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工作相关案例分析及其解决思路
社工家庭教育个案案例(3篇)
第1篇一、个案背景小明,一个8岁的男孩,就读于某小学二年级。
从小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他的父母就发现他在学习上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差,学习成绩不断下滑。
此外,小明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存在问题,与同学关系紧张,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面对这些问题,小明的父母感到十分焦虑,他们尝试过各种方法,但效果并不明显。
在深入了解小明的情况后,我们决定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介入,通过家庭教育个案辅导,帮助小明改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并改善人际交往能力。
二、个案评估1. 家庭背景:小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均为工薪阶层。
父亲工作繁忙,经常加班,母亲则全职照顾家庭。
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家庭氛围较为紧张。
2. 学习成绩:小明在小学二年级的成绩处于班级中等偏下水平,尤其在语文和数学方面表现不佳。
作业完成质量差,经常出现漏题、错题的情况。
3. 人际交往:小明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障碍,与同学关系紧张,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他害怕与人交往,缺乏自信。
4. 心理状态:小明表现出一定的焦虑情绪,尤其是在面对学习压力和人际交往问题时。
他常常感到孤独、无助。
三、个案目标1. 改善学习习惯:帮助小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
2. 改善人际交往:帮助小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增强自信心。
3. 调整心理状态:帮助小明调整心理状态,减轻焦虑情绪,使其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四、个案干预措施1. 家庭教育指导:- 与小明的父母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帮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向父母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他们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 帮助父母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小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学习辅导:- 邀请专业教师为小明进行一对一辅导,针对他的学习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
- 定期与小明进行学习交流,了解他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辅导方案。
家庭社会工作相关案例分析及其解决思路
家庭社会工作相关案例分析及其解决思路一、案例这就是一个重组家庭,家庭主要成员包括:41岁的父亲、31岁的继母、16岁的女儿小佳与与小佳同父异母的7岁的妹妹。
正在读高一的小佳,学习成绩差,在校表现差,情绪暴躁,爱发脾气,有严重的厌学情绪与自虐倾向。
小佳原有的家庭,父母关系一直不好,加上父亲有“婚外情”并生有一私生女,最终父母在一年前离异。
父亲在离婚后不久就与曾经的“婚外情女主角”结婚。
此后小佳与父亲、继母与一直没有曝光的同父异母的妹妹生活在一起。
面对背叛母亲的父亲、破坏自己原有家庭的继母与与自己抢夺父爱的妹妹,作为曾经的宠儿,小佳无法适应与接受家庭如此大的变化,脾气变得更加暴躁、不稳定,心理更加敏感与脆弱还伴有严重的自虐倾向,经常用小刀将自己割伤,她曾坦言“在瞧着血液从身体中流出的时候,内心的恨、愤怒、嫉妒才会暂时得到缓解。
”她一直以敌对的态度对待现在的家人,甚至拳脚相向。
在原有的家庭中,父亲经常借口工作忙不归家,即便回家也很少与母亲及小佳交流。
在对待子女问题上,父亲仅仅以满足女儿在物质上要求为目标。
在当前的家庭里,父亲对女儿小佳深感愧疚,更加想要弥补她,但也只就是在物质上的“宠爱”,感情上的溺爱与骄纵。
可面对小佳的变化尤其就是其自虐倾向,父亲感到迷茫,不知如何就是好。
继母在现在的家庭中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经常成为小佳攻击的对象。
虽然她已尽力的满足小佳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要求,但却发现很难与小佳进行良好沟通与友好相处。
二、对问题的界定该重组家庭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情绪问题。
小佳的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冲动时有自我伤害行为,有轻微暴力倾向。
(二)小佳的厌学心理,学习成绩差,表现差。
(三)亲子关系问题。
小佳与父亲、继母之间沟通不良,冲突不断。
父亲与继母都想对小佳好,但都仅仅就是对其物质上的满足,忽略了其精神与内心的情感需要。
三、案例分析(一)小佳目前的主要问题就是情绪不稳定、易怒、无心向学、愤懑甚至有自虐倾向。
《贫困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1600字》
贫困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介绍丁某家没有固定收入,每月生活费仅靠夫妻俩打零工,丁某和儿子一起住在XX老旧小区。
丁某腿部三级残疾,在附近一家私营企业打零工;丈夫王某长期在外打零工,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儿子小王是一名四年级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水平。
综上所述,该家庭目前经济状况较为糟糕,仅有的家庭收入为夫妻俩打零工,不足以支持家庭现有状况,亲子教育和身心状态等问题也是困扰其家庭现状的重要原因。
二、案例分析(预估)1.丁某对于家庭的经济状况感到不满,无力改变;2.丁某对于丈夫的医疗状况感到忧虑,没有多余的钱进行治疗;3.丁某对于家人的家庭关系感到担忧,与丈夫、儿子沟通困难。
总体来说,问题焦点在于丁某家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一份稳定的工作对丁某家来说很重要。
另外是亲子教育及家庭关系等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协助丁某调整个人状态,提高亲子沟通技巧及关系调和的能力。
三、服务计划和过程(一)总体目标丁某家经济困境有所好转,找到稳定工作,家庭关系趋于和谐。
(二)过程目标1.协助丁某释放负面情绪,使家庭关系趋于缓和;2.协助丁某调整心态,改善亲子关系;3.协助丁某走出错误认知,形成正确的工作态度。
(三)服务过程第1节:引导丁某叙述生活中的问题,在叙述中通过适时的回应、同感等,让丁某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的,从而帮助释放负面的情绪,觉得自己是有支持的。
第2节:帮助丁某分析当前的处境及困境可能的解决办法等;和丁某一起建立生态图,列出相关资源,寻找可能提供帮助的渠道,并鼓励丁某积极向自己的支持系统寻求帮助。
