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建模的思考
浅谈数学建模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培养
浅谈数学建模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培养导言:数学建模思维是指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并利用所学数学知识,使用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具有数学建模思维能力的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因此,数学建模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
而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能力,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数学建模思维的概念及特点数学建模思维是一种关注实际问题的实用性思维方式。
它强调探究实际问题,并通过分析、抽象、归纳和推演等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思维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数学建模思维的特点包括:1. 关注实际问题:建模思维是指学生从具体问题出发进行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2. 抽象建模:学生需要将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3. 多学科交叉:建模思维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如数学、物理、化学等;4. 具有创新性:建模思维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发现并构建新的数学模型。
二、数学建模思维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数学建模思维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能力。
1. 开展实际问题探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种拓展性较强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实际应用及其背景。
例如:对于小学生而言,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与计算数字及度量单位有关的问题,比如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小学一到五年级的课程时间为每周五天,每天授课时间为45分钟,那么这五个年级的学生一共学习多少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并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建立模型进行计算。
2.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探究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模型建立与求解。
比如,设计收集学生身高、体重等数据,让学生用图表记录数据,互相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
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这些数据的规律,并建立数学模型,如计算出年龄、体重与身高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年龄、体重、身高三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建模教学模式,对建模教学进行严峻的探讨,灵活运用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教师的建模教学水平,教师要完善教学目标,将建模教学模式合理化的应用到课堂中来。
本文分析了高中数学建模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字:数学建模;高中教学;问题;引言:探究当前,在全国各地的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已经成为常态。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又是其中重中之重。
学生对数学建模学习的认知,影响着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规划。
学生要明确自己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求并最终完成目标。
如何进行有效地数学建模教学就成为解决这一教学难题的关键和核心所在。
一、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存在的问题建模教学实施到高中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对建模模式的教学方式教授学生,教师不知道如何下手教学,建模教学没有一个体系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听课也是一塌糊涂,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如何面对。
(一)学生不愿参与教学内容当前,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很少会对学生的提问做出回应,更多的是一种机械的接受式学习。
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总是被动地接受老师对自己学习情况反馈,从而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思考与探索知识体系的能力。
高中数学建模知识与技能教学中要将建模当做重点内容来对待,这样做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数学建模成果不能充分展示数学建模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广泛,而抽象的思想在实际问题当中也是比较抽象的。
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的成果展示往往都是模型与结论之间的总结,在学生模型建立之后又会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以及应用问题的研究。
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将数学建模知识吸收到实践中去,也对学生完成既定目标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困难。
二、高中数学实施建模教学的策略分析传统的数学建模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自主思考。
其次是学生在数学建模过程中缺乏创新性。
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育理念,促进数学建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思考论文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思考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学习数学不只是会做一些计算题、会证明一些几何题,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而要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学会应用数学,从而为社会创造价值。
笔者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几点思考:一、数学建模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的简略表示。
它的过程是:先将实际问题抽象、简化,明确已知和未知;再根据某种“定律”或“规律”建立已知和未知间的一个明确的数学关系;然后准确地或近似地求解该数学问题;最后对这个问题进行解释、验证并投入使用,如果通不过,则要说明理由。
下面就这一过程作一个分析:1、读题、审题,建立数学模型。
实际问题的题目一般都比较长,涉及的名词、概念较多,因此要耐心细致地读题,深刻分解实际问题的背景,明确建模的目的;弄清问题中的主要已知事项,尽量掌握建模对象的各种信息;挖掘实际问题的内在规律,明确所求结论和对所求结论的限制条件。
这一环节很容易被学生忽略,认为只要完成作业就行,殊不知,有多少同学解应用题时漏看、看错题中的条件,还有不善于分析问题,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开始时,教师应多示范怎样读题、审题,必要时借助于图表。
2、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简化。
在简化的过程中要抓住主要因素,抛弃次要因素,用数学语言写出题中主要的已知和未知,然后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联系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用精确的语言作出假设。
3、将题中的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联系起来,将应用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将数量关系用数学式子、图形或表格等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教学思路
数学建模教学思路数学建模是一种将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旨在通过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数学建模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本文将探讨数学建模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一、引入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教学的第一步是引入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来自于学生身边的生活、工作或学习环境,既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又能使他们明确问题的实际意义。
例如,可以选取社会热点问题或实际应用问题,如气候变化、交通拥堵等,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
二、分析问题需求在引入实际问题后,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
首先,帮助学生明确问题的背景和需求,让他们了解问题的具体情况和目标。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和可行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三、建立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是数学建模教学的核心环节。
