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模板】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模板】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模板】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世界近代史

英文名称:Modern History

课程编码:********B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60

总学分:4

适用专业:历史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世界近代史”是历史系历史学专业本科(师范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从新航路开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历史。这段历史,世界现代文明在欧洲萌芽、发展、确立并向世界初步扩展与世界现代文明格局基本形成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从相互隔绝走向互相融合的历史。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要使学生在掌握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考察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处理好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单个国家和世界整体、单个事件与世界全局的关系,学会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以后从事历史教学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史学界对有关问题的科研究的动态,初步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为以后的历史研究奠定初步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世界近代史课程导论

( 2 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在学习世界近代史之前,通过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问题与研究动态的了解,使学生对世界近代史在总体上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史的意义

(2)世界历史的分期

(3)世界近代史的研究状况

2、教学难点

如何从纵横两个方向加强对世界历史的认识。

【教学内容】

一、世界近代史定义(掌握)

二、关于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内容(了解)

三、世界近代史的分期问题(理解)

四、近年来世界近代史研究动态(了解)

【本章思考题】

1、世界史这个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2、世界史可以分成几个历史时期?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

(10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隔绝状态,实现了东西半球的碰撞。同时,在西欧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现代民族国家开始形成,这一切使西欧迎来了资本主义的曙光,现代文明开始萌芽。通过学习本章,正确理解和分析这个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动因、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由分散走向一体的影响、西欧发生的变化对以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地理大发现

(2)宗教改革

(3)文艺复兴

2、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近代早期西方国家的突然崛起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一、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背景(掌握)

二、地理大发现的过程(了解)

三、近代早期的殖民征服(了解)

四、商业革命(掌握)

第二节文艺复兴

一、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掌握)

二、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了解)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理解)

第三节宗教改革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了解)

二、马丁路德与德国宗教改革(掌握)

三、德国农民战争与路德教派的确立(了解)

四、加尔文教与瑞士的宗教改革(掌握)

五、英国的宗教改革(掌握)

六、天主教会的反宗教改革运动(理解)

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

一、法国专制制度的形成(了解)

二、英国都铎王朝的专制制度(了解)

三、俄国留里克王朝专制制度的巩固(了解)

四、西班牙的专制制度(了解)

五、尼德兰革命(掌握)

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和日本

一、明代中国专制统治的强化(了解)

二、16世纪封建统治重建中的日本(了解)

【本章思考题】

1、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影响,并谈一谈你对哥伦布的评价。

2、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与意义,并指出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之间的内在联系。

3、分析宗教改革的起因和影响,谈一谈你对宗教改革运动性质的认识。

4、谈你对现代文明在西欧萌芽的认识。

第二章 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10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章通过对17至18世纪中叶欧洲国家的发展变化(资本主义发展、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欧洲大陆封建专制制度的变化、启蒙运动等内容)与东方国家由盛而衰情况的了解,使东西方世界的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使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世界现代文明格局初步形成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欧洲封建专制主义的加强

(3)东方诸国的衰落

2、教学难点

17世纪时为什么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可以快速地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而东方国家却最终走向了衰落

【教学内容】

第一节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一、革命前的英国(掌握)

二、革命的开始与第一次内战(了解)

三、两次内战之间的政治斗争(了解)

四、第二次内战和共和国的建立(了解)

五、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光荣革命(掌握)

六、17世纪英国文化思想的发展(理解)

七、1689-1742年的英国(了解)

第二节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制度

一、典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法国(了解)

二、分崩离析与经济落后的德意志(了解)

三、封建农奴制的俄国(了解)

四、波兰、瑞典和丹麦(了解)

五、西欧的启蒙运动(掌握)

第三节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东方诸国的衰落

一、16――18世纪的中国(了解)

明末农民起义与清军入关;清朝前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学术和文化

二、17――18世纪的日本(了解)

国家统一与专制统治的强化;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三、莫卧儿帝国与奥斯曼帝国(了解)

16――17世纪的辉煌;帝国的衰落

第四节西欧列强的海外殖民扩张及其后果

一、欧洲列强海外扩张及其后果(了解)

扩张舞台上主角的转换及其原因;殖民扩张的后果

二、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掌握)

西方优势的主要表现和形成原因;东方落后的主要原因

三、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掌握)

【本章思考题】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2、结合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3、分析三十年战争的影响。

4、分析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第三章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177-1849)

( 10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章通过对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19世纪上半期欧洲革命运动以及拉美独立运动等重大问题的了解,正确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和拉美独立战争后的政治形势;正确理解法国革命被称为“大革命”的真正意义以及法国革命的显著特点;正确分析拿破仑政权的客观历史使命,评价拿破仑及其政权的历史功过。认清维也纳会议的实质和维也纳体系的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北美独立战争

(2)法国大革命

(3)拿破仑帝国

(4)维也纳体系

2、教学难点

18世纪末一系列的资产阶级革命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美国革命

一、独立战争前的英属北美殖民地(了解)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与特点;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与启蒙思想的传播;殖民地与英国矛盾的激化;第一届大陆会议

二、独立战争的进程(了解)

战争爆发;第二届大陆会议与《独立宣言》;战争的两个阶段与胜利

三、《联邦宪法》(掌握)

《联邦宪法》制定的原因;《联邦宪法》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关于宪法的评价

四、美国独立战争总结(了解)