第3节:协助丁某调整心态,提升沟通能力,改善亲子关系。
第4节:和丁某一起明确困境的成因。
让丁某认清问题的原因,然后引导其自己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她一起制定一个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鼓励其按阶段完成任务。
鼓励其多与家人沟通,对于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第5节:关注丁某找工作的进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建议。
家庭社会工作1
(家庭社会工作)一、案例分析题:案例:姜女士今年55岁,15年前与现在的丈夫组建了一个家庭。
这个家庭比较特殊,双方都是再婚家庭。
15年前,姜女士因前夫有外遇而离婚,单身了5年之后,与现任的丈夫认识。
当时,丈夫带着一个13岁的女儿小林。
因为姜女士没有生育能力,所以一直没有孩子,就把小林当成亲生的女儿来看,但15年的时间过去了,小林从来没有叫过一声妈妈,小林小的时候还经常给姜女士找麻烦。
即便如此姜女士还给小林张罗了一个男朋友,但小林似乎并不领情。
这个矛盾一直僵持到前一段时间,在男朋友的问题上,姜女士让小林考虑考虑,可小林却与姜女士吵了起来,并说这不是姜女士的家,让她不要瞎当家,并且连姜女士的丈夫也不替姜女士说话。
为此,姜女士非常伤心,她觉得这么多年的辛苦付诸东流了,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帮助她。
问题: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角度,简要分析姜女士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并简要陈述介入策略。
答:(1)首先,姜女士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家庭中长期积累的人际关系问题。
姜女士再婚15年,与丈夫和他带来的女儿组成了一个三口之家。
但她与继女小林之间一直相处不好,小冲突不断。
只因为自己不能生育,姜女士一直对小林疼爱有加,凡事都希望为她安排好,包括选择男朋友。
而小林小时候常找姜女士的麻烦,长大了之后,对姜女士也一直没有太亲近。
在男朋友问题上,丈夫似乎和小林站在一起,主张由小林自主选择。
其次,姜女士求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姜女士和小林之间关于选择男朋友的看法有分歧,引发了争吵,小林用语不逊,丈夫也没有和姜女士站在一边,让姜女士感到伤心。
第三,问题分析。
尽管引发求助行为的原因是关于小林选择男朋友的问题,但姜女士向社会工作者求助时,并没有要求社工针对此事提供帮助,而是说了自己的感受:“非常伤心,觉得这么多年的辛苦付诸东流”。
这种感受实际上反映了姜女士对自己和继女之间的关系的沮丧、伤心和无助,是家庭中长期积累的人际关系问题的结果。
第四,界定问题。
家庭社会工作相关案例分析及其解决思路
家庭社会工作相关案例分析及其解决思路一、案例这就是一个重组家庭,家庭主要成员包括:41岁得父亲、31岁得继母、16岁得女儿小佳与与小佳同父异母得7岁得妹妹。
正在读高一得小佳,学习成绩差,在校表现差,情绪暴躁,爱发脾气,有严重得厌学情绪与自虐倾向。
小佳原有得家庭,父母关系一直不好,加上父亲有“婚外情”并生有一私生女,最终父母在一年前离异。
父亲在离婚后不久就与曾经得“婚外情女主角”结婚。
此后小佳与父亲、继母与一直没有曝光得同父异母得妹妹生活在一起。
面对背叛母亲得父亲、破坏自己原有家庭得继母与与自己抢夺父爱得妹妹,作为曾经得宠儿,小佳无法适应与接受家庭如此大得变化,脾气变得更加暴躁、不稳定,心理更加敏感与脆弱还伴有严重得自虐倾向,经常用小刀将自己割伤,她曾坦言“在瞧着血液从身体中流出得时候,内心得恨、愤怒、嫉妒才会暂时得到缓解。
”她一直以敌对得态度对待现在得家人,甚至拳脚相向。
在原有得家庭中,父亲经常借口工作忙不归家,即便回家也很少与母亲及小佳交流。
在对待子女问题上,父亲仅仅以满足女儿在物质上要求为目标。
在当前得家庭里,父亲对女儿小佳深感愧疚,更加想要弥补她,但也只就是在物质上得“宠爱”,感情上得溺爱与骄纵。
可面对小佳得变化尤其就是其自虐倾向,父亲感到迷茫,不知如何就是好。
继母在现在得家庭中处于一个尴尬得位置,经常成为小佳攻击得对象。
虽然她已尽力得满足小佳在衣食住行方面得要求,但却发现很难与小佳进行良好沟通与友好相处。
二、对问题得界定该重组家庭目前面临得主要问题:(一)情绪问题。
小佳得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冲动时有自我伤害行为,有轻微暴力倾向。
(二)小佳得厌学心理,学习成绩差,表现差。
(三)亲子关系问题。
小佳与父亲、继母之间沟通不良,冲突不断。
父亲与继母都想对小佳好,但都仅仅就是对其物质上得满足,忽略了其精神与内心得情感需要。
三、案例分析(一)小佳目前得主要问题就是情绪不稳定、易怒、无心向学、愤懑甚至有自虐倾向。
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困境家庭.pptx
1、邀请心理咨询师上门对案主进行心理慰藉,提高案主生活自信心,缓解焦虑和悲观情绪。
2、协助案主为其儿子申请残疾证。
3、链接社会资源,协助案主获得物资支持。
三、服务过程:
01.温暖相伴纾解情绪。
案主因照顾患病的儿子使得自己身心疲惫,产生了负面情绪,社工邀请了社工总站的心理咨询师一起和案主进 行了沟通与交流,引导案主释放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耐心、认真地听着案主的叙述,安慰和开导案主放平心态, 调适好自己的情绪。
五、社工微思。
困难家庭不仅需要生活上的保障,对他们的感情关怀也是最重要的,他们渴望被接纳、被理解、被关爱,社工 应当对他们有信心、有耐心,认真地倾听他们的问题和需求,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更要真诚地 走进
案主内心,看到案主的心理困境并通过充满耐心的沟通,加上自身的专业优势,更好地帮助案主缓解心理压力 和负面情绪,提升案主生活自信心。
案主说:“有了残疾证,儿子就可以享受相应的福利政策了。”
03.结对帮扶建立希望。
社工在了解到案主儿子有轮椅需求的时候,积极调动案主家庭的自身资源,联系了案主儿媳妇的同学,组成了 爱心团队,由他们出资为案主送去了新的轮椅。社工了解到案主患有高血压,还送去了血压仪,让案主不定期可以 监测血压情况,守护自己的健康。爱心团队自发为案主家庭筹集了善款1万多元,缓解社工站在社工总站的协助下,联系了乙地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了解到案主家的情况 是符合上门办理残疾证的条件。社工将办理残疾证所需的材料列成清单交给案主。材料齐全后,社工陪同案主一起 到她儿子户口所在地办理“残疾证上门评估”的申请。两个月后,案主顺利拿到了儿子的残疾证。
案主说:“我会好好保重身体,现在有了轮椅后,平时就可以推着儿子经常出来晒晒太阳了,希望儿子能够多陪 伴自己一段时间,儿子就是我的动力和明天J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在社会工作实践中,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成为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案例分析方法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家庭暴力问题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家庭暴力问题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名社工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家庭暴力案例。