在此阶段,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根据问题的需求选择适当的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这一过程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应用能力有很大的锻炼作用。
四、数据采集与处理在建立数学模型后,需要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这一步骤对学生的调研和实际运用能力提出了要求。
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并经过整理和处理后输入到数学模型中进行分析和求解。
五、模型验证与推广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模型的验证与推广是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验证,比较模型结果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进而对模型进行修正和完善。
同时,学生还可以将所得到的模型应用到其他类似的实际问题中,提高模型的适用性和推广能力。
六、结果分析与展示最后一步是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展示。
学生需要对所得到的数学模型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并将结果通过报告、展板等形式向他人进行展示。
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建模教学思路是引入实际问题、分析问题需求、建立数学模型、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型验证与推广以及结果分析与展示。
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构数学模型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构数学模型的问题与对策问题一:学生对数学模型的理解不深入,难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对策一:增加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决的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抽象和建模。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的问题,鼓励他们思考问题的本质并尝试用数学方式解决,激发学生的建模兴趣和能力。
问题二:学生在建模过程中缺乏系统的思考,无法准确把握问题的关键。
对策二:针对不同的建模题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特点和关键要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规律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解决多个实际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系统的思考模式。
问题三:学生在处理数学模型时缺乏灵活性,只会死记硬背模板。
对策三: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通过灵活的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下进行数学建模,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问题四:学生在进行数学建模时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对策四: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建模,通过合作讨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模型构建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建模中存在的问题。
对策五:设置真实的数学模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模型在解决问题中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将数学模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教师应对学生的建模过程给予鼓励和正面的评价,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构数学模型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上述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建模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和应用能力。
数学建模进入中学数学课堂的思考
数学建模进入中学数学课堂的思考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数学建模就被引入到中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尤其是在高中学段。
但是,从教育实践与研究的角度来看,数学建模教育的现状和挑战还比较严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数学建模进入中学数学课堂的思考。
一、数学建模的概念和意义在开始探讨数学建模进入中学数学课堂的思考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数学建模的概念和意义。
数学建模是指将数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对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解决的过程。
数学建模涉及到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是一个综合性强、应用性广泛的学科。
1、扩展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和理解,提高数学的实践应用能力,增强数学知识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2、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思维,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3、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际问题的建模与分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取其中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学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2、模型建立和求解。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和不同类型的数学模型,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数学方法求解问题。
3、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采集数据并进行处理,通过数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三、数学建模教育的现状和挑战尽管数学建模在中学数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数学建模教育仍然面临以下一些挑战:1、教师素质的不足。
数学建模需要教师具备熟练的数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而实际上,数学建模教育的教师力量还不足,很多教师缺乏数学建模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2、学生素质的不足。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思维教育和实践训练,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但是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方面的不足,也是制约数学建模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学随笔 如何进行数学建模——由一道题引发的思考
教学随笔如何进行数学建模——由一道题引发的思考
这几天,一直在想,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今天下午的钉钉直播答疑当中,张老师讲了一道题,让我想到了核心素养之一“模型思想”,他在利用“数学建模”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模型思想”,然后再结合今天的这道题来谈谈如何进行数学建模。
2022版数学课标中指出: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今天复习了运算律,我们在作业当中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拓展题:
不计算,比较下面两个积的大小。
A=987654321×123456789 B=987654322×123456788
先不说这道题的解法有几种,我们来看一下张老师是如何来讲解这道题的。
他先出示了另外一道题让学生来做:
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那么它的面积最大是多少?
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生在钉钉直播的评论区写出自己的答案:24,
或者25。
究竟哪个答案对呢?张老师用列举法讲解了这道题:因为一个长方形里面有两个长和两个宽,所以,一个长加一个宽等于10。
列举法:。
数学建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学建模 的选修课 ,而对人数 更加广 阔的初 要修改假设重新建模.可用如下框 图来 表
中 生 而 言 ,它 至 今 是 一 块 空 白.难 道 数 学 示 :
例 1 某商场销售一种服装 ,平均每 天可售出 2 0件 ,每件赢利 4 0元.经市场 调查发 现 :如果每件服装降价 1 ,平均 元 每天能多售出 2件. 国庆节 期间 ,商场 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其 中 a 表示 最初 的量 ( 第一年 产 高 1 0 。 如 0m,气 温就下 降 6℃.如果 要在 0 值) 表示第二 、三年 的平均增长率 ,叻 山 上 种 植 一 种 适 宜 生 长 在 平 均 气 温 为 , 决实 际问题时所使用 的数学知识 和技巧 , 8℃ ~ 2 的植 物 ,那 么 把 这 种 植 物 种 0q C 更重要的是它将 告诉 我们如何提炼实际问 表示第三年 的产值.这一模型揭示 了对 于 1
引言 :数 学建模一直是大学数 学学科 证模型 的准确性 .
