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精品教案
2024《长相思》新教案范文3篇
2024《长相思》新教案范文3篇教案《长相思》新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长相思》这首诗。
2.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2. 学生对诗歌的背诵和表达。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2. 情境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
3. 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纳兰性德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长相思》。
二、诗歌讲解1. 逐句讲解诗歌的内容,解释生僻词语。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诗歌朗诵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诗歌表达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和情感。
2.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 回顾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强调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写,培养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1. 背诵《长相思》这首诗。
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和情感。
3. 尝试创作一首表达自己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长相思》这首诗,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同时,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写,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案《长相思》新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长相思》这首诗。
2.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2. 学生对诗歌的背诵和表达。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2. 情境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
3. 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表达。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案
《长相思》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三首《长相思》的背景及作者情感。
2.掌握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
3.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的情感和意境。
2.学习鉴赏诗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词中的象征和隐喻。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长相思》的背景,讲解作者纳兰性德及其创作经历。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如“长相思”、“情难舍”等。
二、课堂讲解1.讲解第一首《长相思》作者背景: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湘真,清代著名词人。
诗词内容: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意象分析:山、水、榆关、夜深、千帐灯、风、雪、乡心、故园情感分析: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讲解第二首《长相思》诗词内容: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意象分析:山、水、榆关、夜深、千帐灯、风、雪、乡心、故园等。
情感分析:与第一首相似,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讲解第三首《长相思》诗词内容: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意象分析:山、水、榆关、夜深、千帐灯、风、雪、乡心、故园等。
情感分析:与前两首相似,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首《长相思》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并说明原因。
四、课后作业1.让学生选择一首《长相思》进行仿写,要求运用相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让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对纳兰性德及其诗词的了解。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纳兰性德的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课堂讲解1.第一首《长相思》讲解意象分析:“山一程,水一程”,这里的“程”字可以让学生思考其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旅程的艰辛。
情感分析: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远离家乡的经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作者纳兰性德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理解词的大意,感受词的意境美。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词作,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感受词的意境,领悟词作的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词作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内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作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及词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词作。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词中的画面,加深对词作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古典文化的氛围。
(2)提问学生:“在音乐中,你们能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充满深情的词——《长相思》,一起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作者纳兰性德的生平,重点突出他的身世和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2)讲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了这首词。
3、初读词作,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词的情感。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理解词意,体会情感(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词的大意。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词意的理解和疑惑。
(3)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全班交流,教师点拨重点词句,如“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征途的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