该案例涉及一对夫妻,丈夫常常对妻子进行身体和心理上的虐待,导致妻子身心受创,对家庭关系和自身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1. 建立安全环境:首先,社工需要保证受害人的安全。
可以与当地的警察或妇女保护组织合作,提供庇护所或撤离计划,确保受害人离开危险环境。
2. 心理支持与咨询:对于受害者,社工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恢复自信和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3. 儿童保护:如有儿童受到伤害,社工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如与当地社区中心或儿童保护组织合作,提供儿童庇护所、儿童心理咨询等服务。
4. 应对暴力加害者:社工需要与加害者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并进行干预。
可以提供怒气管理课程、婚姻和家庭咨询等服务,帮助加害者控制情绪、改变行为。
案例二:青少年涉毒问题社会工作实践中,青少年涉毒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社工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涉毒的青少年案例。
该案例中的青少年由于各种原因开始接触毒品,对个人和家庭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1. 教育与预防:社工可以通过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毒品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此外,社工可以与学校合作,开展相关课程和讲座,增强青少年对毒品的抵制能力。
2. 康复治疗:对于已经涉毒的青少年,社工需要提供康复治疗服务。
可以与戒毒中心或康复机构合作,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戒毒疗程和康复计划等帮助。
3. 家庭支持:社工需要与青少年的家人进行沟通和合作,提供家庭支持和辅导。
可以开展家庭治疗,帮助家庭成员改善沟通、增强亲密关系,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康复环境。
社会工作服务家庭教育案例
社会工作服务家庭教育案例一、案例背景李女士,40岁,是一名家庭妇女,她和丈夫肖先生育有两个孩子,分别为10岁的女儿小美和7岁的儿子小明。
李女士在家庭中担任家庭主妇的角色,负责照顾孩子和家务,而肖先生是一名工程师,经常因工作繁忙而无法在家中花费太多时间。
最近,李女士意识到她的孩子们在学校表现不佳,和彼此间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她感到焦虑和无助,希望能够得到社会工作者的帮助来改善家庭教育和子女成长的情况。
二、问题分析1. 孩子学习表现不佳:小美和小明在学校的成绩开始下滑,老师反映他们缺乏专注力、学习动力不足。
2. 孩子之间的关系问题:小美和小明之间的关系日渐紧张,经常爆发争吵和冲突,而李女士并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3. 家庭亲子沟通不足:李女士和肖先生因为工作和家务繁忙,很少有时间和孩子们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三、社会工作干预方案1. 家庭接触和评估:社会工作者首先与李女士进行接触,了解家庭的基本情况和问题所在,通过评估找出家庭的需求和困难。
2. 家庭教育辅导:社会工作者针对李女士的需求,提供家长教育相关的培训和辅导,帮助她了解如何更好地进行亲子教育,包括儿童心理健康、身心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3. 家庭沟通和情感关系辅导:引导李女士和孩子们进行亲子沟通,提供沟通技巧和指导,帮助家庭建立和谐的情感关系。
4. 学习动力和行为管理:对小美和小明进行个别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目标和管理自己的行为。
5. 家庭支持网络建立:社会工作者帮助家庭寻找社区资源和支持网络,包括亲子活动、家庭支持小组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四、干预结果评估1. 孩子们学习成绩有所改善:经过社会工作干预后,小美和小明的学习动力和专注力有所提高,学习成绩也有所改善,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肯定。
2. 家庭关系和谐:李女士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和谐,亲子交流增加,争吵和冲突减少。
3. 家庭支持网络加强: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家庭建立了更完善的支持网络,参与了一些社区活动和家庭支持小组,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家庭社 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背景具体家庭住址的具体家庭姓氏家庭,由夫妻二人和两个孩子组成。
丈夫丈夫姓名,丈夫年龄岁,在一家私企工作;妻子妻子姓名,妻子年龄岁,是一名家庭主妇。
大女儿大女儿姓名,大女儿年龄岁,读初中;小儿子小儿子姓名,小儿子年龄岁,读小学。
这个家庭原本生活平静,但近年来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丈夫的工作压力增大,经常加班,导致陪伴家人的时间减少,夫妻之间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少,感情逐渐出现裂痕。
大女儿进入青春期后,性格变得叛逆,学习成绩下滑,与父母的关系也日益紧张。
小儿子则比较胆小内向,在学校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却不敢告诉家人。
二、问题评估(一)家庭关系方面1、夫妻关系:由于丈夫工作繁忙,夫妻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感情逐渐冷淡,甚至出现了争吵和冷战的情况。
2、亲子关系:大女儿的叛逆行为让父母感到无奈和焦虑,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引起了大女儿的反感和抵触;小儿子在学校的遭遇没有得到及时的关注和支持,导致他内心缺乏安全感,与家人的关系也比较疏离。
(二)家庭成员个人方面1、丈夫:工作压力过大,身心疲惫,情绪不稳定,对家庭的责任感有所下降。
2、妻子:长期在家照顾孩子和家庭,缺乏自我价值感,对丈夫的依赖较强,面对家庭问题时感到无助和迷茫。
3、大女儿: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加上学业压力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情绪波动较大,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4、小儿子:性格胆小内向,在学校遭受欺负后没有得到有效的帮助,心理受到了一定的创伤。
三、服务目标(一)短期目标1、改善夫妻关系,增加夫妻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减少争吵和冷战的次数。
2、帮助大女儿调整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改善与父母的关系。
3、协助小儿子解决在学校被欺负的问题,增强自信心和安全感。
(二)长期目标1、重建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营造温馨、支持的家庭氛围。
