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用黄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医学衷中参西录》黄芪解有感

张锡纯老前辈乃医林大造化之人,著述虽少但所论甚精、甚验,与理、与药皆有独创、先见。对云云众生利益深远,实后生之楷模也。

黄芪解中有这么一段:“……黄芪不但能补气,用之得当,又能滋阴……盖人禀天地之气化以生,人身之气化即天地之气化。天地将雨之时,必阳气温暖上升,而后阴云四合,大雨随之。黄芪温升补气,乃将雨时上升之阳气也。知母寒润滋阴,乃将雨时四合之阴云也,二药并用,大具阳升阴应、云行雨施之妙。”

另张老在《升陷汤》中引喻嘉言《医门法律》谓“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

我想肺主一身之气,居于胸中。肺又是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黄芪配知母可不可以用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意起增加水的上、下源之水量,而调节肾系尿量的排放量,而加大结石的排除。

由上而感,用于临床。

病例1:张XX之妻,47岁。XX市XX镇北墅村村民。2000年8月来诊,尿频,尿后疼。45天。经镇医院检查泌尿系未见异常,诊为泌尿系感染。给其输液治疗12天,未见好转,而转入北墅监狱医院检查又未见异常,诊为膀胱炎。又输液治疗19天,尿频稍见好转,但是尿后仍疼。而又到一中医处诊治,给其清热解毒,利尿补肾之药,诸症如前。经人介绍而来我处诊治。其体胖大,面黄白,活动气喘,舌胖大质稍暗。双寸脉沉微左寸尤甚,左肾脉沉少涩。此乃胸中之气虚陷,使水之上源之水不能从高处有力度流下造成下源之水流淌缓慢而使水中之阴质之物流出不利造成的。应升,陷下之胸气,提高水位,佐以,疏导水道,诸症皆除。黄芪、知母、金钱草、滑石、甘草、海金沙、桂枝。5剂,水煎服。服3剂,患者打电话告之,其腹痛难耐,有下坠感。我还未说话,其又说,不行我要上厕所。3小时以后,我因担心而给其回电话,其接电话说:“没事了,下来一块如小花生大小的结石,一点不疼了,我们在大扑克牌呢!”我遂恍然大悟。后又来我处拿药5剂,至今未犯。

由上的治疗更坚定了我对以上的认识,后凡是泌尿系结石的病号我都根据病情加入黄芪配知母,效皆甚捷也。此中妙处,皆气化使然也。犹如雨季,天下地出,水势不可挡也,无坚不催也,无碍不开也。

一点浅陋之见,请同志指正。

最后,我要说的就是中医太伟大了,我要更多的去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用纯纯的中医理论指导我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治疗作用,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张锡纯临床应用黄芪经验

本文发表于《时珍国医国药》2006年11月第4卷第11期

摘要:张锡纯以黄芪为主组方,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疗效显著,屡起沉苛固疾。归纳其特点,一是根据中医辩证论治理论,有效地运用黄芪补气或息风之功,治疗各种疾病;二是重用生用黄芪。对临床具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锡纯系清末时期著名的中医学家,一生致力于医学事业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在几十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在药物的临床应用方面有不少创新之处。笔者读其名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受益匪浅,现将其临床应用黄芪的经验归纳如下。

1、扬黄芪补气升陷之长,治各种疑难杂证

黄芪,又名黄耆,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谓主痈疽,久败疮者,以其补益之力能生肌肉,其溃脓自排出也。表虚自汗者,可用之以固外表气虚。小便不利而肿胀者,可用之以利小便。妇女气虚下陷而崩带者,可用之以固崩带。为其补气之功最优,故推为补药之长,而名之曰耆也”[1]。由此可见张师用黄芪治疗诸如自汗、水肿、小便不利、痈肿疮疡久溃不敛、崩漏、带下等病证均取黄芪补气、升陷之功。结合《医学衷中参西录》所治内、外、妇各科多种疑难杂证,

