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
课文《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
![课文《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103ab01ad51f01dc381f13b.png)
课文《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主要写两位旅行者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条山谷中旅行,发现了山古里的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之谜而揭示的人生哲理。
不仅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面前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且展示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思考。
初步领悟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揭示了“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活和更好的发展”这一人生哲理。
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学生的要求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进一步培养朗读能力,品析推敲重点词句。
2、理解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3、联系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联系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六年级学生已具有初步阅读理解的能力,视野较宽,有了一定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利用学生已有的语文学习经验,巧妙结合远程丰富的资源,通过直观展示,以读促悟,扶放结合的方法,抓住谜底为切入口,直奔谜底所揭示的人生哲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教法,采用“读——找——品——悟——论”的方法学习课文。
三、说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导入课文1、导入课文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可知道山谷中有什么迷?(幻灯展示图片资源)生: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这一奇异的自然景观就是一个谜。
师:看吧,雪松经受着风欺血压,可它依然傲骨挺立,看着它们,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赞美它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用一首诗,有的用一个成语,有的用一句优美的句子赞美了雪松的坚强品质。
[及时温故,学以自用,同时通过直观展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驰骋,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二)细读课文深刻领悟教学时,围绕“为什么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长雪松?”以这个谜面直奔谜底,组织读读,找找,画出有关句子细细品析,再进行小组讨论谜底是什么?是谁发现的?学生默读课文第二段,找出谜底。
2021年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
![2021年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12d53c859eef8c75ebfb326.png)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山谷中的谜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 ___语文(苏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___用简练的文笔,通过记叙 ___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 ___,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文章前半部分有自然界的奇异景观之谜说起,主要写谜底如何被揭开的,侧重写实;后半部分主要由揭开谜底而获得的启示,重在揭示哲理。
本文借具体、真实的事情来说明人生道理,令人信服,这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陶冶性情和培养意志的好教材。
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段学生的要求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 ___,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3、 ___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的深刻含义。
4、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叙事简洁,内容较易理解,学生在时不会遇到太大问题。
朗读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上述情况,我设想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上课伊始,我板书课题,指名读,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课题后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谜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文本。
出示初读要求,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检查初读情况,正音,对文中比较长的句子,重点加以指导,并理解相关的字词。
(重点交流:“ ___、反弹、完好无损”等,着重交给理解的方法: ___上下文、 ___生活或理解词语。
)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并且找出文中相应的段落,从而引导学生理清文本条理,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山谷中的谜底》4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山谷中的谜底》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5f703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6.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山谷中的谜底》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山谷中的谜底》4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山谷中的谜底》1一、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山谷中的谜底》,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来到加拿大的魁北克,发现山谷有奇异的景观,是……(学生接答)二、学习2-3自然段1、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谁也不知道谜底在哪儿。
1983年的一个大雪纷飞的一天,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里。
如今,谜面终于解开了,我想每个人都会——(很兴奋、很激动),让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把谜底告诉给大家——2、课件出示:“东坡雪大……也都存活了下来。
”(1)齐读这句话。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
(外部原因)B、松的特性决定。
(自身原因)(3)“这个本领”指什么本领?(4)默读第3自然段,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3、课件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依然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从这句话中,你认为雪松独有的地方在哪儿?自己放声去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书中所描绘的情景,把能体现雪松独特本领的地方用小圆点标下来。
(交流:弹性、弯曲、反弹、)4、读了这段话你有没有发现这魁北克的雪松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会弯曲)①它在什么情况下弯曲?(当雪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②这“一定程度”指什么?(大雪飞扬,漫天飞雪,当雪积到厚厚的,沉甸甸的,雪松实在吃不消的时候,即将顶不住的时候。
)压力大,如果不弯曲,会断;如果不会弯曲,也会断;这是雪松区别于柏、柘、女贞之类树的关键所在。
③它弯曲的目的是什么?(为了生存)④它弯曲后的结果怎样?(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板书:大雪中雪松弯曲生存⑤雪松在尽可能地去承受雪的压力而又实在承受不了的情况下,在适当的时候才开始弯曲,才肯弯曲的呀!虽然是弯曲了,但这种弯曲是一种策略,这里面有抗争的力量,我们应该读出这种力量!⑥创设情境分层朗读:“听!北风在呼呼地刮,雪花飘飘洒洒。
《山谷中的谜底》第二课时说课稿精选3篇