2、促进家庭成员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提高家庭成员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3、增强家庭的应对能力和抗逆力,使家庭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社会工作是一项旨在帮助人们解决社会问题、提升生活质量的专业领域。
在实践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常常面临各种复杂的案例。
通过深入的案例分析和寻找解决方案,社会工作者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目标。
本文将以实际案例为基础,探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案例一:家庭暴力的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背景:小王是一名35岁的家庭主妇,她经常受到丈夫的家庭暴力。
她感到无助和恐惧,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案例分析:社工可以通过与小王进行面对面的谈话,了解她所处的具体环境和问题。
社工需要了解小王的情感状态、经济状况、人际关系以及家庭暴力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通过分析,社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小王存在严重的心理创伤,经济独立能力弱,缺乏支持网络和信息来源。
解决方案:社工可以帮助小王建立信任,并提供心理支持。
社工还可以引导小王寻求法律保护,了解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权益和资源。
为了增强小王的经济独立能力,社工可以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信息。
此外,社工还可以帮助小王建立支持网络,向她介绍相关的支援组织和社区资源。
案例二:青少年药物滥用的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背景:小张是一名15岁的学生,最近他在学校表现不佳,并表现出药物滥用的迹象。
他的父母担心他的行为对他的健康和学业造成影响。
案例分析:社工可以通过与小张的父母、教师和小张本人进行面对面的谈话,了解他的学校情况、家庭环境以及他所接触到的人群。
通过分析,社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小张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以及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缺乏。
解决方案:社工可以与小张建立信任的关系,帮助他认识到药物滥用的风险和后果。
社工可以为小张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帮助他处理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
社工还可以帮助小张参与有益的课外活动,提升他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与小张的家长合作,社工可以提供家长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青少年药物滥用问题。
结论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是社会工作者必备的核心能力。
社会工作在家庭矛盾化解中的运用
社会工作在家庭矛盾化解中的运用社会工作在家庭矛盾化解中的运用1 前言常言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已经道明家家都有些矛盾,一开始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而后引发了矛盾,直至矛盾不可调和,走上了离婚的道路,有些家庭能够很好的处理刚刚萌芽的矛盾,有些对待家庭矛盾却很粗暴,家庭矛盾中夫妻之间,婆媳之间矛盾近些年已经发展成为主要矛盾,尤其婆媳之间的矛盾,往往造成了家庭破裂。
找出根源,用于找出自己的缺点,才是家庭和睦的根本出路。
2 案主的选取李某,女性,32 岁,已婚(丈夫冯某33 岁,并育有一个18 个月的男孩),本科毕业,父母都是医生,退休后开了一家私人诊所。
,大学毕业之后,在高校任职教课。
善良,勤劳,孝顺,但是逆来顺受,安于天命。
案主出生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在家中排行老幺。
因为她的哥哥离婚,姐姐的婚姻也不是很幸福,所以她特别不希望自己重蹈覆辙,非常看重自己的家庭。
她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双方要互敬互爱,相互关怀体贴,搀扶到老的婚姻是最美满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案主的真心付出往往得不到回报,在婚姻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地位和尊重。
3 家庭存在的问题(1)主要存在问题:家庭的不和谐,经常与丈夫以及婆婆存在矛盾。
(2)心理存在问题:案主心理相对消极,对于已经存在的问题,没有办法合理的解决,感觉生活都没有了希望。
(3)人际关系存在问题:李某性格比较随和。
但是这么多年一门心思都放在家里,所以朋友较少,在单位也没有更多的心思用在工作上,总会受到领导的批评。
与丈夫和婆婆的关系比较紧张。
(4)经济存在问题:由于李某在高校工作,在其所在的城市有中等水平的收入。
冯某一个月寄回五千元钱作为生活补贴,经济状况尚可。
(5)婚姻存在问题:由于丈夫工作的原因经常不回家,夫妻关系相对不和谐,经常会因一些鸡毛蒜皮小事在电话里吵架。
婚姻同时也会存在相应的不太稳定。
4 分析情况治疗(1)心理与社会治疗,两种模式认为个体的发展受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共同的的影响,而且这三个方面又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求助者的成长过程。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王红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王红“李元,早上好啊,今天心情怎么样?”社工王红面带笑容走进温馨家园,对园里的人打着招呼。
这已经成为她这些年服务中的习惯,这也是她每天都在做的“小事”。
“王红老师,今天我们做什么啊?”李元回头看到王红,很是开心的问道。
今天是一个唱歌的趣味活动,李元听到后很开心,因为他是这个温馨家园的歌唱大王。
今天之所以开展歌唱类型的活动,一方面是因为歌唱活动比较受服务对象的喜欢,另一方面是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活动形式带动小张融入集体。
小张是最近刚到温馨家园的一名心智障碍者,孤僻寡言,不愿意与人沟通。
之前的学习活动中,他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一旁。
小张的妈妈把小张送到温馨家园时,满是期待,希望社工可以为她的女儿带来改变。
根据妈妈的描述,王红了解了小张的情况,沉默,宅。
果不其然,第一次歌唱小组活动中,小张的表现有些安静,在一些互动环节中还有些局促。
在活动结束后,王红和小张进行了沟通,通过鼓励式交流,小张也开始有所回应。
他说话非常小,即使周围很安静,王红也需要很近距离倾听。
这次交流之后,王红分析小张不是不喜欢唱歌,根据小张妈妈提供的信息来看,小张对唱歌是有一定特长的,只是缺乏自信。
小张的妈妈第二次到温馨家园时,王红正在整理资料。
这次小张妈妈反馈给了王红一个非常有效的信息,小张回家后,不断的在听歌,甚至在练习当天活动的歌曲。