对独立战争性质的认识;美国革命的文明成果及其影响;美国革命的特点与局限性

第二节法国大革命

一、旧制度的危机(了解)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的矛盾;旧制度危机的加深

二、三级会议和革命爆发(掌握)

三级会议与革命爆发;君主立宪派执政;吉伦特派统治;雅各宾派专政;热月党统治四、八九年原则和旧法国的改造(了解)

四、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了解)

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问题;法国大革命的特点;法国大革命的文明遗产

五、雅各宾派专政(掌握)

六、热月党与督政府(了解)

第三节拿破仑帝国

一、雾月政变(掌握)

雾月政变;从执政府到帝国;帝国的崩溃与波旁王朝复辟

二、从执政府到帝国(了解)

三、帝国的盛衰(了解)

四、帝国的覆灭(了解)

第四节维也纳会议与19世纪前半期的革命运动

一、维也纳会议(掌握)

维也纳会议的召开;《最后总决议》与维也纳体系;神圣同盟

二、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了解)

独立前的拉美殖民地;海地革命;西属拉美殖民地的独立战争;巴西独立运动

三、1848年欧洲革命(掌握)

20、30年代的欧洲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

【本章思考题】

1、美国为什么最早确立共和制?美国对民主政治创制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独立后的拉美和美国为什么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3、法国革命为什么被称为“大革命”?如何认识大革命的影响“

4、分析英属北美殖民地与西属拉美殖民地的特点。

5、谈你对北美殖民地民主问题的认识。

第四章工业革命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

(10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章通过对英国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扩散、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及第一国际等重大问题的了解,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点;正确第一国际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英国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的扩散

(3)马克思主义

(4)第一国际

2、教学难点

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根本性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英国的工业革命

一、关于工业革命的史学评述(理解)

二、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掌握)

三、英国工业革命的历程(了解)

四、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性启示(了解)

第二节工业革命的扩散

一、法国工业革命(了解)

二、美国工业革命(了解)

三、德国工业革命(了解)

四、俄国工业革命(了解)

第三节工人运动的发展宪章运动

一、工人运动的发展(了解)

二、英国宪章运动的背景(掌握)

三、宪章运动的兴起第一次请愿(了解)

四、全国宪章协会第二次请愿(了解)

五、1848年宪章运动(掌握)

六、宪章运动的最后阶段(了解)

第四节科学社会的主义的产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掌握)

二、第一国际(掌握)

三、巴黎公社(了解)

【本章思考题】

1、“工业革命”的提法始于何时,这种提法是否科学?在关于工业革命的历史研究中,你比较赞同那个学派?欧美19世纪经历了两次工业化浪潮,如何对其进行区分和理解?

2、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性启示何在?

3、如何评价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对劳动力问题的解决?比较美、俄、英、德四国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作用。

第五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世界市场的形成

(10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章通过对19世纪英国的两次议会改革,德国、意大利的统一,美国内战,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等问题的分析、介绍,要求学生正确理解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以及中国和日本两场改革失败和胜利的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英国议会改革

(2)德国、意大利的统一

(3)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4)美国内战

2、教学难点

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一成一败的原因

【教学内容】

第一节欧美的民族民主运动·改革运动

一、英国1832、1867年的改革(了解)

二、俾斯麦与德国统一(掌握)

三、意大利统一(掌握)

四、俄国1861年改革(掌握)

五、美国内战(掌握)

第二节自由主义思潮

一、从人权理论向自由主义的演变(理解)

二、贡斯当的自由主义学说(理解)

三、边沁的功利主义和穆勒的自由学说(理解)

四、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解)

五、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解)

第三节日本的明治维新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理解)

二、1867-1868年的革命(理解)

三、明治政府的建国三大政策(掌握)

四、近代日中两国的社会变革一成一败的原因(掌握)

第四节资本主义入侵下的亚非拉诸国

一、中国被打开大门(了解)

二、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了解)

三、朝鲜危机与外国资本入侵(了解)

四、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了解)

五、伊朗的衰落(了解)

六、埃及与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了解)

七、资本主义入侵下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了解)

八、资本主义入侵下的拉丁美洲诸国(了解)

【本章思考题】

1.英国议会制改革原因和影响。

2.自由主义思潮对西方发展的影响。

3.谈谈你对近代日中两国的社会变革一成一败原因的理解。

第六章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世界连结成为整体

(8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章通过对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与第二国际的产生,以及亚非拉人民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而采取的英勇的反侵略的热潮等等问题的梳理,要求学生正确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以及东方国家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反抗。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第二次工业革命

(2)垄断组织

(3)第二国际

(4)亚非拉人民的反侵略热潮

2、教学难点

产业革命的发生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特点和影响(掌握)

二、1871-1900年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了解)

二、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理解)

三、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理解)

第二节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向

一、政治发展的趋向(理解)

二、社会立法(了解)

三、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了解)

四、欧美工人运动第二国际(理解)

五、1871-1900年的国际关系(了解)

六、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了解)

第三节列强瓜分实际的狂潮亚非拉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一、亚洲诸国(了解)

二、非洲(了解)

三、拉丁美洲(了解)

五、教学学时分配及建议

《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一)要学好世界近代史课程,应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既着重于理解领会内容,又可融会贯通地把握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二)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运用课堂讨论、课后思考等教学环节与策略,课后作业21次。

七、教材与学习资源建议

(一)使用教材: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二)主要教学参考书:

1、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

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

3、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4、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中),**大学出版社2004年。

