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常见模型部分解题思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常见模型解题思路

代 数 篇

1、循环小数化分数:(1)设元(2)扩大(3)相减抵消法【等式性质的运用】

例:把0.108108108...化为分数.

设a =0.108108108...①两边同时乘以1000,得 1000a =108.108108...② ②-①,得999a =108,从而得a =108/999=4/37.

2、对称式计算技巧:“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整体思想的结合】

22,,,y x xy y x y x +-+中,知二求二. (加减配合,灵活变形.)

如xy y x y x 2)(222++=+ xy y x y x 2)(222-+=+;

xy y x xy y x y x 4)(2)(2222-+=-+=-.

3、特殊公式21

)1(222±+=±x

x x x 的变型及应用.

4、立方和/差公式:).)(())((22332233y xy x y x y x y xy x y x y x ++-=-+-+=+;

5、等差数列求和的法:首尾相加法. (方法+公式)

例:计算1+2+3+4+...+2018. 【规律推导法;等式性质推导】 6、等比数列求和法:(1)设元(2)乘等比(3)相减(4)求解.

例:计算1+2+4+8+...+2n . 【这两种数列均可用等式性质进行推导】

7、mn

m n n m mn m n n m +=

+-=-11;11的灵活应用. 例:计算(1)3801...3012011216121++++++;(2).17

1532

151328...97167512538314⨯-⨯++⨯-⨯+⨯-⨯

8、韦达定理求关于两根的代数式的值.

(1) 对称式:变和积..1

111222222y

x y x y x xy y x ++++;;;(x 、y 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

(2) 非对称式:根的定义 降次 变和积(一代入二韦达)

9、三大非负数及三大永正数(如|x |+2). 10、常用最值式:正数+±2)(y x 等

11、换元大法.

12、自圆其说加减法与两肋插刀法。代数式或函数变型(如配方)只能加一个数,同时减去同一个数;如果是方程则只需要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即可。 13、拆项法、配方法。(原理同上) 14、十字相乘法.

15、统计概率:两查(抽样;普查)、三事(必然;随机;不可能)、四图(折线;条形;扇形;直方)、三数三差、两频(频数;频率)一概(概率). 16、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如利率问题、握手送花问题等

17、b a =,则b a ±=在动点问题中的巧妙应用(避免繁琐的因为点的相对位置变

化引起的符号变化问题;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态问题之“坐距互变”时巧施绝对值的代数解法).

18、四个角的正切值:22.5度的正切值为12-;67.5度的正切值为12+;

75度的正切值为32+;15度的正切值为32-.

几 何 篇

1、线、角的等量问题:

等角(如右图):条件COD AOB ∠=∠ 结论:BOD AOC ∠=∠ 说明:可视作由旋转产生的“共点等角” 等线(如下图):条件CD AB = 结论:BD AC = 说明:可视作由平移产生

2、两条平行线夹一角(即“拐点问题”) 例:如图1,条件AE ∥CF

结论:︒=∠+∠+∠360PFC AEP P

如图2,条件AE ∥CF

结论:FCP EAP P ∠+∠=∠

3、平行线夹等(同)底三角形:面积相等。 同底三角形面积相等,则过顶点的直线与底所在直线平行。 若m ∥n ,则ABD ABC S S ∆∆=.反之,若ABD ABC S S ∆∆=,则m ∥n .

4、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定第三边的范围:大于两边的差,小于两边的和。

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两内角平分线相交角:290A

P ∠+︒=∠

一内一外角平分线相交角:2A

M ∠=∠ 两外角平分线相交角:2

90A

N ∠-︒=∠(

(2)等于该角两边之比.

如:AD 平分∠BAC ,则CD

BD

AC AB =. 6、三角形的中线:重心分中线为1:2两部分. 如:三中线AD 、BE 、CF 交于点K ,则

AD KD AK 322==;BE KE BK 322==;CF KF CK 322==.

7、三角形的高:底与高积相等;三高得相似;三高得四点共圆. 如:AD 、BE 、CF 为高,则AB CF AC BE BC AD ⋅=⋅=⋅;

△ADB ∽△CFB 等;B 、C 、E 、F 四点共圆等. A O

B C D

A O

C B

D

A B C D ••••••••A C B D

C F A E A E C F P C

D m A B n P B C

A A M

K C D B A F E B C

A F

E

8、(1)高与一角平分线的夹角等于另外两角差的一半. 如:AD 、AE 分别为△ABC(AB ≠AC)的角平分线和高,

则∠DAE=

2

B C ∠-∠.

(2)两中线垂直的三角形中两边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平方的5倍. 如:AE 、BF 分别为△ABC 的中线,且AE ⊥BF ,

则2225AB BC AC =+.

9、三角形一分为二面积的比及其推广到蝴蝶面积. (1)在△ABC 中,AD 、BE 、CF 相交于同一点O , 则CD BD S S ACO ABO ::=∆∆.

(2)任意四边形中的比例关系(“蝶形定理”):

)(:)(:4321S S S S OC AO ++= 4321::S S S S =或者3241S S S S ⨯=⨯.

10、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逆定理:两线合一亦等腰;一垂两等变等腰;一垂三

等变等直.等腰三角形存在性常用公式:底角的余弦=底边的一半/腰

*重要推论:已知三角形中一个角的余弦,这个角的一边×这个角的余弦=另一边

的一半,此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一边为腰,另一边为底).

如图:2cos BC

B AB =⋅△AB

C 为等腰三角形(BC 为底). *“两线一圆模型”:已知线段AB(两定点A 、B),在平面内 找一点C ,使△ABC 为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C 的集合在以 A 、B 为半径的圆和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与A 、B 共线的点 除外)【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11、直角三角形斜高的求法:斜高=两直角边的乘积/斜边 *直角三角形存在性之“两线一圆模型”:已知线段AB(两 定点A 、B),在平面内找一点C ,使△ABC 为直角三角形.

满足条件的C 的集合在过A 、B 作线段AB 的垂线及以AB 为直径的圆上的除A 、B 两点的任意点都可与A 、B 组成 直角三角形.(即所谓的“两线一圆”) 12、等边三角形面积的求法:24

3a S a =

的等边三角形边长为 13、求面积的套路:(1)复杂图形:一拆用加;二放用减.

(2)三角形:①面积公式;

②两边与夹角正弦的积的一半(遇钝变补);

③铅垂线法(宽高法);④等边三角形的面积;

⑤利用相似比的平方等于面积比(借助面积可求的三角形的面积和相似比求解);⑥让出去(化归).

D B

E C A

A

B

C E

F O C

D

B

A

F E A D

S 1

A

B A B A

B B C

O S 2 S 3

S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