王红听到这个消息后,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她计划带动小张尽量多的在温馨家园中展现自己。
从那天起,王红每天都为小张做一件小事,鼓励她,表扬她的声音。
一个月的时间不到,小张开始主动和小伙伴们聊天。
这天,王红和小张进行了沟通。
“小张,你声音真好听,要是会唱歌的话,肯定比很多歌手都好听!”“真的吗?老师,我其实很喜欢唱歌,但我怕唱得不好听,大家嘲笑我。
”“当然是真的,你不信的话,后天咱们做一场歌唱活动,你唱完,看看大家的掌声就知道了!”这次倾诉,直接提升了小张的信心。
王红也看到了小张的主动,她认为这是一次很不错的机会,通过歌唱活动可以直接提升小张的信心。
家庭教育社工_个案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某小学六年级学生。
小明家庭结构完整,父母均为国有企业职工,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然而,小明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较差,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且存在明显的逆反心理。
为了帮助小明改善家庭教育和学习状况,社区社工决定对小明进行个案辅导。
二、问题分析1. 学习问题:小明学习成绩较差,对学习缺乏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2. 性格问题: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缺乏自信,存在明显的逆反心理。
3. 家庭教育问题:小明的父母忙于工作,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耐心和沟通。
4. 社交问题:小明在社交场合表现出紧张、拘束,难以与同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三、干预目标1. 提高小明学习成绩,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
2. 培养小明良好的性格,增强他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
3. 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
4. 帮助小明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融入集体。
四、干预措施1. 学习辅导:社工定期与小明进行学习辅导,帮助他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鼓励小明参加兴趣小组,培养他的学习兴趣。
2. 心理辅导:社工对小明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
通过游戏、绘画、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小明改善性格,增强自信心。
3. 家庭教育指导:社工定期与小明父母沟通,了解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指导他们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4. 社交技能培训:社工组织小明参加社交技能培训课程,帮助他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提高社交能力。
五、干预过程1. 初步接触:社工通过与小明的父母沟通,了解到小明在学习、性格、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初步制定干预方案。
2. 深入了解:社工与小明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的心理需求和期望,调整干预方案。
3. 执行干预:社工按照干预方案,对小明的学习、心理、家庭教育、社交等方面进行干预。
4. 跟踪评估:社工定期对小明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干预方案。
家庭教育社工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教育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
本案例以一位家庭教育的社工介入为例,探讨家庭教育社工在解决家庭教育问题中的作用。
二、案例概述案例中,小丽(化名)是一名8岁的女孩,父母均为上班族,家庭经济条件较好。
然而,小丽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性格内向,与同学关系紧张。
在了解到小丽的情况后,社区家庭教育社工决定介入,帮助小丽及其家庭解决家庭教育问题。
三、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问题诊断社区家庭教育社工通过与小丽的父母、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了解到以下问题:(1)家庭教育观念错误。
小丽的父母过于注重物质生活,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导致小丽缺乏正确的价值观。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小丽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过于严厉,缺乏耐心和关爱,导致小丽产生逆反心理。
(3)亲子关系紧张。
由于工作繁忙,小丽的父母很少陪伴孩子,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小丽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2. 家庭教育干预措施针对小丽家庭的教育问题,社区家庭教育社工制定了以下干预措施:(1)开展家庭教育讲座。
为小丽的父母提供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2)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
根据小丽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为其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和活动安排。
(3)开展亲子活动。
定期组织小丽及其家庭参加亲子活动,增进亲子感情,缓解亲子关系紧张。
(4)建立家校沟通机制。
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了解小丽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方案。
3. 家庭教育干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庭教育干预,小丽家庭的教育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1)家庭教育观念转变。
小丽的父母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小丽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在社工的指导下,小丽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逐渐提升。
(3)亲子关系得到改善。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一、案例背景王正,男,14岁,家住上海市。