的 专业 课 程 之 一 ,长 久 以 来都 以其 专业 性
学模型. 程思想 ,就是从 问题的数量关 方
5 .模型分析. 如果模型与实际 比较吻 系分析人手 ,运用数学语 言将 问题 中的条
强 而 不 为 中 学 生 所 闻 .直 到 近 年 来 ,部 分 合 ,则要 对计 算的结果 给 出其实 际含义 , 件转化为数学模 型 ( 方程 或方程组) ,然 重 点 高 中 才借 着 课 程 改 革 的 大 潮 开设 了数 并进行解释 . 如果模型与实际不 吻合 ,则 后通过解方程 ( 组)使问题 获解 .
高于山脚 m的地方 . 根据题 意 ,得
掌握第一手资料.
这两个公式揭示 了逆水而上和顺水而
建模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对《归一问题》的教学思考
建模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对《归一问题》的教学思考【摘要】:模型思想是数学基本思想中之一,模型的产生、应用过程,是数学知识建立和应用的过程。
本文结合三年级《归一问题》的教学,尝试从实践角度出发,通过案例,谈谈建模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尝试交流中,初建模型;反复对比中,清晰模型;最后在练习应用中,深化模型。
【关键词】:初建模型,清晰模型,深化模型一、尝试交流中,初建模型。
要想学生有效构建《归一问题》这一数学模型,首先引导学生从生活原型中提炼出数学模型,并在初步感知的过程中,逐步向构建模型过渡。
(一)、个性画图,尝试解答,感悟模型。
课开始出示文字:妈妈,买三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要多少钱?师:读题后,出示要求:划出这道题的信息问题,再画画图,把信息问题清楚地表示出来,最后列出算式。
学生画图,解答。
教师找寻典型例子。
首先反馈画图:(逐一出示)第一层:反馈圆圈图,信息问题表示清楚了吗?第二层:反馈画碗图老师:信息问题表示清楚了吗?画圆圈与画三角哪种更快更省时?第三层: 反馈画线段老师,这是用线段表示谁能看懂?学生落介绍,一段表示一个碗三个18元,8个多少钱?线段图与圆圈图对比,课件演示。
小结:画图方式不同,表示的信息问题是一样的师:现在说说怎样列式吧?生:汇报算式18÷3=6(元)6×8=48(元)综合式子:18÷3×8=48(元)师:每步的意思你都明白吗?生1:第一步先求一个碗多少钱?再求8个碗,多少钱?综合式也是先求一个碗多少钱?再求8个同样的碗,多少钱?生2:综合算式,分步算式的想法是一样的。
这个环节,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问题,这是数学模型建立的基础。
在这个环节中,经常会发现有很多学生跳过审题,直接进入问题解决。
这样做,缺少了数学化的过程。
教师在课上要求学生读题,说信息,再到用图的形式整理信息问题,这个过程中,学生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跨学科视角下历史大概念教学的建模思考
跨学科视角下历史大概念教学的建模思考当下“双新”背景下的高中课程改革聚焦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育人方式的变革,强调教师在教学中“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学科内容结构化”,强调学生学习教学过程中的概念性理解与迁移。
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首次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从课程观的高度去设计跨学科视角下的大概念教学。
只有教师真正理解跨学科、大概念的内涵,掌握跨学科视角下大概念教学设计的路径与策略,才能真正推进课程改革的落地。
然而,课题组通过文献检索与问卷调查,发现跨学科视角下历史大概念教学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一线教师对相关理论的认知也存在差异。
一、开展跨学科视角下历史大概念教学的意义开展跨学科视角下的大概念教学对推进课程改革,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弥补分科教学的局限新中国成立后,分科课程一直是我国主要的课程体系。
分科课程有利于学科的专业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深入探究。
但分科教学也易造成学科壁垒,使学生习惯于掌握各学科的“知识”,而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如果缺乏对各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仅凭“各自为政”的、模块化的学科知识难以解决未来学术探究和社会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针对分科课程造成的学科知识认知碎片化、割裂性的局限,跨学科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跨学科教学可以打破学科间壁垒,构建多学科间交流通道,改变教师传统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现并体验到各学科之间的互融互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团队沟通与合作等重要的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
建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建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一、认识。
1、建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的标准形式,它是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诸因素的高度概括。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教学设计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系统设计的成果,为教学的实施提供了蓝图,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理论功能和实践功能。
因此,教学模式不仅可以由理论演绎而来,而且也可以来自于实践。
它不仅能对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概括和加工,对具体的教学经验加以逐步的概括和系统的整理,而且在形成时就包含有一定的预测和设计,从而上升到理论。
可以说,教学模式来自于教学实践,又高于教学实践。
所以,教学模式可以为教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提供素材,是个别的教学经验转化成一般理论的中间环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基于学校的校本教研中的课例研究活动,无一不是在探讨一种理想化的课堂模式,但这种模式大多为就课论课,没有把典型课例的教学经验提炼取化为教学模式,使这些宝贵的经验,只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
如:一些语文课,片面理解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情感教育为主,忽视语言文字的训练,缺乏语文味。
评课教师就真对“语文味”提出了一些好的教学建议,但这种教学建议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是有区别的:教学方法主要侧重于某一课堂情境怎么教,而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整个教学过程怎么教。
因此,课例研究只停留在某一教学情境的教法运用上,没有从整体的系统教学序列中,抽象出教学模式。
而教学模式又是通向教学理论的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理论支撑的教学实践,只能是一种教学经验。
我们现在的大多教师只能是“经验型”的教师。
而当前,要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堂改革,树立学校品牌,迫切需要针对课程改革和学生实际,建构新的“基础型”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而建构新的“拓展型”课程教学模式,最终建构新的“研究型”课程的教学模式;迫切需要针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新课程标准”,建构相应的教学模式。