![《山谷中的谜底》第二课时说课稿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dee98c227916888486d798.png)
(封面)《山谷中的谜底》第二课时说课稿精选3篇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山谷中的谜底》第二课时说课稿(精选3篇)《山谷中的谜底》第二课时说课稿1一、说教材《山谷中的谜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苏教版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的一片讲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两位旅行者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条山谷中旅行,发现了山古里的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之谜而揭示的人生哲理。
不仅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面前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且展示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思考。
初步领悟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揭示了“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活和更好的发展”这一人生哲理。
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学生的要求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进一步培养朗读能力,品析推敲重点词句。
2、理解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3、联系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联系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六年级学生已具有初步阅读理解的能力,视野较宽,有了一定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利用学生已有的语文学习经验,巧妙结合远程丰富的资源,通过直观展示,以读促悟,扶放结合的方法,抓住谜底为切入口,直奔谜底所揭示的人生哲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教法,采用“读——找——品——悟——论”的方法学习课文。
三、说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1、导入课文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可知道山谷中有什么迷?(幻灯展示图片资源)生: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这一奇异的自然景观就是一个谜。
师:看吧,雪松经受着风欺血压,可它依然傲骨挺立,看着它们,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赞美它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用一首诗,有的用一个成语,有的用一句优美的句子赞美了雪松的坚强品质。
《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doc
![《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doc](https://img.taocdn.com/s3/m/79bed9dc783e0912a3162a4a.png)
《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玉溪第三小学李锦艳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7 课《山谷中的谜底》。
一、高瞻远瞩说教材《山谷中的谜底》是苏教版教材中思想性最独特的一篇文章。
文章前半部分由自然界的奇异景观之谜说起,主要写谜底如何被揭开的,侧重写实;后半部分主要由揭开谜底而获得的启示,重在揭示哲理。
文章不仅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面前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且展示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思考,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这篇文章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结构方式也值得学生好好效仿。
二、学以致用说目标学习的目的是应用。
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段学生的要求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制定本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多方式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鼓励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新词。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析推敲重点词句。
3、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理解“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的深刻含义。
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
4、激发学生兴趣,能让学生举一反三,模仿课文结构及写作方法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分析、研究。
朗读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是教学的难点。
三、灵活多变说教法为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创造的目的。
我综合运用激趣、直观、实践、图示、欣赏、比较、情境、思路、迁移等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四、人人参与说学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本堂课我预设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设置难易程度合理的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猜测、尝试、探索问题,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人人参与实践活动,人人参与课堂训练,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
![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e67acc88bd63186bcebbcb5.png)
《山谷中的谜底》第一课时说课稿云阳镇中学李亚亚《山谷中的谜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苏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作者用简练的文笔,通过记叙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文章前半部分有自然界的奇异景观之谜说起,主要写谜底如何被揭开的,侧重写实;后半部分主要由揭开谜底而获得的启示,重在揭示哲理。
本文借具体、真实的事情来说明人生道理,令人信服,这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陶冶性情和培养意志的好教材。
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段学生的要求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课文叙事简洁,内容较易理解,学生在学习时不会遇到太大问题。
朗读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上述情况,我设想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先说一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猜谜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学生回答)老师这有一个迷,同学们来猜猜看: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
是什么?(学生回答:花生。
)从这引到本课的课题:山谷中的谜底上。
板书课题,指名读,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课题后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谜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初读要求,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检查初读情况,正音,对文中比较长的句子,重点加以指导,并理解相关的字词。
(重点交流:“抗争、反弹、完好无损”等,着重交给理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并且找出文中相应的段落,从而引导学生理清文本条理,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三、组织质疑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
山谷中的谜底定稿教案
