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的管理思想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赫伯特·西蒙的管理思想综述

摘要

本文主要根据西蒙的《管理行为》一书对其决策理论进行了一个总结综述,重点介绍了西蒙提出的有限理性和管理决策理论,并对决策理论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有限理性,满意原则,决策理论

1 引言

1991年,赫伯特·西蒙在自传《我的生活模型》一书中如此自描

道:“我诚然是一个科学家,但是许多学科的科学家。”西蒙的研究领域涉及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公共行政、经济学、管理学和哲学等多个方向,他学识渊博,被公认为不能以学科来限定头衔的大科学家。

在管理学领域,他是至今为止唯一以管理学家身份赢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他提出的决策理论至今仍引领当代管理学的研究潮流,对管理学的发展有着方向性的影响。他的有限理性学说、组织行为研究、决策程序研究、决策心理机制分析,都具有理论上的开创意义。他的思想越来越受到现代企业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的重视,组织行为研究和决策理论已经被成功地用于解释和预测各方面的活动。

2 有限理性理论

理性通常是指人类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生成的一种力量和能力,以及在这种能力作用下能够达到的某种目标。但这种能力不是永恒的和独断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着的。

西蒙曾指出:“社会科学在对待‘理性’的问题上深受‘精神分裂症’之苦。一个极端是,经济学家不合理地赋予‘经济人’无所不知的理性,他始终可以在各种备选方案之中进行最优化选择,他可以进行无限复杂的运算。另一个极端是,社会心理学试图将所有认知活动归因于情感趋势,人们几乎不像自以为是的那样理智。”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作为管理者或决策者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的“管理人”,管理人在实际决策中由于自身对复杂知识认识的局限无法找到最优的行动方式,只能够找到一种令自己感到满意的行动和方案。

2.1 理性的限度

西蒙认为客观理性的含义是,行为主体通过下列途径,将自己的所有行为融合成一个完整的模式:①决策前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待各备选方案;②考虑每个决策所导致的全部结果;③使用价值系统作为从所有备选中选出一个最佳方案的决策准则。

西蒙对全面理性假设做了系统的批判与修正。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经济人”被设想为全面理性的,他掌握完善的信息并具备完备的知识,能够做出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最优选择。然而,实践证明这种假设是不现实的,真实的行为,就算是人们眼里的“理性”行为,也包括在理想状态下不会出现的许多不连贯元素。

西蒙认为人的理性受到三种限制:第一,每一备选方案所导致后果的不确定性。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完全知道决策结果,即使知道也是零碎和模糊的。这是因为决策产生的结果往往是在未来才会发生,我们的预期和想象是不可能完全取代真正的决策结果的。第二,不完全了解备选方案。实际中,我们不可能考虑和比较所有方案来选出其中的最优,我们可能只能想到有限的几个方案而已。第三,必要计算无法进行的复杂性。我们的思维能力有限,多数时候即使借助计算机也无法穷尽所有的计算要素,难以准确地预测计算出每种备选方案的结果。

人的理性行为受限制的最大原因在于人类知识是不完备的,一个人对于自己行为的了解都是零碎的和片面的,一个人不可能根据他以往的经历就正确地推断出将来所要发生的事情。由于知识和信息的主观性和分散性,那种假定的“无所不能”的“理性经济人”是没有的,它只

是“具有很大的智慧和美学魅力”。

2.2 人的认识的局限

西蒙在他的《管理行为》一书中在反对“完全理性”和“非理性”的争论中,进而提出了“有限理性”的观点。但是,对“有限理性”的深入论述是在他以后对人类的认知系统如何运转和工作的研究中逐渐完善的。西蒙在他的《人类的认知——思维的信息加工理论》中揭示,根据米勒等人的发现,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只有7+2项(西蒙认为更少,可能是4项);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存入一项需要5~10秒钟(西蒙认为可能是8秒钟);记忆的组织是一种表列等级结构(类似于计算机的内存有限,从内存到外存的存取需要时间,以及计算机的储存组织形式)。这些是大脑加工所有任务的基本生理约束。正是这种约束,使思维过程表现为一种串行处理或搜索状态(同一时间内考虑的问题是有限的),从而也限制了人们的注意广度(选择性注意)以及知识和信息获得的速度和存量。在这种条件下,人们的基本生理约束和思维偏差又会引起价值偏见和目标认同的差异(类似于无知和某种目的意识所产生的宗教或信仰),从而最终导致在人类决策活动中认得理性程度的有限性。值得注意的是,价值偏见和目标认同的差异会反过来又限制人们的注意广度和知识信息的获得(类似于宗教或信仰对科学和经验事实的抵制和排斥)。