3DMAX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思考
3DMAX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思考【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3DMAX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思考。
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常常存在与实际需求脱节的情况;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足也是一个普遍问题;教学资源匮乏以及缺乏个性化辅导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结合、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增加教学资源丰富性、注重个性化辅导等建议。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可以为3DMAX课程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3DMAX, 课程教学, 问题, 思考, 教学内容, 实际需求, 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资源, 个性化辅导, 教学效果, 结论, 加强, 提升, 培养, 丰富性, 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3DMAX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设计和建模软件课程,广泛应用于建筑、室内设计、游戏制作等领域。
随着3D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掌握3DMAX的技能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设计不够贴合实际需求、学生动手能力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对于3DMAX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3DMAX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1.2 研究意义3DMAX课程教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技能的提升。
通过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从而使教学内容更贴合实际需求,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增加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加强个性化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3DMAX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也有助于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数学建模属于⼀门应⽤数学,学习这门课要求我们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经过分析、简化转化为⼀个数学问题,然后⽤适当的数学⽅法去解决。
数学建模是⼀种数学的思考⽅法,是运⽤数学的语⾔和⽅法,通过抽象、简化建⽴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种强有⼒的数学⼿段。
为了使描述更具科学性,逻辑性,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们采⽤⼀种普遍认为⽐较严格的语⾔来描述各种现象,这种语⾔就是数学。
使⽤数学语⾔描述的事物就称为数学模型。
下⾯,我就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谈谈怎样培养学⽣的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建模思想培养的意义:1、能培养学⽣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2、训练学⽣快速获取信息和资料的能⼒3、锻炼快速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技能4、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5、增强⼝头表达能⼒和写作技能现代的课堂学习活动是教师与学⽣、学⽣与学⽣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团结合作、共同探究、努⼒创新。
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扎实全⾯的知识技能。
以前我很少会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的数学建模思想,在这次培训后,我才认识到培养学⽣的数学建模思想是学⽣学好数学,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活、数学应⽤于实际⽣活”的基本原理。
我认为培养学⽣的数学建模思想,最好的⽅法就是让学⽣去进⾏针对性地数学实践探究活动如在学习⼀次函数时,让学⽣考察家⾥电费的交纳、⽔费的交纳、电话费的交纳等。
学⽣在实际的⽣活中既能掌握所学数学知识,更能培养学⽣数学建模思想,为今后解决更多的相关问题或进⾏创新打下扎实基础。
⼆、培养学⽣数学建模思想的过程分析1、模型准备: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实际意义,掌握对象的各种信息。
⽤数学语⾔来描述问题。
2、模型假设:根据实际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的,对问题进⾏必要的简化,并⽤精确的语⾔提出⼀些恰当的假设。
3、模型建⽴:在假设的基础上,利⽤适当的数学⼯具来刻画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相应的数学结构。
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数学建模思想是指运用数学方法和技巧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预测、决策和优化等。
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是一些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1. 引入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经济发展问题、交通流量问题等,让学生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培养问题意识: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设计合适的数学模型进行解决,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3. 学习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组成小组共同合作,通过交流和合作,互相补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水平。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讨论、合作、分工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
4. 引导模型建立: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问题背后的数学模型,并教授他们建立和应用这些模型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教授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进行实践操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和实验,以验证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效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6. 进行跨学科整合: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解决跨学科问题。