![山谷中的谜底定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ba138483d049649b6658a8.png)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初步领悟“弯曲”的人生哲学。
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词.{出示}谁来读一读.出示: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威武不屈宁折不弯师:他是这样读的,谁能通过朗读把这些词的意思表达出来?(再指名读,要读出慷慨激昂的味道)生读(声音响亮而有力)2、师:这位同学读得豪迈、坚定。
从这些词我们感受到面对困难坚强不屈,正面抗争的精神。
其实,面对困难还有一种方式,这就是今天的课文告诉我们的。
谁来读课题?--《山谷中的谜底》(指名读)大家一起读。
(齐读)二、学习1、师:上节课,我们已读了课文。
这节课就让我们用敏锐的双眼、智慧的大脑跟随那两位旅行者到山谷中去寻找谜底。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先来看看山谷中究竟有什么样的奇异景观。
(出示)谁来读?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指名读)2、师:是啊,西坡杂树丛生,东坡只有雪松。
这到底为什么呢?请大家读后面的课文,看看你明白了什么?(生自由读)预设:1、谜底。
师:是,你讲得就是山谷中的谜底。
2、本领。
师:哦,雪松还有这种本领。
3、启示。
师:这是人们所得到的启示。
(如果没有找到。
师:其实书中也告诉了我们谜底,谁来说说?指名说。
)3、师:同学们谈了这么多感受,我们先来看谜底。
(出示)大家自己读读。
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
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师:好,你来读。
(指名读)3、师:谁发现这个谜底——也就是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指名让学生说)(可能有的情况1. 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课文17 山谷中的谜底|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课文17 山谷中的谜底|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a3f5e8240c844768eaee07.png)
17、《山谷中的谜底》第二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山谷中的谜底》。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一说这篇课文。
一、说教材。
《山谷中的谜底》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感悟人生”。
课文通过记叙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景观,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一样可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文章前半部分从自然界的奇异景观之谜说起,主要写谜底如何被揭开的,侧重写实;后半部分主要由揭开谜底而获得的启示,重在揭示哲理。
本文借具体、真实的事情来说明人生道理,令人信服,这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陶冶性情和培养意志的好教材。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思、议等形式理解雪松独特的本领,感悟雪松是真正的强者和智者形象。
3、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的深刻含义。
4、通过学文,让学生明白做人:既要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也要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胸怀。
朗读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本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得到的启示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关键,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1、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课标也指出,各学段都应重视学生的朗读指导。
因此在课堂上,我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
2、探究教学法。
课堂上,我设计了与课文紧密相关的问题,应用资源以媒体显示问题,之后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讨论问题,畅所欲言,领会和学习雪松的本领。
小学语文说课稿——山谷中的谜底教学思想及教学设想.doc
![小学语文说课稿——山谷中的谜底教学思想及教学设想.doc](https://img.taocdn.com/s3/m/042e45e651e79b89680226d2.png)
小学语文说课稿——山谷中的谜底教学思想及教学设想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认为的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们既要留有时间让学生亲自体验,阅读感悟,有要不失时机地组织班级交流,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在交流中碰撞反思,斧正先期阅读的感与知。
达到师生之间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是多元的。
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学习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的品析之外,在理性的探究过程中,我们要扣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句,反复读,慢慢嚼,细细品,深深悟,让理性的材料伴随感性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
所以我在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确立了引导学生“品言、悟情、表达、创作”的语文学习目标及教学思路。
在课堂上及平时学习中推行自主学习及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
使学生能够自己选择方法、自己读透课文,自己深入评价,主动倾吐表达,交流所得;主动创作提高。
同时给予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表现的实效性!本节课正是基于以上指导思想和我本人平时的课堂改革实验经验的总结而设计的。
一、自主选择引导选择,让学生个性飞扬。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机会,促成他们个性化发展。
但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选择往往会有很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
所以,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而巧妙的引导学生选择,促进个性阅读。
2021年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
![2021年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d08c0f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8.png)
2021年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尊敬的校领导、各位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2021年山谷中的谜底的说课。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并理解山谷中的谜底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和解读文本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和小组合作等。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插图或播放一段相关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探索欲望。
2.讲授(15分钟)通过讲述山谷中的谜底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文本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展开深入探讨。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进行合理的论证和辩论。
4.小组合作(15分钟)要求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设计一个新的结局或延续故事的情节。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表达能力。
5.总结(5分钟)通过学生的小组展示和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资源与评价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设备、图片或视频等。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展示等形式,综合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说课稿,谢谢大家!。