5、想象画面,感受意境(1)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配乐朗诵,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
长相思优秀教案
长相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长相思》这首词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掌握词中的生字、生词,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
3、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学会从意象、意境等方面分析诗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的大意,感受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
(2)学习通过赏析诗词中的意象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1)深入体会作者身向榆关那畔行,却心系故园的复杂心境。
(2)理解词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以及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其中的情感。
2、讲解法:对词中的生字、生词、典故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词的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思乡的音乐,如《故乡的云》,营造出思乡的氛围。
(2)提问学生:当你们远离家乡时,会有怎样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长相思》。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作者纳兰性德的生平,让学生了解他的身世和创作风格。
(2)讲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使学生明白作者在何种情况下写下这首词,为理解词的情感奠定基础。
3、初读诗词(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理解词义(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词的大意。
(2)教师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如“榆关”“那畔”“聒”等。
(3)小组合作,交流对词意的理解,教师答疑解惑。
5、赏析诗词(1)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意象,如“山”“水”“风”“雪”等,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
(2)提问学生:“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探讨“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两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长相思优秀教案
长相思优秀教案【篇一:《长相思》教学设计】长相思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5课的前两首古诗,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张籍那浓浓思乡情。
那么谁愿意给大家背诵一下古诗?请学生背诵。
2、当“洛阳城里见秋风”的时候,张籍的内心涌动着“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乡之情。
那么,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纳兰性德又将流露出一份怎样的思乡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相思》。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作者名叫纳兰性德,复姓纳兰,跟我一起读他的名字---纳兰性德, 他是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文武双全。
他的词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二、检查预习1、昨天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这一课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预习的?(查阅相关资料、反复诵读、试着理解古诗词的意思)2、在预习时,你发现长相思与前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了吗?点击课件,出示词教师介绍词:词是诗的别体,词因为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教师补充:长相思是词牌名,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猜猜看长相思要表达作者什么意思?3、检查朗读下面谁来给大家读一下这首词。
(正读音)大家看,更在这儿应该读几声?你怎么知道第一声的?解释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
(出示ppt)指名朗读(两名以上同学)教师评价:字正腔圆在古代,词是可以配乐唱和的,有它自己的节奏,谁来试试找找它的节奏。
指名朗读。
教学目的 1、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学会“榆畔帐聒”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5、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评价:这位同学读出了节奏。
一起试着这样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读读这首词。
《长相思》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长相思》教案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相思》。
(2)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成语,如“长相思”、“榆关”、“故乡”等。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解析诗歌中的意象,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2)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和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词和成语的理解。
(2)诗歌中意象的解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多媒体展示《长相思》的背景信息,如作者、时代等。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提问:“长相思”是什么意思?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
3. 课堂讲解:(1)解析诗歌中的生词和成语,如“长相思”、“榆关”、“故乡”等。
(2)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念之情。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如“雪花飘落”、“灯火阑珊”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长相思》,并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鉴赏。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长相思》的情况,以及作业中诗歌鉴赏的部分。
3. 学科知识掌握:通过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长相思》原文及注释。
2. 图片或多媒体:展示《长相思》的背景信息。
《长相思》教案模板8篇
《长相思》教案模板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长相思》教案模板8篇本文主题为《长相思》教案模板,共收集了8篇相关教案模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写聒这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字正腔圆的诵读这首词。
【过程与方法】充分了解作者从不同角度运用对比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把握词的内容,关注词中人物的场景,体会作者的那份乡愁。
