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仪——军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及全军将校,授之以节钺(后代常授刀剑)。君王拿着斧钺的端
首,把柄交给大将,表示将节制军队的全权授予他。
3.军中刑赏
军队在外行军作战,刑赏 尤须严明。刑赏的依据是军法 即《司马法》。 军中刑赏都重视及时见效, “赏不逾时”,“罚不迁列”,
这是由于战争形势瞬息万变,
刑赏及时,使人知道什么可做, 什么不可做,才能克服消极因
军礼:即军旅之事,与军事有关的礼仪。
主要有三个方面:
征战之礼 校阅之礼 田猎之礼
(一)征战之礼
1、出师祭祀
军队出征,有天子亲征与命将出征之不同,二者礼数规格也有不同。军队出征前
有许多祭祀活动,主要是祭天、祭地、告庙和祭军神。
出征前祭天叫类祭,在郊外以柴燔燎牲、币等,把即将征伐之事报告上帝,表示
素,因势利导,夺取胜利。
4.凯旋
军队获胜而归,谓之“凯旋”,其时高奏凯乐,高唱凯歌。
天子亲征凯旋,大臣皆出城迎接,有时远至数十里之外。如
果是命将出征凯旋,有时皇帝也会亲率百官出城至郊外迎接, 以示慰劳;有时则派遣大臣出城迎接。这都称为“郊劳”。
军队凯旋后要在太庙、太社告奠天地祖先,并有献捷献
俘之礼,即报告胜利,献上卤获的战利品。 诸侯战胜敌方,向天子或大国报告胜利消息,也称为献 捷。战争结束,如果敌方投降,则有受降之仪。
《平定西域献俘礼图》(乾隆)
5.饮至与论功行赏
战争胜利结束,天子要宴享功臣,论功行赏。上古把这
种“享有功于祖庙,舍爵策勋”的礼仪称为“饮至” 论功行赏之礼最为隆重者,莫过于历代定封开国功臣。 周武王灭商后,封侯建国,以藩屏天子,是众所周知的。 6.师不功 军队打了败仗,称为“师不功”,或称为“军有忧”。 军队回国则以丧礼迎接。国君身穿丧服,头戴丧冠,失声痛
(三)田猎之礼
田猎的作用,依文献所说有下列各项:一是为田除害,保护农作物不 受禽兽的糟蹋。二是供给宗庙祭祀。三是为了驱驰车马,弯弓骑射,兴 师动众,进行军事训练。最后,田猎所获山珍野味也用于宴飨宾客及 “充君之庖”。 史籍记载历代君王田猎之事甚多,大都是以田猎作为游嬉玩乐的方
式,因而荒废政务,伤害百姓的也不在少数。汉代司马相如写《上林
祭军神、军旗称为“祃(mà)祭”。军神,一说是轩辕黄帝,一说是蚩尤。祭
祀时要杀牲,以牲血涂军旗、战鼓,叫做衅旗鼓。
.誓师 祭祀礼毕,出征的军队有誓师典礼,一般是将出征的目的与意
义告知将士,揭露敌人的罪恶,强调纪律与作风,也就是一次战前
动员和教育。《尚书》所载《甘誓》、《汤誓》、《牧誓》等,都
是上古著名的誓师之辞。如果是命将出征,天子要在太庙召见大将
恭行天罚,以上帝的名义去惩罚敌人。
出征前祭地叫宜社。社是土地神。征伐敌人是为了保卫国土,所以叫“宜”。后
代多将祭社(狭义指本国的土地神)、祭地(地是与天相对而言的大地之神)、祭山
川湖海同时举行。
出征前告庙叫造祢。造就是告祭的意思,祢本是考庙,但后代都告祭于太庙,并
不限于父庙。告庙有受命于祖的象征意义。
赋》,扬雄写《羽猎赋》等都是为了谏讽皇帝勿沉溺于礼
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
说:“以军礼同邦国”,这是讲对于那些桀傲不驯的诸侯
要用军礼使其服从和同。《周礼》所说的军礼包括以下内 容: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 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大师之礼”,指军队的征伐行动; “大均之礼”,指均土地,征赋税; “大田之礼”,指定期狩猎; “大役之礼”,指营造、修建等土木工程; “大封之礼”,指勘定封疆,树立界标。
哭,并且吊死问伤,慰劳将士。
(二)
校阅之礼
大阅的目的在于检查备战状况。天子亲临,称为“亲讲武”。我 国古代的军事理论一向重视军队的平时训练,认为“兵事以严终”
(《穀梁传〃庄公八年》),军队严加警备,强化操练,反而使得敌
人不敢轻举妄动,所以要定时校阅演习。春秋经传记当时诸侯各国 “大阅”、“治兵”之事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