政府还需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跨国水资源管理和治理的问题。
政府在“治水国家”中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除了政府之外,社会组织和公民也是“治水国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会组织可以在政府的指导下,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参与到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防治的各个环节中去。
环保组织可以监督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情况,向政府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及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
公民也应当积极参与到相关的工作中去。
他们可以通过注重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以及对环境进行监督和举报等方式,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借助全民参与,可以更好地达到水资源管理和治理的效果。
在“治水国家”中,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且相辅相成的。
国家需要依赖社会来获取信息、监督和执行其政策措施,而社会也需要国家来提供资源、政策和法律的支持。
这一关系的建立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合作共赢的基础上。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治水国家”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治水国家”“治水国家”是指在水利管理和水资源开发方面具有强大能力和影响的国家。
这种影响表现为对水利政策的制定、投入和执行等方面的掌控,还表现为对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和运营等方面的支配。
政治方面,一个典型的“治水国家”应该具有强大的政治权力和行政机构,能够制定统一的水利政策,并在各级政府之间执行和协调。
同时,该国家需要具备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法规和强有力的执法机构,保证水利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比如,中国自古就是“治水国家”,历代王朝不断加强水利建设,建立了完整的水利管理法规体系。
如今,中国政府仍在加强治水工作,实施“河长制”等措施,以达到更好地水利管理和保护的目的。
经济方面,一个“治水国家”必须拥有充足的经济实力,能够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来进行水利建设、维护和保护工作。
这需要国家实施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为水利事业提供广泛的社会资金支持。
同时,该国家还要注重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利用,遵循绿色发展原则,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比如,荷兰是著名的“治水国家”,其经济发达,不仅在水利建设方面拥有先进的科技,也在水利产品出口方面具有巨大优势。
文化方面,一个“治水国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念,以促进人们对水资源的尊重和保护。
比如,中国的文化传统认为水是生命之源,从而鼓励人们爱护水资源、维护水生态环境。
这种价值观念对中国治水有着深刻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和社会认同。
综上所述,从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来看,一个“治水国家”需要政治权力、经济实力和文化传统的共同支持,才能实现完备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这种国家与社会的协同发展,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水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分析
我们知道,治水对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改变着我们的自然生态,也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生态、经济生态以及文化生态。
自然影响应从双方面来看,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下面我就“治水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的有利方面这一命题做简要的分析。
一、治水与社会
农业是传统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农业正是离自然最近从而也异常脆弱的经济形式,它的脆弱性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于它依赖于充分而不过量的水供应。
用“靠天吃饭”来形容农业、农民直至整个中国都一点也不为过。
众所周知诸多“天灾”难以预测和控制,属于“天谴”的范畴;改善这一局面的最好方式就是治水了。
中国自身的地理条件也决定了治水工程是这个国家最为重要的公共工程。
所以,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的政府都在治水的问题上下过一番苦工夫,几乎是倾全国之力。
而治水所仰赖的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农民无力自组织,只能在政府广泛动员的情况下才会行动起来。
由此一来,整个社会便成为官僚主导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国家强而社会弱,官强而民弱。
这一基本格局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特征,而这一特征也深远地影响到中国社会后来的发展路径。
如上所言,农业与水密不可分,治水成为小农和政府的头等大事,最终成为政府的日常事务。
而治水就全国而言,远非个体小农所能担当,因而需要集体的力量,也就是要把小农组织起来共同参与。
在中国传统的基层社会,以宗族为主要纽带的乡村动员网络在一定程度上的有效性,使小范围的治水工程得以完成并持续,主要是那些自然村落范围内的治水工程,本地精英自然会在政府的号召下带领族人去完成。
但对整个中国来说,真正的问题可能不仅仅是那些无以数记、星星点点的小工程——虽然它们也非常重要,而是跨地域的水源调度和水患防治工程。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如何防治旱灾和涝灾。
无论旱灾还是涝灾,都是具有明显外部性的大范围的麻烦事。
光靠分割的村落自然是无以完成,由此在需要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动员、管理和监控网络。
自华夏大地上出现农业国家以来,这个国家的维持却再也离不开对治水的密切关注了,进而也就离不开复杂而完备的官僚系统了。
1/ 4
“夏禹治水”的古老传说是华夏民族集体记忆的一部分,这充分说明这个国家和民族将治水的问题提高到了什么样的位置。
非常明确的是,治水在中国更多地是一种国家行为。
无论长江、黄河、淮河,还是诸多的人造河流、湖泊和水库,分布于帝国如此广阔的地区,缺乏任何一个地区政府和民众的支持与配合,治水的效率和效果都难以保证。
由此而来,治水社会的一个关键问题便是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整个国家内部的权力配置问题。
在一个大国的治水问题上,合理的治理结构可能是:统一规划与合理地分工相配套,特别是地方政府之间制度化的分工合作机制的确立。
因为中央政府也不是全知全能,将所有的治理难题都推给中央无疑会让它不堪重负。
当然,地方政府之间有效的分工配合无疑需要中央政府权威的保证和监管,同时也需要地方政府自身权力结构和治理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地方民众广泛而自觉的参与。
还有一点,那就是,我们今日的水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经迥异于传统中国的水问题,因为它是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后果之一,特别是我们无节制的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结果。