目前就读于双阳中学,父母较早离异,父亲是残疾人(双上肢残疾和聋哑),现和父亲及祖父、祖母居住于约10平方米的一室户内,条件较为简陋。
住宅周边卫生状况较差。
家中经济来源较差,只靠祖父的退休金和父亲的28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
因为长期和祖父、祖母及残疾的父亲生活在一起,使王正的日常交流遇到了障碍,变得较为沉默。
据祖母反映,王正经常彻夜不归,而且常和同学去网吧,打电子游戏,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经常考试不合格,最近一次彻夜不归是连续二天二夜没有回家,发生在前几天,使家人十分担心,由于祖父、祖母年龄已大,使王正的教育成为很大困难。
平时靠王正的婶婶和叔叔教育,王正较听叔叔和婶婶的话。
二、案例分析根据和王正家人以及与王正的几次接触后,发现王正主要的问题在以下几方面:⒈自信心不足王正的家庭状况是引起他出现自信心不足的直接原因。
由于父母离异加上家中的经济条件较差,使王正感到在与别人交流接触时会有地位差异。
王正常感到孤独,但又认为自己有很多朋友,这种自相矛盾的感觉说明他没有足够的自信心与朋友保持较好的交流与沟通。
在较早进行的CES-D情绪评估中,王正的得分为40分,这是一个很高的分值,说明他有较为严重的Depression,在另一份量表中,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和一个不好的儿子,同时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他觉得悲哀,有时想哭,这些过于自卑的感觉,是导致王正其他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⒉沟通能力缺乏家庭的原因导致王正没有经常可以沟通的对象,祖父、祖母经常对他进行指责,唯一让王正感到欣慰的是婶婶的教育较为宽松,至少王正认为可以接受,但由于住在婶婶家的时间有限,因此实际上也不可能有很多机会和婶婶交流。
王正自认为有很多好朋友,但实际上他常感到孤独,他说:“我没有可以倾诉心事的对象,我不可以和我的朋友讲心里话----”,他没有必要的和朋友及同学沟通的技巧方法,也没有勇气。
⒊支持网络缺乏王正的社会支持网络较单一,除了“较好”的同学外,就是叔叔和婶婶。
家庭社工案例研究分析
家庭社工案例分析————————————————————————————————作者:————————————————————————————————日期:再婚难,守婚更难对于离婚之后,再次组建家庭。
我们觉得实属不易。
特别是和之前家庭已有孩子,再婚之后仍与前夫(妻)所生孩子有着亲情等。
这样相对来说是三个家庭的事情。
再婚之后的两夫妻在中间起着的协调作用是相当关键的。
而这么大的压力,不免会有些互相猜疑,之后夫妻矛盾激增,守住婚姻,实在是难。
一、案例描述熊先生和李女士是再婚家庭。
现在夫妻有了一个12岁得儿子。
熊先生现在58岁,李女士48岁。
婚前,熊先生有4个孩子都已经成年,李女士有2个儿子,现在都已成年。
两夫妻结婚前三年夫妻感情很好,第四年有了儿子后,两人的矛盾开始增加。
丈夫熊先生是做铝合窗生意,每年的收益不错,至少在3万元以上,有时一年也能赚8、9万。
李女士是全职太太,主要是带孩子。
家里的钱全都交与妻子李女士保管,丈夫对于妻子比较信任。
直到2008年,丈夫听到村里传出妻子经常拿家里的钱给她前夫的儿子使用。
熊先生便问李女士具体情况,李女士不承认自己曾经给予过前夫儿子钱。
丈夫熊先生便通过多方打听,得知妻子李女士曾给予她的前夫儿子一万五千元。
丈夫熊先生要问下妻子是怎么管的帐,而妻子李女士也解释不清楚。
两人的夫妻财产成了一笔糊涂账。
自此,两个人更加的不信任和猜疑。
同时,养老方面,妻子责怪丈夫熊先生不孝顺娘家人,其实丈夫每月都给老丈人100元钱的养老费。
两人做事从来都是不商量,即使是借给别人钱。
而且两夫妻在原生家庭中是长子、长女。
丈夫一般是出去做铝合窗生意,所以儿子一般由妻子李女士照顾。
2011年3月,妻子李女士离家出走两个月,这期间,孩子觉的妈妈跑了,不要他了。
丈夫对妻子这样不顾孩子,自己没有和任何一个人手就离家出走,也感觉到很气愤。
两个月后,妻子李女士提出离婚。
丈夫熊先生也是近60岁,现在仍努力的赚钱工作,就是为了这个小儿子能有更好的生活,他不想给小儿子一个破碎的家庭。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三篇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一)1、案例介绍陈某,男,36 岁,小学五年级时因被怀疑偷同学的东西,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回家后又不容分说被父亲打骂,自此心情一直很压抑,脾气也很古怪,有时遇到很小的事情表现出情绪暴躁,生怕自己受委屈吃亏28 岁时经人介绍与梁某结婚。
几年后,因夫妻关系不好离异,离异是梁某主动提出来的,她说陈某疑心很重,老是怀疑周围的人看不起他,夫妻之间的几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常常被他错误理解认为是对他的侮辱,他往往大动干戈,动手打人,而且每次出手很重,几次把她打伤,亲戚朋友劝了若干次都不起作用,无法忍受,只得离婚。
离婚后留下儿子小文归父亲陈某抚养,这时的陈某没有固定的工作,靠用摩托车载客维持家庭生活,他自己省吃俭用,对儿子生活上很关心照顾,尤其对儿子的学习方面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当儿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常常毒打儿子,这使得儿子十分害怕父亲。
有一次邻居听到小文的哭叫声跑了过来,把孩子从拳打脚踢中拉了出来,孩子被打得浑身多处是伤,在邻居的劝说下才送往医院。
陈某一直不承认自己打儿子有什么过错,因此这种情形在未来还有可能发生。
2、案例分析陈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个人方面;二个是家庭方面;三个是生活方面。
产生个人方面问题的原因,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最初形成时,是来自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会慢慢地在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中,形成他对自己的认识的架构,也决定了他会有什么样的自尊系统。
在自尊系统建设过程中,有的人建设的正性因素多一些,那就是高自尊体系,通俗地说,也就是一个自信的人;如果在心理成长和发育过程当中,别人给予的评价都比较低,负性的因素就会多,那就演变成低自尊体系,他就变成一个自卑的人。
两种不同自尊体系的人在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他们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在别人的评价中可能有正性的部分,也有负性的部分。
高自尊体系的人往往会选择接收别人对自己评价正性的部分,即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赞扬我;而低自尊的人接收到的就是,别人在说我不好,会很敏感地捕捉到背后的意思,而且有意识地加工成不好的部分。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一、案例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年近三十岁。
丈夫长年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他经常抽烟喝酒,并且有赌博的爱好。
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
丽芬包揽了家中种地、养猪、养牛所有的农活,但女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家中最后的收入并不多。
另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柱。