2.激发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词的思乡之情,进而升华至热爱祖国。
教学准备:《长相思》电子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课:让学生齐读课件呈现的标题《从《静夜思》读起》。
《静夜思》,一首家喻户晓的诗篇,一首妇孺皆知的诗篇。
那么,《静夜思》告诉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呢?(指学生回答:思乡)是的,思乡,我们把身在异国的人们想念家乡的情怀称作:乡愁。
(出示电子课件)让学生齐背《静夜思》。
《静夜思》老师诵读。
是的,那么诗仙笔下的《静夜思》,诗仙笔下的乡愁,真的是那轮明月下的故土吗?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真正的面纱。
出示课件《山月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中的景物。
除了那轮明月之外,还有重重叠叠的山脉,正是这山脉阻隔了他回家的难度。
所以李白的《静夜思》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一轮明月,一色无尘;一轮山月,阻隔思念之人。
是的,所以李白的那份乡愁不是那轮明月下的故土,而是,一轮山月下的故土。
山,高大雄伟;山,连绵起伏;山,重重叠叠。
阻隔了思念人的回家路,只能把思念寄托在那轮山月之中。
二、教学过程1.初读《长相思》这是李白眼中的乡愁,这是诗人中的乡愁,今天让我们共同领略一下词人眼中的乡愁,让我们一起走进纳兰性德笔下的乡愁——《长相思》。
大家开始自由读《长相思》,看看词人眼中的乡愁都有那些景,哪些物。
2让学生齐读《长相思》。
分别指定学生来讲自己心中的词景、词物。
那么这些字能表达怎样的情?又是如何体现的?再齐读《长相思》。
2.分层感悟《长相思》(1).精讲《长相思》上片:是谁走过了“山一程”,又是谁渡过了“水一程”?(指明学生答:纳兰性德)真的是纳兰性德吗?再问一句,又是谁“身向榆关那畔行”?是谁的身?此时的身又在何方?要了解这些问题,得先看看后一句“夜深千帐灯”。
纳兰性德《长相思》古诗教案
纳兰性德《长相思》古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相思》;(2)理解《长相思》的诗意和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分析《长相思》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长相思》;(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2)培养自己热爱祖国、家乡的情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长相思》的诗意和主题;2. 《长相思》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
难点:1. 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分析《长相思》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纳兰性德及其作品《长相思》,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长相思》,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长相思》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4. 讲解与展示:教师讲解《长相思》的诗意和主题,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自己热爱祖国、家乡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相思》的诗意、主题和艺术特点。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长相思》;2. 写一篇关于《长相思》的赏析文章;3. 选择一首类似的古典诗词进行学习,下次上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长相思》的诗意和主题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长相思》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的分析能力;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4. 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的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相思》的意境和主题;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诗句,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4.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案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长相思》这三首古诗词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诗词大意。
2、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与羁旅之愁。
3、帮助学生掌握诗词中的重点字词、意象及修辞手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词的含义,把握诗词的主旨。
(2)体会作者在诗词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3)学习诗词中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等。
2、难点(1)感受诗词意境,深入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2)引导学生将诗词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产生共鸣。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重点字词等,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词中的关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词所描绘的场景中,增强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展示一些古代游子思乡的图片,然后提问学生:“在这些图片和音乐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思乡之情,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长相思》。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纳兰性德,重点讲述他的身世和创作风格。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词人,他出身贵族,却一生多愁善感,其词作多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著称。
2、讲解《长相思·山一程》的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随康熙帝出关东巡时所作,描绘了他在羁旅途中对故乡的思念。
(三)诗词朗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四)诗词讲解1、逐句讲解诗词的意思,重点解释“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聒碎乡心梦不成”等词句。
《长相思》教学教案设计共3篇
《长相思》教学教案设计共3篇《长相思》教学教案设计1《长相思》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长相思》的诗意内涵和历史背景。
2. 掌握《长相思》词牌和曲调,能够准确地吟唱整首词。
3. 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感情描写,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其他古典诗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理解《长相思》的诗意内涵和历史背景,掌握词牌和曲调。
难点是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感情描写。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教师介绍《长相思》的作者辛弃疾和其创作背景,向学生介绍该词的意义和价值,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2. 学习词牌和曲调学生学习《长相思》的词牌为“南乡子”,掌握曲调,开始学习吟唱这首词。