因此,治水是一个联系着整个国家治理的内政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治水也是一个关联到周边国家的外交问题,因而需要国际社会的积极配合。
新老问题的叠加使我们不仅要汲取传统的治水智慧,更重要的是创造适合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治水新模式。
这就需要从中央到地方直到普通民众的多元互动网络,而不是传统单向地由政府主导一切。
这就是治水对中国社会结构和政治模式的重要影响。
二、治水与经济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经济之源,我们知道工业用水在水资源消耗中比例是最大的。
那么治水有跟经济又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洪灾和旱灾每每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往往是触目惊心的。
每一次的洪涝灾害都给我们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巨大的挫折。
在我国主要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分布不均。
南部多北部少,东部多西部少,夏秋多冬春少。
这就需要我们加大治水力度,兴建水利工程,确保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治水的经济利益可以从多方面体现出来。
一是可以防洪抗旱,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
二是可以航运条件,提高航运效益。
三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建设现代化的积极性。
四是可以发展水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
五是可以合理安排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以及生活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 4
而我们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规划建设提出多样性的新需求。
传统水利面对的主要是农业社会,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农业,主要的服务功能是灌溉、防洪和排涝;现代水利面对的是工业化、城市化社会,要求更多地解决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的各类水问题。
现代社会要求现代水利不仅要保证传统水利工程的功能作用,而且要更多地开发水利工程在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功能作用。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利提出的这些新的要求,需要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治水理念,调整治水思路,加快由传统的工程水利向现代的资源环境水利的转变,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现代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三、治水与文化
治水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就社会意识形态方面而言,除了涉及政治、法律、道德以外,还深深地渗透到哲学、艺术、宗教等领域,并表现出鲜明的文化特征。
中国古代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关于对人与水的矛盾的认识,是以治水方式的争论而表现出来的。
鲧治水一味采取堵的办法,“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被杀身亡。
鲧死后,其子禹改用以“疏导”为主的治水办法,终于平定了千百年来的水患。
堵与导、蓄与泄这一对治水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采用哪种治水方法为主,要因时、因地制宜。
治水中堵塞与疏导的辩证关系,不但对中华民族治水大业产生了莫大的影响,而且给后人的哲学思考以莫大的启示。
如孔子在总结借鉴古代鲧与禹治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综合自然、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经验,提出一种择优方法论的观念——“中庸”,闪耀着辩证法与系统论思想的光芒。
在古代水利建设中,也有不少地方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如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精华的都江堰工程,就表现出了“道法自然”的深邃哲学底蕴——即工程的设计和营建体现了与天地自然相协调、顺应事物运动规律的文化特征。
文学艺术方面。
产生了许多与治水相关的神话传说、民谣故事、诗词歌赋、美术绘画和小说戏剧等,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
例如,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不少是反映中华民族治水斗争的内容,最为著名的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李冰斗江神”等。
这些神话反映了中华民族征服自然、战胜水旱灾害的信心、决心和斗志,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映治水事迹和讴歌治水英雄的诗文更是汗牛充栋……
宗教方面。
远古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水旱等自然灾害控制能力有限,认为这些自然灾害有神的控制和操纵。
先民无法抗拒强大的自然灾害,只好用祭祀的方式向神表示忏悔和屈服。
从趋利避害的功利目的出发,在中国几千年漫长的历史时期,不论是朝廷还是民间,每遇大的水旱灾害,都举行祭祀水神的活动。
中原各地的祈雨活动体现了这一点。
而中华民族3/ 4
原始宗教中对水的崇拜意识,传达出一个以农耕方式为主的民族的最初文化形态。
久而久之,这种宗教观念便深深积淀在中华民族的心里,成为集体无意识。
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司水之神——龙王、水母等超自然水神尤其是龙神的崇拜,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中国特有的“龙”文化现象,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治水活动本身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而且以其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密切关系,在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的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在更广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参与着中华文明的创造。
具体地说:第一,治水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安全保障和物质保障,中华文明的开创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治水斗争的产物。
第二,治水催化了中国奴隶制国家的诞生,并对中国政治体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第三,治水是强国富民的重要途径,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要作用。
第四,治水直接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伟大的治水精神和传统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五,作为中华民族与自然抗争而创造文明的重要生产实践活动,治水文明本身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论
我们可以看出,治水对我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在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我国的治水工作,为我国的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开辟一条康庄大道!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