丽芬的公公在她丈夫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的婆婆独自一人把儿子拉扯大,而且只有这一个儿子。
丽芬和她的丈夫也只有一个女儿,平时都是由丽芬照顾着,所以母女的关系特别好,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因为生活负担重,并且与丈夫感情淡薄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
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
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性格内向的丽芬找过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
村里像她这样挨打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
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起什么作用。
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
丽芬感觉活得很累,动过离婚的念头。
可是,父母都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
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
丽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
二、服务方案(一)服务目标1.帮助丽芬的家庭认清并解除阻挠这个家庭功能发挥的不良结构,代之以较健全的结构,即重建家庭结构。
改变原有的僵化、过时、不合适的家庭结构,使整个家庭能够随着时间的改变,不断更新家庭中的责任制,而不是一味跟着习惯与规则,这个过程中是每个人都能够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提升个人能力。
2.通过治疗,使家庭呈现良性的沟通方式,即同时顾及自己、其他人和所处情景的沟通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社会工作相关案例分析及其解决思路一、案例这是一个重组家庭,家庭主要成员包括:41岁的父亲、31岁的继母、16岁的女儿小佳和与小佳同父异母的7岁的妹妹。
正在读高一的小佳,学习成绩差,在校表现差,情绪暴躁,爱发脾气,有严重的厌学情绪和自虐倾向。
小佳原有的家庭,父母关系一直不好,加上父亲有“婚外情”并生有一私生女,最终父母在一年前离异。
父亲在离婚后不久就与曾经的“婚外情女主角”结婚。
此后小佳与父亲、继母和一直没有曝光的同父异母的妹妹生活在一起。
面对背叛母亲的父亲、破坏自己原有家庭的继母和与自己抢夺父爱的妹妹,作为曾经的宠儿,小佳无法适应和接受家庭如此大的变化,脾气变得更加暴躁、不稳定,心理更加敏感和脆弱还伴有严重的自虐倾向,经常用小刀将自己割伤,她曾坦言“在看着血液从身体中流出的时候,内心的恨、愤怒、嫉妒才会暂时得到缓解。
”她一直以敌对的态度对待现在的家人,甚至拳脚相向。
在原有的家庭中,父亲经常借口工作忙不归家,即便回家也很少和母亲及小佳交流。
在对待子女问题上,父亲仅仅以满足女儿在物质上要求为目标。
在当前的家庭里,父亲对女儿小佳深感愧疚,更加想要弥补她,但也只是在物质上的“宠爱”,感情上的溺爱和骄纵。
可面对小佳的变化尤其是其自虐倾向,父亲感到迷茫,不知如何是好。
继母在现在的家庭中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经常成为小佳攻击的对象。
虽然她已尽力的满足小佳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要求,但却发现很难与小佳进行良好沟通和友好相处。
二、对问题的界定该重组家庭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情绪问题。
小佳的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冲动时有自我伤害行为,有轻微暴力倾向。
(二)小佳的厌学心理,学习成绩差,表现差。
(三)亲子关系问题。
小佳与父亲、继母之间沟通不良,冲突不断。
父亲和继母都想对小佳好,但都仅仅是对其物质上的满足,忽略了其精神和内心的情感需要。
三、案例分析(一)小佳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情绪不稳定、易怒、无心向学、愤懑甚至有自虐倾向。
这些问题的成因首先和其家庭有很大关系。
小佳的父母离异,原有家庭破裂,之后父亲再婚组成重组家庭,这个家庭中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
原有家庭的破裂和现有家庭的复杂关系,使小佳产生了不安全感和憎恨、嫉妒、失落等负面情绪。
父亲与继母对待小佳的好仅限于物质,而忽视了情感,使得小佳感到孤独,无人关心,无人依靠。
也是由于家庭的变故,使得小佳产生了自卑感,害怕别人对自己的指指点点,这也成为了她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之一。
萨提亚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家庭,认为家庭成员个人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和家庭系统有关。
问题的成因其次是小佳自身问题,是其对自身的非理性信念难以控制的结果。
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理论中提到,人的情绪困扰主要起源于非理性信念,正是人自身引发的强烈倾向。
人有自我谴责以及谴责他人、谴责环境的强烈倾向。
艾利斯在ABC性格理论中指出,情绪结果本质上是由信念系统所引发。
由此看来,案例中小佳的不稳定、暴躁易怒、牵连他人及自虐等行为是由其自身非理性信念所引发。
(二)亲子关系问题。
在原有家庭,小佳的父亲经常不在家,与小佳的沟通与交流自然比较少,比较疏远;在现在的家庭中,处于弥补心理,父亲对小佳过于溺爱,但仅限于物质上的满足,缺乏情感交流。
而继母被小佳视为敌人,两人更是无法进行良好交流。
因此该家庭在亲子关系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成员是构成家庭这个系统的基本元素,家庭是一个整体,成员间相互影响、依赖,家庭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每位家庭成员。
萨提亚的联合家庭治疗模式理论中提到,人是由身体、理智、情绪、精神和感觉等多重因素组成,人的快乐源自于这些因素的和谐组织。
每个人都有生存、成长和亲密的愿望,如果这些愿望得不到满足,则容易产生自我评价的失落甚至偏差问题的产生。
并且萨提亚非常强调家庭的沟通。
案例中亲子关系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沟通不畅的问题,此问题源于家庭的变化同时也会改变家庭。
四、介入模式经过案例分析,决定采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和联合家庭治疗模式开展家庭社会工作。
(一)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于1955年创立的,又称ABC理论。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该理论对于人的哲学假设、人性假设、ABC性格理论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非理性信念等。
在人性观中,艾利斯认为在人的内心有两种倾向。
一种是好的,发展出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
另一种是不好的,非理性的信念。
例如过分概括、易受暗示和逃避成长等,容易造成不良的生活方式,产生心理失调。
