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词汇的泛化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词汇的泛化现象

摘要:现代汉语词汇是古代、近代汉语词汇的继续与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随着人们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展,词汇在不断的变化发展。近年来,随着国际往来、文化交流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书籍报刊上新词和译词不断涌现,令人目不暇接。这些词语逐渐被人们接受、使用。从陌生到熟悉,一些词语也在人们的广泛使用中,也由最初被限定使用的区域中走出来,跨行业、跨区域,其意义也逐渐泛化了。本文就某些词汇的泛化现象、原因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词汇发展泛化原因

【1】现代汉语词汇由基本词汇、一般词汇、古词语、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等词汇构成。语言变异现象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词汇的泛化想象就是语言变异现象的一个突出表现。例如:“包装”属于一个行业用语,原义是指出于保护和美化的目的,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将商品捆扎包裹起来。《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版)这样解释:“在商品外面用纸包裹或把商品装进纸盒、瓶子等。”可如今,“包装”却并不仅仅这样使用,例如:(1)F4也好,S.H.E也罢,也许真的不是什么歌星、影星,在他们身上也许你根本感受不到任何的文化内涵,但他们绝对是“偶像”,作为包装的结果,他们一年就有上亿的港币收入,并以高于各国经济增长水平的速度递增,可谓“钱”程似锦,不知风靡了多少人。(《新民晚报》2002年5月23日)(2)事实上,这一切都归结为中国流行音乐界的运作还不发达,远未达到“文化产业”的程度。不像港台地区、欧美国家,包装歌手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新民晚报》2002年11月5日)从以上的用例中可以看出:“包装”一词已经在人们的使用之中语义发生了泛化。下面即从生活词汇“美女”与外来词“OK”的滥用为例,具体分析该现象及引起该现象的原因。

一、“美女”泛用现象

1、古今“美女”之别

“美女”作为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一般词,一般解释为容貌美丽的女子。从词汇色彩上划分应属褒义词一类。古代关于美女的形容词和诗词歌赋众多,形成了丰富的美学资料。之前提到美女,我们会马上联想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等诗词,亦会想到拥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的女子。如今,无论你走到酒店、商场、大街亦或是餐馆,“美女”一词无时无刻不萦绕在耳边,无论是大酒店的礼仪小姐还是小餐馆的服务员抑或是摆地摊的大姐,她们都被“美女”统称了。“美女”现已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可谓处处是美女,时时见美女。一个曾经多么庄严神圣令人向往的词,现在竟俯拾即是。

2、“美女”一词其意义及词汇色彩已发生很大变化。

A、“美女”词义的变化

【2】“美女”本指容貌美丽的女子。现在其实际意义正无限接近于“女人”。百度百科上关于美女新义中这样说:首先她们是独立的,这种独立不是与世隔绝,而是生活上的负担可以自己扛起;不需要别人的资助,因为独立的女人才更自信,感情上给予爱的人无私的奉献,她们忠于公益事业,因为有爱的女人才更丰富……可见美女的意义已经发生变化。它由最初的美丽女子一义转变为泛指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女性,其词义有扩大的趋势。

B、“美女”词义在情感色彩上的变化

“美女”一词由于过度的使用,在感情色彩上由褒义词转为中性词,有时甚至有贬义色彩。

《诗经·硕风·卫人》中描绘美女庄姜“肤若凝脂”。《洛神赋》中的女神远观“皎若太阳升朝霞”近看“灼若芙蕖出渌波。”“桃花含露”“出水芙蓉”“出水红菱”等类似描写美女的词语皆着眼于粉红色。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绘邻家女“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则提出了白里透红的美的标准,这也是一种健康的美。古人笔下的美女庄严、神圣令人向往。而如今不论是美女作家还是美女记者,乃至美女保安、美女保姆,不管人长得究竟美不美,都被毫无置疑的称为美女。在网

络聊天中一开始便招呼“美女,你好啊!”,在电话服务中,你未先开口,对方已道:“美女,你好,请问有什么需要?”而谁又知道电话的那一方是“西施”还是“东施”。显然,如今的“美女”一词基本上相当于称呼语使用了,什么“面若桃花、”“眉如翠羽”、“肤如凝雪”、“欺霜赛雪”的美女标准已统统被抛掉了,以致“美女”不再有参照标准而言,每个人都可以自称美女,也无来由的被称作美女。“美女”一词很明显有先前的神圣、端庄变得随便、轻浮。所以,现在谈起美女,总是感觉少了很多内涵的东西在其中,“美女”一词在人们广泛使用中甚至有滥用的嫌疑。

3、“美女”一词泛化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美女一词之所以在词义和语体色彩上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主要是现今称谓语的缺失。

古语中对于不同年龄阶层的女性的称呼很是清晰,总角:指童年。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及笄: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而如今,我们对于女性的称谓也着实除了“美女”别无其他。对于年纪小一点的女孩还好,我们还可以称其妞妞、小妹妹、小朋友。看到长的漂亮可爱的小女孩我们也会称她为“小美女”。遇到看上去跟自己有一定差距的叫大妈,上了年纪的叫奶奶、啊婆。可与自己年龄相差不了多少的青年女性其称呼就很难界定了,叫大姐,也许对方还很不乐意。而“小姐”的称呼更是以敏感词,现在一滥用的让人望而生畏,这个是万万用不得的。也只有“美女”这一称谓不仅叫起来很方便,对方听起来也很舒坦。于是美女一词也就在人们的这种心理下给泛化了,它由最初美丽女子一义逐渐泛化成普遍年轻女性一意,也由之前的普通词泛化为现今一个很普遍的称谓词。

二、再看外来词“OK”的泛用

“耐克”服装、“肯德基”快餐、“可口可乐”饮料,吃的、喝的、穿的这些词汇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而时下众多的外来词中,“ok”一词是我们使用频率相当高、应用范围相当广泛的一词。而OK的使用时有不当之处,在泛化中有滥用之嫌。

1、“OK”一词的来源

据词源学家考证,OK一词源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其最初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