3. 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教师讲解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等,让学生借鉴这些修辞手法运用到其他古典诗词当中。
4. 理解诗中的感情描写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中的感情描写,当中主要包括对于离别的悲伤与思念的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感受和理解来描绘出这些情感内容。
5. 作诗在学习和理解这首词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创作一首以“长相思” 为题材的小诗,并在课堂上分享。
四、教学评估标准1. 学生能够准确地吟唱整首《长相思》。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长相思》中的修辞手法和感情描写。
3. 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表达能力来创作一首以“长相思”为题材的小诗。
五、教学延伸1. 给学生推荐其他古典诗词,让其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2.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去吟唱一首自己喜欢的词曲,以丰富和增强意识。
3. 推荐相关电影、电视剧和书籍,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的实施,不但可以深刻理解辛弃疾的《长相思》的内涵,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学生能够理解这首词的内涵,掌握采用的修辞方法,以及能够进行创作,对于其文化素养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皆有显著的作用辛弃疾的《长相思》是一首充满了思乡之情的古典词曲,词句优美动人,情感真挚动人。
《长相思》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长相思》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长相思》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1《长相思》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长相思》是明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一首爱国抒怀之作,赞扬了岳飞壮烈精神和忠君爱国的情操,同时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沉沦萎靡的忧虑和对民众流离失所的同情。
本篇课文既做到了批判现实,又有激励鼓舞的作用,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感人至深的积极情感体现。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诗文的结构,掌握诗的分析方法,了解辛弃疾的诗词风格和情感体现。
2.读懂文章的意义,掌握诗的主旨和诗的意义。
3.通过学习、模仿,在自己的笔记中记录自己的思考,提升写作能力。
4.熟练地运用相关的汉字词语,增强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注重学生自主思考,引导学生尝试自我理解与体验,发现自身情感。
2.借助多媒体、图片等教学工具,拉近课堂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
3.课堂参与式教学,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投影或展示图片、视频、音乐等方式,让学生看到有关《长相思》的背景素材,从直观的角度对这首古诗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课文解读老师阅读全文,并点出关键词,询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通过理解这首诗歌的情感与主题,学生可以形成对于整个体系的总体感知与表达。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重点,提供一定的中心理解与关键词的整理。
三、学生自主思考老师可以提供一份诗歌分析模板,带领学生自行分析这首古诗,代入自己的情感,进一步理解和领悟这首古诗。
这种自主思考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思考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文本。
四、小组合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与分析,参与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学习互帮互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就自己的笔记进行交流,为自己的写作提供更多的想法和素材。
小组合作过程中,老师可以促进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长相思教案最新6篇
长相思教案最新6篇《长相思》的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
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
三、作者介绍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
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
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
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四、朗读课文1、正音更聒2、注释榆关:山海关的别称。
那畔:那边。
指关外。
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
聒碎:搅碎。
聒,嘈杂。
五、感知理解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
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
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六、赏析加点字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七、感悟课文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
2、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表达羁旅怀乡的感情。
八、知识归纳长相思,词牌名。
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
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九、拓展练习长相思李白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五上《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诗人在家里听到风雪交加的声音和在塞外征途中听到有什么不同
呢?
预设:家里是温暖舒适、宁静祥和的。
家乡有亲人、朋友相伴,
不会觉得孤单、冷清。
但是在这塞外,听到的却只有嘈杂的风雪声。
教师追问: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诗人这个时候会格外思念家乡。
教师板书(心系家乡)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关外风雪交加与故园宁
静美好的夜景图,低沉而悲伤地读出词人思乡的柔情。
点拨:读“风一更,雪一更”时语调上扬,由“梦不成”开始
语调下抑。
“乡心”“故园”虽不是韵脚,但读时也要适当拉长声
音,读出韵味。
教师指导学生练习背诵《长相思》。
六、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1.主题概括。
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乡
之情。
2.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想象了词中描绘的景象,深切地感受
到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3.课堂演练。
4.布置课后作业。
诵读《长相思》及其他纳兰性德的诗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五年级的学生人生经历较少,如何让他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揣摩情感,这是最为困难,也是最为关键的。
