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区域经济结构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应区域经济结构报告

宝应地处江苏承南启北、中心节点区域,与泰州、盐城、淮安市交界,辖14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有机农业开发区,总面积1468平方公里,人口92万。境内河湖密布,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地,全国首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首批平原绿化先进县、首批生态示范区、中国荷藕之乡、中国慈姑之乡。近年来还先后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县城,江苏省文明城市、省级社会治安安全县。

一、“十二五”经济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宝应县围绕“富民兴镇强县”、“实现 再翻番”总体目标,全面建成小康县的关键时期。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为抓手,围绕“富民兴镇强县”和“一个中心、四个突破”总体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化、外向带动、科教兴县和生态建设五大战略,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与过去相比,“十二五”期间是宝应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显著的时期,是工业化、城镇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期,是各类投入最多的时期,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总的来说: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年均 增长13.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870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年均增长13.6%;财政收入8.5亿元 ,年均增长28.7%。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全面增长。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3.2∶32.5∶34.3调整为23.5∶46∶30.5,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服务业为支撑的良好 格局。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建筑业施工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 

外向带动作用增强,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6 8亿美元,自营出口3.14亿美元,实现外经营业额2932万美元,分别为“九五”期间的5倍、3.2倍和2倍,外资企业出口额占全县出口总量的90%左右。民营经济迅猛发展,产销利税年均增长25%。城市化战略有效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以经营城市为推动,年年实施城建 “十大工程”,城区面积扩展到26.8平方公里,相继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具有高起点、高品位的道路、广场、小区、商贸网点和标志性建筑,小城镇建设步伐继续加快,城市化率达到37%。京沪高速公路、淮江公路等相继建成通车,农村通达工程成效明显,南水北调及沿线影响工程、湖堤加固、县乡河道整治、“碧水”工程等水利项目有效实施,环保热电厂建成投产,“两区四园”建设扎实推进。“十二五”期间,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比“十一五”增长1.6倍。 

生态建设稳步推进,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有效实施有机产业、循环经济、生态村、 环境优美乡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十大生态工程”,率先获批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森林覆盖率达16.8% ,城市绿化率达25%以上。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安康。 “十二五”期间,累计获批实施各类科技计划190余项,争创“双高”企业6家、民营科技型企业25家。教育布局继续调整优化,幼儿入园率9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高中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87%。县博物馆、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新馆建设基本完工。全民健身“八个一”工程有效实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5.44%。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城镇登记失业率3.5%。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100%、95%和70%。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农村草危房改造工作基本完成。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3%、8.2%。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0.61‰,计划生育率99.6%。

二、“十三五”经济结构规划

十三五期间,更加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培育发展了一批优势行业、规模企业和形象产品,形成了“一电两品”(电工电器、食品药品)主导产业和玻璃工艺、石化管件、压力容器、纺织服装、电子陶瓷、车辆配件等六个特色行业。全县拥有省级企业集团14家。宝胜集团是中国制造业500强、江苏省16个重点企业集团之一,跻身于国家大型企业行列。宝应把外向型经济作为工业发展的助推器,目前全县有外商投资企业56家,世界500强企业中的美国德州仪器有限公司、意大利比瑞利公司等5家企业已落户宝应,并取得了骄人的经营业绩。此外,扬州美瑞华公司、蓝宝石公司等一批独资合资企业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宝应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全县常年有2.5万人的建筑队伍征战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承建的一批高层建筑,先后获得了鲁班奖、白玉兰奖,成为宝应建筑业的形象工程。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影响力也大大增强。

2016年1月,宝应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宝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规划了宝应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要以“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宝应”为主题,以创新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大力实施创新转型、项目带动、城乡统筹、生态宜居、民生共享和社会治理“六大战略”,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将宝应打造为运河城镇轴的新增长极,建成苏中地区产业转型实验区、生态建设引领区、城乡统筹先行区、法制建设示范区,着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宝应,全面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三、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事实证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必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就业市场,带来大量新的就业岗位、新的就业方向,对人力资源素质、结构特别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数量、规格和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实现《纲要》中提出的发展目标,迫切需要地方高等教育的智力支撑。我们清醒认识到,宝应经济发展中所缺少的不是本科生、研究生,缺少的是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宝应没有高等学校,人才结构与地区发展需求脱节。虽然宝应中专为江苏开放大学,但目前的培养规模很难满足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对高等技能人才的需求,宝应县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建设宝应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宝应人才网”相关数据资料表明,宝应不仅人才总量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而且人才供需结构存在明显矛盾,总体反映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这些将是制约宝应区实现“十三五”规划建设目标的一大瓶颈。宝应新一轮发展必然要求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据专家预测,宝应在新一轮发展中,年均需补充中高职毕业生千人以上。

同时,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迫切要求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扩大优质高等教育的资源,不断缩小城乡居民受教育的差距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县人口较多,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在加速推进我县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迫切要求在宝应本地设立高等职业学校。

因此,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建设,将不断推进县域中高级人才培养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