因此,西蒙认为有关决策的合理性理论必须考虑人的基本生理限制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认知限制、动机限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影响人类决策活动的是有限理性,而不是全知全能的理性。当然,在有限理性的发挥空间中,这一理性应当是过程合理性,而不是本质合理性,它一定是在考虑了人类选择机制的理性限度和适应程度后确定的程度,而决不是完全理性的最优机制。另一方面,决策者在决策之前的短时间内进行方案搜索和信息收集,是不可能获得全部备选方案的全部信息的,从而他也无法做出自己的最优化选择,而只可能在一个可调节的大致范围类。

2.3 满意的原则

西蒙在提出有限理性观点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揭示到,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最优化原则进行决策时,决策者在进行决策之前,必须找到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同时必须能对每个方案实施的结果进行预先的估计,最后还必须有一个统一的价值准则能对各种方案的结果的优劣进行

连续而一贯的排序。可是,在实际中决策者至少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在决策之前,各个独立的决策者的目标不是单一的、明确的和清晰的;②每个孤立决策者不可能是“无所不知”和“先知先觉”的理性人,也不可能掌握各个方面都详尽的信息量;③每个单独的决策者的偏好和价值体系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是不可能保持一致的。这就充分说明决策者难以做出最优的选择,决策时所谓的最优化原则是没有现实基础的。所以决策理论学派的学者提出要用“满意的原则”来代替“最优的原则”是合乎逻辑的。

所谓满意的原则,就是寻找能使决策者感到满意的决策方案。即对于各种决策方案,决策者不是去探索能实现最优效果的决策方案,而是如果有了能满足实现目标要求的方案就确定下来,不再继续进行其他探索活动。决策理论学派的学者认为,“满意化原则”是比“最优化原则”更为现实合理的决策原则。事实上,由于决策者在认识能力上和时间、经费及情报来源上的限制,不可能做出“完全合理”和“最优”的决策,只能满足于“足够好的”或“令人满意”的决策。

西蒙认为,在有限理性机制的引导下,人类理性第一层次的作用是搜索有用的信息;其二就是寻求满意解。信息处理理论也认为,在现实社会的问题求解就是首先在往往非常大的问题空间中,进行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搜索,由于以经验规则或“启发式法规”为依据的选择性,可以把搜索引导到有希望获得答案的区域去进行,因此,一般只搜索引导全部问题空间的一小部分,就能找到相应备选的问题的满意决策方案。这样就可以进而在第二层次确定满意答案,此时,寻求满意式的准则就是选择标准,这也就是“满意的原则”的决策过程。西蒙还认为,“满意的原则”本身包容了有限理性观点。而搜索决策选项的需要,把最优化目标替换为满意化目的,以及学习和调整机制的实施都是对现实社会的进一步逼近和模拟。因而,“满意的原则”相对于“最优化原则”是更优越的替代。

西蒙论证了管理决策的满意策略决策过程比“经济人”最优化决策方式更正确和有效,这一点从日常生活中的人类行为就可以得到很好的验证。举例说明,一个人肚子饿了,走进大片玉米地里想摘个玉米吃,如果他抱着必须找到最大的玉米才吃,就有可能到饿死时还未能找到。再举例:在一堆干草堆里散落了许多针,裁缝寻找针的方式,按照“最优化原则”,就要在这个干草堆里把所有的针都找出来,并通过比较,选择最尖锐的针;而按照“满意的原则”,只需要找到一根能满足裁缝缝制衣服要求的针就可以了。再具体到公司行为中,就好比一个公司的决策者决定实行一套能产生25%回报率的投资,虽然决策者意识到可能存在其他的项目或方案,其回报率大于25%,但因缺少时间调查研究,对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