细细研读不难发现,虽然病证表现不同,具体疾病的病机亦有差异,但是其根本病因不离气虚,因此,都

以黄芪为主药予以治疗。

1.1、补气通络治虚劳

主要病证“脉弦、数、细、微,肌肤甲错,形体羸瘦,饮食不壮筋力,或自汗、或咳逆、或喘促、或寒热不时、或多梦纷纭、精气不固”[1]。本证主要是由脾肺气虚日久,气不行血,血液瘀滞,终致气血不养形体,肌肤,故形体羸瘦,肌肤甲错。肺气不足,卫表不固,或自汗、或寒热不时,或喘促等。张师云:“仲景于《金匮》列虚劳一门,特以血痹虚劳四字标为提纲。益知虚劳者必血痹,而血痹之甚,又未有不虚劳者。并知治虚劳必先治血痹,治血痹亦即所以治虚劳也”[1]。并设有大黄虫丸、百劳丸,治劳瘵。方中多用破血之药。他认为:诚以人身经络,皆有血融贯其间,内通脏腑,外溉周身,血一停滞,气化即不能健运,劳瘵恒因之而成。是故劳瘵有肌肤甲错,血不华色,即日食珍馐服参苓,而分毫不能长肌肉、壮筋力,或转消瘦支离,日甚一日,诚以血瘀经络阻塞其气化也。故制十全育真汤为代表方治虚劳证。方由野台参12g,生黄芪12g,生山药12g,知母12g,玄参12g,生龙骨12g(捣细),生牡蛎12g(捣细),丹参6g,三棱4.5g,莪术4.5g组成。方中黄芪、台参补气,使气盛行血。山药、玄参滋阴。四药合用以补其虚。三棱、莪术、丹参化瘀通络,且补虚之药得三棱、莪术使补而不滞,补力愈大。三棱、莪术得参、芪之助,一则可增行瘀之力,二则能开胃进食,相得益彰。龙牡止虚汗。知母清虚热兼养阴。全方共奏补虚化瘀,适用于脾肺气虚日久致血瘀阻滞经络,见形体消瘦,肌肤甲错,或咳喘等之虚劳证。若遇阴虚热甚者加生地黄24~30g。另外,张师还拟有黄芪膏、清金益气汤等治疗虚劳的方剂。这里仅举一例以黄芪为主药治疗劳嗽的病例,以窥其用黄芪之妙。如:治一妇人,年近五旬,身热劳嗽,脉数几至八至。先用六味地黄丸,加减作汤服不效,继用左归饮加减亦不效。遇忽有会悟,改用生黄芪六钱、知母八钱为方,数剂见轻,又加丹参、当归各三钱,连服十剂全愈。以后凡遇阴虚有热之证,其稍有根柢可挽回者,于方中重用黄芪、

知母,莫不随手奏效[1]。

1.2、补气托毒治疮疡

疮疡一证多因热毒壅盛,腐败气血所致,一般治当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为主,溃脓期,当清热解毒,化瘀排脓为先。若人气血不足,或医者治疗不当,损伤人体正气,无力驱邪外出。则疮疡易成内陷的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或表现为:“……其疮数年不愈,外边疮口甚小,里边溃烂甚大,且有串至他处不能敷药者”。张师拟内托生肌散以治之。方由生黄芪120g,甘草60g,生明乳香45g,生没药45g,生杭芍60g,天花粉90g,丹参45g组成。方中“重用黄芪,补气分以生肌肉,有丹参以开通之,则补而不滞,有花粉、芍药以凉润之,则补而不热,又有乳香、没药、甘草化腐解毒,赞助黄芪以成生肌之功。况甘草与芍药并用,甘苦化合味同人参,能双补气血,则生肌之功愈速也。”同时,张师还强调若散剂改成汤剂应加重花粉的剂量,是因黄芪煎之则热力增,而花粉煎之则凉力减。黄芪必生用,则补中有宣通之力,对疮家有宜。可见张锡纯用黄芪治疮疡,必见人体正气不足,疮疡成脓不溃或溃久不敛,取黄芪补气,使气盛能托毒外出,不治疮而疮自愈。如治“奉天张某某,年三十余。因受时气之毒,医者不善为之清解,转引毒下行,自脐下皆肿,继又溃烂,睾丸露出,少腹出孔五处,小便时五孔皆出尿。为疏方:生黄芪、花粉各30g,乳香、没药、银花、甘草各9g,煎汤连服二十余剂。溃烂之处,皆生肌排脓出外,结疤而愈,始终亦未用外

敷生肌之药”[1]。

1.3、补气升陷治转胞

主要病证:“小便滴沥不通,偶因呕吐咳逆,或侧卧欠伸,可通少许,此转胞也”[1]。“转胞”一病最早见于《金匮》“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2]。所谓胞系了戾,是指膀胱之系了绕、扭转不顺,用以说明转胞排不出小便的机理。转胞一病,男女皆有,但以妇女多见,故仲景将其列于“妇人杂病。”中医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有偏实偏虚之分:属实者多因强忍小便,或寒热所迫,或惊忧暴怒,以致水气上逆,气迫膀胱,而膀胱屈戾不舒所致;虚者多由脾虚中气下陷,或肺虚通调失职,或肾虚气化不行所致。后士如:叶天士仔细观察琢磨,发现孕妇因为临产,胎儿不能转胞,而致小便不通。现在中医妇科学将其列于妊娠小便不通,属妊娠病范畴。多指妊娠期间小便不通,小腹胀急疼痛。其病因,或因脾气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