通过跨学科整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素质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的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的教学手段也发生了一定的调整。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建模的思想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将数学模型与数学内容进行融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们就可以对其展开合理的应用。
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建模思想开展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模思想;初中数学教学;教学应用;教学分析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2-037-01前言:在当前的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仅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保障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核心素养。
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们就应该注重结合建模思想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开展教学活动,并将该种思想应用到生活中,以此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实践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建模思想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学生的学习难度会发生明显的提升。
在初中教学内容中,概念教学是其中的基础性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开展初中数学学习的前提。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就需要加强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
同时,在此处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一定不能要求学生硬性背诵数学概念的定义,这样不仅无法帮助学生形成深入的理解,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影响。
所以,教师们就可以充分地利用建模思想开展教学活动,以此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1]。
比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与《二次函数》相关的知识时,就可以结合如下手段引导学生对相关定理进行了解记忆:首先,在正式引入教学内容之前,教师们可以结合建模思想为学生创建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当我们将一颗石子扔进水中时,水面会出现一圈圈的水纹,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那现在我们假设水纹圈的面积为y,半径为x,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呢?”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分析,自主探讨,并引导学生构建相关的数学模型,对模型的特征进行分析,将其与问题内容进行结合,自动推导出二次函数的定义,以此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地理课堂教学建模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深知地理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地理教育界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其中地理课堂教学建模便是其中之一。
通过实践和反思,我对地理课堂教学建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地理课堂教学建模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课堂教学建模有助于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通过建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地理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2.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地理课堂教学建模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建模,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系统、有序。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课堂教学建模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案例教学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地理课堂教学建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建模,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地理课堂教学建模的实施策略1. 明确教学目标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建模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建模的顺利进行。
2. 设计教学情境地理课堂教学建模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地理教学情境。
3. 建立地理模型地理模型是地理课堂教学建模的核心。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模型软件等工具,建立符合实际的教学模型。
4. 组织教学活动地理课堂教学建模需要教师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发展。
5. 评价教学效果地理课堂教学建模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评价,以检验建模的效果。
评价可以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
三、地理课堂教学建模的反思与改进1. 注重地理学科特点地理课堂教学建模应注重地理学科特点,如地域性、综合性、实践性等。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数学教师研究学生的数学建模过程,才真正地抓住了数学建模教学的关键。
从模型建构的角度来看:将学生思维加工的素材变成大脑中清晰的表象,然后寻找到判断位置与方向的方法,才能够帮学生建立起模型认识。
数学建模的认知过程是:首先是知觉启动,然后是图式激活,再然后是数学表征,最后是模型运用。
教师只有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研究数学建模的过程,才能真正掌握数学建模的规律,发现学生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挑战,而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也才能让教师的数学建模教学水平日益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一、数学建模的概念数学建模就是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这是一个非常学术的表达,甚至因为过于学术化,而显得有些不接地气。
