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主义的伦理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伦理考试学期17-18得分
适合专业秉文实验班考试形式论文考试时间长度3周(开卷)
卷面100分
考核内容与要求:
1.课程论文
(1)4000字左右;
(2)围绕伦理课程主题;
(3)手写打印稿皆可,都需交纸质稿;
(4)打印稿同学另将电子稿发送给研究生助教存档。
2.伦理表情
(1)每人5张;
(2)鼓励原创;
(3)复制、转载、引用照片注重质量与伦理内涵挖掘;
(4)每张照片说明,同时对照片进行伦理解读;
(5)交电子稿。
3.提出问题
(1)提4一5个与课程有关的伦理道德问题,自问自答;
(2)必答题:你来上了几次课?
(3)手写打印稿皆可,交纸质稿一份;
(4)电子稿同学请将电子版发给研究生助教整理存档。
论文写作要求:
1.所拟题目恰当,观点明确,有创见;
2.内容充实,条理清楚,格式规范;
3.论文包括标题、摘要(200-400字)、3-5个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
4.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章末尾,与正文中的标号一一对应,以标准格式
著录(《GB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划》);
5.统一封面(以此卷为封面,A4纸左侧装订);
6.正文用宋体5号字,1.5倍行距;
7.切勿抄袭;
8.1月7日前交给各班助教。
“利己主义”的伦理思考
孙迪,郭秉文一班,13A17112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的经济伦理出现了严重缺失的现象,“利己主义”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是伦理严重缺失的现象之一,本文试从伦理的角度,对“利己主义”的影响及引发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寻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利己主义伦理角度市场经济
“仁者爱人”“乐善好施”“舍生取义”“顾全大局”“在大义面前将生死置之度外”一直是我们奉行的社会交往的伦理原则,是构建现在市场经济,发展信息时代必不可少的伦理基石。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建设得到巨大发展,互联网产业腾飞,大数据时代到来的同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利己主义”现象随处可见,本文笔者将从伦理角度浅谈“利己主义”的定义及表现及危害,“精致利己主义”产生的特殊社会原因,以及“利己主义“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利己主义”理解表现及危害
[2]经济领域中的“利己主义”危机,集中体现在生产经营环节,诚信缺失,良知丧失,生产者不择手段欺骗消费者,消费者为了眼前小利纵容生产者,以此达到各自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却对社会造成了及其恶劣的影响。生产者他们往往借助生产环节便于违法操作的特点,采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使用过期食材与不合格廉价材料进行生产,不惜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不惜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生命威胁。只追求极低的成本带来超高的利润,脱离经济生产应该遵循的以质取胜,凭借管理要素技术要素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正常轨道。近几年“瘦肉精”“黑心棉”事件,都是“利己主义”的典型表现。而反观消费者,为了自身的小利益,在经济活动中放任假货流通,有甚者甚至知假买假,不举报,不告发,甚至成了助推者,知假买假已经达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小到生活中的假书,假米,假面。大到各种高级商品,消费者为了贪小便宜,纵容了假货的发展。在生产者与消费者各自的“利己主义”下,社会乱象,社会风气奢靡虚假,人与人之间只有金钱的算计而是去了温度。
在政治领域中,也充斥着这种“利己主义”,不管是基层官员还是高层官员,他们之中有的人责任心不强,工作敷衍了事;有的缺乏责任担当,为官不为;有的满腹牢骚,坐享其成。甚至有受贿的现象。这些人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曲解了国家的原意,用国家的公职之便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为自己谋取私利。习总书记上台之后进行的老虎苍蝇一起打的行动就是很好的典范。薄熙来,杨秀珠等人就是政治领域“利己主义”的代表,这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政府的公信和国家长远发展。
令人感到担忧的是,文化领域也存在着严重的“利己主义”现象。现如今文化作品抄袭事件盛行,文化市场鱼目混珠,很多写手为了成名不惜代价去抄袭他人,盗窃他人的劳动成果,为了成名出卖了作为文艺工作者最起码的尊严。权威比较大的学术界也无法逃脱“利己主义”的影响,现在伪造文凭曾出不穷,人们完全忘记了自己求学的初心,只是不断累加自己的头衔,以得到别人的尊重,找到好工作,拿到高工资。完全忽视的这样做产生的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与我们的道德相悖,与我们的良心相悖。
除此之外,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利己主义”也随处可见。让整个社会变得没有温度,人与人之间精于算计,集体主义的观念都淡化了,我们也缺少为别人设身处地去着想的情怀了,近一阵在社会上饱受争议的老人摔倒扶不扶“,以及近期火热的江歌案,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作出伤害别人,或者是伤害社会风俗的事情,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正常社会生活,妨碍着社会的进步,那么这种“利己主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为何会有“利己主义”
在我国本文所探讨的“利己主义”的产生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原因。
首先,传统文化,传统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利己主义”产生的历史原因。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3]韩非较早揭露了利己人性,杨朱和《列子·杨朱篇》阐述了“一毛不拔”之论。韩非子继承了荀子“人性恶”的基本思路,从人类生活的多维关系中揭露利己本性的辐射。就家庭关系而言:父母对子女是以“计算之心相待”,是“虑其后便,计其长计”,婚姻关系以利己为轴心,卫人嫁女是想让她“私积聚”,“倍其所以嫁”,后妃、儿子都希望人主早死,“情非憎君也利在君之死也”。就君臣关系而言,君臣非父子之亲也,更是“计数之所出也”,为了各自的利益,“上下一日百战”。韩非子对韩非对利己辐射圈的揭露,把人类生活中的利欲赤裸裸地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在这块历史魔镜面前,人们无法完全回避自己心灵深层的某些东西。但同时利己在一定历史时空是后天人性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的欲望也开始生长,再加之我们受到的一些教育,我们身处的这种特定环境,社会舆论的扭曲,人人为己风气的盛行,无私地行为无人赞赏,自私的行为却大为颂扬,这些都是“利己主义”出现的诱因。
其次,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和法律的不健全,是“利己主义”出现的诱因。应当意识到,我国处于快速发展转型的时期,政治经济体制和法律都仍不完善,一方面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冲击着人的价值观念,瓦解着人们原有的诚信道德观念,可是新的适应社会的正确的道德观念仍没有产生,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次道德”现象,即介于道德与不道德之间,这里列举一个例子:家住济南的一位女士被一小偷偷了钱包,这位女士虽然气愤但却也无计可施,但是在她第二天却在自家的邮箱里却看到了自己的钱包,除包里的几百块钱没了以外,里面的证件,银行卡,以及别的东西却一件不少,更让人意外的是小偷附留言:“对不起,进城数日,未找到工作,不得已而为之,除钱之外的东西对你重要对我却无用,悉数奉还。”这种情况下我们现代社会居然对小偷的行为进行默许,这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委屈求全的次道德现象在纵容着我们的私欲,掩盖着我们丑陋的行为,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没能建立起正确的社会舆论。另一方面,法治建设不完善纵容的人的制假卖假,以权谋私,滥用职权,极力追求自身的利益。例如政府官员的巨额贪污说明政治体制建设存在问题,消费者与经营者对假货的纵容体现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等等。
最后,“利己主义”严重与当今社会的“诚信危机”[4]“信任危机”扭曲的价值观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当前社会的价值观,人们的价值取趋向于自我为中心,纵欲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行动有自私,轻浮,虚假,急功近利,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的特点,而这些行为明显地影响着我们社会的发展进步,使社会各个领域都出现道德滑坡,信任危机。“利己主义”是这巨大的道德滑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这些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