《山谷里谜底》说课
![《山谷里谜底》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10b95991f61fb7360b4c65e7.png)
《山谷里谜底》说课[教材分析]《山谷中的谜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苏教版)第十一册第10课,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
作者用简练的文笔,通过记叙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设计理念]《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本课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个性阅读、合作学习,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平等对话中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重悟。
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教授指出:阅读乃是向课文提出问题并通过朗读、体悟解决问题。
从作品中获取信息,凭借自己的经验去兑换课文的思想感情。
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我让学生充分阅读,读出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
在交流中,尊重学生“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
然后联系实际,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图式与文本所反映的生活经验图式进行同构。
这就是“解文——察己”的过程。
这样一种阅读教学模式才是尊重学生个性心理千差万别这一具体事实的。
如果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成功的。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的深刻含义。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资料。
录音朗读磁带。
写有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引起需求。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精选5篇)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b407a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6.png)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精选5篇)《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正确理解雪松本领,体会人生哲理。
3、联系实际正确理解“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教学重点:理解雪松本领。
教学难点:体会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词,请看大屏幕,你能读好这些词吗?注意,是读好,读出自己的理解(练读,指名读)出示:大义凛然刚正不阿坚贞不屈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2、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么读吗?(预设:(1)它们是一组褒义词,都是写人的精神的;(2)它们都表现了一种宁折不屈的精神)3、是啊,透过这些词,我们看到的是面对困境时,一种坚强的人生态度,一种勇敢的斗争精神,一幅可歌可泣的画面,听到的是一首雄浑磅礴的生命壮歌。
4、带着崇敬之情读好它们(慷慨激昂),(齐读)5、谈话导入:在对这种英雄壮举感到由衷地敬仰时,有时候,我们也听到这样一个声音:摆脱困境,是不是还有别的选择呢?(沉吟片刻)不急着交流,学习了今天这篇课文后,或许你会有新的启示。
6、打开书,让我们走进加拿大魁北克的一条山谷中。
(板书:山谷中)二、感受“谜面”1、我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们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山谷?(指名读)2、交流:这是一条怎样的山谷?(预设:南北走向的山谷;平常的山谷;特殊的山谷;有着奇异景观的山谷……)3、是的,这是一条既平常又特殊的山谷,它的特殊就在于——(生齐答)[板书:雪松]这种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一个谜(板书:谜),一个令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谜。
让我们随着两个旅行者走进大雪纷飞的山谷中,去揭开这个谜底。
《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汇编
![《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def610a05acfa1c7ab00cc9d.png)
《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汇编«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1】一、说教材«山谷中的谜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苏教版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的一片讲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两位游览者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条山谷中游览,发现了山古里的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之谜而提醒的人生哲理。
不只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面前勇于探求的肉体,而且展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思索。
初步领悟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勇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提醒了〝弯曲不是屈服和消灭,而是为了生活和更好的开展〞这一人生哲理。
依据新课标对高年级先生的要求并结合我班先生的实践状况,我从知识与才干、进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制定以下教学目的:1、进一步培育朗诵才干,品析琢磨重点词句。
2、了解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活的缘由,初步体会既要勇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3、联络课文内容与生活实践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消灭,而是为了生活和更好的开展〞的深入含义。
依据教材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联络课文内容与生活实践了解第二个游览者的话和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弯曲不是屈服和消灭,而是为了生活和更好的开展〞的深入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六年级先生已具有初步阅读了解的才干,视野较宽,有了一定的思索和处置效果的才干。
我应用先生已有的语文学习阅历,巧妙结合远程丰厚的资源,经过直观展现,以读促悟,扶放结合的方法,抓住谜底为切入口,直奔谜底所提醒的人生哲理,突出重点,打破难点。
2、学法依据先生实践,结合教法,采用〝读——找——品——悟——论〞的方法学习课文。
三、说资源巧用本节课我运用了一下几个资源:1、本节课生字、词语幻灯片2、雪松的直观图片3、重点句子品析幻灯片4、«卧薪尝胆»动画资料展现5、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资源资料6、同步拓展训练题[新课标明白要求:〝课堂教学要创设愉悦的学习气氛,激起先生学习兴味,促进先生积极自动开展〞而农远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恰能更好的倡议新课标理念,优化了课堂教学质量,激起学习兴味,促进直观感受,营建良好的学习气氛。
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
![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1199cf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1.png)
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并掌握课文《山谷中的谜底》的基本内容和情节发展;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3. 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节发展;- 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 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课文《山谷中的谜底》的教材及教学课件;- 教学用的PPT课件;- 学生小组活动的分组表。