所以我在教学时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长相思》的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长相思》的教学设计优秀10篇《长相思》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导入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二)读准《长相思》结合诵读穿插讨论:──“更”为什么要读平声?──什么人听得到打更的声音?更声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风,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三)读懂《长相思》师: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读后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指名多位学生回答)师: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
作者的身在哪儿?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
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师: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
把它们连起来,(在这两句上画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长相思》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学会榆畔帐聒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长相思》教案(精选16篇)
《长相思》教案(精选16篇)《长相思》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朗读、背诵词《长相思》。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长相思》,了解有关词的基础学问,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力量。
3、情感目标: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感情。
通过叙写自己赴边关途中所见所闻,抒发了一种浓郁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词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理解抒发的一种浓郁的思乡之情。
2、会朗读、背诵这首词。
设计理念:通过同学朗读感悟,培育同学对语言文字的爱好和感觉。
学习过程中反复诵读,体会词中所表现的意境。
让同学在情景朗读中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增加同学学习诗词的爱好促成同学对古典文化的积淀。
教具预备:搜集相关的资料及代表词作。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始终在坚持课外积累古诗词,那么你们了解关于积累古诗词的哪些方法?2、结合这些学问,复习本学期所学习的词。
同学诗词接龙。
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学习清朝闻名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词的意思。
1、介绍。
师生共同介绍搜集的资料,并齐读的名字。
2、同学读这首词,运用以前学习过的方法:查资料,查工具书,疏通词的内容。
3、同学沟通自己的收获,通过沟通,初步感知词的意思。
三、精读课文,体会词中描写的景象。
1、学习上阕。
①、请同学说说上片描写了哪些景象。
(同学在黑板上做上记号)②、同学自由画出上片中所描写的任意一种景象。
请画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
③、配插图全班齐读词,再自由读,融入画中的情景。
2、学习下阕。
①、从词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让同学在词中找一找。
②、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些声音?并想象一下还有什么声音?指明同学发挥想象回答。
③、试想一下,在这么烦躁的声音中,能睡着吗?那么这个时候他最思念的是什么?(揭示表达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④、同学一起仿照声音。
老师范读,让同学感受声音的嘈杂。
四、反复诵读,领悟词的音乐美。
1、读词找出词的韵脚。
2、词有节奏,同学给词配上节奏诵读。
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3篇)
第1篇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鬓、吟、寂、寥、凝”等生字,理解“轻舟”、“独上”、“月满西楼”等词语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方式,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思乡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物,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的意境。
2. 背诵诗歌,体会诗人思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轻舟”、“独上”、“月满西楼”等词语的含义。
2. 体会诗人思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1. 课文《长相思》2. 生字卡片3.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题目《长相思》,引导学生思考:“长”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长”在这里指的是时间很长,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
3.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教师提问:“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句,理解“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含义,体会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2.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理解“独上”、“天涯”的含义,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思念。
3.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理解“明月”、“青天”的含义,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理解“天上宫阙”、“今夕”的含义,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思念。
四、背诵课文,感悟情感1.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停顿。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背诵错误。
3. 学生分组背诵,教师评选背诵优秀的同学。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作业布置1. 背诵《长相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第1篇】长相思纳兰性德教案《长相思》教案1、教材分析《长相思》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是一首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忆江南》等诗词,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也有了基本的认识。
3、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
2、明白词句大意,体会词的意境。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词。
理解词句大意。
难点:感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缕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的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清代第一大才子的眼中乡愁又成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一看。