理性思维使人能用语言表达自己,与他人沟通并建立亲密的关系,在爱中生存和发展,因而他的情绪是愉快的。
非理性思维使人迷信固执、自怨自艾、缺乏涵养、盲目冲动或要求自己和他人十全十美,难于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在孤独和苦闷中生活,必然会产生许多情绪上的困扰。
在ABC理论中,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困扰(emotional consequence,C)是由个人的信念系统(belief system,B)而非由某些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activating event,A )所产生的。
也就是说,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对各种事物作出评价和解释,而个人的情绪问题,主要是由这样的评价和解释(非理性信念)而产生的。
如果我们能够去除这些非理性信念,情绪困扰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为此,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方法对案主的非理性信念,最终使案主的情绪和行为困扰消除,形成一种有效的理性生活方式。
案例中小佳认为是继母破坏了她原有的家庭,把父母离婚的原因完全归咎于继母;认为妹妹与自己抢夺父爱;认为其他同学在自己背后指指点点等等都属于非理性信念。
而她表现出了情绪不稳定、易怒、冲动、自虐等不良情绪和行为是由这些非理性信念决定的。
因此理性情绪治疗模式适用于此案例。
(二)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是由美国的米纽钦和他的同事在20世纪60年代所创立的,它并不直接解决个人行为问题,而是致力于改变案主家庭的交往方式。
此治疗模式认为,个人的问题只是表象,家庭的问题才是导致案主个人问题的真正原因。
因此,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主张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的家庭介入,解决家庭问题,最终解决案主个人的问题。
家庭系统是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主要内容之一,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成员是构成家庭这个系统的基本元素,家庭的功能并非单个家庭成员功能的简单相加,家庭作为整体重新生成了全新的结构和功能。
家庭成员间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并同时隶属于家庭,家庭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每个家庭成员,家庭成员的变化也会对家庭本身产生改变作用。
家庭系统理论要求我们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家庭,家庭系统之下同样可能会进一步产生出家庭次系统,如父母次系统、亲子次系统等。
案例中的主要问题存在于亲子次系统当中,同时反映了家庭成员与家庭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问题。
(三)联合家庭治疗模式是由萨提亚提出来的,其核心内容同样集中在人性论、自我价值观、人的需要、家庭规则以及沟通形式等主要内容上。
她指出:人是由身体、理智、情绪、精神和感觉等多重因素组成,人的快乐源自于这些因素的和谐组织。
这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有着相似之处。
如果人的需要不能被满足,就很容易产生情绪失控和行为偏差等问题。
案例中小佳显然在情感上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另外,萨提亚非常强调家庭的沟通,她认为,家庭沟通的形式其实反映了家庭成员各自的自尊程度,沟通的不良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沟通技能的不足,而是因为家庭成员的自尊程度的偏低,由此导致内心所想和行为所示的背离。
自尊偏低的人正因为想掩盖自己的不良形象,所以,故意表现出相反的举动。
沟通中常常出现的错误有四种:讨好型、责备型、超理智型以及打岔型。
案例中的家庭沟通模式显然属于讨好型,应该帮助案主建立良好的家庭沟通模式,以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状况,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五、具体介入方法针对案例中家庭的问题,既包括个人情绪问题又包括亲子关系和家庭沟通问题,通过上述三种模式,即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和联合家庭治疗模式的介入,帮助案主解决问题,具体介入方法如下:(一)采用理性治疗方式。
首先,找出案主的困扰情绪,发现其背后的非理性信念。
其次,围绕案主的非理性信念,与案主讨论、辩驳,帮助案主澄清错误认识,否定非理性信念。
再次,通过理性训练,帮助案主修正非理性信念,建立科学的理性信念系统。
通过此方法,帮助小佳发现自身非理性信念并否定、改变它,进而建立科学的理性信念系统。
(二)采用情绪治疗方式。
鼓励案主勇敢的自我表露,帮助案主发现自身非理性信念。
鼓励案主多做尝试,在过程中修正自我的非理性信念,纠正自身偏差行为。
鼓励案主向别人询问对自己的看法,推动案主与外界沟通,加强自我认知。
通过此方法,可以缓解小佳的情绪和心理压力,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帮助其纠正不良行为,从而解决问题。
(三)改善家庭系统,改变家庭成员对家庭的看法。
帮助家庭成员修正观点,使其认识到家庭是一个整体,其构成具有复杂性特征,存在着家庭次系统,家庭次系统出现问题很可能会引发整个家庭出现问题,而家庭的改变又必然会影响到家庭成员。
因此要对家庭次系统问题高度重视。
案例中的家庭就在亲子系统中出现了问题,而父亲和继母对此问题感到茫然,应该帮助他们针对整个家庭而做出相应对策。
(四)帮助案主家庭建立良好的表里一致的家庭沟通形式。
首先,为案主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追溯以往的生活经验,让案主袒露自我。
其次,赋予旧经验以崭新的意义,通过视角的转换为案主打开新的世界,使家庭成员能够摆脱过去负面的影响,彼此接纳。
再次,建立家庭成员彼此信任和支持的关系。
最后,帮助案主及其家庭成员学会正确健康的表达自己,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良好的沟通方式,并实施下去。
六、由案例引发的思考个人与家庭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的发展亦离不开个人。
问题家庭例如重组家庭、单亲家庭会给个人,尤其是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造成行为上的偏差。
健康和谐的家庭才能够为个人,尤其是未成年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生活环境,有利于其成长成才。
此案例作为反面教材,启发我们自觉消除非理性信念,控制不良情绪产生和蔓延,注重家庭成员的个人和家庭系统问题,建立良好的家庭沟通模式。
此外,在此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为我营造了一个良好温馨的家庭氛围和环境,感谢老师教授我有关解决家庭问题,建设和谐家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谢谢您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