5、威廉.麦克高希:《世界文明史》,新华出版社2003年。

6、菲力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商务印书馆2001年。

7、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东方出版社1999年。

8、郑家馨、何芳川:《世界历史:近代亚非拉部分》北大出版社1989。

9、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大学出版社1993年。

10、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

11、夏诚:《近代世界整体观》,成都出版社1990年。

12、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卷一、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13、布克哈特:《世界历史沉思录》,**大学出版社2007年。

八、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建议

本课程共60学时,课程考核内容涵盖了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

本课程考核形式: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总评成绩实行结构成绩。总评成绩由学生当学期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按相应比例折合相加而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60%。

1、平时考核形式: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三部分,总分40分。其中课堂考勤为随堂点名,成绩10分,占总评成绩10%;课堂表现成绩10分,占总评成绩10%;平时作业体现为课程作业或小论文,成绩20分,占总评成绩20%。本部分最低合格线为24分。

2、期末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卷面总分100分,最低合格线为60分。

制订:文化旅游系教研室:历史

执笔人:严磊审定人:杨强

教学大纲模板【经典】

Xxx大学 《数据库及应用》教学大纲 编写单位:xxxxxxx系 执笔人:xxxxxxx系 审核人:xxxxxxx系 xxx大学xxx系 20xx年2 月

[实验要求] 本课程实验要求较高,实验内容多且相关性较强,有关实验的具体要求与内容需按实验大纲执行,本大纲中不再另行说明。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与Visual FoxPro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常量、变量、函数及表达式。 [教学目标与要求] 熟练掌握:常量、变量、表达式及常用函数; 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关系的概念、基本特点和关系运算; 了解:Visual Foxpro的命令格式及文件类型。 [重点与难点]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常量、变量、函数及表达式。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一节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数据库概述 (一)三类数据模型 (二)关系数据库概述 (三)实体模型与实体联系 (四)三种基本关系运算 (五)关系完整性 二、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数据管理系统(DBMS) (二)数据应用系统(DBAS)

第二节Visual Foxpro 概述 一、Visual Foxpro概述 二、Visual Foxpro的数据元素 三、Visual Foxpro的命令格式 第三节常量、变量、函数和表达式 一、常量、变量的概念及类型 二、函数 三、表达式 [复习思考题] 1、与文件系统相比,数据库系统有哪些优点? 2、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哪些基本功能? 3、VFP有哪几种工作方式? 第二章数据表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 Visual FoxPro项目管理器;表的建立与修改;表的维护命令;索引的概念与索引的建立[教学目标与要求] 熟练掌握:表结构建立及修改方法;索引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建立索引的方法 掌握:对表中记录的追加、插入和删除等操作;项目管理器的建立和使用方法 了解:多工作区的概念;数据导入和数据导出 [重点与难点] 表结构的建立及修改方法;表中数据操作;索引及索引建立方法。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一节项目管理器 一、项目管理器的作用

最新教学大纲模板74432资料

《××××××》课程教学大纲(居中,黑体,小二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 其中实验安排内容: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 (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 (此部分根据具体课程,可以按章节列出具体内容,也可以根据内容分块。同时,不同专业在内容选择上要有所删减。) 如:第一章×××××× [教学知识目标]: [教学能力目标]: [教学重、难点]: ……………………………… 实验内容及要求: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 六、考核方案(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 (考核方案可先由指定教师写出,然后由课程组成员集体研讨商定) 七、教学材料(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 (指课程教材或讲义、参考资料、所需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 (教学材料若涉及到相关大型仪器、设备、教学软件要填写,若无可不填写。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 1、课程教材: 格式:编者,教材名称,出生地:出版社,时间。 例: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教研室,《计算机基础》(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参考资料: 格式:编者,教材名称,出生地:出版社,时间。 例:[1]丁杰主编,《电工学简明教程》,北京: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教学所需相关条件: 如:仿真软件。 八、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如:本大纲适用于××××××专业《××××××》专业基础课程。 或本大纲在教学过程某一方面可以再适当调整等等。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附件1: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居中,黑体四号) 课程英文名称(居中,黑体四号) 总学时: 总学分:课程性质:(宋体五号) 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相关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宋体五号。) 推荐参考书:(《》,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宋体五号) 一、课程目的及要求 (空两格,说明课程目的及教学基本要求,宋体五号)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空两格,以“章节”为单位说明本章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空两格,以“章”为单位说明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宋体五号) 四、主要教学方式 (空两格,宋体五号) 五、典型作业练习 (空两格,宋体五号) 六、课程考核方式 (空两格,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2: 课程简介模板 ××学院课程简介 课程中英文名称(如化工原理(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课程编号:(宋体五号) 课程性质:(如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宋体五号) 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先行课程:(宋体五号) 后继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包括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推荐参考书:(包括参考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宋体五号) 课程目的、内容与要求: (空两格,简要介绍课程目的,课程主要内容和课程学习要求,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3: ××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模板实习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实习周数:适用学期: 学分:实习单位(地点):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二、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三、实习的安排和形式 四、成绩考核与评定 五、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学时:适用学期: 学分:地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 三、课程设计方式与安排 四、课程设计报告 1.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2.课程设计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五、成绩考核与评定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七、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设计(论文)周数:适用学期: 学分: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任务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过程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标准与成绩评定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安排 主撰人: 审核人: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XXXXXXX(课程名称) XXXX(Course Title) 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学分数: 课程总学时:学时(其中实验或实践等学时) 开课学院(部门):授课教师: 预备知识: 一、课程学习目的及要求: 说明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说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所应达到的要求。 二、主要章节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XXXXX (XX学时) 对本章的教学内容和重点作简要的介绍,说明本章拟达到的教学目标,并分章、节写明所需的学时数。 第一节XXXX (XX学时) 1.XXXX 2.XXXXXXX …… 第二节XXXXX (XX学时) 1.XXXX 2.XXXXXXX ……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1.考核方式 考试:□闭卷□开卷□口试□口试加笔试 考查:□课堂作业□课程论文□调研报告□试验报告其他方式 2.成绩评定标准 成绩评定为:□百分制□五级记分制。 注:学位课必须采用考试方式,采用百分制。