(2)、解诗题齐读。
(板书课题)长相思——词牌名,一种词的格律(3)、知作者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康熙皇帝的一品带刀侍卫。
是清代词坛上一个标志性人物,被当时人称为“清代第一词人”。
(4)、抓字眼,明诗意(跟着范文朗读画出节奏和着重号,在全班齐读听一听,做纠正。
)抓字眼,(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问:“山一程,水一程。
”程什么意思生答。
“风一更,雪一更。
”“聒”“此声”程:路程、行程。
千帐灯:帐篷点的灯。
更:古时候的记时时刻。
聒:嘈杂的声音。
此声:代指风雪声。
(现在我明白了这些词语的意思了,我们再一起来跟着范文朗读读一读,试着说一说词句的意思。
)抽生答。
再整理。
【跋山涉水,向关外走去,晚上很晚的时候帐篷都点起来了灯;风雪交加,战士们都被风雪声吵醒了,(想做梦梦到家园都不行。
)京城是没有这样的风雪声的。
】(5)、多诵读,悟诗情(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首词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三首长相思》教案
《古诗三首长相思》教案《古诗三首<长相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作者纳兰性德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理解《长相思》这首词的意思,感受词中描绘的景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词的语言,感受词的意境。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身向榆关那畔行,却心系故园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古典的氛围。
2、提问学生:“在音乐中,你们能想到哪些古代的诗词?”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诗词。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诗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作者纳兰性德,简单讲述他的身世、文学成就等。
2、讲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下了这首词,为理解词的情感奠定基础。
(三)初读诗词,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请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初步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
(四)研读诗词,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让学生分组讨论词的意思,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2、每组派代表发言,讲述对词的理解,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
3、重点讲解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等,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境。
(五)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提问:“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思考。
2、让学生再次朗读词,从词中的描写和意象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4、教师总结归纳,指出作者身向榆关那畔行,路途遥远艰辛,但心中却思念着故园,表现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六)品味语言,感受意境1、让学生找出词中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词句,并说说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相思》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能正确朗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韵律。
2、能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词的语言艺术。
3、通过想象和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在想象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长相思》是人教版语文教本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
本单元的课文,不论诗词还是散文,都是游子们思亲怀乡的绝唱。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羁旅怀乡的情怀。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
教学过程:一、知词人。
1、谈话导入。
【设计意图;谈话式导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中的思乡情感。
】2、板书课题,齐读。
二、读词句。
1、教师范读。
【设计理念: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强烈的阅读欲望,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
】师:下面请听老师来朗读一下这首词,请同学们认真聆听。
2、同桌共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感知字词的轻重。
对学同学互相帮助,注意纠正。
【设计意图:同桌间互帮互学,彼此团结协作,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讲解能力,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优化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1)生读《长相思》。
(2分钟)(2)指名读(请一个学生读)。
(3)你读得字正腔圆,读准了“聒”这个生字(4)指名读(请一个学生读)。
(5)这里面有个多音字“更”,你把它读准了。
(6)再指名读。
(7)对,读古诗词不但要读准确,还要注意节奏。
出示节奏。
(8)我们一起来注意节奏读。
3、指导朗读。
(1)读古代诗词,除了正确,有节奏,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比如《长相思》这个题目,比如《长相思》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多种读法,你们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
(2)师:谁来读一读《长相思》?读出你的味道、你的感觉来。
(3)请一个同学读。
(4)有点儿味道了,谁还想读?(5)再请生2来朗读(6)好一个“聒碎乡心梦不成”,来,我们一起读,读出你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
(7)全班齐读(8)真好!读出了词的韵味了。
三、懂词意。
1、小组合作探究:同学们根据注释,仔细看书上插图,理解词的大意。
【设计理念:小组合作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1)师:长相思,长相思,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地长相思呢?请大家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并思考一下作者的“身”在哪里?作者的“心”又在哪里?(2)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2-3分钟)2、汇报小组合作探究成果。
(1)反馈交流,引领提升(2)师点评。
(3)指名另一组一生讲作者的“身”在哪里?讲完其他组同学可补充。
(师板书:身在征途,)(4)师:正如大家所说,作者和众多的将士们一样,一次又一次地跋山涉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风霜雨雪,经过了多少艰难险阻。
正如词中所写的那样,出示课件(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齐读。
(5)指名另一组一生讲作者的“心”又在哪里?讲完其他组同学可补充。
(6)师:用课文里的一个词,一起说,纳兰性德的心在哪儿?(7)(板书:在“心”的后面写“系故园”。