相信多数一线教师是不喜欢这样的表达的,如果思考得更加深刻一些,还会发现其中存在着另外一个问题:如果说教师对数学建模的理解因为概念化、学术化而有些模糊的话,那么又如何真正认识到学生的建模过程是怎样的呢?要知道,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如果不知道学生的数学建模过程是怎样的,那么数学建模的教学就难免以己昏昏而使生昭昭了。
因此笔者认为,数学教师研究学生的数学建模过程,才真正地抓住了数学建模教学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数学建模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车载斗量,而将目光锁定在学生建模过程的研究并不多见,笔者不揣浅陋,决定做一个尝试。
二、应用数学建模思想应注意的问题(一)数学建模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还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积极的反馈。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来建立数学建模教学目标。
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同时也应该让学生亲身体验建模过程,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刻,不断渗透各种建模思想,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理性选择数学建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有着较大的影响。
对于数学建模活动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对于数学建模活动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对于数学建模活动教学,以下是一些思考与建议:
1. 引导问题意识:数学建模活动的核心是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了解问题的背景和需求,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
2. 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数学建模常常需要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在合作中学生分享思路和观点,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提供真实问题案例:教师可以选取真实的问题案例,将学生置于现实情境中。
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数据和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高问题解决的可行性。
4. 引导模型构建与分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并熟练运用数学模型构建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提供范例,指导学生提取关键因素,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和解释。
5. 强调实践与反馈:数学建模是一个实践性强的学科,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和实验,通过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6. 多样化评价方法: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项目报告、展示演讲、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综合素质。
7. 融入技术工具:数学建模过程中,合理运用计算机软件和科技工具可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适当的技术工具,如数学建模软件、数据可视化工具等。
总之,数学建模活动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模型构建和分析能力,同时关注实践与反馈。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他们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数学建模心得体会3篇
学习数学建模心得体会3篇数学建模已成为国际、国内数学教育中稳定的内容和热点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学习数学建模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学习数学建模心得体会范文1自从大二下学期真正开了数学模型这一门课之后,我对数学认识又进一步加深。
虽然我是学纯数学即数学与应用数学,但是在我的认知中,数学最多的是单纯地证明一些定理抑或是反复的计算一些步骤比较多的题进而求解。
随着老师在课堂上一点一点的引导、介绍、讲解,我渐渐地发现数学真的是很万能啊(在我看来),任何实际问题只要运用数学建立模型都可以抽象成一个数学方面的问题,进而单纯的分析、计算、求解。
这只是我大体的认识。
首先,通过数学模型这一门课我解开了数学模型的神秘面纱,与数学模型紧密相连的就是数学建模,简而言之来说数学建模就是应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并应用某些规律建立变量与参数之间的关系的数学问题(或称一个数学模型),在借用计算机求解该数学问题,并解释,检验,评价所得的解,从而确定能否将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
以下是我学习数学模型的一些心得:第一,数学模型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还没有脱离数学,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主要需要和训练的还是逻辑思维。
因此数学模型需要和训练的都基本是思维,但和纯数学区别的是数学模型只要抽象出数学问题的本质,进而建模,那之后不是非得自己一步步地演算、求解。
第二,数学模型最后的求解很多时候都不可避免地要用到计算机,比如像matlab,spss,linggo之类的数学软件。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得对这些软件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这也就与平常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区别,平常的数学方式因为其内容和讲授被限制在了平常的阶梯教室,但数学模型这一门课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运用计算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此我们的学习方式就多了一项(通过计算机进一步了解数学模型的魅力)。
对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一些思考
的智慧 。请 看实 录: 师 : 到 这 儿 , 还 有 什 么 问题 ? 学 你
生 : 年 所 讲 的事 在 生 活 中 发 生 的可 能 性 很 小 , 王 怎 么 少 吴
就相信 了呢? 生: 吴王没有听大臣们的劝告 , 为什 么会听那个少年的话?
师 : 两 个 问 题 提 得 都 很 有道 理 。但 是 只要 认 真 读 读 课 文 这
众 之下 讲 这 个 故 事 , 意 就 是 劝 说 吴 王 , 王一 定 不会 听 的 。 用 吴
吴王 的寝宫东张两望 , 似乎在等什 么人 。 却又装 出一 副专心 打
鸟 的 样子 。露 水 沾湿 了他 的衣 裳 , 也 浑 然不 知 。 时 … … ( 他 这 学 生 开 始上 场 表 演 。 ) 精 彩 的语 文 课 , 不在 于 教 师 讲 授 无 数 个 知识 点 , 在 于 学 而 生 提 出更 多 的为 什 么 : 在 于 教 师 运 用 什 么 方 法 , 在 于 学 生 不 而 是 否 在 学 习过 程 中有 大量 的 参 与 和 自 由表 达 的 机 会 ; 在 于设 不
问 题 :那 个 少 年 为 什 么 不 在 大庭 广 众 之 下 对 吴 王 讲 这 个 故 事
呢?