四、教学方法手段和课外学习要求 …… 五、教材、主要参考书和资料: 教材: ×××主编(或编著):《××××××》,第×版,××××出版社,××××年出版。 参考书: ×××主编(或编著):《××××××》,第×版,××××出版社,××××年出版。 ×××主编(或编著):《××××××》,第×版,××××出版社,××××年出版。 资料: …… 撰写人:×××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

Syllabus Course Name Course Code:Course Nature:Credit: Total Class Hours:course hours(Experiment or practice class hours) School:Instructor:Prerequisites: Ⅰ.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Describe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is course in the teaching plan, put forward the requirements students should meet as far as knowledge, capacity and quality are concerned through this course. Ⅱ.Contents and arrangements Chapter 1XXXXX (XX class hours) Briefly describes the content and focus of this chapter, describes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o be achieved, specifies the required class hours by chapter. Section 1XXXX (XX class hours) 1.XXXX 2.XXXXXXX …… Section 2XXXXX (XX class hours) 1.XXXX 2.XXXXXXX …… Ⅲ.Course assessment Assessment methods: Assessment criteria: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模板

.. 特种作业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嘉兴市万隆工程机械技能培训中心 二○一一年九月

..

.. 目录 特种作业专业教学计划............................................................................... 挖掘机操作教学大纲................................................................................... 厂内机动车驾驶教学大纲 ...........................................................................

.. 挖掘机培训计划 培训目标: 通过系统化培训,使学员熟练掌握挖掘机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施工中的操作、方法;了解挖掘机的机械工作原理,液压传动、油路、电路等知识,能够对挖掘机常见故障分析、排除。 学习内容: 学习挖掘机的操作与保养知识。 1、操作知识:挖掘机机械的工作原理、保养及操作技巧,学习独立完成土石方计算、挖方、挖沟、挖壕、甩方、平地、装车、爬坡过桥、破碎、过路、拆楼、上下拖板车、旋转定位、挖地基等操作技术。 2、保养维护:学习挖掘机的保养,易损件的更换和日常维护;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培训时间 脱产培训45天, 教学理念: 1.实现培训与实际操作零距离; 2.学员与教师零距离互动探讨; 3.制定符合行业发展的教学计划; 4.保持与企业沟通;

.. 5.全面推进使用多媒体教学; 就业方向: 1、路桥建设公司:从事修路、架桥、开挖隧道、大型桥梁建设 2、市政建设公司:从事铺设天然气、管道、自来水管道、排污管道、管网老城改造、新城开发、高层建筑、农村建设与改造 3、能源冶金,水电站建设、煤炭矿山开发建材以及石油天然气管道铺设等工程. 4、水利建设、挖污清淤、围堰填污、人工挖湖 5、挖掘机售后维修站从事挖掘机整机的检测、故障的分析、判断与排除,零部件的拆装与更换工作. 6、从事挖掘机配件的采购、仓储、供应、销售与管理等工作. 7、从事挖掘机生产企业的整机装配、生产流水线各种工序的操作.

研究生教学大纲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512713 课程名称:智能控制 英文名称:Intelligent Control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理论。 一、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为自动化及电子信息类研究生开设的学科基础课程。课程总结了智能控制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了解智能控制理论发展的前沿和最新成果,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模糊控制理论基础、模糊控制系统原理及其设计方法,掌握几种典型神经网络的模型、学习算法及神经网络控制的基本结构、原理和应用、了解专家系统、遗传算法及其在控制中的应用,了解智能控制的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 1、绪论 内容体系:智能控制的发展过程、智能控制的几个重要分支、智能控制的特点、研究工具及应用。 知识点:智能控制概念,特点,发展,神经控制、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特点,智能控制系统研究的数学工具。 重点: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智能控制系统的特点。 2、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 内容体系:模糊集的概念、模糊集合的运算、隶属度函数的建立、模糊关系、二值逻辑、模糊逻辑及其基本运算、模糊语言逻辑、模糊逻辑推理、模糊关系方程的解。