2. 学生准备:- 学生课本和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山谷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提问:“你们对山谷有什么了解?你们想知道山谷中的谜底是什么吗?”Step 2:预习导入(10分钟)1. 教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提问:“根据标题和图片,你们猜测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或补充,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Step 3:阅读理解(25分钟)1. 教师以小组形式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分发阅读理解题目。
2. 学生阅读完毕后,互相讨论答案,并写在纸上。
3. 教师随机抽取几个小组,让他们分享答案,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Step 4:词汇学习(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解释其意思和用法。
2. 学生跟读并记录在笔记本上,同时教师进行示范。
Step 5:合作学习(20分钟)1. 教师按照提前分好的小组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学习活动。
3. 教师提供合作学习活动的任务和要求,例如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特点,或者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等。
4.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
《山谷中的谜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 ___语文(苏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___用简练的文笔,通过记叙 ___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 ___,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文章前半部分有自然界的奇异景观之谜说起,主要写谜底如何被揭开的,侧重写实;后半部分主要由揭开谜底而获得的启示,重在揭示哲理。
本文借具体、真实的事情来说明人生道理,令人信服,这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陶冶性情和培养意志的好教材。
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段学生的要求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 ___,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3、 ___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的深刻含义。
4、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叙事简洁,内容较易理解,学生在时不会遇到太大问题。
朗读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上述情况,我设想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上课伊始,我板书课题,指名读,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课题后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谜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文本。
出示初读要求,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检查初读情况,正音,对文中比较长的句子,重点加以指导,并理解相关的字词。
(重点交流:“ ___、反弹、完好无损”等,着重交给理解的方法: ___上下文、 ___生活或理解词语。
)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并且找出文中相应的段落,从而引导学生理清文本条理,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
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
的素质。
所以,我让学生提出课文中有哪些不懂不懂的.地方。
继而,根据学生情况帮助确定下节课的学习目标。
把重点问题留到下节课再研究。
出示生字,复习认读。
指导描红,临写、交流难写易错的字,相机范写:摧、贞。
___描红,巡视指导。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
3、上网搜集有关能解释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俗语,或者故事。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个环节展开教学。
第二课时
上课一开始,我先复习提问:魁北克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中有一个什么“谜”?学生回答后,我用多媒体演示简笔画,加深了印象。
然后导入第二个教学环节。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围绕“ ___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呢?”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当学生们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说出“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和“雪松的枝干富有弹性,能把积雪抖落下来”这两个原因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告诉他们,“特殊的风向,造成东坡的雪来得大”这是外部原因,而雪松那特殊的本领则是雪松能够在东坡生存的内部原因。
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层的理解。
为解决课文的难点作好辅垫。
接下来,我顺势出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回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我要求学生找出反映雪松特点的词语“富有弹性”“向下弯曲”“立即反弹”“依旧保持”,先读好这四个关键词,再读好这个句子,循序渐进。
为了理解“弹性”“反弹”等词语,我将用钢皮尺作演示,使学生更地理解雪松的有弹性,能弯曲,会反弹的特点。
接着,我会出示“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无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这一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说一说,哪些词最使你受感动, ___?从而使学生理解:“反复地落:雪大,狂;反复地弯:雪松承受的压力大,且作出了适当的让步;反复地落,退让成功;反复地弹:雪松不屈不挠。
不论……始终……雪松是个胜利
者”等内涵,加深理解。
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因为有了理解作依托,学生一定会读出真正的感情,读出对雪松的敬佩和赞美。
当学生对雪松的不屈不挠已有较深的印象后,我预设了一个小小的辩论“有人读了课文的第三段以后说,雪松面对风雪,一个劲地向下弯曲,他们是一群胆小的弱者。
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用辩论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雪松的顽强,雪松的弯曲策略。
在学习课文最后一个段落,这一奇特的景观给两位旅行者的启示的时候,我重点放在理解第二位旅行者所说的话,和最后一小节的句子。
“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 ___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这两句话,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因此,也是本课的难点之所在。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第一课时之后,我安排学生们上网搜集有关能解释这两句话的成语,俗语,或者故事,为深入而形象在理解这两句话作了辅垫。
在这一课时教学这两个句子的时候,我让学生举一些例子来说明问题。
学生可能会交流出:“卧薪尝胆”、“大丈夫能屈能伸”、“忍一时 ___,退一步海阔天空”“自己没有考好试,好好调整自己的心态,准备在其它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等等。
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一个口头作业:1、蔺相如的躲避不是,而是。
2、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而是。
3、平日里同学们的谦让不是,而是。
4、雪松弯曲一下,不是,而是。
通过这一练习,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积累了语感。
在小结时,我将特别强调“正面 ___”的重要,要学生懂得,面对困难,挫折甚至打击的时候,首先应该做的不是弯曲一下,而是“正面 ___”,要尽最大的可能去承受,去主动挑战,但当困难已经大到你无法承受的地步的时候,就要学会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以求反弹的机会。
至此,我要求学生以“雪松的启示”为题,说说学习这篇文章以后的 ___。
1、摘抄描写雪松与大雪 ___和旅行者得到的启示的句子。
2、推荐阅读:《十万个 ___》《自然现象之谜》
3、观察一奇特的自然,并找出原因,说说得到什么启示,并把它写下来
4、有兴趣的同学可写一篇
10、山谷中的谜底
谜东坡只有雪松西坡有松、柏等杂树
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外因)
松树的特性决定(弹性弯曲反弹依旧保持)
启示弯曲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