)(8)师:看来,大家合作学习挺有收获的,很好!孩子们,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3、师生情感朗读,深化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渲染情境,导语创设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体会词人的思乡情。
】(1)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
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来。
(2)师:好,我们一起读一读《长相思》四、悟词情。
(一)想象意境。
1、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再听听这首词,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设计意图:通过展开联想,构建“征途”意象。
通过想象法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入情入境,揣摩人物的内心,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
】(1)师: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再听听这首词,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走进纳兰性德的生活,一起走进他的征途。
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么样的世界里?这样的声音、这样的情景会带给人怎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用心灵,跟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吧。
我们一起来穿越历史的时空,去感受一下纳兰性德和将士们的处境吧:(2)(出示课件范读)2、生汇报。
(1)指名回答。
生1:我看见了……(2)师:你看到了……的画面。
(3)指名回答。
生2:我看见了……(4)师:你看到了……的画面。
(5)指名回答。
生3:我看到了(6)师:你看到了……的画面。
(7)师:你们都看到了,你们看到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
(8)师:诗人在词中写道:“故园无此声”。
“此声”是指什么声音?你仿佛听到了什么?(9)指名回答。
生1:我仿佛听到了……的声音。
(10)生2:我仿佛听到了……的声音。
(11)生3:我仿佛听到了……的声音。
(12)师:顶顶帐篷,点点灯火,本该是多么豪迈多么壮观!然而长途跋涉之后,在这样一个野外宿营的寒夜里,却要听着寒风朔雪的嘈杂声,叫人怎能安然入睡?3、师点评。
(二)想象故园写话。
1、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设计意图:开放思维,创造想象,描写浪漫生活,构建“故园”意象。
在想象中,体验作者身在军旅、心系故园的情感,感悟作者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1)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故园无此声”,诗人的家乡没有风雪的声音,没有战马的声音,更没有战场上冲杀的声音,非常的安宁。
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2)生:(伴随着乐曲《琵琶语》,想象写话。
)2、生汇报。
(1)师:好,同学们,请停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家乡,走进纳兰性德的故园。
我们去看一看,在他的家乡有着怎么样的画面和情境。
(2)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来到一位学生面前):纳兰性德,此时此刻,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学生的想象:红花绿草、生机盎然;江边垂钓、月下散步;牧童短笛、母亲白发……)(3)生1: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4)师:好一幅……图啊。
这是他看到的,你们看到了哪些?(5)生2:我看到了……(6)师:你看到了——(7)生3:在一个……3、师生情感朗读,理解“心碎”。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
】(1)师:故园的生活真是其乐融融啊!但是,但是,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却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却都破碎了。
(2)师:是呀!故园,在诗人心中,是最美丽的地方;最温暖的地方。
我的家乡多么美好呀!故园,有的是亲人关爱,有的是温暖舒适、宁静详和……而身在塞外,听到的却只有风雪交加,感觉到的只有寒冷孤寂,卧不成眠!叫我怎能不想家!这种心情,谁人知晓呀!这种身心分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融成了一个字,那就是——(生:——碎”!)(3)师:从这一个“碎”字,我们可以感受得到:诗人那颗被思乡之苦揉碎了的心!让我们一起来带着心碎的感觉再读全词!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苦、那种痛、那种碎读出来!(4)(课件:配乐朗诵——全体齐声朗读)(三)带着理解,再读《长相思》五、拓展,升华。
【设计意图:课外拓展能够有效积聚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与成长空间,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1、故乡这么温暖宁静,词人为什么要离开?2、(课件呈现两句词。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3、还会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1)师:同学们,请你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外,还会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还有谁?(2)生1:还有……(3)师:轻离别?你们怎么说我轻离别呢?纳兰性德真的对离别无所谓吗?请同学们再看看这首词,你在哪里体会到,纳兰性德没有轻离别。
4、生汇报。
六、回归主题、总结情感。
1、建功立业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课件出示题目并播放音乐。
)2、师生合作朗读,深化主题。
【板书设计】长相思身在征途心系家园教学反思《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暗藏于词中的无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读词,读出词的韵味,让学生走进词境,进入词心。
1、在朗读中与文本对话,体味情感:朗读是解读文本的重要形式,学生通过逐步感知与理解。
《长相思》在声声朗读中被感知、感受、感悟,从读得“字正腔圆”到“有板有眼”,从读得“正确”、“有节奏”到读出“味道”与“感觉”。
当学生初步感受文本、读出味道与感觉之后,再带着情感走进“征途”与“故园”,读出画面与情景。
“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是“情感派”阅读教学的立身之本。
语文课上,我既给足时间让学生读进去,即用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进去;又给足时间让学生读出来,即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教学中,既让学生带着“梦都作不成,觉都睡不好”的感觉朗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又让学生带着“长相思”的感觉朗读词,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来。
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情感、深化情感。
2、在想象中与文本对话,感悟形象:在音乐和声情并茂的范读感召下,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
学生们通过想象,感悟纳兰性德的“征途”,充满了远离与牵挂。
在与“征途”对话后,通过问题将对话切换到词人的家乡和故园。
学生在《琵琶语》的情思中,又展开了与“故园”的对话,学生们想象并感悟着家乡的美丽、温馨、安宁和祥和。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1、自己研读教材的能力还要加强。
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多观名人课堂,多实践,争取每周上一节精心准备的好课,并撰写反思。
2、课堂的反馈机制和调控能力还要多加磨练。
3、还要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望语文教学道路能够越来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