知识点:模糊集的概念,隶属度函数的建立,模糊逻辑推理。 重点:隶属度函数的建立,模糊逻辑推理方法。 3、模糊控制 内容体系: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原则、模糊控制器的常规设计方法、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举例、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知识点: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原则和方法。 重点:模糊控制器、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4、神经网络的理论基础 内容体系:神经网络原理、神经网络的模型分类、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神经网络的特征及要素、神经网络控制的研究领域。 知识点: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 重点:多层神经网络结构、多层传播网络的学习算法、动态神经网络模型。 5、典型神经网络 内容体系:单神经元网络、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回归神经网络。 知识点:各种神经网络模型,各种神经网络特点和学习算法。 重点:单神经元网络、BP神经网络结构、RBF神经网络模型。 6、高级神经网络 内容体系:模糊RBF网络、P-S神经网络、小脑模型神经网络、Hopfield网络。 知识点:各种神经网络模型,各种神经网络特点和学习算法。 重点:模糊RBF网络、小脑模型神经网络、Hopfield网络的结构特点和适用条件。 7、神经网络控制 内容体系:神经网络控制的结构、单神经元自适应控制、RBF网络监督控制、RBF网络自校正控制、基于RBF网络直接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知识点:各种神经网络控制结构、神经网络自适应和自校正控制的特点、RBF网络控制的应用。 重点:各种神经网络控制结构,神经网络控制器编程的方法。 8、遗传算法及其应用

教学大纲范本

附件1: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教学大纲格式要求: 《××××××》教学大纲 (英文) 课程编号:学时/学分: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专业2006年培养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 (二)课程设计性质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 2、后续课程: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四、指导方式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七、其他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样本(仅作为格式参考):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Course Design of Machine Design 课程编号:学时/学分:2周/2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2006年培养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二)课程设计性质:专业课、必修课。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机械设计 2、后续课程: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较全面的工程师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 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2.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3.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的训练。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1.能从机器功能要求出发,制订或分析设计方案,合理地选择电动机、传动机构和零件。 2.能按机器的工作状况分析和计算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合理选择零件材料,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和确定零件主要参数及尺寸。 3.能考虑制造工艺、安装与调整、使用与维护、经济和安全等问题,对机器和零件进行结构设计。 4.图面符合制图标准,尺寸及公差标注正确,技术要求完整合理。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要求初步掌握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和计算机绘制装配图零件图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1.主要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常以一般用途的机械传动装置为主,也可选做其他设计题目,其工作量相当于二级齿轮减速器或单级蜗杆减速器。 每个学生应完成:部件装配草图1张A0图纸、部件正式装配图1张A0图纸,零件工作图2张A2或A3图纸,通常为轴、齿轮(或蜗轮)零件工作图,设计说明书一份,说明书应包括:确定传动装置总体方案,选定电动机,传动装置运动学动力学计算,传动零件计算,轴、轴承、键联接的校核计算,联轴器选择等内容。 若采用计算机绘图,其部件正式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可用计算机绘制。 设计题目可仅给机器所需实现的功能,由学生自订传动方案设计;亦可给定传动方案,由学生分析后进行设计。 2.工作进度安排 (1)传动方案设计(含选电动机、传动装置的运动学、动力学计算)(2天); (2)传动件设计(1.5天); (3)装配草图设计(3.5天); (4)装配工作图设计(4天); (5)零件工作图设计(1天); (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1天); (7)总结(1天); (8)答辩(1天)。 设计过程中安排一次减速器装拆实验和参观直观教学展览室,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安排10学时集中讲课,讲解各阶段要点。

新教学大纲模板讲课教案

附件3: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模版 《×××》课程教学大纲(宋体三号加粗,居中) 英文名称: abc 课程编码:×××××××(跨学期结束的课程各学期课程的编码依次罗列,以逗号相隔)课内教学时数:××学时(跨学期结束的课程总学时用××+××+……表示),其中课堂讲授××学时,××学时,……。 学分:×学分(跨学期结束的课程用×+×+……表示) 适用专业:××××(宋体常规五号) 开课单位:××××(宋体常规五号) 撰写人:×××(宋体常规五号) 审核人:×××(宋体常规五号) 制定(或修订)时间:2017年×月(宋体常规五号) (空一行,编辑时请删除本行提示)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宋体小四号加粗) 编写内容参考提示(阅后请删除):说明本课程的性质(属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概括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提出本课程的任务;在总的培养目标下着重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宋体小四号加粗) 编写内容参考提示(阅后请删除): 1、课程教学内容:按相当于教材中的章节目层次详细编写本课程的内容及要求,突出各章的重点、深度、广度。本段文字包括相应教学内容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是以学科的科学体系为基础,排列出本课程教学内容的主题、分题和要点,编制成本课程的教学体系。其主要部分是规定本课程教学内容、范围和份量,并在一定程度上简明反映课程的教学深度和难点。 2、按照“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四个层次明确提出各章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基本要求,同时明确指出本章的重点、难点。 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趋势,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和归纳;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熟练掌握:是指学生能够依据所学的知识能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绪言(宋体小四号加粗,居中设置)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专业领域 大纲撰写负责人 学院主管领导(签字) 填表日期 西京学院研究生处制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模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暂不填写) 课程类型:(填学位课、必修课、选修课等) 考核方式:(根据培养方案填考试或考查) 学时/学分:(根据培养方案填写) 专业领域:(按实际填写) 先修课程: 二、教学目标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工程、应用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本特性、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 1.基本内容:信号与系统概述,信号及其分类,常见的典型信号,连续信号的运算、分解,系统及其响应,系统的分类,LTI系统分析方法。 2.基本要求:了解信号与系统的概述以及LTI系统分析方法;理解连续信号的运算、分解;掌握常见的典型信号;掌握系统的分类及其响应。 3.重点、难点:

(二)连续时间信号和系统的时域分析 1.基本内容:LTI 系统的数学模型与传输算子,LTI 因果系统的零状态响应,LTI 因果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卷积及其性质,LTI 因果系统的全响应以及经典解法。 2.基本要求:了解LTI 系统的数学模型与传输算子;理解LTI 因果系统的零状态响应及零输入响应;掌握卷积及其性质。 3.重点、难点: (三)傅里叶变换 1.基本内容: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析,典型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傅里叶变换的基本原理及其性质,典型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冲激函数和阶跃函数的傅里叶变换,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2.基本要求:理解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析;掌握典型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掌握傅里叶变换原理及其性质,掌握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以及典型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3.重点、难点:傅里叶变换的原理及其性质。 (四)连续时间信号和系统的频域表示与分析 1.基本内容:利用系统函数)( j H 求响应,无失真传输系统,理想低通滤波器与物理可实现系统,时域采样和恢复。 2.基本要求:了解无失真传输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时域采样和恢复;理解理想低通滤波器与物理可实现系统;掌握采样定理和原信号的恢复。 3.重点、难点: (五)拉普拉斯变换 1.基本内容:常用函数的单边拉普拉斯变换以及双边拉普拉斯变换,拉普拉斯变换与傅里叶变换的关系,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和定理,拉普拉斯反变换。 2.基本要求:了解常用函数的双边拉普拉斯变换;理解拉普拉斯变换与傅里叶变换的关系;掌握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与基本原理,掌握拉普拉斯反变换。

教学大纲模板

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语文 总学时:7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开设两学期,每周2课时 适用专业及层次:中职学生 相关课程:无 教材:《语文》,赵大鹏编著,语文出版社,2012年, 一、课程目的、内容及要求 1、课程目的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2、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1. 阅读与欣赏 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撰写要求【模板】

附件3: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撰写要求 (页面:A4;页边距:上2.1cm,下1.9cm,左2.1cm 右2.1cm) 课程中文名称…………………黑体三号 课程英文名称…………… Times New Roman三号 学时(其中,讲授:学时;实验:学时;实习:学时);学分 一、课程简介………………………………宋体五号(加粗) 正文:宋体五号 内容:简要介绍课程的性质、目的以及主要讲授的内容。 二、预修课程及适用专业………………宋体五号(加粗) 正文:宋体五号 内容:说明选修该课需要先修的相关课程,或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以及适用于哪些专业。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加粗) 正文:宋体五号 内容:详细介绍各章讲授的内容及学时分配。 四、教学方式及要求……………………宋体五号(加粗) 正文:宋体五号 内容:主要说明教学方式和课堂学习要求,比如讲授、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 五、考核办法……………………………宋体五号(加粗) 正文:宋体五号 内容:要求说明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办法。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分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考查主要指课程论文、竞赛及各类设计等其他形式的考核。无论是考试或考查,总评成绩中应适当考虑考勤、课堂表现及平时测验成绩等。成绩评定主要包括总评成绩中各类成绩所占的比例等。 六、参考书籍及阅读文献资料…………宋体五号(加粗) (特别是本学科经典文献和国际前沿文献,主要是国际期刊) 正文:宋体五号 说明:涉及到实验实习的,请详细写明实验实习的学时、内容及教学方式等。 开课单位:……………宋体五号 编写人:……………宋体五号 审定人:……………宋体五号 编写日期:……………宋体五号

(完整版)影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模版

青岛胶南珠山职业学校 《影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影视艺术概论课程类型: 基础课 适用专业:广播与影视主撰人:殷兵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影视方向)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原理,熟悉影视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了解影视制作的生产流程,熟悉各种影视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程从影视艺术本质、影视艺术发展历史、影视生产规律、影视前后期设备操作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从影像诞生历史、影像视听语言发展、影像产品分类、现代影像特征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本质及生产规律,通过对影视前后期设备的使用,熟悉影视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能鉴赏不同影视片的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影视艺术观念,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了解:影视艺术基本原理及影视艺术的发展史。 理解:影视基本特性、传媒特性和发展趋势。 掌握:影视艺术的一般理论知识和创作过程。 2、能力要求: 增强影视审美能力和批评能力

三、学时分配 绪论:中国电影电视发展之路(2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国电影的发展 2、中国电视的发展 第一章影视艺术基本概念(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艺术的本质和影视艺术的特征 2、影像和镜头的概念 3、影视声音的概念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艺术的本质和影视艺术的特征 2、理解影视艺术相关的基本概念性的东西 3、理解影视声音的概念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影视艺术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的构成及声画关系 第二章、影视创作(4学时) 教学内容: 影视创作的概念 影视创作流程及编剧、导演、表演、摄影、摄像的概念和操作教学重点:

最新课程教学大纲模板(版)上课讲义

《****》课程教学大纲(黑体三号) 一、课程基本信息(黑体四号) 二、课程性质(黑体四号) (例如:《数据库原理与技术》为全日制大学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学位课程。在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一般都安排在大二第二学期实施,是一门学生进行软件开发的必修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NET系列课程与JAVA系列课程的基础。(宋体五号) 三、教学目标和任务(黑体四号) (宋体五号) 四、教学要求(黑体四号) (宋体五号) 五、课程学时安排(黑体四号)