被镀上 了一层金黄 色。几只黄雀躲在树丛里欢快地呜叫着。这 时, 一位手拿 弹弓的少年 , 正在花园的小路上徘徊 。 他不 时地朝
生: 吴王已经下 了死命令 , 谁再劝说就杀谁 。 少年在大庭广
就让学生 以写台词 的形式补一补 ,在学生表演时做旁 白用 , 结
果学 生 写 有 目的 , 十分 成 功 。 里 不 妨 抄 录 一位 学 生 的 练笔 : 这 清 晨 , 霞 映红 了吴 王 花 园 。 郁 葱 葱 的树 木 、 颜六 色 的鲜 花 都 朝 郁 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建模的思考随着我市学校涵发展的推进,课堂教学已经进入学习理论、建模阶段,作为本地专家,如何指导学校在实践中探索,找寻教与学中的规律,建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校涵发展有实效?我作了如下思考。
一、关于对课堂教学建模的理解理解课堂教学建模首先要理解模式和教学模式。
什么是模式呢?按照《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简言之,就是事物的标准样式。
什么是教学模式呢?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式或计划。
”我国教学模式大致有三种见解:一是模式属于方法畴,其中有的认为模式就是方法,有的认为模式是多种方法的综合;二是模式与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各种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从而形成不同的模式;三是模式与“教学结构—功能”这对畴紧密相关。
教学结构客观地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指的是教师、学生、教材、教法诸因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方式及活动序列,教学模式是人们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学客观结构作出主观选择。
按一定模式进行的教学,必然产生一定的功能,功能的反馈作用,又使人们重新认识和选择教学结构,导致教学模式的不断调整和重组。
我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它应该上有教学理论为基础,下有教学实践的可操作程序,因此教学模式是处于教学理论与应用的中介,是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中间纽带。
模式可以是从理论到模式再到实践这一程序,也可以是从实践到模式再到理论这一程序。
显然,模式能沟通理论与实践,模式既能促进理论的提高,又能促进实践的发展。
理论和实际的结合,需要建模,建模是按照下列的认识过程进行的:“理论——模式——实践”,“实践——模式——理论”。
而课堂教学建模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方法。
它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在一定的抽象、简化、假设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性;它是作为中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型客体、构建新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
从实践出发,经概括、归纳、综合,可以提出各种模式,模式一经被证实,即有可能形成理论,也可以从理论出发,经类比、演绎、分析,提出各种更为具体的模式,从而促进实践的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出现了诸多新问题,为教师建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机会。
系统地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窥视课堂教学模式的整体,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很为必要。
因为认识了整体,才能更好地认识部分,从而作出科学的选择。
建模,无论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还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以及我们所进行的课程改革中均显示了重要价值。
运用建模思想研究课堂教学,就要研究各种课堂的教学过程、方法的特征与共性,抽象概括出一定围具有局部共性、又适用于不同场合的模式。
建立课堂教学模式总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多种学习方式,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和做中学课堂教学模式。
从问题出发建立模式,可使模式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教师在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思想、技能、价值、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的同时也在教学生如何学习。
从教学实践来看,课堂教学模式是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
它能够将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比较抽象的理论转化为较具体的操作性策略,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需要选择运用。
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学习环境,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创设一种学习环境。
当前,在课程改革中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如何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使学生体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课堂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所以,作为一种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它不仅具有实效性、参照性、可操作性等特点,而且具有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开放性等特点。
同时,随着人们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更新不断的进行修正,不断完善、发展。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由于教学建模过程中是针对具体的实际问题(包括教育对象和教学容)进行的归纳、总结、概括和抽象,所以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都有它的局限性,这也就必然给构建模式的研究方法带来局限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法之时学其法,有法之时求其化。
也就是说没有一种不变万能的教学方法,能够根据教学容和教育对象,适当的选择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以此类推,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时建模,有模之时化模。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
因此,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不能将教学模式固定化、僵化。
在利用各种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方法时,一是要避免只追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而对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原型认识不清,在没有抓住实质的情况下盲目进行简化;二是要避免在某些教育理论的大旗下,孤立、僵硬地使用教学模式,不注意适用条件,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容与教育对象,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组合;三是要避免对模型不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检验,单纯凭经验盲目乐观,不求变化。