六、主要内容(黑体四号) (含各章节/专题/模块主要内容,注明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的深浅程度(掌握、理解、了解),列出各章节学习的重难点、思考题等)(宋体五号) 思考题:(五号楷体) 七、教材与参考书(黑体四号) 1、教材选用: 教材:作者,出版年份,书名(版次),出版社(宋体五号) (选用原因,宋体五号) 2、参考书目: [1] 作者,出版年份,书名(版次),出版社(宋体五号) [2] 作者,出版年份,书名(版次),出版社(宋体五号) … 八、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黑体四号) 1、考核方式:(宋体五号) 2、成绩评定方式的主要构成及比例:期末成绩(60%)+实验实训成绩(20%)+平时成绩(20%)。

九、补充说明(黑体五号) (在此可做补充说明,宋体五号,可删除)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招聘与录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 《招聘与录用》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根据招聘工作的流程,从招聘计划、招聘准备工作、招募信息发布、甄选、录用等过程进行展开讲述该课程的核心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招聘与录用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胜任企业招聘实践工作。 三、教学目标和任务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招聘与录用的相关理论、方法、过程与技巧,培养招聘实务工作能力,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四、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识《招聘与录用》这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全面了解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等。

教学大纲模板(建议稿)

教学大纲模板(建议稿) 1、根据工程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对每门课程(包括非授课形式各教学 环节)教学大纲的要求应包括: z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z对毕业要求达成的教学设计 z评估方法 z对教学管理要求。 教学大纲是达到专业工程认证毕业要求标准最根本、最基础性的工作;是任课教师与管理者理解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水平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为了管理方便,课程教学大纲提纲尽可能釆用北航教务处提供的原 统一下发的提纲,鉴于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建议增加一节。 3、下面附编制面向工程专业认证课程教学大纲具体要求模板,请审 议。 附件:编制面向工程专业认证课程教学大纲具体要求模板

《xxxx》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由管理人员填写) 课程中文名称:xxxx 课程英文名称:xxxx 开课学期:秋/春季 学分/学时:2.5/44 先修课程: 建议后续课程: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XXXXXX专业(方向),X年级本科生 团队负责人:XXX 责任教授:XXX 执笔人:XXX 核准院长:XXX 课程教学大纲正文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z描述该课程名称主题词的定义及内涵; z描述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內容; z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明确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重点符合标准哪几条毕业要求指标点。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z按该课程不同属性(除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外,纯理论课程、理论+实验课程、独立实验/实践环节)分别列出主要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了解/理解/掌握/综合能力),对所涉及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要重点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要求中; z若为实验/实践环节,要注重设计复现发现科学现象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精神;基于任务、基于现场正向/逆向问题理念的设计实验/工程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践综合能力; z学时分配等。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思想,可通过“教学的互动、团队合作、教学的自主性、教学的开放性”多种形式,釆用整合思维研究、探究式学习、融合学习、基于问题的教学、基于项目的学习、案例学习、专题讨论、文献阅读等教学方法实现。 实验教学方法可借鉴“CDIO”思想,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践能力。

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模板(格式要求)

《××》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及中英文名称:(正文不加黑,下同;课程编号见教学计划;英文名称如有可填写,如无,删除“中英文”3字) 课程类型:(按教学计划填写) 课程学时:(按教学计划填写)课程学分:(按教学计划填写)开课学期:第[ ]学期(请填阿拉伯数字) 开课学院:(承担教学单位名称) 授课教师:xx教授(副教授) 、xx教授(副教授) 授课对象及专业: 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课程论文、课题设计、案例等] 二、课程简介 简要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200-400字)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说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让研究生学到什么知识、锻炼什么能力(不少于150字)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按章节扼要写出应讲授的内容,然后简要指明应重点掌握的内容;以2学时为基本学时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

网站等) (一)教材(正式出版教材要求注明教材名称、作者姓名、出版社、是否自编教材(讲义);自编教材(讲义)要求注明是否成册、编写者姓名、编写者职称、字数等) (二)推荐书目 (必须列出,数量适中,其格式如下:) [序号] 作者(编著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 [序号] [国别]作者(编著者).书名(版本).译者(若为中文版).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 (三)推荐期刊文章 (如需要可列出,数量适中,其格式如下:) [序号] 作者 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页或者年(期):页或者年,卷:页. (四)学习网站(如需要可列处,数量适中,网络刊物和学习网站需要有具体网址链接) (五)其它(如需要可列出) 教学大纲执笔人: 教学大纲审定人:

教学大纲模版

《×××××》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按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编号填写) 课程名称:(按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名称填写) 学时/学分:(按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填写) 关联课程:(先修课程、后习课程) 适用专业:(专业名称) 开课教研室:(教研室名称) 一、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 基于对教学目标以及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分析,合理分配各章节所需课时,科学确定过程性评价(占比60%-70%)的分配权重及评价方法。期末考试(30%-40%)要突出基于能力评价的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重在考核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知识运用能力(如开卷考试、作品设计、论证报告、课程论文、技能展示等)。若本课程含课内实践,则要明确实践环节占比及考核办法。考评考核,要体现对学术诚信的基本要求。 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一览表 二、课程资源库 包括知识包、优秀学生作品、参考著作、近2年的前沿文章、网络资源等。每门课程需推荐优秀专著5本以上(不包括教材),国内本专业顶尖级或国际知名期刊10种以上(至少包括外文期刊2种),网络资源5项以上。 1.参考书:作者(译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 2.期刊:作者.文题.刊名,年,卷号(期号). 3.网络资源:作者.文题.更新和修改日期.访问路径.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1—2学时(以概论课讲授2学时为例,概论内容非2学时的参考此模式调整或顺延) 概论 1.课前准备(针对任课教师备课提出基本要求) 1.1课程属性与教学目标分析:明确课程属性和地位,依据课程性质和作用,使用绩效动词(如:了解、熟悉、理解、掌握、具备、获得等)清晰描述课程教学目标。 1.2学习对象分析:分析学习对象的基础知识、网络知识、读写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需求和职业愿景。 1.3教学方案设计:依据课程属性、教学目标和学习对象分析,准确把握本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并对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手段、考核办法等进行总体规划。综合优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流程,高效利用教学资源,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时开展考核评价与反馈。 2.课内教学(加强课堂组织与管理,注重生成性教学,突出过程性评价) 2.1教学内容:明确本课程各单元(章)的内容设置、课时分配及考核权重;建立与本课程相关联的前修、后习课程链,并进一步阐述其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与专业或行业、产业的结合点及关联度;明确指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和难点所在;确立本课程所适合的教学范式;结合生动案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本学科领域近现代科学发展史和现代技术进展状况,详细介绍本课程资源库的特色及使用方法;传授有效的学习路径和考核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2 教学方法:聚焦双向互动,聚力教学全过程。围绕知识、能力、素质三维构筑,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 2.3 课内小结:(时间10-15分钟)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评价等要素。

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各章教学要点及学时分配(教学要点最多写至二级标题;总字数限于1500字以内。)第一讲税务会计的基本概念(4课时:讲授3,讨论1)一、税务会计的涵义 (一)税务会计的涵义不同表述 (二)税务会计内涵的界定 二、税务会计的特点 三、税务会计与其他会计的关系 四、税务会计的职能 第二讲税务会计的产生和发展(2课时:讲授1,讨论1)一、税务会计的产生 (一)税务会计产生的前提 (二)税务会计的产生过程 二、税务会计的发展 (一)西方税务会计的发展 (二)我国税务会计的发展 第三讲税务会计的理论框架(10课时:讲授6,讨论4)一、国外税务会计理论框架介绍 (一)美国税务会计理论框架 (二)日本税务会计调整理论

二、国内关于我国税务会计理论框架构想 (一)于长春关于我国税务会计理论框架构想 (二)林世怡关于我国税务会计理论框架构想 三、我国税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容 (一)税务会计的目标 (二)税务会计的假设 (一)税务会计的原则 (二)税务会计的方法 (三)税务会计报告 第四讲 税务会计模式(6 课时:讲授 4,讨论 2) 一、税务会计模式的概念及意义 (一)税务会计模式的概念 (二)税务会计模式的意义 二、影响税务会计模式形成的环境因素 三、世界各国税务会计模式的种类 (一)财税分离模式——英美模式 (二)财税合一模式——法德模式 (一)混合模式——日荷模式。 四、几种税务会计模式的比较 (一)实施不同模式应具备的条件 (二)各种模式的特点及优缺点 (一)各国税务会计模式发展动态与评价 (二)比较的启示 五、构建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 (一) 我国的现实环境 (一)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 第五讲 会计准则与税务会计(6 课时:讲授 3,讨论 3) 一、会计准则与税务会计的关系 (一)会计准则的地位与作用 (二)税务会计与会计准则的关系 二、所得税会计准则 (一)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发展 (二)所得税会计的性质与目标 (一)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内容 (二)中外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比较 三、增值税会计准则 (一)英国增值税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二)我国建立《增值税会计准则》的必要性 (三)《增值税会计准则》的基本内容设计 第六讲 税务筹划理论(8 课时:讲授 3,讨论 3) 一、税务筹划的基本概念 (一)税务筹划的概念 (二)税务筹划的目标和意义 (三)税务筹划的原则和特点 各 章 教 学 要 点 及 学 时 分 配

教学大纲模板

SJQU-QR-JW-033(A0) 专业课课程教学大纲(2017.6.30版) 【英语语法I】 【English Grammar I】 一、基本信息(必填项)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2】 面向专业:【本科专业(翻译、英语教育)】 课程性质:【系级必修课◎】 开课院系: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使用教材: 教材【《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6版),章振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年】 参考书目【《大学英语语法---讲座与测试》(第5版),徐广联,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年】 【《张道真大学英语语法》张道真,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 【《英语句型大全》杨元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 课程网站网址:.cn 先修课程:【中学英语语法】 二、课程简介(必填项) 本课程注重帮助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对英语语法学习的兴趣,从高校学生高要求的角度来进一步拓宽学生学习英语的思路和视野,为顺利通过英语专业四 级、八级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未来进一步提高英语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6版)是一部融合了传统语法与现代语言学和语法学某些领域的研究成果于一体的英语语法教材。《教程》注重语法结构和词汇意义的关系以及语法和语篇的练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语语法的广度和深度。《教程》共有40讲,每讲侧重几个语法要点,每个要点之后有大量针对性的练习,以便实现边讲边练,边学习边巩固的效果。 各种练习形式带有一点启发性,在一定程度避免了语法练习的机械性和枯燥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法的学习兴趣,打下较为扎实的语法基础,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有利于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的全面提升。 三、选课建议(必填项) 《英语语法I》适合对英语本科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开设。本课程注重帮助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完备的语法体系,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使 用习惯,能具备正确的语法思维与辨别能力,从高校学生高要求的角度来进一步拓宽学生学习 英语的思路和视野,为顺利通过英语专业四级、八级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未来进一步学习《英语语法II》和同步学习的《基础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