我们在强调课堂教学模式重要性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用模式方法研究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不要作茧自缚。
同样,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学模式时,应当不断进行研究与创新,从“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到“无模之时建模,有模之时化模”,以真正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收到实效。
四、课堂教学建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一)课堂教学建模的基本程序。
课堂教学建模是一个逐渐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它是由建模目标到建模评价的发展过程, 也是从抽象到具体、从构想到实施的发展过程。
概括起来,建模的基本程序是:1、明确目标。
明确建立教学模式所要达到的目标, 是建模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中, 只有具体地了解和准确地把握建模目标, 才可能找到建模的基准和依据。
一般来说, 建模的目标是由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所决定的。
2、确立思想。
指导思想是建模的理论基础,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提出来的。
如:程序教学模式是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提出来的, 合作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化和发展性教学思想提出来的。
3、实例分析。
有的教学模式是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抽象出来的。
因此, 通过调查研究,寻找出一个较好的、较典型的课堂教学例, 进行分析抽象, 也是课堂教学建模的重要环节和方法。
4、抓住特征。
在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基础上, 概括出本模式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容。
如:例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即为基础性、例性, 而主体参与教学模式则强调活动性。
5、设计程序。
教学模式的程序是完成目标的步骤和过程, 是模式的核心容,任何教学模式都具有一套独特的操作程序和步骤。
如: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式的程序分为暗示( 情境) 、问题、假说、推理( 解决) 、验证五个步骤等。
6、提炼词语。
一般来说,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贯穿和主导着整个模式, 支配着模式的其他构成因素。
我们在抓住特征、确定教学程序基础上, 还必须提炼表述这一模式的关键词语。
关键词语与主题密切相关,关键词就是对主题的概括与抽象。
如:问题教学模式的主题是问题解决, 其关键词语就是问题情境。
7、简要表述。
通过分析, 总结和理论化提升, 得出模式的简要表述。
一般采用线框图表达模式的教学程序。
8、实践检验。
每一种模式是否能达到预定的建模目标, 是否能优化教学过程,是否能提高教学效益, 只有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 才能得出结论。
一般可通过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进行检验。
通过实验, 也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模式。
9、建模评价。
将建模目标与实践结果进行对照, 从而获得建模成功与否的结论, 对建模作出恰当评价, 通过建模评价, 也可以发现模式不完善的地方, 以便进一步改进。
(二)课堂教学建模的基本方法。
课堂教学建模是一种高度创造性的活动。
一方面, 它依赖于建模者的经验、直觉和创造力; 另一方面, 现代教学模式又极依赖于一定的教育理论。
课堂教学建模一般有经验总结法、理论演绎法和借鉴创新法。
1、经验总结法。
指在长期的实践中, 经过反复的摸索和体会, 不断积累经验知识, 形成某种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并经过直觉构思,总结提炼,建构出规的模式操作程序, 从而在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并逐步形成某种定型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2、理论演绎法。
指从相关的教育理论直接推出(演绎) 有关的课堂教学模式, 然后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加以检验, 从而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3、借鉴创新法。
指通过对别人的课堂教学模式或其它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类比和借用、加工和改造,从而创造出本学科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学校课堂教学建模三部曲一个学校是否应该有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呢?回答是肯定的:应该有。
学校课堂教学建模可以改变教师单打独斗的状况,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要使教师由“教学有法”转变为“教无定法”,再到“贵在得法”的运用自如。
学校必须弹好课堂教学建模三部曲。
(一)第一部曲:宏观课堂教学模式。
一个学校应该有大致统一的宏观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它反映学校教学成熟的标志。
如: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昭阳区一小的“源学而导”教学模式,昭阳区三小的“三四六八”教学模式,威信县水田中心校的“两步八环节”教学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等。
(二)第二部曲:中观课堂教学模式。
不同学科有学科的特性,学校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术、通用技术等学科教研组可以在学校宏观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遵循不同学科的特性,制定出不同学科的学科教学基本模式。
同时又因不同的课型,要形成基本的学科课型教学模式。
如:语文教研组要根据语文学科特点,设计阅读教学课、写作指导课、写作评改课、测试讲评课、专题复习课、专题探究课、口语交际课、名著导读课等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三)第三部曲:微观课堂教学模式。
大家知道,一个教师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个人教学风格成熟的标志。
每个老师的长处、特点以及知识机构各不相同,因此,不能机械照搬学校宏观教学模式和学科教研组中观课堂教学模式,还应该在学校基本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科教研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自身特点长处和学生实际,研究每一个教学环节,称之为微观课堂教学模式。
如:如何导入课题?如何明确目标?如何自主学习?如何合作探究?如何展示反馈?如何精讲点拨?如何巩固练习?如何课堂检测?如何拓展提高等等。
都需要教师个体进行精妙设计,才能产生优质效果。
如:书生老师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语文教学模式,邱学华老师的“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七步尝试教学模式,老师的情境教学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